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焰
摘 要:作文講評課在作文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講評課要做到調動全班學生的聽課熱情,達到教師授課的預期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做到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作文講評的過程中來,得到他們所想要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嘗試進行作文漂流、作文擂臺、作文解剖等自主模式的作文講評課。
關鍵詞:作文講評;自主模式;小組探究
在作文教學中,有一個普遍的現象,也就是我們許多教師總是重寫作前的指導而輕完成作文后的講評。在布置完作文題目后,教師會就怎樣寫進行很全面的分析,作文批改也是圈點勾畫、評語打分一絲不茍,但到了講評課卻大都是蜻蜓點水,往往只是來一次佳作范讀,因此收效甚微。事實上,經驗告訴我們,作文講評課在作文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講評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課堂交流,這種交流因為是建立在對學生作文了解的基礎上,所以授課顯得更有目的性,能
有的放矢,效果也更明顯,它的作用,遠比上一節(jié)寫作之前的指導課來得顯著。
很多教師或許也都認識到了作文講評課的重要性,但是在授課形式上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抽出幾篇佳作給學生讀一讀,然后由自己或學生說一說這幾篇作文好在哪里,要求大家向小作者看齊。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真正有收獲的學生其實是很有限的,因為一個班級中,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不外乎就那幾個,每次講評課,無非是他們輪流坐莊,這些學生可能會很認真聽課,講自己的作文嘛,但在一個班級中,占大多數的是寫作水平中等及偏下的學生,他們恐怕會對這種一成不變的作文講評課形成審美疲勞,自然寫作水平無法提高。
那么,作文講評課要怎樣調動全班學生的聽課熱情,達到教師授課的預期目的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做到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作文講評的過程中來,得到他們所想要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有必要在傳統的授課方式基礎上構建一堂學生自主參與模式的作文講評課。那么怎樣做到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講評課中來呢?小組探究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它可以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個班級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一組大約5~6人,要注意學生的作文水平,使各組力量均衡,小組由寫作水平高、中、低不同的組員構成。通過教師的組織,在小組之間開展學習競賽,設計積分排行榜進行表彰。在分組的基礎上,以下幾種授課模式是值得嘗試的。
一、作文漂流
“作文漂流”這種授課模式目的在于教會學生自己點評作文。以往作文點評常常是由教師包辦了,似乎這才是準確有用而且具有權威性的。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文如其人,文章實際上是學生心靈世界的表達,某種程度上講,學生的作文有自己獨特的美學價值,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他們自己心理年齡段所特有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文辭,其中不乏神來之筆,非常獨特而富有情趣。而教師點評學生作文好壞時往往會運用成年人的標準,這樣難免會影響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所以指導學生自己點評作文是必須的,當然也是可行的。
“漂流”顧名思義就是順勢的行為。作文漂流首先在小組間進行,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擺在桌子上,組員可以按照自己的“胃口”隨便瀏覽任何一篇作文,并為這篇作文寫上至少一句點評,準確而精彩的點評將得到小組加分。為了鼓勵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點評應盡可能多發(fā)現同學作文的亮點,尤其是對寫作原本就有畏難情緒的學生來說,同學給自己作文的肯定就仿佛是他(她)今后寫作的助推器。同時,為了讓所有學生的作文都得到有意義的“漂流”,教師必須訂下一個學習規(guī)則,也就是小組成員每篇作文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學生點評過,否則就要扣整個小組的積分。
作文在小組間漂流結束后,便可以在全班展開漂流了,每個小組可以推薦出好、中、差不同的作文各一篇來參加漂流,事實上,只要學生愿意,任何一個學生的作文都可以放到講臺上參與漂流。這時教師同樣要規(guī)定每個小組至少要閱讀過其他小組的兩篇以上的作文并進行簡單的點評。也許有的教師會擔心大家都找好的作文來閱讀,事實上,因為課堂時間有限,為了小組不被扣分,學生不可能只找水平高的作文來閱讀點評,因為根本輪不過來,這樣那些中等以下水平的作文都能在漂流中被發(fā)現其中的閃光點,也許是一個用得很準確的詞,也許是一次很精彩的修辭,也許只是很整齊的書寫,而這往往是我們教師批改作文時容易忽略的,那些寫作相對困難的學生在作文漂流中發(fā)現了自己的長處,找到了自信,或許寫作文因此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同時小組成員在協作探究點評作文時,為了寫好點評,得到高的積分,學生一定會仔細閱讀作文,認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心靈相通,這樣的互評互改,更有利于學生間的取長補短,不僅僅點評的時候興趣盎然和妙趣橫生,也增加了對作文閱讀的愛好,同時,通過切磋,也可以互相學習和激發(fā)自己的寫作興趣。這樣的作文講評課,學生積極主動,表現出了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壓力反而是減輕了。
二、作文擂臺
學生作文寫好了,教師批改打分數似乎是一個標準程序,我們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作文的自身特點。在中學階段作文的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
點,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無疑會起到重要作用。曾經有一名教師帶著大家的困惑問魏書生:“怎樣批改作文最高效?”魏書生給他的答案是:“讓學生來改!”經驗告訴我們,教師在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之后,要放手讓學生互改互評,互挑毛病,互找優(yōu)點,取長補短,如此堅持下去,養(yǎng)成習慣,其收獲較教師改要大得多。所以,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并努力提高學生批改作文的興趣。“作文擂臺”這種講評課模式為這方面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擂臺”當然是用來一比高低的,到底哪組學生批改出來的作文最公正最準確呢?大家擂臺上見吧。教師先將學生作文按照小組成員分好,然后分到每個小組去,教師要注意掌握的是,小組不批改自己組員的作文,也盡量避免兩個小組之間互相批改,因為這樣容易削弱“擂臺”的含金量,也會降低學生的互動性。同時,教師應順勢提出批改作文的一些要求,諸如:中心是否突出,語言是否簡潔、流暢等。小組批改完分到的作文后,挑出一篇大家認為品質最高的去打擂臺。打擂臺的目的有兩方面:一是為了佳作共賞;二是為了顯示小組品鑒作文的水平。帶著這兩個目的的“作文擂臺”當然會很精彩。
