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平
如果某個在政治領(lǐng)袖家當(dāng)了多年保姆的人,有一天,突然投書報社,八卦她在政治領(lǐng)袖家做保姆的故事,你會不會感興趣?
2000年早春時節(jié),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家的保姆,就在英國的《星期天郵報》上,以回憶錄的形式,跟讀者們說了說她在首相家做保姆的甜蜜往事。
布萊爾,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英國領(lǐng)袖。這個30歲就是“大律師”的牛津大學(xué)優(yōu)等生,在香港回歸中國的那一年出任英國首相。
時年44歲的布萊爾,不僅與丈母娘關(guān)系很好,也非常符合中國丈母娘的審美趣味:貌似潘安,玉樹臨風(fēng),文質(zhì)彬彬,但不招蜂引蝶;思維敏捷,廣聞博記,口才了得,卻從不咄咄逼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廣交朋友,絕不冷落老婆。
這樣的女婿,丈母娘喜歡,普通英國人也喜歡。加上政治領(lǐng)袖無與倫比的曝光率,布萊爾的家長里短,自然很有賣點。
他家的老朋友,在他老婆還沒有臨產(chǎn)的時候,向報界賣掉了他家5月份就要添丁加口的消息,換來一大筆銀子。
就在英國民眾津津樂道,掰著手指頭,數(shù)在職首相喜得貴子刷新英國紀錄,究竟是140年,還是150年的時候,英國《星期日郵報》突然爆出猛料,披露了一個保姆眼中的首相生活。
這位保姆,在布萊爾競選首相前后,在他們家服務(wù)了四年,并隨他們一家搬進了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見證了布萊爾從工黨領(lǐng)袖到唐寧街10號男主人的全過程。離開布萊爾家庭之后,她在經(jīng)紀人的“蠱惑”下,出版了她在布萊爾家擔(dān)任保姆的回憶錄。
不知為何,《星期日郵報》和她的經(jīng)紀人達成了“默契”,將節(jié)選的部分書稿,拿到它們的版面上連載。頭一天,就是首相家的秘密生活,以及首相對其他政治家的評頭論足??谒妒?。
就在英國人翹首以盼,等著看第二篇連載文章的時候,布萊爾一家向《星期日郵報》大喊“NO”。
不僅布萊爾本人是律師出身,他的夫人也是一名律師,一對律師夫婦,對于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家庭隱私,還是有些手段的,何況,他們還有自己的律師。
布萊爾沒有動用首相的行政職權(quán)叫?!缎瞧谌锗]報》,而是讓他的私人律師,以一個公民的名義,向法庭申請了禁止令,要求禁止《星期日郵報》連載保姆的回憶錄。
英國是個尊重新聞自由的國家,新聞法治化程度高,不會因為被報道者是首相,就甘拜下風(fēng);英國的法庭,信奉司法獨立的原則,不會因為當(dāng)事人是首相,就網(wǎng)開一面。
對于布萊爾來說,以個人名義申請法庭阻止一家有影響力的報紙,停止刊載文章,沒有充足的理由,要想達到目的,不會比贏得首相大選更容易。
在法官看來,布萊爾私人律師在其遞交的法律文書中,陳述的理由是充足的。
布萊爾陳述的理由,不是國家秘密,盡管《星期日郵報》第一天披露的內(nèi)容,涉及到首相對內(nèi)閣成員的政治家評價。
布萊爾陳述的理由,也不是造謠傳謠,盡管《星期日郵報》刊載的文字,連保姆本人也斥之為“虛構(gòu)”、“垃圾”。
布萊爾陳述的理由是,這位保姆受雇他家的時候,簽署過一份保密協(xié)議,承諾其受雇期間,乃至于離職之后,均負有保守秘密的義務(wù),不能披露他們合法的家庭隱私。
心有不甘的《星期日郵報》的編輯們,不敢藐視法庭,只能一邊嘟嘟囔囔地強調(diào)回憶錄與公共利益的關(guān)系,一邊偃旗息鼓,更換版面,往事不再重提。
我沒有仔細研究過法官的裁決,不知道他們發(fā)布禁止令的理由究竟是什么。英國的法官可能不會認為布萊爾的隱私權(quán)可以對抗新聞媒體的報道權(quán),因為,民主國家中,政治人物的隱私權(quán)相對于普通民眾的隱私權(quán),要脆弱得多。
我想,支持法官發(fā)出禁止令的原因,可能在于法官對于那個保密協(xié)議的尊重,畢竟,英國是個契約意識濃郁的法治國家,那個被布萊爾夫婦視為親密朋友的保姆,需要認真履行她的保密義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