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昌
摘 要:魯迅先生擅長寫悲劇,他的《祝?!烦晒Φ厮茉炝说湫铜h(huán)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祥林嫂的悲劇命運,但他不是把她塑造成一個悲劇人物,而是運用悲劇性審美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
關鍵詞:《祝福》;悲劇;悲劇人物;悲劇性
什么是悲?。?/p>
魯迅先生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p>
恩格斯在分析拉薩爾的歷史悲劇《濟金根》時,指出悲劇的本質(zhì)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的沖突”。
《祝?!肥且怀霰瘎?,祥林嫂個人也是一出悲劇。祥林嫂從她慘遭喪夫悲劇開始,接著被逼嫁,再喪兒,再到最后喪失祝福權,且喪失了性命。一連串的悲劇,構成了一出完整的悲劇。在這出悲劇中,她身上帶有明顯的缺陷和錯誤:她“克夫”“逃避”“撞頭”“捐錢”都是錯誤的,她的“愛情”“信仰”都有缺陷。在這出悲劇中,社會有明顯的錯誤和缺陷:社會是一個封建迷信的社會,是一個守舊落后的社會。在這出悲劇中,時代有明顯的錯誤和缺陷:這個時代的“主人”——封建地主階級掌握著神權、族權,男人們掌握著夫權。
由于祥林嫂個人有“缺陷”和“錯誤”,她的命運就逃不出封建勢力的“手掌心”,她只能是在人們祝福聲中,被所有的人往“死”里趕,進而釀成了一出她個人的命運悲劇。
然而我更想說的是:《祝?!肥且怀隹蓯旱臅r代釀造的時代
悲劇。
時代是由所處在這個時代的所有的人,所有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構成的時代,但有意思的是,在《祝?!分?,我們分明也看到了這樣兩個時代的影子,一大群在“奴隸時代”以“奴隸規(guī)則”生活著的人,如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四叔”般的衛(wèi)道士;地位低微、身受其毒而乏覺、“五十步笑百步”的“柳媽”般的可憐蟲;一樣渾渾噩噩、空虛無聊、以咀嚼別人痛苦來滿足自己獵奇心理的無數(shù)“男人”和“女人”;兇殘無情的“婆婆”和“大伯”等。他們有著“狼”一般的兇性,紛紛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趕:以魯四老爺為首的若干人拼命地維持著奴隸的地位,這當中包括柳媽這樣的下層人物和魯鎮(zhèn)中無數(shù)的“短衣幫”們;而以祥林嫂為代表的“孤家寡人”卻在拼命地想成為奴隸,她“逃”,她“捐”,她“撞”。
祥林嫂在為腐死的“事物”“效忠”,本身就讓人覺得無盡的悲哀,而在這樣的悲哀中,一群群周圍人的出現(xiàn),或為“腐死”的“事物”一同效忠,或加害于祥林嫂,就更讓人感到說不盡的悲哀。
人們的悲哀只是對她悲劇的同情,然而卻不會為之震撼,因為她不是一個悲劇人物。
按魯迅先生的悲劇定義來理解,“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應是指在歷史發(fā)展的一定階段上,由于客觀社會原因或歷史的必然沖突,真善美、生命、愛情、信仰、理想等東西?!蹲8!分械南榱稚┯姓嫔频囊幻?,有其生命觀,有其愛情觀,有其信仰,然而她只求本分,只求活著,只求貞操,只求迷信。因此她與封建勢力的沖突只是歷史的沖突,但不是“必然”的沖突。
再按恩格斯對悲劇本質(zhì)的定論的話理解,“歷史的必然要求”,應是指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著正義的、進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們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舊勢力的強大和新舊力量對比的懸殊,在矛盾沖突中導致悲劇性結局。這就是說,悲劇性的本質(zhì)歸根結底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社會矛盾沖突的反映。祥林嫂的所作所為有其合理的要求,也導致了悲劇性結局,但她的要求不符合歷史發(fā)展方向,至少不全是,她所代表的力量談不上“正義”,也談不上“進步”,她與封建勢力不是新舊力量的對比,更談不上是“新生力量”。所以,祥林嫂不是悲劇人物。
也許,魯迅先生不想把祥林嫂塑造成悲劇人物,他筆下的“閏土”“孔乙己”“阿Q”,無一不是如此,他的本意應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以喚醒沉睡的麻木的國民,并以悲劇的形式來達到悲劇性的審美效果。
上文中的悲劇性與悲劇是不同的,它們是兩個有著本質(zhì)差異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悲劇是一種戲劇類型,與喜劇、正劇相對而言;悲劇性是作為一種審美類型的,它不同于一般意義上戲劇形式的悲劇,而是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只不過,悲劇性最集中地體現(xiàn)在戲劇領域的悲劇中,往往被人們混淆。
《祝?!肪褪囚斞赶壬捎帽瘎⌒詫徝佬ЧM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果。首先,我們分析其中的人物塑造的審美效果。在文中他寫祥林嫂、柳媽、眾“男人們”和“女人們”的悲劇遭遇這個過程或結果,使人們陷入劇烈的悲痛中,但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驚心動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轉化為快感,從而獲得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即悲劇性美感。
其次,我們再分作品在環(huán)境描寫的審美效果。作者開場白的環(huán)境描寫是這樣的:“在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fā)出亮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jīng)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家家戶戶準備著祝福,這是魯鎮(zhèn)“新年的氣象”,本應寫喜慶氣氛,但他用了寥寥數(shù)語,卻勾勒出年底壓抑沉悶的氣氛,為故事的發(fā)生、人物的命運都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最終,祥林嫂在人們的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了。樂景不樂,只叫人覺得沉郁,一切全無幸福之感,暗淡的色彩和悲哀的情調(diào)中,作者的感情傾向暴露無遺。作者就是要用典型環(huán)境塑造典型人物,用典型環(huán)境的樂景來反襯、諷刺這個社會以及這個時代的悲涼,達到悲劇性的審美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46.
[2]魯迅全集編輯委員會.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297.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