通過多媒體投影機,作文上擂臺了,小組代表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這篇作文好在哪里?也就是自己所在的小組給這篇作文打高分的原因是什么。評委是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擂臺上展示的作文和分數是否名副其實進行打分,這是再一次檢驗學生評判作文能力的機會,對于分數打得過高和過低的小組,都必須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實際上是換一種方式讓學生點評作文。必須注意的是,為做到評比公正,小組不能給自己評判的作文打分,同時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這樣得出的分數應該說的比較準確的。得分在前幾名的小組當然就是這次DIY(Do it youself——做自己想做的)作文評講的優(yōu)勝者了。而學生在批改別人作文時,明確了寫作文的基本要求,并且改得越多、改得越認真對這些要求的理解也就越深刻,遠比教師“一言堂”形式的作文批改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通過一次作文批改擂臺賽,既能達到傳統的作文講評課“奇文共欣賞”的授課目的,同時又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批改作文的熱情,學生在批改他人作文的過程中,提高了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比如,遣詞造句的能力、布局謀篇的能力、欣賞分析的能力,當然也把教師從辛苦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只要有針對性地做檢查和指導即可。
三、作文解剖
“作文解剖”這種講評模式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反復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文不厭改”之說。葉圣陶先生在《談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說“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薄靶薷牟皇鞘裁吹裣x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钡呛芏嘟處熤蛔⒅刈约号模趯W生的作文上斧砍刀削、大動干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教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頓生畏懼心理,懷疑自己沒有寫作的天賦,以后甚至連寫的勇氣都沒有了,最終還是枉費教師的一片苦心。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批改的積極性,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其實修改作文,是學生的事,教師不要包辦代替,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自己作文問題的能力,啟發(fā)學生自己修改。學生自己修改雖沒有教師修改的那么好,但訓練多了,修改能力自然會提高,作文自然會進步。這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習的主體。
在進行作文解剖之前,教師不妨先找出一篇作文進行范改,
教學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比如,“初讀改詞句”“再讀改結構”的修改程序,同時要認真講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起修改文章的強烈責任心。接下去同樣還是建立在分組學習競賽的基礎上,小組成員在閱讀完所有組員的作文后共同商議,挑出一兩篇最需要修改的作文進行集體修改,當然執(zhí)筆必須還是作者
本人。教師這時應該進行有效的指導,告訴學生可以對全文作精心的、細致的批改,也可以結合本次寫作的訓練重點,對作文的有關重點部分精批細改,要注意一次重點解決一個問題,這樣既能提高表達能力,又能訓練修改技能。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解剖”真正能找出這篇作文的缺陷所在,小組成員必須達成共識后再作修改。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在解剖的過程中,想一想自己的作文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有一邊思考一邊實踐才能有收獲。互評互改中,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多,大部分學生都能獲得訓練,更能確立學生在批改中的主體地位。這樣做,既可以集思廣益,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學生改好作文后,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展臺展示小組的勞動成果,小組代表還可以將為什么要這樣修改的理由說給全班學生聽,得到大家認可的修改就能給整個小組加分,同時教師應給這篇作文重新打分,這對小作者來說無疑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同時也就鼓勵那些作文寫得不好的學生主動提供自己的作文來進行“解剖”,在一次次聽取小組成員的意見中,進步便如影隨形了,自主學習帶來的好處會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
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作文講評課的自主模式還可以挖掘出很多種,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但不論什么模式,教師都要把握住一個授課宗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作文講評課才能真正發(fā)揮出應有的成效。
在自主模式下授課時,教師有幾個方面是應該特別注意的:首先,分組是關鍵,每個小組里學生的寫作水平要均衡,其中至少要有一個學生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這個學生不僅能充分領會教師的授課意圖,同時還要能帶動全組的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參與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對這個學生“上崗”前的培訓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是不可省略的課前熱身。其次,教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所寫的作文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在將作文完全交給學生交換批改之前,教師一定要將作文先在心中批改一遍,只是不要留下批改的痕跡,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本次寫作課的目的是否達到了,在自主講評課的過程中才能把握好方向,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意見。再者,在自主模式的授課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寫作水平中、下的學生的參與度,要及時鼓勵和表揚他們的一言一行,并且動員寫作高水平的學生做好“兵教兵”的工作,甘當幕后軍師,把上臺的機會多讓給需要輔差的學生,這樣,自主學習的作文講評模式就會全面覆蓋到每一個學生。最后要注意的是,教師應完善評價機制,小組積分要及時統計,及時表揚。優(yōu)秀的小組“領頭羊”和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更是要給予不同形式的表彰。
顯而易見,教師只有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完全激發(fā)出來,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每一堂自主模式的作文講評課就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很大的收獲,并且大家也就一定能體會到:
教是快樂的,學亦是快樂的。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