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聽力是一項基本技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聽是英語學習者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與他人交流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重視聽力訓練是掌握和運用語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聽”,卻是很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從學生是否能聽懂聽力材料中的單詞、詞組入手來講解聽力材料的大意,頻繁使用預測、推理等聽力策略,而忽視與聽力材料密切相關的背景知識,還是很難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因為影響聽力理解有以下重要因素:聽力材料的特征,說話者的特征,任務特征,聽話者本人的特征及過程特征等[1]。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是近年來被普遍采用的閱讀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者發(fā)現,“圖式理論”不僅適用于閱讀教學,而且對聽力教學也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一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是認知心理學家用以解釋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于1781年由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提出。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e)把圖式定義為人們過去經歷在大腦中的動態(tài)組織,并將圖式概念運用到記憶和知識結構的研究中。20世紀70年代后期,經過人工智能專家的努力,圖式理論得到不斷的發(fā)展和完善[2]。近年來,該理論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心理語言學家把圖式理論運用到外語教學上來,例如將其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地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圖式理論認為,圖式是認知的基礎,是儲存于人腦記憶中用于表達一般概念的資料構架。人們對新信息的理解是根據自己已知信息、經驗對新信息進行選驗、預見、驗證、肯定或修正的思維過程。同時這一過程也是理解新的知識、獲得新的經驗、形成新的圖式的過程,是一個處于不斷更新、積累的動態(tài)過程。
圖式理論注重兩種信息處理方式:一是自下而上法(bottom-up),一是自上而下法(top-down)。前者是指以詞語為先導而求語意的過程,即采取由小到大,從最低的語音層面、最小的文字單位起始,然后向高一級層面逐步擴展的方式對語言文字進行解碼,建立語義的過程。后者則與此相反?,F代圖式理論專家Rumelhart提出閱讀過程是一個多種語言知識,包括文字、詞匯、句法和語義等知識的復雜的“相互作用”過程[1]。Rumelhart把圖式分為語言圖式、形式圖式和內容圖式。語言圖式指學習者已掌握的語言知識總和,包括語音、詞法及句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語言知識是語言學習和理解的基礎。形式圖式指人們具備的有關篇章組織和構成方面的知識系統(tǒng)。在篇章中,每一種文章體裁總是遵循一種約定俗成的模型和范式,含有一些可以識別的文體特征。內容圖式指人們有關文章內容部分原有的知識總和,包括文化知識、語用知識和專業(yè)知識。
二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聽力理解是語言知識和聽者腦中各種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聽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的認知作用、心理因素以及背景知識則起了重要的作用。這里談到的背景知識對聽力理解作用的理論,就是圖式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引用圖式理論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聽力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這樣不但可以提高聽力課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良好的聽力學習方法。聽力材料本身的一些特點,如時間變量、語音、詞匯和句法等對聽力理解會產生影響。下面從聽力材料的特征這一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來闡述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1語言圖式
聽力教學中,語言圖式指聽者已掌握的語音、詞匯及語法等基本知識。語言知識是聽力理解的基礎。語音方面有失去爆破、連讀、弱讀、同化等,這些技能如不能運用自如,在理解對話、短文或新聞等復雜內容時,必將成為障礙。詞匯是構成語言的基本要素。如果聽者聽一篇滿是生詞的材料,信心便會大打折扣,要理解它也就更難了。英語中有大量的習語、俗語等,在聽力材料中更為多見,聽者需掌握大量的常用詞匯和語法。如:
M: Did you see the diamond ring Harry gave to his girl friend?
W: Yes. It must have cost him a fortune.
Q: 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bout the ring?
在這個簡短對話中,如果聽者不理解fortune的含義,理解失誤就在所難免。語法知識同樣是聽者必須具備的圖式。如:
M: I found a mobile phone on the bathroom floor this after-noon.
W: If I were you, I’d turn it in to the lost and found desk.
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在這個簡短對話中,如果聽者不具備有關虛擬語氣的圖式,理解這個對話是十分困難的。
2形式圖式
形式圖式是指聽者在篇章、修辭等方面所具備的知識。聽者如果了解篇章結構方面的形式圖式知識,有助于對語言內容的猜測,抓住話語的主要意思。
了解聽力材料的體裁非常重要,因為英語文章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發(fā)展方式,如說明文一般為:定義→特點或用途→本文的主旨;議論文:引出現象→列舉不同的觀點→轉折詞(however; but; nevertheless)引出文章的主旨觀點;而新聞報道的發(fā)展方式為:導語(概括事件的時間、地點、事件、結果)→細節(jié)(詳細說明導語的內容)。了解聽力材料的體裁有助于聽者合理分配注意力,篩選信息,聽時不再拘泥于字、詞、句,而是抓意群,抓主要信息。另外在聽的過程中即使有漏缺,也可以通過體裁發(fā)展的規(guī)律加以推測和彌補。
3內容圖式
內容圖式是關于語篇內容的背景知識,即讀者對語篇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它是交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一種語言并不是語法和詞匯的簡單組合,它還在各個層次上體現著使用該語言的民族文化。外國文化背景知識是外語學習者內容圖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缺乏了解會造成交際的困難。內容圖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語言圖式的不足,幫助學習者對所聽內容進行推測,選擇信息,消除歧義,提高學習者對語篇的理解程度。假如學習者對語篇所涉及的專業(yè)知識、風土人情、文化習慣等有關的背景知識一無所知,就很難理解所聽內容。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各有不同,一個民族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事情,對另一個民族可能就是完全陌生、無法接受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一些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鼓勵學生盡量了解和積累各種各樣的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所聽到的內容。比如在聽《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的短文理解“The Dangers of Fame”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出若干問題,激活學生對“Marilyn Monroe”的相關圖式。比如:Do you think young people go crazy over famous people? Do you think fame may bring you dangers? 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rilyn Monro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er movies such as All About Eve,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 Some Like It Hot, and so on?等等。
教師通過對已有內容圖式的激活,并加以補充,從而形成新的圖式,達到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的目的。無論是語言圖式、內容圖式,還是形式圖式,對于聽者理解聽力材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以圖式理論為依據,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訓練聽力技巧來提高聽力水平。在聽句子和對話部分時,依靠語言圖式和內容圖式知識,主要采用“自下而上”這一信息處理方式,即由字詞解碼而最終獲取信息。在聽短文這一部分時,學生可以依靠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知識,交替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信息處理方式。在做聽寫這一部分時,學生可依靠語言、內容和形式圖式。總之,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形式圖式的有機結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2]曹霞.圖式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