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英
自從媒體曝出可讓魚兒活蹦亂跳的“魚浮靈”,對人體有致畸、致癌危害的非法魚藥“孔雀石綠”,在甲魚、多寶魚等水產(chǎn)品中檢出氯霉素等違禁藥物殘留后,人們對吃魚產(chǎn)生了疑慮。而禽畜類也不讓人安心:豬肉寸能含有瘦肉精、抗生素,雞從孵化出殼一星期就開始不斷地打針、吃藥……但凡我們常吃的魚類和禽類,無不是伴著藥物長大的。
這些藥物若在動物體內(nèi)過量殘留,會給食肉者帶來危害:一會引起食物中毒;二是長期食用“有抗豬”“有抗雞”和“有抗奶”,抗生素會在人體內(nèi)蓄積,增強細菌的抗藥性;三是長期過度食用“快大雞”“快大豬”,會導致孩子早熟,降低身體素質(zhì)。
我們?nèi)绾尾拍苓h離肉食藥物殘留的危害呢?
1.去正規(guī)市場、超市購買新鮮肉類和水產(chǎn)品。選擇有規(guī)范屠宰和銷售證明的品牌企業(yè)的產(chǎn)品,看清是否有檢疫印章和檢疫合格證明。不購買無證攤販出售的肉類。
2.豬肉不是越瘦越好。含“瘦肉精”的豬肉顏色較紅;皮下脂肪層明顯較薄,通常不足1厘米;肉質(zhì)較軟,切成兩三指寬不能立于案上。
3.分清草雞和“快大雞”。草雞嘴硬、色深、爪銳、掌有繭,“快大雞”則反之,腿粗大而無力,體形肥大而笨重;草雞羽毛顏色深而且有光澤,“快大雞”的羽毛顏色淺而無光澤;草雞的皮很薄有光澤,呈黃色,毛孔很細,“快大雞”的皮厚,呈白色,無光澤,毛孔粗大。
4.兒童、青少年控制炸雞、炸豬排等食物的攝入量。
5.冬季少吃河蝦、小龍蝦、黃鱔等水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