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畫禪詩圣”凈慈烎虛禪師釋明中的生平交游與文藝創(chuàng)作

        2013-04-13 00:38:30黃曉霞
        關(guān)鍵詞:詩社乾隆

        黃曉霞

        (杭州師范大學(xué) 美術(shù)學(xué)院,浙江 杭州310012)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杭州佛教界出現(xiàn)了兩位著名詩僧,一為萬峰山房僧釋篆玉,一為凈慈寺僧釋明中。二人同為杭州“南屏詩社”的重要成員、浙派詩僧的代表,在朝野之間均享有一定的聲譽(yù)。當(dāng)代有關(guān)這兩位詩僧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釋明中,時(shí)人尊稱烎虛禪師,被譽(yù)為“畫禪詩圣”,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召見和封賜,其詩才畫藝深受當(dāng)時(shí)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卻一直未引起當(dāng)今文學(xué)和美術(shù)研究界的足夠重視。①金實(shí)秋《鄭板橋與佛教禪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第8-11頁)一書從鄭板橋與禪僧交往的角度介紹了烎虛(釋明中)的基本情況,較為簡略。根據(jù)清代釋際祥輯《凈慈寺志》記載,釋明中在南屏詩社的發(fā)起與運(yùn)作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浙派”詩歌與繪畫、篆刻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形成也有重要貢獻(xiàn)。釋明中集禪、詩、書、畫、印于一身,融合了盛清時(shí)期浙派禪僧與文士的雙重品格,其悠游于廟堂禪林之間的身份與經(jīng)歷頗具代表性。無論是在盛清時(shí)期以杭州凈慈寺為代表的江浙佛教界,還是在中國禪宗詩歌和藝術(shù)史上,釋明中的創(chuàng)作實(shí)踐均具有典型意義,代表了浙派詩僧的基本生存狀態(tài),因此值得挖掘和研究。

        有關(guān)釋明中的資料并不缺乏,在清代釋際祥《凈慈寺志》等多種文獻(xiàn)中均有記載。釋明中受到同代文人墨客如錢陳群、金農(nóng)、厲鶚、梁啟心、丁敬、杭世駿、梁同書等人的稱賞,且用文字記載了釋氏的生平、交游及創(chuàng)作活動(dòng)。明中,本名演中,字大恒,號烎虛,又號嘯崖、白云峰主、牧牛行者、北山主人等,浙江桐鄉(xiāng)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杭州凈慈寺第153代住持,嗣法臨濟(jì)宗玉琳(一作玉林)通琇禪師之四傳支派無閡永覺禪師,為中土禪宗四十四世,臨濟(jì)宗三十四世,屬于楊岐虎丘盤山法系五世傳人。釋明中乃“明桐鄉(xiāng)施氏子”,[1](卷9,18冊,P.646)7歲出家于浙江嘉興秀水楞嚴(yán)寺,其師早卒,遂由師祖含明教習(xí)儒、釋兩家經(jīng)典,穎悟非凡。雍正十年(1732),清世宗胤禛擇選明中等四位僧人在京師受戒,特旨居吉祥苑,共同參研佛法,并命中書舍人曹玉載為四人教授儒學(xué),以期三年之后各辟名山傳法布道。事未果而胤禛駕崩,雍正十三年(1735)放還,久住揚(yáng)州。[2]乾隆四年(1739),他得法于無閡永覺禪師,遂更名為明中。乾隆六年(1741)起,住持杭州西湖圣因寺近十年。后移錫山陰(今紹興)之乾峰寺,不久返杭主上天竺寺法席。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清高宗弘歷南巡,駐蹕上天竺寺,御制七言詩,與明中相唱和。明中進(jìn)《圣駕南巡頌》18首,并奏請乾隆帝為上天竺寺賜額,蒙賜為法喜寺,與靈隱、凈慈并峙,極一時(shí)之盛。乾隆二十二年(1757),明中移住凈慈,弘歷二次南巡,賜紫。二十七年(1762),弘歷三巡,復(fù)賜紫并御書對聯(lián)。[1](卷9,18冊,P.650)乾隆三十年(1765),駕幸凈慈,三次賜紫,御制詩一首并刊石,以昭恩眷,為前代住持僧所未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因疾退院,命弟子佛裔實(shí)蔭代其事,次年其者二月一日圓寂。明中圓寂后,由門弟子建塔慧日峰下,詩友杭世駿為撰《賜紫住持南屏凈慈禪寺烎虛大師塔銘》(以下簡稱《烎虛大師塔銘》)。其著有《烎虛大師遺集》3卷,《烎虛大師語錄》1卷。②《烎虛大師遺集》今存,《烎虛大師語錄》一卷難覓,釋戒忍主編《浙江禪燈錄》收錄有明中部分語錄。釋戒忍《浙江禪燈錄》,黃山書社,2009年,第737-739頁。

