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馨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江西 景德鎮(zhèn)333001)
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歷史文物十分豐富,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不計其數(shù),瓷器就是其突出代表,它品種繁多、制作精美,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享譽海內(nèi)外。古瓷凝聚著我國歷代文化的精髓,是實用性、藝術性、科學性與經(jīng)濟性的統(tǒng)一。實用性是指它與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密切,能滿足人們?nèi)粘I畹男枰?;藝術性是指它作為歷史載體,反映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審美情趣及工藝技術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通過賞析,能激發(fā)人們思古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陶冶情操、凈化思想,給人以高尚的精神力量,讓人得到健康的文化藝術享受;科學性是指它能證明一定領域的科技進步與發(fā)展,補充歷史文獻的不足;經(jīng)濟性是指因其具有以上三性所體現(xiàn)的市場價值。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收入水平與文化素質的提高及投資、收藏理念的轉變、文化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人們投資、收藏陶瓷的熱情不斷高漲,使古瓷市場價值不斷攀升。
由于古瓷鑒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其識偽、斷真、定值等不像其它商品那樣可利用高科技手段完成,因此至今還未形成準確鑒定的科技體系;由于缺少館藏資料記載與實物比對,許多古瓷珍品被謬斷為“現(xiàn)代工藝品”而流落海外;由于大量非法盜挖的古瓷流入社會,文物販子與逐利收藏家大量制造贗品,古瓷收藏市場秩序正受到嚴重干擾,文博、考古與收藏事業(yè)發(fā)展正遭遇極大阻礙。這一切都使得規(guī)范古瓷收藏市場的管理,充實古瓷研究者、收藏者與愛好者鑒賞知識,提高其鑒定水平顯得特別必要。
古瓷鑒定的意義在于識偽存真,準確判定其價值,揭露、打擊作偽者,推薦藝術珍品,弘揚陶瓷文化。鑒定者主要分四類:一是長期從事文博工作的專家。他們對館藏古瓷、出土瓷器瓷片,古窯址的考察、研究、鑒別等有很深的造詣,指導著古瓷研究工作的方向;二是從事文博工作的學者。他們熱愛古瓷,刻苦學習鉆研,對古瓷有一定的鑒別能力;三是古瓷收藏家。他們在長期收藏中不斷深入摸索、探討,總結經(jīng)驗,積累古瓷知識和掌握鑒別方法,對古瓷有較高的鑒別能力;四是拍賣公司、古玩店的鑒定師。他們?yōu)橛芯?、掌握古瓷知識和鑒別方法,對古瓷鑒定有較高的鑒別能力。另外還有少數(shù)盜墓者和高仿瓷業(yè)主,他們?yōu)榉欠怖孀愎糯设b定,需要打擊、引導和規(guī)范。
綜合而言,古瓷鑒定的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1)鑒真?zhèn)?,即識真與辨?zhèn)?。這是鑒定工作的第一步。識真是指研究、分析、比較、確定古瓷的主要特點和時代風格。辨?zhèn)问侵噶私獯善髯鱾蔚母鞣N手法,與真品的區(qū)別,以此來辨別贗品。仿古作偽瓷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征:胎體過重或過輕;胎釉質過細,輪廓線條生硬;色彩太鮮;紋飾描繪不自然;筆力拘謹,線條不流暢,線條粗細不勻等。作偽方法通常有:①去光。即用高錳酸鉀、硝酸和松香水混合,刷于瓷器表面去浮光,再用砂輪、砂紙打磨出粗細痕跡;或用茶水加少量食堿久煮,或用煙氣久熏、入土久埋等。②手工做胎。陶泥用腳踩,不用機器加工,瓷土上會留有氣泡和細小顆粒,成瓷更似古瓷。③后加彩。