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勝俊
執(zhí)教語文二十余載,學生常問:老師,語文怎樣才能學好呢?開始真不知怎么回答,后來問的學生多了,感覺再不答個一二三真不好意思了,畢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態(tài)度決定成績是否穩(wěn)定,而學習方法決定成績是否上升。我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加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總結了一套學生易記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一套方法的內容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兩個兩手抓,養(yǎng)成六種習慣。
堅持一個中心,就是堅持以提高成績?yōu)橹行?,或者說是以提高分數(shù)為中心,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雖說現(xiàn)在是素質教育了,但高考時分數(shù)是考生最大的資本,因此作為一名考生要時刻堅持緊抓成績不動搖。堅持兩個基本點,就是既要充分相信老師,又要充分相信自己,這兩點是學生考好的保證。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其責任,為國家培養(yǎng)棟梁更是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責任和使命讓老師每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都要深思熟慮;而學生只有相信并喜歡這個老師才能學好這一學科。當然相信自己也同樣重要,一個學生如果不自信,那這個學生什么時候都難學好,要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只有“考北大者,舍我其誰”的豪氣和霸氣才能把成績提上去。
堅持兩個兩手抓,即是:一手抓課內,一手抓課外;一手抓宏觀,一手抓微觀。首先看一手抓課內。課本是知識的來源,學好課本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篩選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等;但課本學好了未必能考高分,眾所周知:語文高考題很少直接從課本上出題,而大部分來自課外,因此,多關注課外也是對學習語文的一個有益補充。學生平時多讀一些報紙雜志,了解國內外大事,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時代的呼喚,如果把語文比作一棵大樹,課內是樹干,課外是枝葉,只有課內外相結合,語文這棵大樹才能枝繁葉茂。
堅持一手抓宏觀,即是從全局把握高考語文考什么,縱觀近近幾年課標卷,語文試題主要考四大塊:基礎知識、閱讀、語言表達和寫作;而每一塊都要做系統(tǒng)的復習和訓練。如基礎知識中要對音字詞語修邏等進行復習,閱讀重點是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的復習,語言表達則是語句的壓擴仿選變等的復習,寫作重點是議論文,記敘文和散文等文體的訓練。總之要從總體上把握,復習時要有的方矢,心中有數(shù)。一手抓微觀,則是對課本上的每一個注釋都要熟悉,每一個多音字有幾個讀音,幾種詞性,什么意思都要了如指掌,爛熟于心。復習得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只有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對語文備考的復習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養(yǎng)成六種習慣,即是:
1.書寫規(guī)范的習慣?,F(xiàn)在流行網(wǎng)上閱卷,掃描并投到電腦屏上以后,書寫工整并優(yōu)美,等于把優(yōu)點放大,必然得高分。
2.勤查辭典的習慣。最好的老師就是辭典,據(jù)調查:一位考生手里有一本現(xiàn)代漢語辭典并經常使用,高考時比沒有辭典的學生多考5—10分。
3.多寫的習慣。一是多寫日記,二是多寫作文,文章是寫出來的,而不是老師批改出來的,三是無論那一科老師上課,只要是好的語言就可以隨手寫下來。
4.質疑的習慣。學習貴在“疑”,只有敢于提出疑問并認真思考才會有提高,即“疑”和“悟”,相結合方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5.多背的習慣。語文重在積累,多背不僅能應對名句名篇題,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而且對于仿寫題乃至作文的語言都有很大的作用。
6.多讀的習慣。培養(yǎng)了很強的“語感”,其作用不言自明,對于閱讀題,甚至語病題,銜接題都有很好的提升。
總之,學習語文的關鍵在于用心,世上無難事,只要肯鉆研,沒有干不成的事。堅持自信自理的原則,通過努力達到自立,最后走向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