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霞
俗話說,十人九痔。痔瘡在人群中極為常見,其患病率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痔瘡的主要治療手段。為了預防和減少痔瘡手術后的并發(fā)癥,術后護理非常重要,以下幾點特別值得關注。
一、早期活動,促進傷口愈合 術后24小時內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可以減輕傷口疼痛及出血。術后第二天應下床活動,第四天可做些簡單家務或其他輕體力活動,但要避免任何重體力活動,直到傷口愈合后方可恢復正常活動。研究表明,早期活動有利于促進傷口的血液循環(huán)和傷口愈合。
二、按時排尿,預防尿潴留 術后24小時內,每4~6小時排尿1次,特別是骶麻術后患者務必要多飲水及定時排尿。這是因為在骶麻解除的前后幾個小時中,排尿反射不敏感,如果不按時排尿,容易引起尿液潴留。一旦在術后6~8小時內沒有排尿,且有下腹脹痛或隆起,就應考慮尿液潴留,應給予熱敷以促進排尿,必要時進行導尿處理。
三、加強飲食調理,防止大便秘結 術后1~2天應控制排便,之后應防止大便秘結。這是因為:一方面,患者術后活動減少,影響胃腸蠕動而易造成大便秘結;另一方面,有些患者擔心排便會引起傷口疼痛、撕裂或感染,不敢排便。所以,痔瘡手術后要把預防便秘列為重要干預措施,除了注意多喝水、克服心理障礙、消除顧慮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強飲食調理,原則上以流食、半流食為主,如牛奶、蓮子羹、稀飯、稀面條等,并要多吃一些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及香蕉、蘋果、橘子等新鮮水果,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大便秘結。
四、重視會陰部護理,避免傷口感染 除了每次便后用溫水洗浴之外,還應重視會陰部的護理,建議選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坐浴,每天一兩次,以保持會陰部清潔衛(wèi)生,避免引起傷口感染。如果在術后3~5天中出現(xiàn)肛門周圍水腫現(xiàn)象,除了繼續(xù)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之外,還應進行局部濕敷,可有效減輕及預防傷口感染。
五、傷口愈合后謹防肛門變窄 傷口愈合后還要注意有無排便困難和大便變細等異常現(xiàn)象,以排除肛門狹窄的可能。如果出現(xiàn)這些異常改變,應請醫(yī)生檢查,如果確實為肛門狹窄,應當及時進行擴肛治療。不過,痔瘡手術后發(fā)生肛門狹窄的概率極低,患者大可不必為此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