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麗
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逐漸加強了對學生審美情趣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中學語文教師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單純的審美教育,而忽略了審丑教育。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確定思想意識和形成是非觀念的重要時期,中學生已基本具備判定美丑善惡的能力。鑒于此,重慶市二十九中的語文教師,依據課程特點,挖掘課程資源,善于通過“審丑”,引導學生正確識別真善美和假丑惡,以此來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yǎng)。
一、倡導“審丑”理念,提高審美素養(yǎng)
何謂“審丑”,在語文教育領域,尚無明確的概念界定,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審丑”是一種情感矛盾的心理行為,主體在“審丑”過程中既可以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又能夠從中得到一種情感上的熏陶。正確的“審丑”,可以幫助我們以一種否定的形式去審視當代大眾文化的負面效應,并且通過了解社會、反觀自我,使自身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語文教學中的“審丑”教育著重通過識丑、辨丑,使學生獲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十九中所倡導的“審丑”教育,旨在讓學生辯證地認識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認識自然與社會,更好地辨析美與丑的關系。
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的“丑”
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時,一方面可以結合語文教材中細膩的文字描寫,進行“審丑”教育。中學語文教材中,有關“審丑”的課文較為豐富。如《皇帝的新裝》中欺詐狡猾的騙子、虛偽做作的官員、愚蠢虛榮的皇帝;《變色龍》中專橫跋扈、欺下媚上、見風使舵的沙皇專制制度走狗奧楚蔑洛夫;《羚羊木雕》中將物的價值看得比孩子友情更重要的父母;《我的叔叔于勒》中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菲利普夫婦;《威尼斯商人》中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商人夏洛克;《孔乙己》中迂腐無能的孔乙己、愚昧麻木的看客、兇殘冷酷的丁舉人;《藤野先生》中不學無術、麻木不仁的留學生;《范進中舉》中趨炎附勢的“市儈小人”胡屠戶、阿諛奉承的知縣靜齋、被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范進,等等。這些人物形象為我們語文課堂的“審丑”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引入社會上的丑惡現象,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俺蟆钡谋憩F形式多種多樣,二十九中教師根據“丑”的不同表現形式,踐行他們的“審丑”教育之路:
(一)形丑質美
“形丑”指外在形式上的不和諧、不勻稱、丑陋等,“質美”指內在品質的優(yōu)秀,反映的是人類積極向上的力量?!栋屠枋ツ冈骸分锌ㄎ髂嘤兄鴺O為丑陋的外表: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他受盡嘲弄,但內心崇高,是一個富有正義感、靈魂高尚的人物。《變形記》中格里高異化為一只甲蟲,但仍舊具有人的思維,具有真善美的品質,而他的親人則在格里高變?yōu)榧紫x后越來越冷漠,致使格里高在絕望中死去。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這類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讓他們學會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增強他們識辨美丑的能力。
(二)形美質丑
“形美”指外在形式上的和諧、勻稱、美好,“質丑”指內在品質敗壞與惡劣,是對人類本質力量的扭曲。《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的外表堪稱人中之鳳,美艷絕倫,可她的內在卻是十分陰險毒辣的。在教學中,對這類丑,需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三)形丑質丑
這類人物從外在形式到內在品質都是惡劣丑陋的?!端帯分锌荡笫濉皾M臉橫肉”,“搶、扯、裹、抓、捏”等粗野動作透露出的,不僅有外貌的丑陋,更有內在的兇狠。與康大叔的欺壓者的丑形象相比,《阿Q正傳》中阿Q的“丑”更多地表現在被奴役的形象上。他同樣外形丑陋滿頭癩斑,骨子里更是丑陋粗鄙。他在強者面前自輕自賤,在弱者面前又無賴蠻橫。對這類形象進行分析時,可引導學生一方面看清封建統治的實質,了解小人物的悲哀,另一方面要正視民族性格中特有的弱點,幫助學生反思自我,努力提高自我,樹立自立自強的性格。
(四)“丑”的畫面
相對于“丑”的人物形象,“丑”的畫面主要是指畫面營造出的氛圍,對人的視覺造成的強烈沖擊,并引起人的否定性情感。在中學教材中,“丑的畫面”較多體現在詩歌散文方面,主要通過美丑的對比相互彰顯,相互依存,形成強烈反差。如《死水》中詩人以豐富的意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個丑陋的社會,通過“絕望的死水”“清風”“破銅爛鐵”“剩菜殘羹”“霉菌”“白沫”“鐵罐”等意象,營造了一幅令人惡心作嘔的畫面,但從語言文字上看卻也有種另類的“美”,詩人用色彩艷麗的“翡翠”“桃花”“羅綺”“云霞”等來描繪污濁、骯臟的死水,這是用虛假的美來反襯真實的美。以美寫丑,丑更丑。詩人用這種獨特的方法,更鮮明地表現出死水的腐臭本質,同時也使詩歌具有了強烈的嘲諷意味。因此,在教學中,對“丑的畫面”進行理解時,需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意象,仔細品味,結合全文整體把握,從而更好地了解“丑的畫面”在文中的作用,同時鍛煉學生學習抓住關鍵意象、對比美丑描繪畫面的寫作方法。
(五)大眾文化中的“丑”
