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芳
(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重慶401520)
延安時期,劉少奇發(fā)表了很多文章,主要針對黨員(干部)的工作進行指導,并組織開展相應的活動加以強化。雖然劉少奇沒有寫下專門的管理學專著,但其著作中隨處都體現(xiàn)著科學的黨員管理思想,主要包含三點:第一,劉少奇始終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認為干部只有長期“深入群眾”,才能夠得到群眾的“信仰”。黨的任務就是真正使群眾獲得利益。第二,重視干部的作用和訓練。劉少奇認為,干部問題是黨內的中心問題,“因為他們是直接實現(xiàn)黨的政策與執(zhí)行任務的人,是直接聯(lián)系人民與士兵的人,如果他們不懂得政策,不了解任務,工作是無法做好的。”[1]405第三,劉少奇讓廣大黨員認識到“中國黨的理論準備,包括對于馬列主義的原理與方法及對于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統(tǒng)一把握”[1]363的重要意義,用偉大的理想和壯麗的事業(yè)調動黨員的學習和工作積極性。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增加,對大學生黨員的科學管理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內容。而大學生黨員這一特殊群體,在大學生隊伍里面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也逐漸引起人們的共識。其經歷了從學籍、教學等的外在管理向啟發(fā)大學生思維的內在管理方式的轉變。而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把人當成教育的被動接受者,到把人看作是教育的主動參與者。本文試將延安時期劉少奇管理思想的核心內涵與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作一比較,以深化對兩者的認識。
(一)當前高校越來越強調激發(fā)個人潛能為目的的管理,黨支部的工作也注意保持吸引力、增強有效性,并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為此,不少學校設立黨支部創(chuàng)新基金,每年有定額的投入,并由院系按比例配套,鼓勵和支持各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在創(chuàng)新基金的支持下,各黨支部在工作方法上推陳出新,活動形式也更加豐富,這些都大大激發(fā)了黨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劉少奇不管是早年領導白區(qū)的工人運動,還是后來進入到中共中央的領導核心,始終密切聯(lián)系和關懷人民群眾。他在延安時期的多篇報告中都強調啟發(fā)民眾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必須首先去啟發(fā)民眾的自動性,使民眾了解他們有互相組織的必要,然后根據民眾的這種自動性,給以推動、協(xié)助和引導,才能真正的組織民眾?!保?]252并指出動員黨內群眾自主性的方法,即“擴大黨內民主,以民主的精神、民主的原則辦事”[1]475。
(二)當前國家的政策隨著騰飛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和由此產生的各項挑戰(zhàn)而不斷改善。很多高校結合形勢,組織開展各種以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為重點的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我看十八大”,“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主題教育和征文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主題活動,以及“兩會”精神學習的知識競賽。通過一系列活動,使黨員能夠在第一時間理解并掌握國家的政策方向,并有效地充實了黨支部活動的內容,明顯增強了黨支部活動的思想性,鞏固了黨支部務實的工作作風。
劉少奇黨員管理思想中處處體現(xiàn)著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并要求全體黨員面對具體的工作對象時,也應采取此作風。比如他認為,“要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組織民眾?!薄懊癖姴⒉皇且粯拥娜?,而是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年齡、性別、地域、階層和文化覺悟程度等。因此,要組織民眾,就必須采用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去組織,才能真正組織民眾的多數?!保?]252他指出,應該注意到民眾的差異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組織和教育工作,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并曾多次在重要場所強調開展“切實的、不怕麻煩的、深入而活潑的工作”[1]223。除此之外他還指出,“要掌握今天中國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歷史任務。根據今天中國政治、經濟、思想、習慣的特別情況來決定自己的工作方式?!保?]245這些都充分的反映了“實事求是”的思想內涵。
(三)大學生黨員的管理很注重各團體、各部門間的合作,學院間的黨(團)支部、研究生會各部門間、各協(xié)會和研究生會間定期都會有聯(lián)誼。在活動中,黨員和干部可以交流學習和工作經驗,也能了解其他部門和團體的運作。這種合作互利雙贏,取長補短,有利于提高黨員的業(yè)務素質,豐富其經驗;有利于培養(yǎng)黨員的學習能力,彼此分享,共同提高;有利于整合有限的資源和信息,使黨員在最少的時間內最大化自身的能力和素質。
