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教學走向生活化,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把生活與習作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作文教學就會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觀察生活,讓學生“有米可炊”
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中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
留心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身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人、發(fā)生的事,如果沒有留心觀察,便熟視無睹,知之甚少,許多有用的材料就會從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寫起文章來必然無米可炊、筆重千斤。因而,要讓學生寫作時“有米可炊”,就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做善于觀察的“有心人”。指導學生觀察,先從他們身邊熟悉的人物、景物起,以防“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如指導他們觀察朝夕相處的父母、兄妹、老師、同學,觀察人物的的肖像、衣著、舉止、言談、內(nèi)心活動等。如指導他們觀察經(jīng)?;顒拥男@、教室、院子、書房……使學生懂得一個道理,即使是身邊司空見慣的人和物,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熟悉,只有熟悉才能寫好作文。在生活中只要用自己的“慧眼”仔細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花開花落、社會的人情冷暖、個人的興趣愛好,一盤棋、一場游戲……俯拾之間都是寫作素材。
隨機觀察,做好觀察筆記。在教會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我還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要注意隨機觀察,認真做好觀察筆記,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隨筆錄》,要求他們仔細觀察生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隨機記錄觀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所得,為寫作儲蓄“存款”,到時就可以“零存整取”,作文時就能信手拈來,“有米可炊”,文思泉涌,一揮而就。
二、參與生活,讓學生“樂趣無窮”
廣闊的生活充滿了無窮的樂趣,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引導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擦燃靈感的火花,迸發(fā)寫作的激情,尋找寫作的樂趣?!吧罴凑n堂”,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應該不設圍墻,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社會、家庭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熔爐里享受寫作的無窮樂趣。如“六一”快到了,我就如何開展“六一”慶?;顒拥脑掝},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都興致盎然,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此時我讓學生把建議有條理地寫下來,比一比誰的建議寫得最好,就采納誰的。這時候你想讓他們不寫都難。又如在學校舉行的廣播體操比賽中,同學們經(jīng)過一個月的刻苦訓練,努力拼搏,在比賽中我們班終于獲得了第一,同學們特別激動、振奮和高興。我就讓他們以《記一廣播體操比賽》為題,把比賽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寫下來,此時,他們熱情高漲一吐為快。又如《一堂別開生面的公開課》、《記一次體檢》《記一次大掃除》等都是學生親身所做,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事,寫起來特別有意思,不會覺得無從著手。
三、體驗生活,讓學生“言而由衷”
“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比~圣陶先生說得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如果唐朝詩人李紳沒有深入到勞動人民的生活中,就體會不到他們?nèi)障赂鞯男量啵筒粫懈卸l(fā),寫出“誰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學生的習作也應該是他們對日常生活體驗和感悟后的自然產(chǎn)物,是他們在體驗生活中獲得了真實感受后的真情傾訴。但在作文教學中,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點,只重視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的指導,而忽略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這樣一來,學生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習作任務,閉門造車,生搬亂造,言不由衷,假話空話連篇。為了更有效地杜絕學生作文說假話,言不由衷。讓學生在作文里說真話,吐真情。我們的作文教學要生活化,把課堂引向生活,把生活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在真切體驗生活中產(chǎn)生真情實感,有感而發(fā),“以我手寫我心”,就像山澗的小溪,無拘無束,唱出自己的心,唱出自己的情。如一次上課時當我走進教室,看到墻角邊的垃圾桶滿滿的,地上還胡亂扔著紙屑、食品袋……我壓住心中的怒火,默默打掃,打掃干凈后,又提起垃圾桶往外倒干凈。倒完垃圾回到教室,發(fā)現(xiàn)教室出奇的安靜,學生的眼神有緊張、不安……我靈機一動對學生說“今天我們改上一節(jié)作文課”。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進教室后自己看到了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最后指導學生把所觀察到的、感受到的自擬題目寫下來。一節(jié)課下來,《對不起,老師》《垃圾風波》《深深的自責》《特別的一課》……一篇篇抒發(fā)著學生真情實感、言而由衷的精彩文章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