        釋明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繪畫水平俱佳,與之交游者多為江浙文人士大夫和書畫家,其中不乏當(dāng)時(shí)名聞天下的碩學(xué)鴻儒和藝術(shù)大家,如周京、鄭江、錢陳群、金農(nóng)、厲鶚、鄭燮、丁敬、梁啟心、杭世駿、梁同書等,一時(shí)詩名鵲起,世人目為“詩僧”。與明中交游者,多系杭州“南屏詩社”成員。③“南屏詩社”是清乾隆年間出現(xiàn)在杭州的詩人團(tuán)體,以厲鶚、杭世駿、丁敬等為代表,是“浙派”文人群體的重要基地。對此,劉正平有《南屏詩社考論》一文,考之甚詳。清代學(xué)者、書法家梁同書為丁敬《硯林詩集》作序云:

        乾隆庚申,同書與先生長君仍叔,同入郡庠,始獲拜先生于床下……越三年,金冬心先生自揚(yáng)州歸,先大父館之桐乳齋中,先生嘗相過從。時(shí)先君子侍養(yǎng)家居,談詩話舊,借以得老人歡,蓋皆江干故交也。會其時(shí),鄉(xiāng)耆宿或致仕歸田,或倦游還里,如顧月田、沈峙公、鄭璣尺、金江聲、吳東壁、周穆門、魯秋塍、厲樊榭、杭堇浦、施竹田諸先生,一時(shí)并集;而方外則有烎虛、讓山,高人則先生與金先生兩人,詩社為最盛焉。[3](卷首,P.679)

        梁同書(1723-1815),字元穎,號山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詩文頗有造詣,尤以書法名世,與劉墉、翁方綱、王文治并稱“晚清書法四大家”,有《頻羅庵遺集》16卷。梁同書與明中相交甚篤,明中所著詩集《烎虛大師遺集》即由梁同書出資刊印行世。[4]《硯林詩集序》詳細(xì)記載了包括釋明中在內(nèi)的南屏詩社成員。《硯林詩集》的作者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鈍丁,自號龍泓山人、硯林外史,浙江錢塘人,工詩善畫,“浙派”篆刻藝術(shù)的鼻祖,“浙派”詩歌重要詩人,對后來的“西泠印社”有深刻影響。金冬心即金農(nóng)(1687-1763),字壽門,號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揚(yáng)州八怪”之一,精于書、畫、印,喜為詩文,“浙派”詩歌重要詩人,有《冬心先生集》4卷、《畫竹記》1卷等。

        其他詩社成員是:顧之珽,浙江仁和人,乾隆初年南屏詩社(又稱“湖南詩社”)主持人;沈埁,浙江錢塘人,以詞名;鄭江,浙江錢塘人,詩人;金志章,浙江錢塘人,詩人,有《始游集》4卷、《江聲草堂詩集》8卷等;吳廷華,浙江仁和人,經(jīng)學(xué)家;周京,浙江錢塘人,工書,尤精于詩;魯曾煜,浙江會稽(今紹興)人,《雍正廣東通志》和《乾隆福州府志》的纂修者,乾隆初年曾主持杭州萬松書院;厲鶚,浙江錢塘人,詩人,雍正、乾隆間“宋詩派”的代表,是繼朱彝尊之后的“浙派”詩歌領(lǐng)袖,有《樊榭山房集》20卷,并著《南宋院畫錄》八卷、《玉臺書史》等;杭世駿,浙江仁和人,著名學(xué)者、藏書家,工書法,善寫梅竹、山水小品,詩與厲鶚齊名,乾隆初年杭州“南屏詩社”主壇人,著有《道古堂集》共74卷。烎虛圓寂后,杭世駿為作《烎虛大師塔銘》,并為《烎虛大師遺集》作序。[5](PP.757-758)施安,浙江錢塘人,善隸書;釋篆玉,浙江仁和人,與烎虛同為南屏詩社重要的方外成員,詩畫同擅,受到同郡詩論家袁枚的高度評價(jià)。袁枚《隨園詩話》云:

        乾隆初,杭州詩酒之會最盛。名士杭、厲之外,則有朱鹿田樟、吳甌亭城、汪抱樸臺、金江聲志章、張鷺洲湄、施竹田安、周穆門京,每到西湖堤上,掎裳聯(lián)襼,若屏風(fēng)然。有明中、讓山兩詩僧留宿古寺,詩成傳抄,紙價(jià)為貴。[6](PP.93-94)

