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哈佛大學(xué)歷史學(xué)者傅高義著的《鄧小平時代》一書一經(jīng)出版就引發(fā)了學(xué)術(shù)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書的中文譯本仍有不少瑕疵,有的是史實錯誤,有的是語言表述不準確,還有的是前后自相矛盾。本文選取幾處比較明顯的史實錯誤進行分析和糾正,旨在運用權(quán)威史料進一步澄清史實,為該書再版修訂時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鄧小平;史實錯誤;語言表述
美國哈佛大學(xué)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創(chuàng)作的《鄧小平時代》在中國乃至全球都引發(fā)了廣泛關(guān)注。作者以詳實的資料、大量的訪談、獨到的分析,全面揭示了鄧小平這一偉人的豐功偉績和歷史影響,帶給讀者無盡的感慨和遐想。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本書(三聯(lián)書店中文簡體版)在史實和語言表述上存在著不少失誤甚至是硬傷。
目前,明確指出這本書中錯誤的主要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殷之俊的《傅高義<鄧小平時代>若干史實辨正》(《世紀》2013年第2期);第二篇是程中原的《一部杰作和它的瑕疵》(《中華讀書報》2013年5月15日第9版);第三篇是施濱海的《傅高義<鄧小平時代>的硬傷》(《炎黃春秋》2013年第5期)。此外,對該書史實方面進行糾錯的文章還散見于一些網(wǎng)絡(luò)博客上。除上述一些人提到的錯誤以外,這里再指出一些,與讀者共同探討。
1、第48頁,“劉伯承比鄧小平高出一頭,年齡比他大10歲,一只眼因作戰(zhàn)負傷而失明?!?/p>
官方資料顯示,“劉伯承,漢族,1892年12月生,”“鄧小平,漢族,1904年8月22日生,”①鄧小平在1986年10月寫的《悼伯承》一文中提到:“我比他小十多歲,性格愛好也不盡相同,但合作得很好。”②由此可見,劉伯承比鄧小平大11歲多但略不到12歲,“年齡比他大10歲”不太準確。
2、第55頁,“例如,1956年2月他是赴莫斯科參加蘇共二十大的中共代表團團長,赫魯曉夫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譴責(zé)了斯大林?!?/p>
鄧小平確實參加了1956年2月的蘇共二十大,但中共代表團團長是朱德,不是鄧小平?!?月9日上午,和譚震林、王稼祥等中共中央代表團成員乘飛機離開北京,赴莫斯科出席蘇共二十大,十一日抵達莫斯科。代表團團長朱德、成員劉曉已在莫斯科。”③
3、第58頁,“鄧小平率領(lǐng)中共代表團,分別于1960年8月和10月至11月兩次前往蘇聯(lián),為中國在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爭取更大的自由?!?/p>
1960年,鄧小平三次到訪蘇聯(lián),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次,“9月16日上午,和彭真率中共代表團離開北京,赴莫斯科參加中蘇兩黨會談?!薄?月22日晚十一時,率中共代表團乘飛機離開莫斯科,二十三日下午四時(北京時間)返抵北京。”④“中共代表團由鄧小平任團長,彭真任副團長?!雹?/p>
第二次,“9月30日上午九時(北京時間),和彭真率中共代表團離開北京飛赴莫斯科,參加二十六國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文件起草委員會會議?!薄?0月23日晚十時(莫斯科時間),率中共代表團乘飛機離開莫斯科回國。” ②
第三次,“11月5日上午十時十五分(北京時間),作為中國黨政代表團副團長,和團長劉少奇率團離開北京赴莫斯科,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四十三周年慶典,并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八十一國共產(chǎn)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雹?/p>
可見,鄧小平前兩次均以代表團團長身份赴蘇,第三次作為副團長赴蘇,“1960年8月和10月至11月”與事實不符。
4、第60頁,“朱德和董必武被派往廣東,葉劍英去了湖南,聶榮臻和陳毅去了河南;陳云、王震和鄧小平分別去了江西的不同地方?!?/p>
據(jù)《鄧小平年譜》記載:“(1969年)10月17日,毛澤東指定董必武、朱德、葉劍英去廣東,陳云、鄧小平、王震去江西,陳毅去石家莊,聶榮臻去邯鄲,徐向前去開封?!?④葉劍英先到長沙,后又到廣州治病,后返回到長沙,又到湘潭,從湘潭返回北京。⑤“聶榮臻和陳毅去了河南”與史實不符。
5、第94頁,“盡管病魔纏身,周恩來還是和大約兩千人一起到機場歡送代表團,后來又在4月6日和一大群人去機場歡迎代表團的歸來?!?/p>
鄧小平率團出席聯(lián)合國大會特別會議是在1974年4月6日至19日?!?月19日下午,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回到北京,在機場受到周恩來、葉劍英等以及首都四千多群眾的熱烈歡迎”⑥
6、第191頁,“即便是在1976年1月成為代總理之后,他(華國鋒)也一直忙于應(yīng)付一些緊迫的問題……幾乎無暇考慮重大的戰(zhàn)略問題?!?/p>
華國鋒出任國務(wù)院代總理是在1976年2月。“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同志逝世。2月,根據(jù)毛澤東同志提議,中央政治局通過,華國鋒同志為國務(wù)院代總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⑦
7、第326—327頁,“伍德科克回復(fù)布熱津斯基說,他們此前已向中方講明:‘正式建交不排除美國人民繼續(xù)同臺灣人民保持一切商業(yè)、文化和其他非官方聯(lián)系,我在12月4日已經(jīng)就此向代理外長韓敘做了說明。’他在電文中又說,代理外長韓敘確實提出‘明確反對建交以后向臺灣出售武器’?!?/p>
本書第323頁提到:“12月4日伍德科克與已成為外交部代部長的韓念龍(代替生病的黃華)的談判,是11月2日后的第一次會談。”這里與上面提到的“代理外長韓敘”不符。相關(guān)資料顯示,“12月4日,由于黃華外長生病休息,中國副外長韓念龍與伍德科克在外交部會議室繼續(xù)舉行中美建交談判?!雹?韓敘“1973年至1979年任中國駐美國聯(lián)絡(luò)處大使級副主任?!雹?/p>
8、第332頁,“在美國事務(wù)上,鄧小平……有曾在美國生活數(shù)年的黃華外長和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李慎之陪伴,后者對美國的歷史和宗教都有深入研究?!?/p>