即在古代素白瓷或青花瓷上補掛各種彩色,或將舊瓷用酸浸泡后重新畫彩。④移花接木。將兩件破損的舊瓷器合二為一,或將一新一舊瓷器做成一件完整的瓷器。⑤加款。把沒有款的舊瓷器重新加款,特別是把民窯精品加款后變成官窯器;或是把原民窯款磨掉,加上所需款式等等。(2)鑒時代,即確定古瓷的燒制年代。宋代以前的年代主要依據(jù)墓葬,通過對帶紀年墓穴出土瓷器的科學排比,找出各時代在造型、質地、釉色、紋飾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作為鑒定的科學依據(jù)。明、清時代墓葬少,帶紀年的更少,鑒定依據(jù)通常是看官窯瓷器的年款。元代瓷器帶年款者亦少,依據(jù)是參考宋、明時期做法。對瓷器年代斷定,學術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即通過器物本身銘文等確定準確年代最具價值,可作為標準器用于研究資料;明代以前的器物,能定出朝代即可;而歷時較長的唐、宋等時期,以分出早、中、晚期為好。(3)鑒窯口,即確定燒造地點、技術和工藝水平等。方法通常是根據(jù)窯口標本的氣泡特征來辨別。如:商周及秦漢時期的原始瓷的釉層較薄,釉中基本上無氣泡;唐五代時期的定窯白瓷一般只在底足和口沿等局部釉厚處才有細密均勻的小氣泡;宋代陶瓷中汝窯瓷器的釉層較厚,釉中有少量較大的氣泡;耀州窯瓷器的氣泡有細小密集、均勻與大而稀疏、分層之別。再者是根據(jù)窯口的命名方法來辨別,主要有:以燒造地點來命名,以某窯的主技者的姓氏來命名,按燒造年代來命名,以產(chǎn)品使用者身份來命名等。(4)評價值,即評定古瓷質量的優(yōu)劣以及科學、藝術、歷史和經(jīng)濟價值等。好瓷的客觀標準是:器完整、帶款、傳世少、有文獻著錄、官窯燒造等。
要準確鑒定古瓷的真?zhèn)巍r代和窯口,并能進一步確定其各種價值,需要遵循古瓷鑒定的一般規(guī)律,借助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古瓷鑒定有其完整的方法體系,它包括歷史學的、經(jīng)驗性的、科技學的、邏輯學的和藝術學的等。只有通過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互相印證,才能準確地作出鑒定結論。
(1)歷史學的鑒定方法,就是依據(jù)歷史的規(guī)律鑒定古瓷的方法。歷代陶瓷的發(fā)展、演變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中國各代陶瓷的造型和裝飾都與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工藝傳統(tǒng)、審美標準和技術條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只要我們掌握了各時代造型和裝飾的這些特殊性,就可以根據(jù)器物的形狀和神態(tài)作出其時代、屬性等判斷。也可以運用考古學的原理,把考古學上標型學的方法運用到古瓷鑒定上,根據(jù)陶瓷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判斷年代等。
(2)經(jīng)驗性的鑒定方法,也稱為傳統(tǒng)的鑒定方法。即鑒定者通過大量接觸社會流傳的實物,大膽面對各時期的假瓷,調(diào)查了解制作假瓷的工藝特征,積累豐富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同時吸取前輩經(jīng)驗,參考文獻與圖像,靠“目測”、“眼學”或實踐經(jīng)驗進行鑒定。傳統(tǒng)方法是靠感性知識進行的鑒定,它的特點是:①鑒定者依據(jù)標準器體系進行對照鑒定,即依據(jù)有確切紀年墓出土的器物和帶有確切紀年款的標準器物進行同類器物的歸納,將其它的與這些標準器物的面貌相同或相近的器物歸納在一起,以此得出標準器物時期瓷器的整體面貌的結論。②它要求鑒定者長期接觸大量古瓷標準器,進行綜合分析、歸納,總結出各時代不同窯口的本質規(guī)律再進行鑒定。③對距今較近、各朝之間相隔不遠、傳世品幾倍于前代、當時仿制摹古之風又盛行瓷品的鑒定比較有效,而用現(xiàn)代科技方法鑒定,數(shù)據(jù)誤差反而較大。