        袁枚,浙江錢塘人,與明中和讓山為同時(shí)代人,文學(xué)史上“浙派”概念的重要闡述者。他在《答沈大宗伯論詩書》中對“浙派”詩進(jìn)行辯護(hù),系統(tǒng)闡述了自己的主張。[7]袁枚關(guān)于明中和讓山在浙派詩發(fā)展過程中的歷史地位評價(jià),是權(quán)威可信的?!峨S園詩話》提到的南屏詩社其他成員是:朱樟,浙江錢塘人,工詩,有《觀樹堂詩集》十四卷;吳城,浙江錢塘人,與其父吳焯均為當(dāng)時(shí)有名的文學(xué)家和藏書家;汪臺,其私家花園復(fù)園是南屏詩社同人重要聚會地;張湄,浙江錢塘人,工詩。杭世駿《烎虛大師遺集序》提到的西湖詩僧亦諳、錢塘詩人陳撰、符曾,也是明中的詩友。亦諳,當(dāng)時(shí)主涵青院;陳撰,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居錢塘,以書畫游江淮間,遂流寓揚(yáng)州,有《玉幾山房吟卷》《繡綊集》《玉幾詩集》等;符曾,浙江錢塘人,詩人。除以上人物外,汪啟淑、舒瞻與傅王露也是明中的詩友。汪啟淑,安徽歙縣人,著名藏書家,有《讱庵詩存》《飛鴻堂印譜》《續(xù)印人傳》《水曹清暇錄》等。汪啟淑因經(jīng)商而久寓杭州,與明中相交深厚,在《續(xù)印人傳》中對其評價(jià)甚高,二人多有酬唱。舒瞻,滿洲正白旗人,南屏詩社成員,“(明中)與舒明府云亭最契合,倡和尤多”。[8]《烎虛大師遺集》中收錄多首關(guān)乎舒瞻的詩作,可證二人相交非淺。傅王露,浙江會稽人,有《玉笥山房集》《晴溪詩鈔》,曾出任《雍正浙江通志》《西湖志》總纂修;歸田后,經(jīng)釋篆玉介紹而與明中交往。[9](P.56)另外,浙籍清臣錢陳群也是明中的詩友。錢陳群,浙江嘉興人,歷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刑部左侍郎,加太子太保銜,精書法,善畫松石,喜吟詠,有《香樹齋集》。錢陳群因久為朝官,未入南屏詩社,但與明中頗有私交,且應(yīng)邀為其《烎虛大師遺集》作序。[10](P.756)故而可以得出結(jié)論,釋明中的主要交游圈是以南屏詩社為中心的文人詩僧群體,也有少數(shù)詩社外文人,如鄭燮、錢陳群、傅王露、汪啟淑等。

        釋明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在浙江歷代詩僧中為佼佼者。杭世駿認(rèn)為,“西湖有二詩僧,一為亦諳,一為烎虛”;亦諳下世后,烎虛繼之,“在彼法中為師子蟲,與諸詩老角力,亦擲象之調(diào)達(dá)也”。[5](P.757)他對釋氏的詩歌成就評價(jià)甚高,甚至將其與東晉凈土宗高僧東林慧遠(yuǎn)法師和唐末著名詩僧貫休禪師相提并論。[11](P.670)錢陳群認(rèn)為,浙江自明代以來,有兩位詩僧值得稱道,一個(gè)是黃葉老人智舷④智舷(1557-1630),字葦如,號秋潭,俗姓周,浙江嘉興梅溪人,明代秀水(今浙江嘉興)金明寺僧,自稱黃葉老人、黃葉頭陀,善行草書、工詩,有《黃葉庵集》。,一個(gè)是明中。[10](P.756)清代學(xué)者吳慶坻《蕉廊脞錄》和阮元《定香亭筆談》甚至勾勒了一個(gè)“南屏七代詩僧”的譜系,均是凈慈寺著名的詩僧:亦諳、烎虛、讓山、主云、惠荃、樾堂、小顛。⑤按:主云即釋際祥,字主云,號澹人,《凈慈寺志》纂者。禪一,初名法喜,字心舟,號小顛,釋篆玉弟子,南屏詩社后期重要成員。阮元還在西湖南屏萬峰山房題寫了“南屏七代詩僧精舍”匾額。[12]由此可見,釋明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完全可以作為浙派詩僧的代表。究其原因,除明中本人資質(zhì)穎悟,禪學(xué)修為較高外,還與出家后接受的儒學(xué)教育有關(guān)。這種經(jīng)歷使得明中能夠涉獵儒釋兩家經(jīng)典,“以儒通佛”,[11](P.670)為成為一代浙派詩僧奠定了基礎(chǔ)。