劉少奇在強調黨內團結時,也強調中國共產黨應與其他民眾團體和黨派合作,并且十分重視群眾自治組織的建立和運作。劉少奇非常尊重黨中央的集體領導,在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間,十分注意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對重大事情的決定,都尊重集體的意見。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候,為了整合各方力量以便更好地凝聚起來對日進行抗戰(zhàn),他號召“建立工會、農會及青年、婦女、兒童等群眾團體,首先成立縣工會、農會等籌備委員會”[1]195。這些團體的建立及其合作極大地鞏固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于黨工作的開展和政策的延續(xù)形成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四)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中,很強調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各個學院都設有“黨員活動日/周/月”,在此期間,黨員會被組織起來做一些公益性的服務。在活動中能夠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成為校園行動先鋒,進一步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同時,還在廣大黨員中進行“先進性教育”,學習各行各業(yè)“勞?!?、“先進工作者”的光榮事跡,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劉少奇對黨員的要求中有一條是“共產黨員要起模范作用”[1]236。這個要求就是要使廣大黨員在學習和工作中時刻保持思想和政治上的先進性,以及作風和道德品德上的先進性。因為廣大黨員在實際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非無產階級思想,只有不斷學習進步,以模范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才能抵制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和侵襲,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逐步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完成黨交給自己的各項任務。這也是共產黨員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和普通群眾的根本標志之一。
(五)當前高校在對黨員的管理中越來越注重匯聚教育資源,這為黨支部建設提供了內容支持。以廣西大學為例,除了黨課、講座、報告、主題教育活動外,還在學校主頁上專門開辟多個窗口對黨和國家的政策進行宣傳和教育,如“學習實踐活動”專欄,詳細介紹各學院各部門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推進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的情況;“黨校在線”專欄里面設有時事聚焦、培訓園地、文件學習、視聽廣場、網上考場/課堂,資料下載等窗口供學生們學習;雨無聲網站的“思政天地”專門介紹時政熱點、黨建前沿、焦點專題等。這些網絡平臺匯聚了豐富多樣的黨建教育資源,形成聲勢,通常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xiàn)在,絕大多數高等院校都十分重視通過匯聚教育資源來加強學生黨員的管理工作。
劉少奇也強調匯聚教育資源,雖然他并沒有明確提及,但從他的諸多著作中不難看出此觀點。比如他認為,為了提高干部與人民的民族覺悟及政治文化水平,就應該進行“廣泛的教育工作?!筠k學校與民眾夜?!保?]336,當時的延安吸引了許多知名學者,學校的開辦能夠將這些教育資源匯聚在一起,更有利于黨員干部的培訓和管理。
(一)劉少奇黨員管理思想中的外部管理主要是指組織和紀律的管理。例如他認為,“我們黨的結構……是幾十萬黨員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和一定的規(guī)則結合起來的;是一個矛盾的結合,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有黨的領袖和黨員,有黨的上級組織和下級組織。黨的這種組織結構使黨具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否則就是‘烏合之眾’了?!保?]382以及“提高鐵的紀律”[1]212。劉瀾濤在對劉少奇的回憶中提到他較強的組織紀律性。“中央正在討論而還沒有作出決定的事情,他從不隨便對別人說。他對同志有意見,就擺到桌面上談。”[2]在處理黨內斗爭問題上時,他更是身體力行,要求黨員同志的自己也一樣能做到。除此之外,劉少奇還十分注重黨員的內部管理,即,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的“自我修養(yǎng)”,如“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yǎng)”、“要有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要有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的修養(yǎng);要有善于聯(lián)系群眾的修養(yǎng),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yǎng)等?!保?]258論述的都是黨員對自身的改造?!包h員最基本的責任——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把世界改造成為共產主義世界,解放全人類?!保?]245由此可看出,劉少奇十分重視黨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革命經驗、思想道德、優(yōu)良作風、共產主義理想等的培養(yǎng)和塑造。