(3)科技學的鑒定方法。即利用科技儀器或工具,運用分析、化驗、測試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的鑒定。陶瓷的科學技術研究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交叉后形成的新學科。中國古陶瓷科技鑒定是這一學科的一個具體領域。古陶瓷科技鑒定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也從最初的只通過陶瓷的胎式、釉式來進行分析判斷,到利用特定元素含量比值區(qū)分,使鑒定的準確性大大提高。
(4)邏輯學的鑒定方法。即利用一些零散的感性和現(xiàn)象的資料或材料,借助方法學的原理,通過理性的或邏輯的二次、再次處理進行鑒定的方法。具體又分為:①分類鑒定法。即運用類型學的分類排比法,找出各種陶瓷之間的異同,加以分類分型,摸索出器物演變的規(guī)律,達到認識和掌握的目的。②比較鑒定法,即借助考古學的排比法,從時代、品種、器型、紋飾、總體風格上的排列,比較各朝代的區(qū)別;再從局部變化上進行對比,利用已知的標準器,得出合乎事實的判斷。③甄別鑒定法,即在實踐的基礎上,借助調(diào)查、考證、科學檢驗等獲取初步資料,再通過邏輯思維和概括,對鑒定對象作出正確的甄別。
(5)藝術學的鑒定方法。即從藝術品制作的角度進行鑒定的方法。作為“工藝美術品”,古瓷在其制作過程中必然在造型、紋飾、彩料、燒造、胎釉、年款等方面表現(xiàn)出特殊的藝術特征或形式,因此可從這些方面進行分別鑒定,然后再綜合鑒別。①胎土鑒定。胎質的特點取決于原料、窯內(nèi)溫度和氣氛、制作工藝等。年代、窯口從胎質上是可以看出來的。分辨窯口的要領之一是把握各窯口陶瓷的胎質及工藝特征。胎土都是就地或附近取材,所以胎土是各不相同的。即便胎土成分相同,煉泥之法也有所不同。②胎釉鑒定。不同時代、不同窯口燒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燒造條件不同,燒成的器物質地、釉色也各不相同,成為鑒定陶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瓷以胎為骨、釉為衣。同樣為龍泉窯系,宋代龍泉窯胎薄、色青,好的有梅子青、翠青;元代龍泉窯胎厚重,青釉且發(fā)黃。鑒別胎質時,要觀察無釉處,注意胎土淘煉的純凈與燒結的純密程度。③釉面鑒定。觀察釉面的新舊光澤是辨?zhèn)蔚囊粋€主要依據(jù)。古瓷年深日久,釉面形成一種溫潤的酥光,而新仿者釉面光彩刺目。有些被妥善保藏從未啟封的舊瓷,開箱其光澤依然如新,所以不能只憑黯然無光還是光澤如新來確定年代或真?zhèn)巍R话銇碚f,從胎質、釉色可以判斷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五代時的釉色為天青色,這種釉釉色瑩潤,施釉較薄,青中閃著淡淡的藍色。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是宋代龍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明代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并且有厚薄不均現(xiàn)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或蝦紅色的傾向。這一特征是其他瓷器中所沒有的。宣德時期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還有鐵銹斑點。清代康熙時期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④彩料鑒定。瓷器上的釉彩,各時期有各時期的特色,有的雖然采用一種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燒成條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⑤造型鑒定。不同的造型特點,各時代流行特點時期長短,高、矮、肥、瘦都會有不同??谘亍⒓绮?、腹部、底部、圈足乃至于耳、柄、系、流等地方都應仔細琢磨,方可判斷。譬如瓷枕,時代愈早愈小,愈晚愈大。宋代造型多樣化,元代則有鏤孔。總而言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及技術條件,其生產(chǎn)的瓷品亦有不同的造型特點,就會為陶瓷鑒定提供重要依據(jù)。