        釋明中的詩,主要收錄在其門人佛裔實(shí)蔭編校、杭世駿刪訂、梁同書刊印的《烎虛大師遺集》中,共上中下三卷,有《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清乾隆刻本。[13]讀烎虛的詩,有如一清瘦老僧曳杖茂林修竹之中,行吟清流寒澤之畔,抑或烹茶品茗于黃卷枯燈之際,而自適隨性,意趣澹泊平和。清風(fēng)明月、寒煙殘陽、瘦菊枯梅、凍雨涼臺是其詩的主要意象,但是讀來并不覺其清寒幽獨(dú)、衰病枯槁,反覺筆調(diào)平靜,圓潤恬淡,醇雅清空,這與浙派詩歌生澀、古拗、孤峭的主流風(fēng)格有所不同。

        以閑情入清景是明中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手法,從而形成了清空圓潤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錢陳群論之為“輕軟絕俗”、“無蔬筍氣,蓋頓漸兼資者”。[10](P.756)杭世駿認(rèn)為沙門作詩,如果錯(cuò)彩鏤金就會妨礙禪觀,如果屏去綺語則會導(dǎo)致“蔬筍氣”肆意沖口,與詩歌相去甚遠(yuǎn),但是明中的詩風(fēng)“秀而腴”,擺脫了沙門為詩的弊病,這與其禪學(xué)修養(yǎng)密切關(guān)聯(lián)。他說:

        吾特以為惟沙門可以為詩,何也?所居在空山,所交無俗客,口不及朝常,耳不聞市囂,目不見姚冶,以蒼松、瘦竹、清泉、白石為供養(yǎng),以經(jīng)行、晏坐、打鐘、掃地為職業(yè),以寒拾為本師,以皎晝?yōu)槌淌?,轉(zhuǎn)華嚴(yán)之法界,衍魚山之梵唱,澄心渺慮,有觸即書,與吾儒之?dāng)€眉苦想,臲尯而不能安一字者,勞逸殊矣。

        ……

        予謂禪自禪,詩自詩,二途劃然不可牽而混也。從詩入禪,研聲病,養(yǎng)清機(jī),虛心觀理,骨格蒼而思力厚,夫而后禪可徐參也。從禪入詩,胸中先有幾卷古德,機(jī)緣不能擺脫,用辭不必出處,措意在可解不可解之間,一參法席,公然自大,浮慕詩名,謂可一蹴而至。不知詩雖小道,亦歷賢劫,鈍辭拙口,欲以拈椎豎拂之伎倆施之,相窺于本原之地,五內(nèi)不免葷濁,一經(jīng)指破,不通身汗下乎?烎虛深然其言。[5](P.757)

        這即是說,僧人的生活經(jīng)歷較之儒士更為“清空絕俗”,不為塵世流俗所困擾,兼受空門浸染,亦能取資佛法,無論從創(chuàng)作心理還是創(chuàng)作方法上,均有難以企及的先天優(yōu)勢,故“惟沙門可以為詩”。明中的創(chuàng)作之所以能夠特秀獨(dú)出,是因?yàn)樗芎玫亟鉀Q了詩歌作為“悅性之具”而妨礙禪觀的問題,從詩入禪,不以宗門語錄入詩,所以其作品沒有酸餡氣和蔬筍氣,也未流變?yōu)樗烈軟_口的偈頌機(jī)緣一類。⑥四庫館臣將語涉禪語視為僧詩的禁忌,《四庫全書總目》宋僧釋居簡《北澗集》提要云:“此集不摭拾宗門語錄,而格意清拔,自無蔬筍之氣?!鼻迳尡緯儭吨蹦咎迷娂诽嵋嘣啤捌湓姴蛔鞫U語,絕無僧家蔬筍氣?!薄端膸烊珪偰俊肪?64、卷181,中華書局,1965年,第1405、1635頁。所以明中好友汪啟淑對其詩歌大加美譽(yù):“尤長于詩,發(fā)微妙音,證無畏義……菫浦杭太史詩序所云‘骨格蒼而思力厚’,誠確評也?!保?]

        自從蘇軾在《贈詩僧道通》中拈出“蔬筍氣”的概念后,⑦蘇軾《贈詩僧道通》:“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diǎn)?!短K軾詩集》卷45,中華書局,1982年,第2451頁。宋元詩壇主要將其作為判斷僧詩別于文人詩的一個(gè)重要美學(xué)標(biāo)準(zhǔn),較少涉及詩歌優(yōu)劣的評判,如元好問即云:“詩僧之詩,所以自別于詩人者,正以蔬筍氣在耳。”[14]清代詩壇對僧詩褒貶不一,但是否有“蔬筍氣”卻成了評價(jià)僧詩品格的一個(gè)基本美學(xué)標(biāo)準(zhǔn),如錢謙益說:“古人以苾芻喻僧。苾芻香草也,蔬筍,亦香草之屬也。為僧者不具苾芻之德,不可以為僧。僧之為詩者,不諳蔬筍之味,不可以為詩?!彼J(rèn)為,具備苾芻之德且諳蔬筍之氣者,方能作出“香詩”。[15]然而王夫之卻對詩僧有種天然的厭惡感,文學(xué)史上享有盛名的唐宋著名詩僧也被鄙之為“名髡”,他在《薑齋詩話》中將風(fēng)格類同衲子詩、婦人詩、鄉(xiāng)塾師詩與游食客詩者并稱為“惡詩”,言其識量淺露,不出針線女工、蔬筍油鹽、抽豐告貸之事,毫無歷史感與憂患意識,即使寫得最好的僧詩最多只能算得上“蔬筍之雄”。[16]

