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哲 李新建
【摘要】本文以2001年1月-2012年3月全國農業(yè)GDP的季度數據和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額的季度數據為基礎,采用ADF檢驗法、Granger因果檢驗法和回歸模型來揭示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與農業(yè)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實驗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交易額增長率和農業(yè)GDP增長率呈逐年遞增趨勢,且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速度較快。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與農業(yè)經濟的增長互為因果關系,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對農業(yè)經濟有一定影響,但反應時滯較長,其作用也有待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品種和市場環(huán)境需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農產品期貨市場;農業(yè)經濟增長;回歸模型
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自成立以來,經過多年實踐,農產品期貨市場在價格發(fā)現和幫助企業(yè)規(guī)避市場風險、構建我國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中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其發(fā)展對促進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和農業(y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據統(tǒng)計,2001年我國農產品期貨交易總額為21595.86億元,當年農業(yè)GDP為24915.7億元,農產品期貨交易額與當年全國農業(yè)GDP之比為0.8668;2008年全國農產品期貨交易額為406149.94億元,而農業(yè)GDP為54883.02億元,兩者之比為7.4003;2010年農產品期貨交易額為908231.2億元,農業(yè)GDP為69319.8億元,兩者之比為13.1020。從上面的總體變化趨勢可以看出,進入21世紀,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然而農業(yè)經濟的相對增速較為緩慢,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滯后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fā)展。中國要由農業(yè)大國轉變?yōu)檗r業(yè)強國,成長為世界農產品的貿易中心,離不開大宗農產品定價權的獲取,這些都集中體現了農產品期貨市場對我國農業(yè)經濟增長的意義和作用。在這種背景下,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中起到的作用進行深入探討,揭示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實際作用和存在問題便極具現實意義。
一、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分析
期貨市場是金融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是否促進了經濟增長還存在爭議。關于金融市場與經濟增長間的相互作用,大部分的理論模型以西方80年代后期興起的以信息經濟學作為分析工具的金融發(fā)展理論為基礎,在這些理論模型中,又分為將金融發(fā)展視為外生變量和內生變量兩種。
大多數理論模型中將金融發(fā)展視為外生變量,來討論金融市場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Levine(1997)在一篇關于金融發(fā)展理論綜述中,把金融市場及其中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方式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是否促進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是否改變了儲蓄結構、是否提高了資本配置效率;而另外的一種模型,則把金融發(fā)展視為內生情況,來分析金融市場和其中介形成與發(fā)展的決定過程。在此理論基礎上,Levine and Zervos(1998),Rajan and Zingales(1998),La Porta等(1996),Fry(1997),Singh(1997),P.L.Rousseau and Richard Sylla(2003),G.Hondroyiannis等(2004),Laura Alfaro等(2004),Chien-Chiang Lee,Chun-Ping Chang(2009)以及Zhang Jin等(2012)學者還對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金融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間的相關性,以及各國金融市場與金融結構的決定和差異,特別是法制對金融發(fā)展的影響做了對比和檢驗。以上這些計量模型和檢驗為我國金融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提供了有力指導。但目前,關于金融市場與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是檢驗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而對于期貨市場和經濟增長間關系的研究還相對缺乏,特別是針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對于農業(yè)經濟增長的研究就更不多見。
冉華(2006)認為,市場經濟中存在兩種配置系統(tǒng):風險配置系統(tǒng)和資源配置系統(tǒng)。資源配置系統(tǒng)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考慮如何更好地對土地、資金、人力資源和技術進行分配,使社會效用最大化。而風險配置系統(tǒng)則主要對資源配置系統(tǒng)產生的風險進行配置,它主要考慮如何合理的分配經濟增長中出現的風險,使因風險帶來的破壞降到最低;風險配置系統(tǒng)效率的提高,可以促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使風險配置和資源配置協調發(fā)展,從而共同促進經濟增長。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在于其對風險配置的優(yōu)化和價格發(fā)現。一方面,農產品期貨市場通過套期保值將現價風險有效轉移,而僅僅承受期貨市場上較合理的套保費用的價格風險,使現貨市場價格風險在套保者和期貨投機者之間有效轉移,從而起到使風險在社會范圍內合理轉換和重新分配的作用,優(yōu)化風險配置系統(tǒng)。而另一方面,由于期貨市場的公開性、預期性和連續(xù)性,農產品的期貨價格能較為準確和及時地反映現貨市場和遠期市場的市場供求,而這些價格信息則是投資者、消費者和生產者在制定相關決策時的重要依據,這就可以讓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使經濟增長(楊麗琳,2010)。
