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校以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為載體,根據(jù)學校和家長的實際情況,主要做好“授課質量”與“家?;印眱煞矫婀ぷ?。
一、家校合作的實施方法
開通流溪小學綠色網校,建立家校合作平臺。我校于2009年開通了流溪小學“三學苑”綠色網校,里面設置了家長學校專欄,把學校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最新信息等通過網校向社會宣傳,還設立了家長俱樂部,為家長提供家教資源。家長也可以通過網校向學校提出各種意見和建議。為家校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充分發(fā)掘家長資源,加強家校合作力度。我們對全校家庭背景做了一個情況調查,向全校家長發(fā)出一份公開信,邀請家長加入到學校教育的工作中去,組織了家長義工隊,家長義教隊,家長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與資源優(yōu)勢,自愿選擇加入,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協(xié)助。例如:義工隊有歸程隊護送小組,安全保衛(wèi)小組、活動協(xié)調小組等。義教隊則根據(jù)家長的專長可以為家長授課,為孩子做某個專題教育等等。家長的資源豐富,極大地輔助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而家長在這過程不但提升了自身的價值,而且更深入地了解學校的各種情況,更理解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從而也更支持學校的工作。可以說這一舉措達到了家校共贏的目的。
開展形式多樣的家校互動,促進溝通。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學校的辦學方針、教育指導思想;介紹教育發(fā)展方向,引導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改變那種對孩子期望過高、施壓過度的做法。每學年各年級召開一至二次家長會,成為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建立家長開放日制度。為了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直接了解學校教學的管理和教師的工作情況,以及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學校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不定期地給全校家長印發(fā)學習的資料。根據(jù)學校教育的要求和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高家長教育的素質,不定期的給家長印發(fā)學習資料,如“如何教育孩子愛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是最棒的”、“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這些資料給家長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深受家長,特別是有閱讀能力的家長的歡迎。
二、家校合作的原則
良好的家校合作必須遵從以下原則:1.合作與尊重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與家長相互尊重,教師要尊重家長作為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利用開放日,主動邀請家長走進教室,聽課、查閱作業(yè)、觀察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等。與此同時,家長也應尊重教師的勞動,不要把學校當作是評論和批判的對象。教師和家長應該共同探討學校和班級工作,共享先進的觀念與經驗。2.溝通交流的原則。教師與家長應該通過交流,使彼此更深刻地理解對方的期望。當然,如果這種溝通擴展到孩子,讓孩子了解父母與教師所付出的辛苦,那么他們會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3.目標一致原則。任課教師與家長共同制訂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目標,確保該目標對每個參與者都賦予較高的期望,通過對目標的分解,把目標具體化為責任,并且具體實施到個人,以確保目標的實現(xiàn)。建立與維持良好的家校關系最首要與基本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在校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與學業(yè)成績。其他的目標還包括:為家長提供支持,鼓勵家長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等等。4.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家校合作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學校不能急于求成,奢求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預期效果,而應該一步一步地,通過合作的深化與改進慢慢地達到預期效果。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點,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學校如果忽視家庭教育的影響,離開了家庭配合的學校教育必然因孤軍作戰(zhàn)而難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與學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會使學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將舉步維艱。因此,教育的成果取決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否協(xié)調一致形成合力,成為互補過程。尤其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異方面,家校合作的互補性愈顯得重要。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