        清代中期這種爭論和分歧依然存在,但已經(jīng)發(fā)展出一種新的審美追求,即用超越蔬筍氣,表現(xiàn)出“隱逸之氣”、“文士之風(fēng)”來評判僧詩的價(jià)值優(yōu)劣,這正是以南屏詩社為代表的浙派僧詩的特點(diǎn)。如丁敬評價(jià)釋篆玉弟子、南屏詩社后期重要成員小顛禪師云:“詩頗清新,無和尚氣,有隱士之風(fēng)?!雹嗾Z出清人秦祖永輯《七家印跋》內(nèi)收丁敬“嶺上白云”印款文,黃賓虹、鄧實(shí)編《美術(shù)叢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冊,第835頁。按:丁敬《硯林印款》所收“嶺上白云”印款無此語,丁敬《硯林印款》,《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第105冊,第761頁。厲鶚評釋篆玉詩“無一字不從七個(gè)蒲團(tuán)上來,卻無一字有折腳鐺邊蔬筍氣”。[17](P.3)清人王昶評價(jià)釋明中詩云:“大恒梵誦之余,兼習(xí)詩畫。交厲樊榭、施竹田、周穆門諸君,故其詩澄淡幽夐,癯然以瘦,皎然以清,如孤鶴警露,清猿嘯霜。”[18](P.178)也即是說,釋明中因?yàn)樵谂c厲鶚、施安和周京等文士的交往中深受熏習(xí)浸染,使其詩歌擺離了蔬筍之氣,具備了清雋淡遠(yuǎn)的文人之詩、隱士之詩的品格,值得稱賞。從釋明中的詩歌、篆刻和繪畫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受到唐代詩人王維、宋代詩人王安石、蘇軾、林逋和元代畫家倪瓚的啟迪和影響頗深,好襲用王安石、蘇軾等人詩韻和詩題,如《枯木竹石圖》有蘇軾同題作,印章款文“且擁圖書臥白云”為宋代林逋《深居雜興》(之六)中句。明中亦自謂其畫云:“詩參摩詰清誰敵,畫到云林瘦未能。”[13](《晚秋舒云亭明府招集弄珠樓》卷上,P.764)自然有一種冷峻清逸之氣飄然而出,擺脫了“蔬筍氣”的標(biāo)簽。這當(dāng)是以明中為代表的浙派僧詩的重要貢獻(xiàn)。

        盡管美術(shù)史研究者們并沒有充分注意到明中的繪畫和篆刻藝術(shù)成就,甚至現(xiàn)代畫史類著作對之幾無論及,但其同好和后輩法孫們則不吝贊譽(yù)之詞。杭世駿言:“(明中)余事為詩,性海涌現(xiàn),間涉繪事,妙參三昧,得其片楮者,咸知寶重。或以‘畫禪詩圣’目之,夷然不屑受也?!保?1](P.670)這與時(shí)人張庚的記載也相吻合:“性好畫,嘗謂結(jié)習(xí)未能除。山水得元人法,信手運(yùn)綴,氣味清遠(yuǎn),兼善寫生,人不能求也?!保?]釋際祥將明中的畫作與明末著名畫家倪元璐、黃道周⑨倪元璐,字汝玉,號鴻寶,別號園客,浙江上虞人,明末著名畫家;黃道周,字幼平,號石齋,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學(xué)者,書畫家。相提并論:“精于繪事,畫品在倪、黃間,得片楮者,為秘寶也?!保?](卷9,18冊,P.651)有兩件事足以證明明中的畫在乾隆時(shí)期的杭州備受推崇:一是乾隆九年(1744)復(fù)園之會(是南屏詩社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詩會),與會者20余人,眾詩人們詩酒流連,分韻賦詩,手書成冊,由丁敬題字,集成《復(fù)園紅板橋詩》1卷,詩集卷首的《復(fù)園紅板橋圖》即為明中手繪。⑩按:復(fù)園位于杭州武林門,乾隆九年(1744)七月復(fù)園主人汪臺與釋明中、梁詩正、周京、丁敬、金農(nóng)、厲鶚、杭世駿等20人雅集于此,分韻賦詩,手書成冊,是年冬,明中補(bǔ)圖于首頁。事具載黃士珣《北隅掌錄》卷上,《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丁丙《武林掌故叢編》本,第233冊,第493頁。二是乾隆十一年(1746),杭州知府鄂敏主持舉辦了一場有61人參加的西湖修禊詩會,與會者包括周京、金志章、金農(nóng)、厲鶚、杭世駿、丁敬、釋明中、釋篆玉等南屏詩社中人,詩會成果《西湖修禊詩序》也由明中繪圖。?這幾則資料表明,烎虛的書畫作品在當(dāng)時(shí)和身后均受到追捧,成了珍貴的藏品,其本人被譽(yù)為“畫禪詩圣”。清代畫史著作視明中為畫僧,在張庚著《國朝畫征續(xù)錄》、姜怡亭主編《國朝畫傳韻編》等著作中,均有明中的傳記。