鄧小平訪美是在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李慎之在“文革”后復(fù)出,1978年底到1980年初,參加了中共中央成立的國際問題寫作小組。“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美國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5月”⑩,李慎之擔任首任所長,1985年后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在鄧小平訪美期間,李慎之不可能以“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的身份陪同出訪。
9、第522頁,“1980年12月華國鋒靠邊站后,鄧小平成了中央軍委主席,這一職位使他對軍隊事務(wù)掌握著無可挑戰(zhàn)的控制權(quán)。1987年鄧小平放棄了黨的副主席和副總理的職務(wù),但他一直保留著中央軍委主席一職,直到1989年秋天才把它轉(zhuǎn)交給江澤民?!薄皸钌欣ピ?982年9月被提拔為負責(zé)日常工作的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p>
這里有四處錯誤。
第一,鄧小平何時成為中央軍委主席?“許多同志曾提議鄧小平同志擔任中央主席兼軍委主席,因為這是眾望所歸。鄧小平同志認為,由他擔任中央主席不相宜?!劣谲娢飨瑫簳r沒有其他適當?shù)娜诉x,他可以擔任一段時間,以便培養(yǎng)新的比較年輕的同志將來接替。當然,只有六中全會才能對這些問題作出決定。”①1981年6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選舉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②
第二,鄧小平何時不擔任黨的副主席職務(wù)?鄧小平是從1977年7月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恢復(fù)擔任黨的副主席職務(wù)的,中共十二大黨章對中央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的設(shè)置作了重大改動,中央委員會不再設(shè)主席、副主席,只設(shè)立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鄧小平在1982年9月12日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繼續(xù)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③
第三,鄧小平何時不擔任副總理職務(wù)?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同意華國鋒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對國務(wù)院部分組成人員進行調(diào)整的建議,決定:……接受鄧小平、李先念、陳云、徐向前、王震、王任重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副總理職務(wù)的請求。”④
第四,關(guān)于楊尚昆的任職問題?!?982年9月12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楊尚昆為中央軍委常務(wù)副主席。”⑤楊尚昆擔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是在1989年11月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上,“全會在充分醞釀的基礎(chǔ)上,決定江澤民同志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楊尚昆同志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雹?/p>
10、第527頁,“其中頂級的院校是1985年9月成立的中國國防大學(xué),用于培養(yǎng)有前途的軍官。”
國防大學(xué)成立于1985年12月,并非1985年9月。“1985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xué)成立。根據(jù)國務(wù)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在合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xué)院,政治學(xué)院,后勤學(xué)院的基礎(chǔ)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xué)于12月24日在北京成立?!雹?/p>
11、第535頁,“12月25日,在為籌備六中全會和十一大而召開的一次為期10天的會議結(jié)束時,鄧小平說:……”;“1982年2月中顧委正式成立,鄧小平希望其成員辭去(在黨和政府中的)正式職務(wù)?!?/p>
這里有兩處錯誤。1980年12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著重討論經(jīng)濟形勢和經(jīng)濟調(diào)整問題。即使是籌備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也應(yīng)該是中共十二大,而不是“十一大”。關(guān)于中顧委的設(shè)立,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制度的改革》講話中提出:“中央已經(jīng)設(shè)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在考慮再設(shè)立一個顧問委員會,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chǎn)生,并明確規(guī)定各自的任務(wù)和權(quán)限?!雹?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正式選舉產(chǎn)生了由172人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
