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歷史,筆者在《新文化運動》一課嘗試運用情境式方法進行教學設計。
一、導入設計——“師生見面語”
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將蔡元培的一個歷史劇改編成現(xiàn)實版本,設計了“師生見面語”。
教師:老爺們請起立!
(學生懶懶散散地站起來)
教師:老爺們好!
學生:(齊聲)大人好!
教師:老爺們辛苦了!
學生:(齊聲)升官發(fā)財!
教師:老爺們請坐下。
原本司空見慣的“起立坐下”改頭換面后,馬上引起了學生興趣。接下來筆者讓學生思考:這是發(fā)生在1917年北京大學的真實的一幕,你認為它反映了哪些問題?(提示:從交談的稱呼、內容進行分析)學生馬上感受到上個世紀初的國民面貌,情境式導入很好的起到了凝神、起興的作用。
二、背景設計——“對聯(lián)破天機”
利用兩副對聯(lián)展開分析時代背景。第一副是辛亥革命后的對聯(lián)“民國萬歲,天下太平”,第二副是袁世凱奪權后的對聯(lián)“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通過兩幅對聯(lián)的對比,讓學生了解老百姓辛亥革命后的希望與失望,很自然得出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知識。
三、內容設計——四幕情景劇
第1幕情景劇為“君臨天下”,將袁世凱走上權力頂峰的過程一一列出:
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如何遏制袁世凱的權力欲望?學生很輕松地想到“用民主來反對專制”。
第2幕情景劇為“人血饅頭《藥》”。他(小栓)的母親端過一碟烏黑的圓東西,輕輕說:“吃下去罷,病便好了?!毙∷ù槠疬@黑東西,看了一會,似乎拿著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說不出的奇怪……不多工夫,已經(jīng)全在肚里了。
如何解決用人血饅頭當藥用的愚昧,學生基本能回答“用科學打破愚昧、迷信”。
第3幕情景劇為“如此自殺”。民國初年,北京《中華新報》曾登了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還未嫁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自殺殉夫,歷盡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絕食,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請學生思考:唐氏自殺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阻止唐氏自殺?學生一般都能回答“提倡舊道德、反對舊道德”。
第4幕情景劇為“終身大事”。從前有個秀才到村里閑逛,看到一則征婚啟事,上面寫著:“烏黑頭發(fā)無麻子腳不大周正”,秀才覺得這姑娘很不錯,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點就暈過去了。
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是斷句不同造成了秀才暈過去,輕松得出“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結論。
由此,新文化運動的內容通過四個情景劇呈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情景劇自己得出結論,加深了對知識點理解,培養(yǎng)了解讀史料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四、影響設計——“如此反差”
設計“如此反差”的兩組表格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看出,時人之前崇拜的主要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后崇拜的主要是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人物。這兩組表格數(shù)據(jù)讓學生感受到青年精神面貌在新文化運動前后的變化。學生對知識接受得心悅誠服,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以上就是《新文化運動》一課的情境式教學設計,筆者希望在傳統(tǒng)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影響的舊瓶里裝入新酒,讓歷史生動起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同時鍛煉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好奇的求知精神。而如何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也成為教師的追求,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翻閱大量的各種類型的史料,不斷充電,才能讓歷史鮮活起來,讓學生愛上情境式歷史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