相反,當前大學生黨員管理中對這些內容的指導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雖然當前大學生黨員管理也包含了內外部管理的要義,但二者的內容卻有著較大差異。其內部管理指的是以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內容的自我管理,對研究生黨員及干部的自身素質和領導藝術等方面的管理遠遠不夠。很多學生入黨的目的只是為了個人利益,缺乏為集體服務的奉獻精神。愿意發(fā)號施令,不愿意受人領導,協(xié)作精神很差。外部管理則主要指的是學籍和規(guī)章制度的管理,而組織管理相對較為弱化。
(二)劉少奇黨員管理思想中極其重視干部的“訓練”,他認為,為了達到工作目的,“關鍵是提高干部的水平”,“因為他們是直接實現(xiàn)黨的政策與執(zhí)行任務的人,是直接聯(lián)系人民與士兵的人,如果他們不懂得政策,不了解任務,工作是無法做好的”[1]405。并對訓練干部的方法作了很多規(guī)定。其次,還十分注重對干部進行“廣泛的教育工作。不論對黨員對群眾均須切實教育,大辦學校與民眾夜校,提高干部與人民的民族覺悟及政治文化水平。”[1]336即,讓干部進行理論學習、政治學習和工作方法的學習,對其自身素質進行管理。延安時期經常組織各級干部進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學習,并且反復做批評和自我批評,使全黨在當時極其惡劣和復雜的形勢下,思想和目標得到了統(tǒng)一。全黨能夠心懷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團結一致,一心一德地為其而努力奮斗。
當前高校學生黨員隊伍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政治理論素質卻偏低,黨性鍛煉也很薄弱。學校很注重學生黨員干部的選拔,但卻十分形式化。長期以來,黨員干部主要依靠學長和輔導員工作實踐中的經驗傳授,沒有根據其特點和實際的進一步再教育,以及缺乏工作態(tài)度、技巧、方法和協(xié)作等方面的系統(tǒng)指導,導致黨員干部的能力參差不齊,很難滿足各方面的需求。
(三)劉少奇黨員管理思想的目的是提高干部素質和部隊的民族覺悟與政治覺悟,及“克服錯誤思想(主觀主義及形式主義),發(fā)展革命理論”[1]373,“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與文化水平,以建立我黨在華中群眾中的深固基礎。”[1]388而只有充分地對群眾負責,真正使群眾獲得利益,才算完成黨任務。并明確指出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1]470。劉少奇的“群眾觀點”貫穿其思想的方方面面,并成為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思想,體現(xiàn)在黨的路線中。劉少奇曾多次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安泰的故事告誡我黨同志,要時刻保持與廣大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像安泰一樣,在半空中被敵人勒死。
(四)劉少奇注重對犯錯誤的黨員同志的管理和教育,這一點在指導晉冀豫工作的過程中就有很好的論述,“對那些犯錯誤的同志(尤其是新同志)采用同志的、誠懇的,甚至是溫和與委婉的態(tài)度,愛護他,尊重他,細心地從原則上去分析他的錯誤,使他從原則上去了解錯誤與改正錯誤,這樣反而常常是糾正同志錯誤的較好方法,常常能使同志心悅誠服地去改正錯誤,并能更興奮地去為黨工作?!保?]230后來在中共中央華中局黨校作《論黨內斗爭》的演講時也專門論述這一內容,并指出了具體方法,認為對犯錯誤同志的批評應“適當”,“要抓住中心,要著重最重要的問題,給以系統(tǒng)的明確的解釋”[3]。且給予不服者以申訴的機會。這一點在當前高校研究生黨員管理中卻幾乎沒有涉及。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局部執(zhí)政時期,黨的政策、領導團體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并且那時的環(huán)境與當前安定繁榮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不同。延安時期的黨員多來自于群眾中的積極分子、軍人、工人、農民、進步的知識分子等,黨員的知識結構相差很大;而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大學生黨員,即特殊的知識分子群體。延安時期是為了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爭取抗戰(zhàn)的勝利;當前高校對學生黨員的管理是為了學生更好的發(fā)展,以便發(fā)揮黨員的主體作用;延安時期教育和培訓黨員的方法主要是黨校和馬列學院,書籍報刊、自我學習等;而當前的管理方法卻非常豐富,有高校黨課、相關的通識教育課程、講座、網絡等。但是,無論社會怎樣發(fā)展,共產黨員的黨性、工作任務等從本質上來講,卻從未發(fā)生過根本性的改變。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改造的一個黃金期,通過對這一時期劉少奇黨員管理思想與當前高校學生黨員管理的比較說明:看問題的角度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雖然時代不同,具體任務不同,但是必須在堅持劉少奇管理思想核心的同時,根據新形勢新問題,不斷加強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管理。
[1]劉崇文,陳紹疇.劉少奇年譜(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2]《緬懷劉少奇》編輯組.緬懷劉少奇[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155.
[3]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