同時,農產品期貨市場的資本與投資,會形成貨幣效應,有效地提高居民儲蓄轉化率,帶動相關投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目前,中國居民銀行儲蓄絕對總量規(guī)模長期延續(xù)增長趨勢的負面后果是居民儲蓄率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已成為經濟結構內外失衡的重要源頭,除了導致高儲蓄-低消費以外,還造成儲蓄-投資缺口長期為正,易發(fā)生經常項目順差(楊玲玲,2011)。錢小安(1996)在《金融期貨的宏觀經濟效應》一文中從分析宏觀經濟角度出發(fā),探索期貨對資本市場、儲蓄與投資的影響。首先,期貨市場有利于資本形成,以此增加社會總投資量,從而提高國民生產總值,使經濟增速提高。其次,期貨的使用會減少人們對流動貨幣的需求,擴大貨幣市場的相對供應量,這可以部分滿足社會投資增加所需的貨幣供應。所以即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其他相關經濟政策保持不變,國民總值的增長在期貨市場活躍的前提下仍能有所保證。顯然,這種儲蓄到投資的高效轉化,儲蓄率的改變,都能強勁地刺激我國經濟的發(fā)展。
另外,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還能促進國際資本的流動和對本國的投資。Garber(1995)通過對近15年的衍生品市場,尤其是期貨市場的研究認為期貨市場的發(fā)展促進了跨國資本的流動,分散并降低了國家風險。期貨的使用已成為國際資本流動增長的主要因素,令分散投資組合在國際資本流動中更受歡迎。劉力耕(2002)認為,期貨市場的發(fā)展,在擴大金融體系流動性的同時,也為借款人提供了進入新市場的途徑和對風險規(guī)避的有效方法,從而在總體上降低了融資成本。
以往研究主要從資源配置效率、儲蓄、投資及融資成本等方面來探討期貨市場的作用,針對農產品期貨市場對農業(yè)經濟增長的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基于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現狀,通過構建模型來探討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與我國農業(yè)經濟增長間的關系。
二、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與農業(yè)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收集了2001年1月-2012年3月我國農業(yè)GDP的季度數據和全國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額的季度數據。其中我國農業(yè)GDP的季度數據由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網站的數據資料整理而得。將所得季度數據處理成圖形,并對GDP季度數據采用Census X12方法進行季節(jié)調整,如圖1所示。
為避免異方差性,對經季節(jié)調整后的GDP數據進行數化處理,將季節(jié)調整后對數化的數據用“l(fā)ng”表示。在參考《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stock markets》(Arestis等,2001)一文中關于股票市場發(fā)展指標的設計思路后,本文用農產品期貨市場成交額的季度數據與未處理的農業(yè)GDP季度數據間的比值作為表征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指標,記作“future”。future的數據經處理得到圖2。本文主要使用Eviews6.0軟件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二)計量模型和實證結果檢驗
1.平穩(wěn)性檢驗
從表1中可以看出,lng和future在5%臨界值狀態(tài)下都存在單位根,均屬于非平穩(wěn)時間序列。但二者的一階差分序列在5%置信水平下均顯示出平穩(wěn)性,因此一階差分的兩個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這表明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趨勢是隨時間遞推而逐步上升的過程。
2.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鑒于上述變量lng和future都屬于非平穩(wěn)時間序列,變量之間不是協整關系,所以不能直接用回歸方程來分析二者間關系。而同為一階單整的lng一階差分(dl)和future的一階差分(df)可以用來分析二者間關系。為此,首先要判定dl與df間的滯后結構,再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對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得到二者間互動關系。
通過Schwartz貝葉斯標準SBC和Akaike信息標準AIC檢驗,并結合對數似然比檢驗LR,得到兩個變量的滯后結構,在所有供選滯后期中,選擇AIC和SBC最小的該組。本實驗選擇滯后8期作為最優(yōu)滯后期。
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確定的滯后期,借助Granger因果檢驗來判定dl和df之間的真實關系,以幫助地更好理解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與農業(yè)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影響方向。如表2所示,它反映了滯后1期到滯后8期dl和df之間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原假設H0”下的每一條表示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F統(tǒng)計量”表示變量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三、 結論
從以上分析中可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我國農業(yè)經濟總量穩(wěn)步上漲,農產品期貨市場總體運行狀況良好,且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速度較快,其占我國農業(yè)經濟比重在逐年增加。
2.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與農業(yè)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密切的長期關系,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發(fā)展促進了我國農業(yè)經濟的增長,農業(yè)經濟的增長反過來又帶動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農產品期貨交易額的增長對農業(yè)經濟增長的影響時滯較長。
