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式的托天式,到最后以顛地式為結尾,八段錦講究的是從上到下依次調理心肺、脾胃、肝膽、腎和泌尿生殖系統(tǒng)。其整套動作的編排,充分將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古典養(yǎng)生思想整體貫穿其中。
漫話八段錦
說起八段錦,許多人都會感到陌生,其實它與太極拳一樣,也是我國一項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保健運動。八段錦起源于北宋,古人之所以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在動作如錦緞般舒展優(yōu)美,又因為其功法共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
八段錦的動作簡單易學,動靜相兼,十分適合男女老少各種不同人群習練,練者能通過柔和連綿的動作可以起到拉伸經筋,調理內臟,運動血脈的作用。八段錦主要分為坐式和立式兩種。坐式八段錦稱“內八段”,注重凝神行氣。而立式八段錦風格上一般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柔為主,多采用站式動作,稱為“文八段”,北派則以剛為主稱為“武八段”。“武八段”因多為馬步式,故適合青壯年與體力充沛者。從文獻和動作上考察,不論是南派還是北派,都同出一源?,F(xiàn)在比較流行的主要是“文八段”,即站式八段錦。
鍛煉需科學
八段錦雖然是以外形肢節(jié)軀干的伸展開合為主,但不同于一般的廣播體操。后者動作剛健有力,直來直去,節(jié)奏單一,不講究呼吸意念。而八段錦在練習過程中,要求神與形合,氣寓其中,動作柔和,剛柔相濟,強調呼吸與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意念集中在動作部位。因此,八段錦的鍛煉方式是身心一體式的,而且突出對情志的調攝。保持恬淡寧靜,祥和愉悅的心境是練習的關鍵。
從運動強度來看,八段錦屬于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一套文八段動作十多分鐘就能練完。一般來說,練者每周需練五天以上,每天1-2遍。由于受到性別、年齡、身體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練習者不應攀比,心態(tài)要平衡,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運動量安排得是否合理,是練習的最關鍵環(huán)節(jié)。對運動量的掌握應以本體感覺為準,其最簡便有效的檢測方法是運動后精神愉快、脈搏穩(wěn)定、血壓正常,食欲及睡眠良好。
調理功效各不同
八段錦大體分為八式,每一式同傳統(tǒng)中醫(yī)學臟腑經絡理論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功效:其中的“三焦”是指人體元氣與水液疏布的通道,覆蓋五臟六腑。這一式通過上托下落、對拉拔伸,有利于元氣水液上下布散,發(fā)揮滋潤濡養(yǎng)作用。
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
功效:有利于抒發(fā)胸氣,消除胸悶,并能疏理肝氣,治療脅痛。
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功效:符合“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的原理,這一式能夠牽拉腹腔,對脾胃肝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有助于消化吸收。
第四式:五勞七傷向后瞧
功效:這一勢扭頭旋臂,能夠調整大腦與臟腑聯(lián)絡的交通要道——頸椎(中醫(yī)稱為天柱),同時挺胸刺激胸腺,從而改善大腦對臟腑的調節(jié)能力,并增強免疫功能。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
功效:降心火須得腎水,心腎相交才能水火既濟。這一式上身前俯,尾間擺動,可以使腎水得升心火得降。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功效:前屈后伸、雙手按摩腰背下肢,使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等得到充分拉伸,對生殖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以及腰背部的肌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
功效:馬步沖拳,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系經脈,使肝血充盈,肝氣疏泄,強健筋骨。
第八式:背后七顛百病消
功效:提踵顛足,內可以按摩五臟六腑,外可以舒緩筋骨。有諺語說:百步走不如抖一抖。所以這一勢有“消百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