⑥紋飾鑒定。陶瓷紋飾或瓷表裝飾,從題材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審美觀、生活情趣與地方風格,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鑒別時,要結合釉料、技術手法及以上要素綜合判別。如素面較早,后有刻花、劃花。六朝青瓷最早使用蓮瓣紋,元代繪制繁鎖,層次多。明代繪畫明朗,元明瓷器上繪畫生動自然,清代呆板。中國古代瓷飾雖多,但仍可按類別分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⑦款識鑒定。款識是以刻、畫、劃、印、寫等方法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或一些特殊的符號與圖案,用以表明陶瓷器的窯口、時代、制作者、使用者或用途等。表示紀年的稱年款,這是古舊陶瓷器款識中最突出的一部分。除年款外,還有殿名款、堂名款、齋名款、人名款、地名款、吉祥語款、干支款、花押款、圖案款等。款識多用于御用瓷器,偽制方法很多,僅一兩個特征的似真不足以認定全器的真?zhèn)?,需要增加其它方面的鑒別知識,把握各種造假手段的特征和破綻,參照各大博物館的藏品實物、圖片及文物市場等,才能做出真?zhèn)舞b別。帶年款的瓷器與紀年墓出土的瓷器是排比研究的標準器,在瓷器年代確定與窯口判別上起重要的作用。各代款識千差萬別,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須先從研究筆法入手,將真假實物款識相互比照,結合實物反復審度其字體的結構??钭R書法各代不同,明代剛勁有力、挺拔;清代柔和;明代圈固有頭有尾、粗細不同;清代雙罔,二條平行,一樣粗細,但清代初期保留明代遺風。其次要結合瓷器新舊判別,新瓷有光澤,稱燥光,耀眼;舊瓷光澤穩(wěn)定。如舊瓷新款,乃底款為二次加燒而成,稱加燒款;二次加燒其底釉和釉面是不同的,但斷代偽托款與做假不同,如宣德瓷在明代正德時有仿制。⑧重量鑒定。鑒定陶瓷不光要研究古陶瓷,還要研究仿古瓷進行對比,才能做出鑒定結論。仿品不是重就是輕,真品重量適中。清代瓷器不同時代重量不同,康熙年代的瓷器重,雍正年代的瓷器輕,乾隆年代的瓷器又重。因為康熙瓷器胎厚,雍正瓷器胎薄,胎質最好。到了乾隆年代瓷器又重起來,但是乾隆瓷器的重比不過康熙瓷器,因為瓷胎不同。好的瓷器,特別是官窯瓷,它的重量都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仿品不可能做得重量與真品一致,所以重量也能幫助鑒定。⑨工藝鑒定。器物成型工藝不同,燒制方法不同,燒制氣氛和燃料不同,都會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為古瓷鑒定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總之,古瓷鑒定是一項復雜的集經(jīng)驗性、科技性、藝術性與知識性等于一體的專門性工作,有一套完整的方法體系,只有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并使之互相印證,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古瓷鑒定要遵循其自身的規(guī)律,要對中國幾千年陶瓷發(fā)展的歷史有較好的了解,要系統(tǒng)地多看博物館的圖片與藏品實物,多記憶、多思考、多實踐,要盡可能利用科學的手段。具體鑒定過程要把握一看、二聽、三惦、四摸、五拍板的程序。只有不斷地觀察、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思考,由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或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結合,才能提高自己的鑒定水平。
[1]侯惠深.古瓷鑒定與辨?zhèn)蝃J].市場風云,2000(5):44-45.
[2]毛曉滬.創(chuàng)建古陶瓷鑒定的科學體系[J].收藏家,2000(2):36-42.
[3]許哲.古陶瓷鑒定方法發(fā)展史初探[J].北方文物,2011(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