        明中的畫作,據(jù)其詩集、南屏詩社同人及當(dāng)下的繪畫目錄記載,有數(shù)十幅,其中有明確題目(包括擬題)的30余幅?,F(xiàn)今流傳下來的作品大多散落民間,偶爾出現(xiàn)于國內(nèi)的藝術(shù)品拍賣會。根據(jù)釋明中《烎虛大師遺集》、釋際祥《凈慈寺志》、鄭振鐸編《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清畫》、丁鶴廬編《名人書畫集》、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南屏詩社文人詩文集等,其可考主要書畫篆刻作品有:

        《半堤垂楊圖》,雍正十一年(1733)作,圖錄于鄭振鐸編《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清畫》;

        《瓶花》小幅,梁同書《題恒上人畫瓶花小幅》自注曰:“時(shí)師在京師,歸不遠(yuǎn)矣?!奔s作于乾隆元年(1736)前;

        《復(fù)園紅板橋圖》,乾隆九年作,圖錄于清吳修輯《復(fù)園紅板橋詩》;

        《仿倪瓚山水》圖冊,八開,作于乾隆十六年(1751),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仿宋元人山水》圖冊,十二開,作于乾隆十六年,現(xiàn)藏浙江省博物館;

        《臨古山水》圖冊,作于乾隆十九年(1754),現(xiàn)藏鎮(zhèn)江市博物館;

        《仿宋元山水》冊頁,共十二開,作于乾隆二十年(1755),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摹元人山水》橫卷,乾隆二十年作,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凈慈寺山水畫壁》一堵,乾隆二十二年(1757)作,清釋際祥《凈慈超寺志》卷五記載;

        《久視圖》,乾隆二十三年(1758)作,圖錄于丁鶴廬編《名人書畫全集》第十冊《名人人物集》;

        《水墨梅竹》橫卷,乾隆二十三年作,梁同書《書烎虛上人水墨梅竹橫卷后》“戊寅嘉平政,予奉諱歸里時(shí)也”;

        《山水》圖冊,六開,作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現(xiàn)藏上海朵云軒;

        《山水》冊頁,共八開,乾隆三十一年作?,F(xiàn)藏廣州市美術(shù)館;

        《松石間圖》,乾隆三十三年(1768)作,梁同書《烎虛上人畫松石問圖跋》“此恒上人示寂前數(shù)日作也”;

        《古木竹石》?此畫僅有明中題款,故當(dāng)與下文梁同書所見《枯木竹石》為兩作。,明中模仿蘇東坡之作,現(xiàn)藏廣東省博物館;

        《茅屋賞雨圖》,明中《烎虛大師遺集》卷上有題畫詩《題茅屋賞雨圖》;

        《南香草堂夜話圖》,明中《烎虛大師遺集》卷上有題畫詩《題南香草堂夜話圖》;

        《春林煙靄圖》,明中《烎虛大師遺集》卷下有題畫詩《題春林煙靄圖》;

        《枯木竹石》,梁同書《頻羅庵遺集》卷2有《題恒上人枯木竹石小幅為心遠(yuǎn)上人》;

        《山水》冊頁,?按,此作無款,與廣州市美術(shù)館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作《山水》冊頁八幀不同,后者均有明中題款。梁同書《重跋烎虛大師無款山水冊》云:“烎公此冊本十二幀,不署款,矛曾跋其尾。今為弓子得之常賣家,其四幀及后跋不知落何所矣”;

        《梅花作伴圖》?按,釋篆玉《話墮三集》卷首傅王露《〈話墮三集〉序》云:“今年春(乾隆己卯,1759),公介烎虛恒公以梅花小照囑題,并索和山舫詩”,疑即此作。《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1冊,第56頁。,杭世駿《道古堂詩集》卷21、丁敬《硯林詩集》卷3分別有《題烎虛上人梅花作伴圖》《題恒公梅花作伴圖》;

