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鳳
摘 要:本文從素質教育的英譯出發(fā),闡述素質教育的內涵,探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實現(xiàn)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 鍵 詞:大學英語 素質教育 課程設置 教學方法
一、英譯素質教育的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中國加入WTO后,中外交往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擴大。英語教育受到各行各業(yè)的重視,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能力要求的提高,對外語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而大學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落后于快速發(fā)展的形勢,許多大學畢業(yè)生不具備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口語和寫作能力),而素質教育的英譯就對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啟示作用。
溫家寶總理于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德育工作,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臺education policy by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competence -oriented education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develop in all -round way.)”。“素質教育”的英譯為“competence - orien-ted education”。根據(jù)商務印書館最新出版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 2004:334),competence用作名詞時主要有3個義項:1. the ability to do sth well能力;勝任。2. (law) the power that a court, an organization or a person has to deal with sth(法庭、機構或人的)權限;管轄權。3.a skill that you need in a particular job or for a particular task技能:本領。從中可以看出,該詞在與“教育”搭配使用時,其意義主要為l、3例句。素質教育應該是綜合性的,但最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曾指出,大學英語教學需要“轉變思想,把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為重點轉變到提高學生綜合性實用能力上來”。大學英語的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l.完善課程設置,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上的一項重大改革就是以“英語語言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實施“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分層次教學。在實踐中,大學英語教學首先就要完善課程設置,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種能力應包括四個方面:即比較好的英語語言知識,包括語音知識、構詞知識、語法知識等;比較全面的語言使用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相關的文化知識,包括本族語以及目的語的文化、歷史、社會等;相關策略,包括學習、交際策略等。高校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對照《課程要求》確定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yè)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
抓好綜合英語類和語言技能類課程,為后續(xù)英語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綜合英語課程以英語語言知識為主,包括語音知識、構詞知識、語法知識等,課程的內容和標準比較穩(wěn)定,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獲得都以綜合英語課程的學習為基礎,以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為前提。在有限的總學時內,要保證綜合英語和語言技能的課時。這類課程開設的學時要多,力度要大,精講多練。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技術舞臺上的作用不斷加強,經(jīng)濟越發(fā)全球化,知識經(jīng)濟日趨明朗,文化交流日漸多元化。利用英語這一國際語言為媒介參與對外交流已成為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把語言應用類和語言文化類作為選修課就能較好地解決學生進一步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和愿望。開設應用文寫作、學術寫作、口譯、筆譯、文化對比、影視英語、外刊選讀、商務英語、法律英語、計算機英語、醫(yī)學英語等,以應用、提高型為主的課程供提前完成四級的學生選修。另外,為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里英語學習不斷線,專業(yè)英語也是課程設置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英語與專業(yè)的結合,不僅是更高層次上對英語的應用,而且為學生日后進
行文獻檢索、用英文撰寫科研論文等都將打下基礎。
2.改革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貫徹素質教育重在課堂教學的改革。如何解決“大班”上課中的聽、說、寫的教學;如何創(chuàng)造各種語言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開口交流等等。改革課堂教學,首先是改變教學觀念,真正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需求,科學地組織教學,不斷地轉換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采取精講多練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有限的英語課時內實現(xiàn)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需要英語教師對聽、說、讀、寫等的訓練進行科學與合理的分配。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壓縮閱讀量,優(yōu)選閱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巧,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留下足夠的時間組織、指導口語和寫作練習。在課下,教師應當提供大量的、豐富的閱讀材料和信息讓學生自主閱讀。
先進的信息技術,既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也使教師們可以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英語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作為現(xiàn)有教學模式的補充部分,新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學習。教師能夠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能督促學生積極學習,促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與其他應用能力有較快提高。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xiàn)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轉變。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課外語言學習環(huán)境?!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強調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由過去的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被動學習到現(xiàn)在的重視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技能課,教師把英語教學作為以任務為核心的研究實踐課將有助于把學習延伸到教室外,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并給他們以語用的體驗和成功的體驗。教、學、用有機結合,做到擴充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并舉。首先,結合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的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在教師的指導下,走出教室,分工合作,利用網(wǎng)絡查資料,讀文獻,做調查、寫報告,再回到教室作陳述,搞討論。使學生學到的語言知識得到應用,真正做到交際活動和語言學習相結合,通過解決問題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而不是為了學習語言而運用語言,其次,創(chuàng)造課外語言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開辟一個學習和應用英語的天地。語言學習與其他學科不同,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都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部門可有計劃地組織各種形式、規(guī)模不一的英語課外活動,如講演比賽、知識競答、文藝演出。專家講座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同時應利用校園網(wǎng)、無線廣播、電影、電視、墻報、英語報紙等多媒體營造外語環(huán)境,使學生有足夠的選擇空間,滿足自己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發(fā)展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