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中
高三復(fù)習(xí)其實就是一個知識、方法規(guī)整的過程。但很多同學(xué)做了大量的題目,到考試時,還是找不到思路。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的習(xí)題訓(xùn)練往往存在盲目、雜亂、過量的問題。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一個題目哪怕只要把它的一些數(shù)值改變,它就成了另外一題,更不要說一些技巧性的變種。從這個意義上說,懂得對試題進行歸類也就能通過有限的同類問題的解答分析,找到題目后面不變的“宗”。真正掌握了它,遇到新題,也能因為你掌握了思考這類問題的方法和原理,而不再感到茫然無措。
本文將對力學(xué)中常見的斜面問題進行歸類,通過分析形態(tài)各異的物理問題,比較物理本質(zhì)的異同,幫助同學(xué)們開拓思路,提高知識遷移能力。
【例題】(2013北京理綜)傾角為α、質(zhì)量為M的斜面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靜止在斜面體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mgcos α
B.木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大小為mgsin α
C.桌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mgsin αcos α
D.桌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小為(M+m)g
解析: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上由共點力平衡有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mgsin α,A錯誤;垂直斜面方向上有FN= mgcos α,由牛頓第三定律可得木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大小為mgcos α,B錯誤;將m、M作為系統(tǒng)整體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整體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桌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0;豎直方向由平衡條件FN′=mg+Mg,即C錯誤D正確。
【拓展1】(2011海南理綜)如圖,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塊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0勻速下滑,斜劈保持靜止,則地面對斜劈的摩擦力( )
A.等于零
B.不為零,方向向右
C.不為零,方向向左
D.不為零,v0較大時方向向左,v0較小時方向向右
解析:斜劈和物塊都平衡,對斜劈和物塊整體受力分析知地面對斜劈的摩擦力為零,選A。
【比較分析】(1)當(dāng)幾個物體有相同的運動狀態(tài)(平衡或相同的加速度)時,可以把這幾個物體當(dāng)作一個整體,利用整體法分析。
(2)勻速和靜止同為平衡狀態(tài),因此利用整體法分析可知地面對斜面都沒有摩擦力作用。
(3)木塊靜止在斜面上和在斜面上做勻速運動,其重力沿斜面分力都是mgsin θ,其垂直斜面的分力都是 mgcos θ。摩擦力的大小都是mgsin θ,但一個是靜摩擦力,另一個是滑動摩擦力。
(4)進一步的分析可知,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時,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μ與θ的關(guān)系滿足μ=tan θ,與m,M的大小無關(guān)。類似這樣的二級結(jié)論應(yīng)該理解并熟記,無需到用的時候再去推導(dǎo)。
【拓展2】(2013廣東理綜)如圖,物體P靜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現(xiàn)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則( )
A.P向下滑動
B.P靜止不動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與斜面間的靜摩擦力增大
解析:設(shè)斜面傾角為θ,P與斜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P靜止于固定斜面上,則有mgsin θ≤ μmgcos θ,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后,(m+m′)gsin θ≤μ(m+m′)gcos θ,P仍靜止不動,所受合力不變,靜摩擦力增大為(m+m′)gsin θ,選項B、D正確。
【比較分析】(1)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靜摩擦力平衡。質(zhì)量增大,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增大,但靜摩擦力也隨之增大,物體將仍然保持靜止。
(2)把物體Q變成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F,實質(zhì)完全相同,如圖所示。
【拓展3】(2013全國新課標(biāo)2)如圖,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塊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xiàn)平行于斜面上。若要物塊在斜面上保持靜止,F(xiàn)的取值應(yīng)有一定范圍。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
A.物塊的質(zhì)量
B.斜面的傾角
C.物塊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D.物塊對斜面的正壓力
解析:用隔離法進行分析。設(shè)斜面對物塊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m,則物塊欲上滑時F最大,物塊欲下滑時F最小。由共點力平衡條件有F1-fm-mgsin θ=0,F(xiàn)2+ fm-mgsin θ=0,因此可以得最大靜摩擦力fm=,選項C正確。
【比較分析】(1)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則需要根據(jù)摩擦力的特性,考慮兩個方向情況來重新隔離分析。
(2)物塊與斜面組成的系統(tǒng)受外力作用而靜止,與例題的情況相對比,此時桌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桌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等有無變化?此時同樣可用整體法進行分析,請同學(xué)們自行分析。
【拓展4】(2012浙江理綜)如圖所示,與水平面夾角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m=1.0 kg的物體。細繩的一端與物體相連,另一端經(jīng)摩擦不計的定滑輪與固定的彈簧秤相連。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4.9 N。關(guān)于物體受力的判斷(取g=9.8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零
B.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4.9 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為4.9 N,方向豎直向上
D.斜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為4.9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物體重力沿斜面方向分力為mgsin 30°=4.9 N,等于細繩拉力,由平衡條件可知,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大小為零,選項A正確。
【比較分析】看似模型的變化使問題增加了難度,實質(zhì)上只是沿斜面向上增加了一個大小已知的拉力。同樣隔離物體,受力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拓展5】(2013安徽理綜)如圖所示,細線的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體頂端,細線與斜面平行。在斜面體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始終靜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細線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為Fn分別為(重力加速度為g)( )
解析:由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拓展到有加速度的狀態(tài),此時問題涉及了牛頓第二定律。對球受力分析,并沿水平、豎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有Tcos θ-Fnsin θ=ma,豎直方向上有Tsin θ+Fncos θ =mg,聯(lián)立解得T=m(gsin θ+acos θ),F(xiàn)n=m(gcos θ-asin θ),故A正確。
【比較分析】(1)本題如果考查斜面的受力情況,則由“當(dāng)幾個物體有相同的運動狀態(tài)(平衡或相同的加速度)時,可以把這幾個物體當(dāng)作一個整體”,利用整體法分析。
(2)當(dāng)物體受到兩個以上的力作用而產(chǎn)生加速度時,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題,多數(shù)情況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
【拓展6】(2013山東理綜)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m=0.4 kg的小物塊,以v0=2 m/s的初速度,在與斜面成某一夾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t=2 s的時間物塊由A點運動到B點,A、B之間的距離L=10 m。已知斜面傾角θ=30o,物塊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物塊加速度的大小及到達B點時速度的大小。
(2)拉力F與斜面的夾角多大時,拉力F最???拉力F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1)設(shè)物塊加速度的大小為a,到達B點時速度的大小為v,由運動學(xué)公式得
(2)設(shè)物塊所受支持力為FN,所受摩擦力為Ff,拉力與斜面間的夾角為α,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比較分析】力決定物體的運動,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需要我們重新去審視受力情況,重新分析物理過程,重新評估采用的物理方法,得到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這種比較方法對加強審題意識,區(qū)分不同物理規(guī)律和方法的適用范圍具有積極的效果。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關(guān)鍵詞包括“靜止,緩慢運動,勻速,加速,穩(wěn)定狀態(tà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