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王女士4年前因月經過多曾在某醫(yī)院做了診斷性刮宮術,病理檢查結果為子宮內膜腺囊性增生。當她得知診刮結果無大問題后,對月經過多也就不太放在心上了。這次經期出血量較以前多,經家人動員后她才勉強同意再做一次診刮手術。此次診刮結果為子宮內膜腺癌。這癌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卵巢功能減退發(fā)生病變
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開始減退,體內卵巢性激素水平急劇變化,卵巢雖有卵泡發(fā)育,但這些卵泡通常已不能發(fā)育成熟及排卵。由于子宮內膜得不到孕激素的作用,結果在單一雌激素作用下過度增生;沒有孕激素作用,月經也失去了規(guī)律性。這種沒有孕激素作用的“月經”就稱為“更年期功血”。更年期功血常常40~50天“行經”一次,有的可兩三個月一次。一旦“行經”,不但出血時間長,而且大多出血量多,常伴有血塊,嚴重者可因出血過多而休克。也有患者出血量雖不多,但長期淋漓不止。由于長期、大量子宮出血,患者常伴有明顯的貧血癥狀。
不少更年期功血女性認為更年期月經紊亂是正?,F(xiàn)象,所以常常不予重視。
其實,更年期功血遠非如此簡單。子宮內膜在單一雌激素的長期刺激下,會發(fā)生過度增生,開始為子宮內膜輕度增生,進而可發(fā)展為子宮內膜腺囊性增生,這兩類增生是更年期功血中較常見的子宮內膜變化,它們屬于良性改變。此時若沒有得到恰當治療,子宮內膜有可能會進一步發(fā)展為腺瘤型增生過長及不典型增生,這兩類子宮內膜的病理改變屬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這是治療的關鍵時刻。如子宮內膜的病理改變再前進一步就可發(fā)展為子宮內膜癌。
功血后的防護措施
患了更年期功血后,第一次就診時,應首先做子宮內膜診斷性刮宮,其目的一是迅速止血,二是明確子宮內膜的性質。排除子宮內膜癌及癌前病變后,應采取措施阻斷長期的單一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阻斷的方法是給患者補充孕激素,以抑制子宮內膜的過度增生及恢復“月經”的規(guī)律性。若補充孕激素治療后無“月經”來潮,即可停止治療。也可單獨連續(xù)使用睪酮抑制卵巢功能而致絕經。
對較頑固的功血,反復用藥時間較長而致嚴重貧血者,或因子宮大出血,發(fā)生休克、危及生命者,可采取子宮切除術。
近年來,也有采用官腔鏡直視下電凝手術,將部分內膜破壞或切除,其破壞深度達到子宮內膜的基底層,使治療后殘留的內膜對性激素無反應,從而避免了子宮再次發(fā)生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