3.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在優(yōu)化風險配置和優(yōu)化資源配置時確實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對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其基本功能已得到初步發(fā)揮,但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還應逐步發(fā)展和優(yōu)化農產品期貨的品種,發(fā)掘一些衍生功能,使農產品期貨市場能夠更加全面和強勁地刺激我國農業(yè)經濟的增長。
綜上所述,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的增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種影響同時被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配套機制不完善,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合理,上市品種過少等多種因素制約。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已得到初步發(fā)揮,而且必將逐步顯現出一些衍生功能,例如提升現貨質量,提高現貨交易信用水平以及延伸相關產品產業(yè)鏈等。但是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fā)展現狀,與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國民經濟體系要求相比,還相對落后,也存在諸多的問題,與發(fā)達國家的農產品期貨市場間存在明顯差距,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有待進一步加強。所以我國應該盡快發(fā)展和健全農產品期貨市場,以更好地為農業(yè)發(fā)展服務。同時,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也表明,我國應該加快期貨市場的建設和發(fā)展力度,在資金、品種、市場參與主體上放寬政策,在國際化浪潮中抓住機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的農產品期貨市場。
參考文獻
[1]董珊.中國農民對期貨市場的運用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2]郭科.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與作用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4.
[3]劉力耕.金融衍生品市場研究[J].金融論壇,2002(11):39-40.
[4]李昊文,石岱卓.農產品期貨市場對農業(yè)發(fā)展的促進功能[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6):26-29.
[5]錢小安.金融期貨的宏觀經濟效應[J].世界經濟,1995(7):29-32.
[6]冉華.衍生品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作用[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7]楊麗琳.基于VAR模型的我國期貨市場經濟增長效應分析[J].商業(yè)經濟研究,2010(11):59-60.
[8]楊玲玲.資產價格對中國居民銀行儲蓄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1.
[9]鄭江淮,袁國良,胡志乾.中國轉型期股票市場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2000(6):15-24.
[10]Garber.Derivatives i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P].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1995(5):51-56.
[11]Cass,Citanna.A study of Social effec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1998(3):44-48.
[12]Fry,Maxwell.In favor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J].Economic Journal,1997(107):754-770.
[13]Rafael La Porta,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1113-1155.
[14]Levine,Ross,Zervos,Sara.Stock markets,banks,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37-558.
[15]Rajan,Raghuram,and Zingales,Luigi.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559-586.
[16]Singh,Ajit.Financial liberalization,stock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conomic Journal,1997(107):771-782.
[17]Jin Zhang,Lanfang Wang,Susheng Wang.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Recent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12(40):393-412.
[18]George Hondroyiannis,Sarantis Lolos,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1986–1999[J].Int.Fin.Markets,Inst.and Money,2005(15):173-188.
[19]Laura Alfaro,Areendam Chanda,Sebnem Kalemli-Ozcan,Selin Sayek.FDI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ole of local financial mark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4):89-112.
[20]Chien-Chiang Lee,Chun-Ping Chang.FDI,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evidence,2009[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09(11):249-271.
[21]Peter L.Rousseau,Richard Sylla.Financial Systems,Economic Growth,and Globaliza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