網絡“審丑”,如“惡搞”行為等,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針對這一類的“丑”,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大眾文化中的一些現象,鼓勵學生表達自己意見。
三、培養(yǎng)“審丑”能力的方法
在進行“審丑”教育時,教師需要掌握正確的鑒賞程序,遵循學生主體認知事物的正確發(fā)展方向。二十九中的語文教師按照以下鑒賞程序進行:
(一)感受敘述
感受敘述,指調動所有感官以最直觀的方式去感受作品,并將所思所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出來。具體到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對語言文字,特別是描述性的語言,有著敏銳的感受,從而使身心迅速地進入“審丑”狀態(tài),自覺地調動所積累的生活經驗展開聯想,構想生動畫面。如契訶夫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生動地描繪了別里科夫的“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里”[1]。這幾句簡單而又形象的描述,能夠使學生在頭腦中迅速地聯想出別里科夫這個人的形象。顯然,這不是一個令人產生愉悅感受的形象。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和作者敘述,初步了解人物。
(二)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指在感受敘述的基礎上深化和提升。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結構形式進行分析。比如詩歌,一般具有形式上的對稱美和音韻上的和諧美。如《死水》中,詩人以美寫丑使人覺得很和諧,實現了音節(jié)、音韻上和諧的音樂美、辭藻華麗的繪畫美、節(jié)勻句稱的建筑美。
(三)意蘊解釋
意蘊解釋,是指在形式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意蘊、含義、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內容。這就要求學生深入文本,從作家背景、社會背景、民族文化等角度全方面把握課文內容,準確了解文本傳達出的內容,進而“審丑”。如《孔乙己》中“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當孔乙己不理會他們時,他們又故意地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時代文化背景下的這群人以明顯的“傷疤”對孔乙己逗樂,見孔乙己沒有反應繼而得寸進尺故意點明其傷疤的緣由,使孔乙己說出那些半懂半不懂的話,從而達到引人發(fā)笑的目的。這種愚弄他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行為表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揭示了下層人民群眾愚昧麻木的精神狀態(tài)。這些人是丑的,丑在愚昧麻木。同樣,丁舉人也是丑的,為了幾本書,打折了孔乙己的雙腿,丑在兇殘冷酷。而產生這種丑的根源則是社會的丑。通過從本質上認識丑、從丑中獲得啟發(fā)獲得感悟,才能向著美前進。
(四)總體評價
總體評價,指從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看法。這種理解的形態(tài)可以是開放的,因此,在“審丑”過程中,老師必須“尊重學生個人的觀點,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相互接納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在‘審丑中發(fā)揮自己的獨創(chuàng)思維能力”[2]。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合作探究、自主提問等活動,通過讓學生深入分析理解關鍵詞句來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回答“丑在何處?”“通過識丑,對我們有怎樣的啟發(fā)?”等問題,并談自己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審丑”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延伸拓展,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針對社會上大眾文化的一些現象暢所欲言,并輔以合理引導。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實施“審丑”教育時,教師不要過分夸大審丑的美學意義,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美有丑,有善有惡,但真、善、美是主流,這是永恒不變的,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進步的觀點與理想、以辯證的態(tài)度、寬容的胸襟、多元的視角對“丑”的藝術予以全面審視,真誠認真地研究它們,以開放的美學原則進行解讀?!盵3]
總之,通過理解丑的概念內涵,辨別丑的表現形式,掌握正確鑒賞“丑”的方法,適當對比現實生活中“丑”與“美”的現象,讓學生在“審美”與“審丑”的正反感受中,真正地識丑、辨丑,“警策自己不要沾染上倚強凌弱、野蠻殘暴、貪欲無度、患得患失、迂腐麻木等卑劣習氣;驅使自己在棄惡揚善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區(qū)分真?zhèn)魏捅鎰e善惡美丑的能力?!盵4]從而去丑揚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陶冶情操,激起對丑陋事物的厭惡,喚起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主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第五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2][3]高翔.“審丑”能力的培養(yǎng)——藝術教育中不能忽略的問題[J].學術論壇,2004(4):77.
[4]汪文萍,王康藝.論語文“丑形象”文本的美育價值[J].現代教育論叢,200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