12、第543頁,“由于會議沒有選舉中央委員的正式權(quán)力,因此在9月16日,即代表會議開幕之前召開了中央四中全會以接受辭職,又在代表會議閉幕后的9月24日召開五中全會宣布了新的任命。”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guān)于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決定》,提出“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的議題是:1、討論通過關(guān)于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建議;2、增選中央委員會成員等組織事項。”⑨在1985年9月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了56名中央委員和35名中央候補委員。因此,“會議沒有選舉中央委員的正式權(quán)力”是錯誤的。
13、第544—545頁,“在當選候補委員的年輕干部中,還有江澤民和胡錦濤。”“鄧小平要求新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年輕干部和其他新領(lǐng)導(dǎo)人學(xué)習(xí)老干部們建設(shè)黨、團結(jié)國家,至今仍在為四化努力工作的精神?!?/p>
這里有三處錯誤。第一,江澤民是中共十二大選出的中央委員,不是這次全國代表會議選出的,更不是“候補委員”。第二,胡錦濤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在這次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委員。第三,這次全國代表會議增選了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二屆五中全會調(diào)整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書記處組成人員,并沒有選舉新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①
14、第567頁,“他(胡耀邦)曾長期擔任團中央總書記,能夠與他所培養(yǎng)和提攜的年輕人打成一片。”
胡耀邦從1952年9月至1966年文革初期團中央被改組,確實長期擔任團中央領(lǐng)導(dǎo)人,但不是“團中央總書記”。具體任職情況是:1952年9月在青年團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在九位書記中排第一位),1957年5月在共青團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一直擔任到1966年文革初期。②
15、第574頁,“負責(zé)向高層匯報示威情況的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是站在李鵬一邊的,他后來在7月6日向全國人大匯報‘反革命暴亂’時說,就在李鵬準備更加強硬時,趙紫陽卻擺出了諒解的姿態(tài)?!?/p>
有兩個錯誤。一是,時任北京市委書記是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錫銘,陳希同的職務(wù)是國務(wù)委員兼北京市市長。二是,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于1989年6月30日至7月6日召開,在6月30日的會議上,“委員們還聽取了國務(wù)委員、北京市市長陳希同受國務(wù)院委托所作關(guān)于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雹?/p>
16、第580頁,“鄧小平又說,上海的江澤民在1986年采取果斷的自上而下的措施關(guān)閉了不聽指示的《世界經(jīng)濟導(dǎo)報》(有助于平息那里的學(xué)生示威),成功恢復(fù)了秩序?!?/p>
上海市委決定對《世界經(jīng)濟導(dǎo)報》進行整頓,不是1986年,而是1989年;是“進行整頓”,而不是“關(guān)閉”?!皳?jù)上海《解放日報》報道:鑒于《世界經(jīng)濟導(dǎo)報》總編輯欽本立同志嚴重違反紀律,中共上海市委決定,停止他的《世界經(jīng)濟導(dǎo)報》總編輯、黨組成員的職務(wù),并向該報社派駐整頓領(lǐng)導(dǎo)小組。” ④
17、第583頁,“鄧小平也會見了李先念、喬石、彭真等老干部,以確保上層思想統(tǒng)一。”
“喬石,漢族,1924年12月生,”⑤當時不到65周歲,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不屬于當時意義上的“老干部”。
18、第623頁,“鄧小平的下一站是珠海,該市市委第一書記梁廣大來到深圳,陪同鄧小平一家人和省里的官員,乘船一小時跨過寬闊的珠江三角洲,來到了珠海?!?/p>
在上世紀50年代以后,“第一書記”是各地黨委的主要負責(zé)人,但是中共十三大以后,各級黨委不再設(shè)“第一書記”。梁廣大時任珠海市委書記、市長,而不是“市委第一書記”。
19、第627頁,“確實,從2月20日鄧小平離滬回京到3月6日,《深圳日報》的人對鄧小平會取得最后的勝利相當樂觀,大膽發(fā)表了8篇詳細報道鄧小平南行的系列文章?!?/p>
刊發(fā)鄧小平南行系列文章的是《深圳特區(qū)報》,而不是《深圳日報》。《深圳特區(qū)報》創(chuàng)刊于1982年5月24日,是深圳市委機關(guān)報,是以政治、經(jīng)濟、文化報道為主的大型綜合性日報?!渡钲谌請蟆穭?chuàng)刊于1997年7月1日,是新中國經(jīng)中央批準的第一份地方英文日報。
20、第634頁,“朱镕基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成為國務(wù)院總理?!?/p>
此處史實不準確。朱镕基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當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8年3月召開的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朱镕基任國務(wù)院總理?!熬艑萌珖舜笠淮螘h今天(1998年3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經(jīng)過投票表決,決定朱镕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總理?!?①