        《古木新篁圖》,《凈慈寺志》卷21引《國朝兩浙詩鈔》載;

        《逢渠圖》,錢陳群《香樹齋續(xù)集》卷21有《題恒上人〈逢渠圖〉》;

        《南山圖》,題款云:“辛卯炎夏,明真上人來杭,駐錫寺中,行篋攜有其師玉真大陟《賢首宗源流記錄卷》,其法慧妙,奧理闡明……因?qū)憽赌仙綀D》于卷末……”?根據(jù)該畫題記,作于“辛卯炎夏”,落款“南屏明中”,有“釋大恒”印鑒一枚。然明中在世,僅有一辛卯年,為康熙五十年(1711),此為明中生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年,明中已圓寂四年,均不可能創(chuàng)作此《南山圖》。錄以備考。此畫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明中的書法作品,文獻(xiàn)記載的有收錄于晚清吳隱《古今楹聯(lián)匯刻》中的“家醞滿瓶書滿架,山花如繡草如茵”楹聯(lián)碑刻一副。?陳進(jìn)編著《楹聯(lián)碑帖》,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第125頁。按:陳著材料據(jù)清代西泠印社四大創(chuàng)始人之一吳隱(1867-1922)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歷數(shù)十年之功搜集編纂的《古今楹聯(lián)匯刻》,明中碑刻現(xiàn)藏杭州碑林。

        明中的其他書畫作品大多散逸流傳于民間,自20世紀(jì)90年代起,隨著藝術(shù)品市場的發(fā)育,也逐漸出現(xiàn)在各種拍賣會上。畫作如繪于乾隆六年的《洗象圖》、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疏影幽香》冊頁八開、乾隆二十九年(1764)《煙云供養(yǎng)冊》八開以及《蔬果》冊頁十二開、《山水》冊頁八開、《空谷幽木》行書扇片雙挖、《山水人物》、《山水》立軸(又稱《秋山圖》)、《墨竹》立軸等。書法則有乾隆二十五年(1760)作行書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作行書《鎖夏記》一副等。?以上信息,見載中華收藏網(wǎng)、博寶拍賣網(wǎng)、搜藝搜網(wǎng)等。因網(wǎng)絡(luò)信息變更頻繁,故此處不出注。從作品的題材、筆法和意境等角度考察,可以明顯感受到其風(fēng)格從秀腴圓潤向清癯枯瘦演化的過程。

        烎虛亦擅長治印,汪啟淑在《續(xù)印人傳》中稱其“間亦寄興篆刻,古勁中含文潤”。[4]明中流傳下來的印品較多,如“種學(xué)韜光”、“蹈德詠仁”、“藏愚谷”、“且擁圖書臥白云”、“相看總是太平人”、“無才不敢累明時(shí)”等印。[19]印文具有凝練精要的特點(diǎn),印主往往珍惜有加,不時(shí)把玩欣賞。從這些印文中即可看出明中立身處世的原則,雖為詩僧、渾身卻浸潤著盛清時(shí)期浙派文人的鮮明特點(diǎn):內(nèi)斂含蓄,修養(yǎng)淳厚,學(xué)問精勤,在青燈黃卷中怡然自適,能將個(gè)人趣向轉(zhuǎn)變?yōu)橐环N潮流。明中因治印而與浙派印學(xué)的開山祖師丁敬氣味相投,丁敬曾為明中刻治大量印作,其中收入《飛鴻堂印譜》中的就有12方以上,囊括了明中的大部分字號,以及數(shù)方藏書印和閑章。[19]明中的印章展現(xiàn)的是一個(gè)充滿書卷氣息的僧人形象,而丁敬的印章則刻畫了一個(gè)備受時(shí)人崇尚的佛學(xué)修養(yǎng)高厚的僧人形象,這兩者交織在一起,就是明中的本色形象。

        釋明中作為一介僧人,很好地調(diào)和了文士和詩僧的關(guān)系,并成為雙方交往的紐帶和橋梁;文人士大夫也樂于在佛教的門庭下,同氣相求,以詩書畫和篆刻藝術(shù)相知相交,從事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活動(dòng)。南屏詩社能夠順利建立并運(yùn)行,與明中和篆玉兩位詩僧的德望、才學(xué)和組織能力密切相關(guān),在他們的組織和影響下,同人之間處之如謙謙君子。丁敬為明中治印一枚云:“交游一半在僧中?!保?0]另一方“西湖禪和”印章邊款云:“圣因大恒和尚,予方外契心之友也。……他日有續(xù)《西湖高僧事略》者,不能遺此僧也?!保?0]可見丁氏推崇之意隆重。丁敬兀傲自負(fù),其所不樂見者,必堅(jiān)據(jù)之。[21]如此狷介之人,對釋明中卻敬禮有加,可見明中確有非凡魅力。

