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興報 甘義鋒
內容摘要:《茶館》是中國當代話劇史上的經典作品,老舍通過“大舞臺、小社會”的話劇模式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新教學理念摒棄以“政治標準”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轉為新課標三維目標的教學理念,充分挖掘其具有“社會”意義的教育形式,實現愛國主義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茶館》 大舞臺小社會 教育意義
《茶館》《龍須溝》同是老舍幾乎在同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話劇作品,都堪稱為中國當代話劇史上的經典作品。在教學理念上,對《茶館》的教學摒棄了以“政治標準”、國家意識形態(tài)為主線的教授模式,轉向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培養(yǎng)目標的現代教學理念?!恫桊^》在語文教育界的被閱讀、被傳授、被接受是當代語文教學中對老舍和老舍作品最本真認識的集中體現。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四冊》選錄了《茶館》的第二幕,在同版本的語文參考書中對這幕《茶館》的鑒賞重點除了放在《茶館》所反映的社會時代以及話劇的結構、沖突、人物上之外,還主要放在老舍的京味語言、京韻風情、世俗人性上,真正實現了老舍通過“大舞臺、小社會”的話劇模式反映社會變遷的文學理想,通過“舞臺”上的表演使觀眾(讀者)感悟到一個時代或幾個時代的變遷發(fā)展,達到了一種“觀古今于須臾”的欣賞效果;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茶館》文學劇本的閱讀和學習,不但了解到話劇藝術的文學常識,而且通過這種課本上的“舞臺”展現形式接觸到中國舊社會被埋葬的時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這是一種廣闊的具有“社會”意義的教育形式。
在《茶館》教學中,話劇文學的文本特征以及老舍話劇文學的特殊結構、個性化語言、民風民俗和人道情懷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重點。老舍曾在《茶館》誕生之初答復有些人對此劇的某些非議時說:“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多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出戲雖只有三幕,可是寫了五十來年的變遷。在這些變遷里,沒法子躲開政治問題。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臺上的高官大人,沒法子正面描寫他們的促進與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認識一些小人物?!崩仙徇€說他寫《茶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參預埋葬舊時代的戰(zhàn)斗”。在“五十來年的變遷”中,老舍是把“政治問題”隱在人物形象之后,通過自己認識的“小人物”的言行、遭遇來“埋葬”舊時代,以此來反映自己對于舊時代的憎、新社會的愛。但這在當時的政治語境中卻被認為是為舊時代唱“挽歌”,特別在“大寫十三年”風潮的鼓噪下,《茶館》一度因缺乏反映革命力量的“紅線”被迫淡出了文學界和話劇舞臺。新時期的語文教育把《茶館》中“沒有政治標語和口號”作為老舍劇作的重要特色。《全日制普通高級教師教學用書(必修)語文第四冊》在《茶館》的“課文鑒賞說明”中這樣描繪到:“這個戲里沒有政治標語和口號”,把“寓莊于諧”的幽默語言作為教學的注意事項,“人物語言個性化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從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發(fā),讓他們說出符合自己個性的語言。每個人物的語言都是自己的,表達著自己的思想,顯示著自己的性格”;“人物說的全是北京大白話??墒谴蟀自捳f得有特色,既有地方的、時代的色彩,又有幽默與諷刺的風格;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了語言性格化,又說得那么簡練、流利、形象、生動?!比绻麖恼Z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來看,老舍的《茶館》是最好的語文教育典范?!恫桊^》獨特的“卷軸畫式”的結構、矛盾沖突是引領學生認識我國話劇民族化特點的范本;《茶館》的語言不但集中體現了漢語(母語)的魅力——簡練、流利、形象、生動的特點,而且它的語言極具話劇語言的凝練、包孕、富于潛臺詞等特性。這不但是因為話劇本身就是一種“語言藝術”,而且因為老舍關于語言運用的天才表現在其話劇創(chuàng)作中突出性地表現出來。在人文性方面,老舍在《茶館》中承繼了他一貫所關注的“小人物”命運的主題。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小人物”所承受的苦難命運,在王利發(fā)善于應酬、善于經營、不斷改良的背后卻是他人生掙扎的艱難;忠厚老實、能寫會算的松二爺的那句“我餓著,也不能叫鳥餓著!”的話里蘊藏著多少悲愴;在更迭的歲月中,美好的人情人性在金錢、權勢面前面臨腐爛、喪失的危險,但其綿延不絕的傳承也令人欣慰。
因此,學生通過學習《茶館》,不但接觸到戲劇語言的美,而且能更深一步地通過老舍作品了解到不甘受奴役的中國人是怎樣告別屈辱的人生站起來的歷史,了解到什么是濃郁的民族特色,同時也更加了解到新中國即現代民族國家建立的歷史必然性,實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琚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