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過閱讀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閱讀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語文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39
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閱讀學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尤其是課外閱讀,能夠使學生學到很多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積極的進行思維,既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又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得到提升。近年來,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確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率進一步提高的因素,這就需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努力,克服困難,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影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的幾個主要因素
(一)教學方式單一
新時期,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學習也掌握了大量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卻難以做到靈活運用。因此,很多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比較單一。有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持續(xù)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閱讀技巧及方法對學生進行機械的灌輸,在學生沒有進行思索的情況下,將文章的含義直接告訴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減輕學生的思考負擔,但是學生卻沒有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技巧,對學生以后的考試與閱讀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不能從實際出發(fā)制定教學目標
制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必須以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不可過高,也不可偏低,在對學生進行實際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有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目標。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水平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對學生的閱讀要求往往高于小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結果導致學生難以順利的完成閱讀要求,挫傷學生語文閱讀的信心,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完成。
(三)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還不成熟,因此,只要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認真聽講即可,沒必要在課下進行過于廣泛的課外閱讀。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小學生天真浪漫,富于想象力,雖然不能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但是,引導學生閱讀與其年齡相適合的讀物,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還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在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往往非常重視課堂教學的效果,學生對教材上的閱讀文章掌握的十分熟練,但是,很多學生不能有效的進行課外閱讀,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與知識面的拓展。
二、如何有效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靈活運用問題教學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往往認為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對閱讀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難以進行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教師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對于稍微有點難度的問題,教師就進行細致的講解,其結果是,學生很容易就獲得了答案,卻失去了鍛煉思維能力的與獨立思考問題的機會,實際的教學效果欠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要相信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將問題教學法引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根大的幫助。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使用問題教學法,要注意避免將提問形式化。教師要注意設置的問題要有價值,提出的問題不僅要能夠達到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效果,還要層層深入,引人入勝,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教師在提出問題后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讓學生進行必要的交流,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見解。不僅教師要巧設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問題,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膽量,思路也得到拓展,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只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取得好的成果。教學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上演的“獨角戲”,應該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并有效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有主導地位,教師能否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地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是能否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關鍵。教師要根據(jù)課堂教學氛圍的變化對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激情,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思維,積極的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來。
(三)優(yōu)化教學評價標準
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教與學的過程,而是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整體,因此,對教學的評價也不能采用單一的指標,要注意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整體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要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不僅要實現(xiàn)學生的智力、知識的高質量發(fā)展,還要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審美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協(xié)調發(fā)展。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應該將評價的內容全面化,將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容納入評價體系之中。俗話說的好“不管結果如何,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與教師的精力投入,由于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某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也許投入很多,但是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但是并不能否認教師和學生的努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很多小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尤其是有效的語文閱讀方法,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積極的進行引導,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教師的引導對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