張同華
心理學家認為:快樂既是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性格”??鞓返男那橛衅鹩蟹鞓返男愿駝t較穩(wěn)定。筆者經(jīng)過長時期的語文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快樂的性格是可以培養(yǎng)的。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快樂性格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童年應該是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然而,現(xiàn)在的學生向來對一切事情都沒有自主權,不論是吃什么、用什么、學什么,他們都不能過問,全由家長包辦。學生經(jīng)常生活在這種氛圍里,他們很壓抑,因而童年對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么愉快。因此,讓學生自由地做一些選擇,是培養(yǎng)他們形成快樂性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做自主選擇的有益嘗試。例如,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摒棄了以前教師講一點,學生學一點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愛好,把生字當成一個個陌生的朋友來認識,讓他們快樂學習,讓他們積極快樂地學習,對學習生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在自主的學習中感受到了無窮快樂,時間一久,自然就培養(yǎng)起自己快樂的性格。
二、引導學生與人合作
與人關系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人合作,引導他們如何與人相處。只有愿意和別人交往才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互幫互助,才能一齊進步。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讓其他學生給予積極的表揚,即使有回答得失誤的地方,也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這樣,發(fā)言者自信心會得到增強從而更加樂觀,愿意與同伴們交流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課堂的氛圍便會和諧、愉悅,特別有利于學生的性格成長。
三、引導學生接觸、接觸社會
快樂的人過的生活很平衡,因此他們可從很多方面得到快樂。課堂畢竟是個狹小的空間,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到更加廣袤豐富的大自然中,讓他們更加快樂地融入自然、融入社會?,F(xiàn)在的學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他們看管得很嚴,他們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一般對接觸社會也沒什么興趣。所以,教師應該激發(fā)學生接觸社會的興趣,帶領他們走入社會中。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工廠參觀設備,走進超市親自選購商品,然后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為了鼓勵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信心,教師可以把他們寫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投到報刊中,當學生看到自己寫出來的真情實感印刷成了鉛字,參與社會的興趣就更大了。另外,多多參與社會生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觀察生活、觀察生活,而且還會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提高。生活中有許多生動活潑的素材,等待學生去捕捉。而且他們在深入社會、觀察社會中激發(fā)了自己對社會的興趣,從而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快樂性格。
四、對學生要多欣賞
一位教育家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對一個學生做的每一件事,教師都給予表揚鼓勵;同樣對另一個學生的行為則不聞不問,甚至還表現(xiàn)出些不悅。一段時間下來,受欣賞的學生各方面都突飛猛進,另一個卻頹廢不已,成績一落千丈。這就證明:欣賞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優(yōu)秀學生,我們要欣賞他。給予他足夠的自信,讓他放手一博。這樣也給其他學生一個榜樣作用,知道在教師的心目中,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哪些做法正確,哪些做法不正確,無形中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楷模;對于中等生,我們也要欣賞他們的穩(wěn)重、篤厚。中等生一般既不易受表揚,更不易被批評。但在其他方面中等生往往是最能干的,如:打掃衛(wèi)生,中等生最積極。每次教師布置任務,他們完成最仔細,工作效率最高。我們要抓住這些時機,多給他們一些贊許,激發(fā)他們的潛力,促使進步。差生是每個班級的“頑癥”。過去,不少教師大有“棄之而后快”的感覺。曾經(jīng),有的教師偏心寵愛優(yōu)等生,一提到差生就皺眉頭、嘆氣,仿佛避之唯恐不及。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欠妥的。差生大部分內心都比較脆弱、自卑。因為學習成績差,他們在同齡人中仿佛矮了一截一樣,總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所以,教師更應該對他們多加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哪怕他們有一點點微小的進步也要多加表揚,尤其是在公開場合,更應該呵護他們脆弱的心靈。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班陳鑫同學個性張狂,智商較低,成天衣著襤褸,滿面污垢。我沒有理會這些,也沒有大聲呵斥,指責他的種種不是。而是讓他讀書、寫字,手把手地教他,一句一句地教他,完后很高興地說:“對,就是這樣,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做好?!倍潭處讉€月,他寫字了認真,衣著也干凈了,不亂爬,不亂叫了,每天總愛到辦公室前走來走去,希望得到表揚。如此方法,我班的全體學生經(jīng)常在教師欣賞的目光里學習成長,快樂的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五、教師要用快樂的狀態(tài)感染學生
幫助學生尋找持久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教師要教得快樂。“為了學生,你所能做到的最好一件事是自己先做個快樂和知足的教師?!苯處熞獙ψ约旱墓ぷ鳚M懷熱情,對自己的學校滿懷熱愛,對自己的學生滿懷關愛。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教師只要登上講臺面對學生就要滿面春風,就要用無形的快樂來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同時更應該身體力行去做,而且要向學生解釋為什么他們感到快樂。例如,每當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的時候,我都會和學生玩擊鼓傳花的游戲,把黑板擦當成花,鼓聲停的時候黑板擦落在了誰的手里誰就講一個故事或者說一個成語,然后評比誰說得最好。最后,教師讓學生把這些內容都寫成一篇作文,讓課堂上的一切呈現(xiàn)在作文本上。直至初中后,學生作文中仍念念不忘師生共娛的游戲——“擊鼓傳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的活動,不僅帶給學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讓學生的作文添上了生動的色彩,而且學生也感受到了難得的快樂。正如有的專家說:“緬懷從前快樂的日子,并清楚地提出追求快樂是你的人生目標,是很重要的。”教師用快樂的狀態(tài)感染學生的目的也就是幫助學生認識和感受快樂,并能令他們常常開心快樂,為他們以后“緬懷從前快樂的日子,并清楚地提出追求快樂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長此以往,學生的快樂性格也就自然形成了。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