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口語訓練的強化要求基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要求教師兩個左右的教學單元結束后就進行階段性的英語口語訓練,訓練主題確定,但一定要基于英語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句型和單詞,這就是初中課堂口語訓練的內容在源于教材的同時要高于教材。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口語交流的機會,具體可以是設置場景也可以是提問式的口語短時間訓練。相關課程內容的情景設置要求教師給與一份標準答案以保證學生能夠在標準答案的引導下拓展思維提升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課堂 口語訓練 教學策略
由于一直以來初中升高中的考試都沒有關于口語考試的項目,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鮮少有教師注重口語訓練,初中生的口語能力普遍較差。新課程標準的出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應用能力,這樣的要求在英語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要求加強英語的口語訓練,使學生具備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交際能力。本文將針對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提供關于初中英語課堂口語訓練的具體教學策略。
1. 初中課堂口語訓練的內容在源于教材的同時要高于教材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英文課文是較為基本的英文內容,這些內容的設置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日常用語和對話情景。雖然英語教材中提到的涉及范圍較廣,但是存在的通病是對話的內容較少,對話相對較短,對口語的訓練強度不夠大。這就要求教師在英文教學的過程中針對英文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口語進行細致講解,并在講解的基礎上進行同性質的強化。
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口語訓練的環(huán)節(jié),即對所學習的課文進行反復的對話練習,要求學生分組進行課文情景再現(xiàn)。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內容,無論是單詞、舉行還是課文都要進行系統(tǒng)反復的練習,扎實的掌握課文內容,掌握了課文內容是口語訓練的基礎部分。在掌握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強化口語的系統(tǒng)訓練,在每一個或者兩個學習周期結束后教師要要求學生根據(jù)已經學習的舉行和單詞,進行口語模擬,對話練習。對話練習不必是與已經學習的內容不必與已經學習的內容一致,要具有開放性,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學生真正具備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這樣的訓練已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詞匯量的學生就可以做。強化訓練的過程要求教師能夠積極給與提示和啟發(fā),仍然以“Say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這一題目為例,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自主組織語言的同時要進行示范指示??梢砸龑W生在介紹自己的過程中穿插“I have a dag / cat ...” “I like to eat ...” “My best friend is ...”這樣的興趣方面的介紹,在教師的示例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會活躍起來,調動已有的單詞量進行口語敘述。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要求學生在進行組織語言的過程中注重穿插已經學習過的句型,例如在進行“my bedroom”這一口語訓練時,教師要要求學生在敘述中加入“介詞短語+ be+ 名詞”結構和“介詞短語+ you can see”這樣的句型穿插不但使學生更加掌握了英語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內容,還可以使學生的口語更加規(guī)范系統(tǒng)。
總之,英語口語訓練的強化要求基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要求教師兩個左右的教學單元結束后就進行階段性的英語口語訓練,訓練主題確定但一定要基于英語教學內容中的相關句型和單詞,這就是初中課堂口語訓練的內容在源于教材的同時要高于教材。
2. 教師要在英語課堂上積極創(chuàng)造口語訓練的機會
上文中筆者論述了英語口語訓練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要求教師階段性的進行口語訓練。階段性訓練固然是行之有效,但是間隔時間過長,疏于練習會使學生的口語進步空間小,甚至會出現(xiàn)遺忘或者退步的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營造口語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機會。
英語是學習語言的開放性課程,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語言傳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英文課文發(fā)展成有交際性質的內容,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供學生口語交流的機會。例如在進行英語過去式訓練這一教學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不失時機的進行口語訓練,要求學生以過去式為時間背景進行口語交流。首先教師要供給一段背景題材:“l(fā)ast Saturday morning, Lucy and Lili on the chair, other people walking in the park.”然后基于這樣的背景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口語交流,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展示。相信根據(jù)背景材料以及過去式雙重要求學生會給與相應的口語展示。要求口語展示的機會是均等的,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每一個學生口語能力,是每一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很強。教師要在學生展示的同時對學生在語法以及發(fā)音上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并總結學生在口語中的易出現(xiàn)的共性錯誤進行分析和講解,要求學生在日后的口語交流中加以注意。另外教師還要針對自己設置的口語題目進行相應的答案展示,以供學生參考和提高。就上文中的英語背景而言,教師可以將英語口語的答案設置成如下內容:
“how many peope were they on the chair? And who are they?”
“where are lucy and lily”
“what day was that day”
...
這樣的標準答案的設置既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還可以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得到英語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口語交流的機會,具體可以是設置場景也可以是提問式的口語短時間訓練。相關課程內容的情景設置要求教師給與一份標準答案以保證學生能夠在標準答案的引導下拓展思維提升能力。課堂上的口語訓練要求教師要給與學生均等的發(fā)言機會,并進行相應的發(fā)音與語法點評,并將學生普遍存在的盲點進行系統(tǒng)講解。
3. 結束語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實踐能力強以及綜合素質高的今天,英語口語的強化訓練越來越引起英語教學工作者的關注。本文提供了兩種教學策略,一為要求教師對初中生英語口語的強化內容要源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階段性地對學生進行口語強化訓練;另一種教學策略則補充了階段性訓練中學生易于遺忘的缺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英語口語機會的提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課文的同時鍛煉口語能力。希望本文能夠使更多的英語教學工作者了解到英語口語強化的具體教學策略,并積極應用到英語教學工作中去。
[1] 代文成.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口語訓練[J].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11(10).
[2] 馬哲. 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口語訓練[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1).
[3] 岳紅梅.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口語訓練[J].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