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敏 江麗玲 萬丹 張濟建
摘 要 目的:探討放射性碘(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DTC)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方法:30例行131I清除殘余甲狀腺治療的DTC術后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基線組)和服藥后6月(6月組)、服藥后12月(12月組)檢測血清中甲狀旁腺素(PTH)和鈣(Ca)水平。結果:6月組、12月組分別與基線組比較,PTH和血Ca均有升高趨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月組與6月組比較,PTH和血Ca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對患者甲狀旁腺功能無明顯影響。
關鍵詞:131I分化型甲狀腺癌 甲狀旁腺 甲狀旁腺素 鈣
中圖分類號:R73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c)-0-02
放射性碘(131I)是目前公認的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規(guī)范性治療方法之一,對于高風險甲癌患者的治療更是重要組成部分。131I通過射線作用損毀術后殘留的微小腫瘤病灶,并去除殘余甲狀腺組織以利于后期依據TgAg檢測、131I顯像來監(jiān)測腫瘤的復發(fā)。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素,其主要作用是維持血鈣平衡。甲狀旁腺的解剖位置位于甲狀腺區(qū)域之內,131I在作用于甲狀腺組織的同時對甲狀旁腺功能有無影響,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明確的研究報道。該文中我們通過觀察和分析血清中甲狀旁腺素(PTH)和鈣(Ca)水平的變化,探討DTC患者131I治療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
1 對象和方法
1.1 病例
選取DTC根治術后患者30例(男8,女22),均為我科住院患者,年齡18~65歲(平均44歲)。所有患者均無頸部外照射史,術前甲狀旁腺素(PTH)及鈣磷代謝無異常,術后病檢證實未切除甲狀旁腺組織,無骨代謝疾病,從未接受任何影響骨代謝的
治療。
1.2 方法
所選患者在術后半年內開始接受131I內照射治療,采用常規(guī)清除殘余甲狀腺治療劑量(370Bq,100 mCi),分別于治療前和服131I后6月、12月取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甲狀旁腺素(PTH)和鈣(Ca)水平。PTH檢測采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全段甲狀旁腺激素測定試劑盒,用西門子全自動化學發(fā)光IMMULITE1000分析儀測定。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均數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DTC患者服用131I清除殘余甲狀腺治療前后血PTH和Ca水平的變化,見表1。所有時間點PTH、血Ca均在正常范圍。與基線組比較,服用131I后6月組、服用131I后12月組的PTH和血Ca均有升高趨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服用131I后12月組與6月組比較,PTH及血Ca無顯著性差異(P>0.05)。
3 結語
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異常較常見的原因是甲狀腺及甲狀旁腺手術、頸部放射性損傷等。有報道甲狀腺術后并發(fā)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發(fā)生率達1%~32%[1],在甲狀腺癌根治手術中最為常見。一些回顧性的研究表明頸部外照射之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發(fā)生率增加[2-3]。而甲狀腺疾病用131I內照射治療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的研究數據并不多。我們已經知道,131I的放射性可能導致一些副反應,如放射性甲狀腺炎、涎腺炎,膀胱、性腺、腸道等臟器的輻射暴露,白血病、繼發(fā)性腫瘤風險的增加,以及后期發(fā)生肺纖維化等[4]。關于131I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對甲狀旁腺功能的影響觀點不一。
日本學者Ito等[5]發(fā)現經131I治療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發(fā)病率(67%)比藥物對照組(2.0%)高,且發(fā)病時間多在治療10年后(對照組為3年)。高繼兵等報道甲亢患者在131I治療后可有一過性甲旁減,分析認為131I在破壞甲狀腺濾泡細胞的同時,對甲狀旁腺細胞也產生損傷作用[6]。顧佩莉等[7]經系統(tǒng)對照研究發(fā)現131I治療Graves病后甲狀旁腺亢進的發(fā)病率并無增高。研究結論相去甚遠,可能與甲亢病情本身的變化轉歸對內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有關。
該文中DTC患者服用大劑量131I清除殘余甲狀腺治療前和治療后6月、12月三個時間點的PTH、血Ca均在正常范圍,服用131I后6月和12月的PTH和血Ca較治療前均有升高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劑量131I治療對甲狀旁腺功能無明顯影響,同時可推出131I治療甲亢在甲狀旁腺方面是安全的,因甲亢治療所需131I劑量比甲癌小得多,支持顧佩莉等的研究結論。該文中服用131I后12月和6月兩個時間點的PTH及血Ca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至少治療后一年內患者甲狀旁腺功能都保持一定水平而無明顯波動。而Aytekin Guven等[8]在對19例DTC患者行131I治療1年內的隨訪研究顯示:患者平均PTH水平在服碘治療6個月時下降,12個月時回到治療前水平。血Ca水平表現出類似變化趨勢,但結果無統(tǒng)計學意義。他們認為131I治療后甲狀旁腺功能受損的可能機制是一種對毗鄰細胞的非放射性的碘作用靶器官后的“旁觀者效應”,后者可在各類放射性暴露中觀察到,涉及從受照射細胞到非受照射細胞的轉換的中間介質理論。并指出12個月時甲狀旁腺功能相關生化參數平均水平均有所恢復,正如甲亢患者131I治療后甲狀腺功能仍可能恢復,可能為非受損細胞代償機制??傊?,關于放射碘治療后甲狀旁腺功能變化的研究目前尚無定論。
基于TSH抑制治療的重要性,DTC患者常需終身維持亞臨床甲亢狀態(tài),這對其骨骼、心血管等系統(tǒng)已然導致負面影響[9],此基礎上如果發(fā)生甲狀旁腺功能異常,則可能對上述系統(tǒng)產生更大損害。因此,大劑量131I治療后甲狀旁腺功能的變化對于甲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個體化評估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的數據還很有限,今后我們將延長對131I治療后遠期觀察的時間,進一步考慮可能的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等,并增加觀察的項目如血磷、血肌酐等甲狀旁腺功能判斷相關指標的測定。
參考文獻
[1] Lo CY,Lam KY.Routine parathyrod autotansplanation during thyroidectomy[J].Surgery,2011,129(3):318-323.
[2] Rao SD,Frame B,Miller MJ,et al.Hyperparathyroidism following head and neck irradiation[J].Arch Intern Med,1980,140(2):205-207.
[3] Stephen AE,Chen KT,Milas MM,et al.The coming of age of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disease after head and neck radiation[J].Surgery,2004,136(6):1143-1153.
[4] Pacini F,Schlumberger M,Dralle H,et al.European Thyroid Cancer Taskforce.European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of the follicular epithelium[J].Eur J Endocrinol,2006,154(6):787-803.
[5] Ito K,Tsuchiya T,Sugino K,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hyperparathyroidism after 131I treatment for Basedow disease(Part Ⅱ)[J].Kaku Igaku,1996,33(7):737-742.
[6] 高繼兵,蔡善武,黃海泉,等.甲亢131I治療前后骨密度及相關指標變化分析[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5,25(4):237-239.
[7] 顧佩莉,趙詠桔.131I治療兒童和青少年Graves病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25(6):377-379.
[8] Guven A,Salman S,Boztepe H,et al.Parathyroid changes after high dose radioactive iodine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J].Ann Nucl Med,2009,23(5):437-441.
[9] Biondi B,Filetti S,Schlumberger M.Thyroid-hormone therapy and thyroid cancer:a reassessment[J].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2005,1(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