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未來初中英語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這就需要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處理好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在教學中摸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教學模式。初中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幼稚和成熟并存。他們一般喜歡自我表現,尤其當這種表現得到老師或父母的鼓勵和表揚時,就會更加興奮,會讓他們對該事物發(fā)生持續(xù)的興趣,從而驅動他們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他們有結交新伙伴、獲得新伙伴認可的心理需求。巧妙利用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設計合作互助、競爭共贏的課堂,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1. 以前置式作業(yè),誘導學生自主探究
筆者精心設計課堂前置性作業(yè),通過課前適度的誘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牛津英語8A Unit 3 Listening,是一節(jié)聽力教學課。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前置作業(yè):
(1)對你喜愛的現代電子產品做一個調查。
What’s your favourite modern machine?
A. a mobile phone, such as iPhone
B. a computer, such as iPad or a laptop
C. a robot, such as a robot that play with you or cook meals for you
(2)找出你想要買的電子產品的信息并填表格。
2. 合作互助,小組討論
在課堂上,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助學習,分享自己完成前置性作業(yè)時所學到的東西,并互相補充更正,歸納總結。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實際教學過程中,若小組成員對某一問題不能達成統(tǒng)一意見,則留為一個疑點待小組展示時解決,通過適度的小組辯論,最后得到共同的結論。為了弄清楚一個知識點,筆者有時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交流中正確理解知識點的教學方法。
3. 成果展示,適度褒揚
前置性作業(yè)的布置給學生們帶來了正面影響,它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動腦思考和總結的能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往往輔以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對站在真理一邊的學生適時褒揚。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又因為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鼓勵,學生心靈上產生了極大的愉悅,從而形成了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學生通過設計題目考核同伴,在實踐中領會了知識要點,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而教師的適時點撥將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產生質的飛躍。
4. 學以致用,鞏固提高
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也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從而產生學習動力。在傳統(tǒng)的語法課學習中,很多老師采取從形式切入,由形式過渡到意義,并在教師預設的主導和控制下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整個過程可以歸納為:形式→意義→封閉式運用。這種方式并沒有培養(yǎng)學生語篇意識的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停留在理解語言知識的表層含義上,不能深刻體會其交際功能,因而無法形成有效的交際策略,以致在真實的情景中不能恰當運用所學知識。筆者認為應注意創(chuàng)設貼近實際的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于實際環(huán)境中,這樣實現了英語學習從機械操練到意義操練的過渡,而意義操練體現了英語知識在真實、半真實生活情境中的應用。學生既順利內化了語言知識,又在語言應用中發(fā)展了語言技能,發(fā)展了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組互助合作模式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重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將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與語篇理解和語言的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操作性強。這種教學模式容易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錘煉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經過幾年的實踐,筆者感受到學生們在自學能力、探究習慣、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不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的運行機制和學生個性及能力差異等問題。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