傅高義著作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這些看似簡單的錯誤,估計跟作者的外籍身份有關(guān)。由于外籍作者不太熟悉中國官方的話語體系,加之西方學(xué)者固有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有些表述確實不夠準確。由于該書是由英文版轉(zhuǎn)譯而來,譯者的對作品的理解也會影響最終的譯文。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中國現(xiàn)在仍然走在鄧小平所規(guī)劃的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要讀懂中國日益強大背后的歷史邏輯,不能不深入研究和全面解讀鄧小平。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到來之際,衷心期待更多有思想、有價值、有影響的研究力作可以問世。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2011級中共黨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①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1921--2003)》,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420、109頁。
②《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頁。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2頁。
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4、1578頁。
①逄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2頁。
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9-1580、1590頁。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2頁。
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8頁。
⑤詳細內(nèi)容參見袁小倫:《葉劍英“流放”湖南前后》,《黨史縱覽》2010年第11期。
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015頁。
⑦《華國鋒同志生平》,《人民日報》,2008年9月1日,第4版。
⑧穆升凡:《共和國外交家韓念龍》,網(wǎng)址:http://zhengxie.zunyi.gov.cn/ch343/ch4450/ch7952/2012/05/31/content_2011356950.shtml
⑨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1921——2003)》,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頁。
⑩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網(wǎng)站:本所簡介,網(wǎng)址:http://ias.cass.cn/gaikuang/intro.asp
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匯編》(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88頁。
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匯編》(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8-1149頁。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847頁。
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672-673頁。
⑤軍事科學(xué)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1927—1987)》,軍事科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第720—721頁。
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頁。
⑦軍事科學(xué)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1927—1987)》,軍事科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第775頁。
⑧《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9頁。
⑨《中國共產(chǎn)黨十二屆四中全會 全國代表會議 十二屆五中全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6頁。
①參見《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和《中國共產(chǎn)黨十二屆四中全會 全國代表會議 十二屆五中全會文件匯編》兩書。
②詳細說明參見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編:《中國共青團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概覽》,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719—724頁。
③《人大常委會舉行全體會議 決定撤銷趙紫陽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職務(wù) 聽取陳希同制止動亂平息暴亂情況報告》,《人民日報》,1989年7月1日第1版。
④《上海市委決定整頓世界經(jīng)濟導(dǎo)報 停止欽本立總編輯職務(wù) 派駐整頓領(lǐng)導(dǎo)小組》,《人民日報》,1989年4月28日第1版。
⑤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中央委員大辭典(1921——2003)》,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588頁。
①《九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定 朱镕基任國務(wù)院總理 張萬年遲浩田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王瑞林為中央軍委委員 肖揚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韓杼濱當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民日報》1998年3月18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