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學生。”教師如果上課“語無倫次,口齒不清”,學生就會學得愁眉苦臉,昏昏欲睡,影響課堂效率。反之,如果教師講起來形象生動,把人物故事講得栩栩如生,學生自然聽得津津有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無形之中對學生有示范的作用。學生會模仿老師讀課文,模仿老師說句子,模仿老師的語言表達方式。所以我們語文老師的語言必準確明白,符合語法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漢語的典范。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口頭表達的重要性。魏書生說:“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決不僅僅增強了嘴的說話能力,不僅是三寸不爛之舌增強了功能,最根本的還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逼浯我獛椭鷮W生樹立自信心。開導學生,每個人的性格都有脆弱的一面,有不同程度畏懼的心理。萬事開頭難,只要我們敢于邁上講臺,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中,可以先叫一些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回答問題,起帶頭示范作用。教師還可因勢利導,善于發(fā)現(xiàn)那些想發(fā)言卻不敢發(fā)言的學生,讓他們也站起來發(fā)言,答完后老師要給予肯定,全班同學可以給予掌聲鼓勵。當然,提的問題不能太難,要讓他們能夠回答,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訓練
1. 朗讀、背誦
朗讀、背誦是把書面語言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是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重要途徑。朗讀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并在反復誦讀過程中,把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增加詞匯量,學到多種多樣的句式,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朗讀的形式可以采用集體朗讀、個人朗讀、跟讀、分角色朗讀等等。如學習《荷塘月色》時,領略荷塘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當時充滿淡淡喜悅和淡淡憂愁的矛盾心境。在學習《我的母親》,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感激、懷念、愧疚等情感,同時我們要把優(yōu)美的段落背誦,通過背誦,把課文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指學生在課堂上根據(jù)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對話或表演等等。角色扮演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又一個重要途徑。針對人物形象非常鮮明的小說,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我們在學習《阿Q正傳》時,讓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讓學生對影片里的角色的言語進行模仿,然后同樣的一個片段,把它處理成無聲影片,讓學生分別給影片的人物角色進行配音。比比看,誰最能準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游戲中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 復述
復述就是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課文,把別人的語言變?yōu)樽约旱恼Z言,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的連貫的說話技能、學生的反應力。當然,剛開始可以把要復述的內(nèi)容寫下來,然后復述一遍,用錄音機錄下來,比較一下講的內(nèi)容與自己寫的相差多少。學習魯迅的《祝?!?,可要求學生按時間順序復述祥林嫂的故事。當然,要求學生詳細復述時,應該在分析了課文內(nèi)容之后,讓學生編寫復述提綱,這樣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復述的層次和重點,做到清楚而有條理的復述。
4. 口頭作文
口頭作文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它不但要現(xiàn)想現(xiàn)說,而且要想得快,說得好,同時要發(fā)音正確,語句完整,語調(diào)恰當,聲音洪亮,大方得體。但口頭作文這種形式在具體的教學中,有可能會流于形式,也可能會出現(xiàn)學生敷衍了事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應該嚴格把關,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在命題時,教師結合學生的特點,選擇他們熟悉的、最關心的話題。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