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潔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和審美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
2.學會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散文。
(二)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jié)合,感知、領悟、鑒賞、表達。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文本研習,能夠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tài)保護意識,寄情山水,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創(chuàng)設氛圍
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有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感悟美的心靈。無數(shù)詩人在親近自然、感悟自然之后,都留下了表述自然之美的千古名句。如:
[宋]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p>
[唐]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請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賞析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景象和意境。
(多媒體課件展示與兩句詩相應的畫面)
學生思考片刻后,師生展開交流。
老師總結(jié),導入課文:這兩幅畫面的景色,一個明麗秀美,一個雄渾壯麗。我們的詩人用他們敏感的心靈在平常處發(fā)現(xiàn)了美,并把這些美用極巧妙的文字表達出來,帶給我們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如果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表現(xiàn)的是江南的明麗秀美,那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xiàn)的就是“西部風情”。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線上》,走進西部,諦聽天籟,享受心靈的震撼。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解探究
1.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問:文中共寫了幾次落日的景象?這幾次落日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作者用了一個什么樣的詞句來表達他對落日景象的贊美與驚駭?shù)模?/p>
學生發(fā)言后明確:文中共寫了三次落日的景象;這幾次落日的共同特征是雄偉;作者用“世間有大美”來表達他對落日景象的贊美與驚駭。
(多媒體課件展示“落日”風光圖片)
2.學生研讀文本,合作探究:三次落日的“雄偉”各有哪些不同?給人的感受有哪些區(qū)別?
學生發(fā)言后明確:
第一次落日:柔和、美麗、安謐、碩大,呈現(xiàn)在曠遠、蒼涼的背景上,后來跳躍、顫抖著降落;
感受:全都驚呆了,恍若一場夢境。
第二次落日:開始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幣,冷冷的,不死不活的,后來成為最輝煌的,血紅的,一片紅光,活動在岑寂、蠻荒的背景上;感受:死亡原來也可以是一件充滿莊嚴和尊嚴的事情??!落日景象更莊嚴、神圣和具有悲劇感。
第三次落日:落日制造的火燒云燦爛,熱烈,夸張,吞沒一切;背景遼遠;感受:我多么的卑微啊!多么的平庸??!
3.深入研讀文本,把握西部落日的審美特征和蘊涵
①作者在描寫第一次落日時,寫了一棵左公柳,這對描寫落日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想借此表達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后明確:呈現(xiàn)了西部落日非常特殊的空間背景和時間背景,渲染了歷史感,表現(xiàn)了西部特有的歷史和文化,使落日顯得分外雄壯。
教師小結(jié):一百多年前栽下的左公柳依然屹立在西部,后文提到的死亡之海,岑寂的荒原依然保持著原始的氣息,數(shù)百年來,當祖國其他地區(qū)日新月異的時候,西部仍固守著自己,依然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秦時明月漢時關,還有死亡之海,蠻荒之地,西部是孑然獨立的,這是另一種風景,另一種生存,有著其獨特的存在價值。
(多媒體課件展示兩張圖片:成都的天空和西藏的天空)
請學生談談感受。
師生交流后明確:成都的天空(灰色)——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破壞;
西藏的天空(湛藍)——自然的本真色彩,原始風情。
教師小結(jié):如此的景色,如此的落日,怎能不讓人心靈震撼。
②在欣賞第三次落日的時候,作者為什么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平庸?
學生合作探究后明確:現(xiàn)實景象和歷史幻想的輝映,使作者感覺到了一種渺小和平庸,落日所具有的豐厚的審美蘊涵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現(xiàn)。
③總結(jié)
作者寫落日,借助了西部獨特的背景,也調(diào)動了西部雄壯的歷史來寫,因而每一次落日都使人得到靈魂的震撼。這是在其他地區(qū)無法獲得的審美享受。
因而,落日之美,也是西地平線的美,是西部風情的美,是西部歷史與人文的美。(多媒體課件展示劃線句子)
(多媒體課件展示全文板書設計)
(三)體會文章的語言美,賞析課文
提示:可以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以第六段為重點賞析段落。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參考:細節(jié)描寫生動細致,把落日擬人化,寫出了落日的慈愛的人格特征,對人間的貪戀,這樣的描寫在將落日視為一種雄偉的具有歷史內(nèi)涵的景象的同時,也寫出了它親切可人的特征。語言簡約質(zhì)樸,雄渾蒼勁。
(四)課堂總結(jié)
有一句話說的好:“自然之美來自于個人感情的直接參與?!弊屛覀兂ㄩ_心扉去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吧,只要我們有熱愛自然的心靈,就能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自然之美。
(五)布置作業(yè)
1.自主解讀描寫第二次落日的段落,寫出自己的理解。
2.寫一段話,作為“落日”或“火燒云”圖片的解說詞。
(六)板書設計
世 間 有 大 美
落日 特征 背景 西部
柔和 美麗 安謐 碩大 曠遠 另 另
跳躍、顫抖著降落 蒼涼 一 一
雄
灰白色 最輝煌 岑寂 種 種
冷冷地 一片紅光 蠻荒 風 生
偉
燦爛 熱烈 夸張 景 存
吞沒一切 遼遠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緊扣“諦聽天籟,感悟自然”的單元主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散文,給了學生閱讀、鑒賞和表達的廣闊空間,可以很好地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而且關于落日大家都是有話可講的,只要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品讀鑒賞,合理地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鼓勵學生大膽解讀和表達,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完成了這一點。
在教具的運用上,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包括圖片、音樂)創(chuàng)設良好的鑒賞氛圍和教學情境,這就彌補了散文略顯枯燥的不足,也彌補了學生還不豐富的審美體驗,同時也更好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文本中來,和文本、作者充分對話,和同學、老師充分交流,讓學生充分地動了起來,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抓住三次落日來引領學生分析、欣賞,先整體把握,再逐一賞析,最后延伸拓展,旨在讓學生在精讀細賞的過程中掌握解讀散文的方法,做到觸類旁通,在鑒賞了第一次落日后,就能領會如何把握好落日的審美內(nèi)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懂得“言為心聲”“文為心聲”的道理,作者寫的每一句話、講的每一個典故都飽蘸著作者的思想情感,這就是“落日”的審美內(nèi)蘊所在,從而對第二次落日和第三次落日的鑒賞方法和審美內(nèi)蘊做到心領神會。所以,我把對第二次落日的賞析留給學生作為課后作業(yè),這是本課設計的一個亮點。
在鑒賞文章語言的時候,我針對學生鑒賞能力薄弱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從某個角度(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切入進行鑒賞,結(jié)合自己的寫作語言比較體會,分析文本的語言美,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學生的閱讀、鑒賞、審美和表達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