        在這種融洽和美的氣氛催化之下,南屏詩社同人的交游活動(dòng)非常頻繁,彼此既有詩歌酬唱,也有書畫往來,共同參研。杭世駿在為釋篆玉《話墮集》所作的序中論及詩社詠唱活動(dòng)時(shí)說:“吟興聿新,佛香時(shí)接?!保?2]丁敬詩集中收錄了一首《同人題讓公竹趣圖》聯(lián)句,[23]再現(xiàn)了南屏文人詩僧共同品鑒釋篆玉《竹趣圖》的景象;釋明中本人的畫作也曾多次受到梁同書、丁敬、金農(nóng)等人的題詠。由此可見,南屏詩社并非單純以詩歌酬唱為業(yè),而是以多種文學(xué)藝術(shù)形式的交流與品鑒為基本形態(tài),從而對浙派文學(xué)、書畫和篆刻藝術(sh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dòng)作用。

        明中有法嗣六人,其中著名者有佛裔實(shí)蔭禪師,釋際祥《凈慈寺志》卷9有傳。佛裔實(shí)蔭為玉琳通琇國師之第五代傳人,也是釋際祥的嗣法祖

        師,工詩,善畫山水,有《實(shí)蔭和尚山水畫卷》。清末吳慶坻論其繪畫,言“畫法純用枯墨,而蒼莽之氣溢乎毫楮之外”。[24]他的詩畫藝術(shù)也有傳人,據(jù)清張庚《國朝畫征續(xù)錄》記載:“白蓮住持僧名一號雪樵嘗學(xué)其詩畫。”[8]浙派詩僧文學(xué)藝術(shù)代有傳人,釋明中功不可沒。

        [1]釋際祥.凈慈寺志[G].杜潔祥.中國佛寺志匯刊(影印本).臺北:明文書局,1980.第1輯.

        [2]阮元.淮海英靈集:癸集卷1[G]//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68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6.

        [3]丁敬.硯林詩集[G]//《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本第10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

        [4]汪啟淑.續(xù)印人傳:卷8·釋明中傳[G]//《印人傳》《續(xù)印人傳》影印合刊本.南京: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

        [5]杭世駿.烎虛大師遺集·序[M]//《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袁枚.隨園詩話:卷3[M].顧學(xué)頡校點(diǎn).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7]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卷17(1432冊)[G]//《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75-176.

        [8]張庚.國朝畫征續(xù)錄[G]//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458.

        [9]傅王露.話墮三集·序[G]//《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0]錢陳群.烎虛大師遺集·序[G]//《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1]杭世駿.道古堂文集:卷48[G]//《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42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阮元.定香亭筆談:卷3[G]//《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本第113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03.

        [13]釋明中.烎虛大師遺集[G]//《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4]元好問.木庵詩集序[M]//姚奠中.元好問全集(下冊):卷37.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46.

        [15]錢謙益,錢曾.牧齋有學(xué)集:卷48[M].錢仲聯(lián)標(biāo)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569.

        [16]王夫之.薑齋詩話[M]//謝榛,王夫之.《四溟詩話》《薑齋詩話》合刊.舒蕪校點(diǎn).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163,165.

        [17]厲鶚.話墮集序[G]//《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8]王昶.蒲褐山房詩話新編[M].周維德輯校.濟(jì)南:齊魯書社,1988.

        [19]汪啟淑.飛鴻堂印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5,235,246,512,574,738,472.

        [20]丁敬.硯林印款[G]//《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本第10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759.

        [21]徐珂.清稗類鈔:“狷介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4.3239.

        [22]杭世駿.話墮集序[G]//《四庫未收書輯刊》影印本第10輯第2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3.

        [23]丁敬.硯林集拾遺[G]//《叢書集成續(xù)編》影印本第10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724.

        [24]吳慶坻.蕉廊脞錄:卷7[M].張文其,劉德麟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1990.223.

        猜你喜歡
        詩社乾隆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6
        少兒美術(shù)(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6期)2019-10-12 08:21:32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8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2期)2018-03-25 13:46:38
        乾隆巡游
        寶藏(2018年1期)2018-01-31 02:05:09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亚洲是图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75| 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亚洲欧洲偷自拍图片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亚洲av推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少妇连续高潮爽到抽搐|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99er视频| 久草视频在线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三区蜜桃|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国内偷拍第一视频第一视频区| 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白丝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少妇按摩高潮玩弄|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伴郎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观看 |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中文字幕人妻av四季|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人妻欲求不满| 日韩最新av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免费av影院|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av少妇偷窃癖在线观看| 成人激情视频在线手机观看| 野外亲子乱子伦视频丶 |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蜜臀| 熟女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一级一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 日本高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极品粉嫩小泬无遮挡20p|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