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梁中,男,漢族,重慶人,1943年4月生,現(xiàn)在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1966年7月本科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物理系,1971年3月至1973年11月在復旦大學光學系進修,1973年12月至1987年2月在上海海運學院任教。1984年受中國政府派遣到日本早稻田大學訪學,從師“機器人之父”加藤一郎教授;1989年在日本沖電氣工業(yè)(株)基磐研究所、米沙瓦綜合研究所從事研發(fā)工作、日本橘電氣株式會社任技師長。1997年被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聘為顧問教授、,2001年2月調入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任教,2002年3月被評聘為研究員。1984年任上海機器人學會理事,現(xiàn)任日本機器人學會會員。共
多年來,蔣梁中教授在信息與控制研究方面孜孜以求,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相繼完成了日本崗山軸承廠CIMS系統(tǒng)、日本明治生命營業(yè)系統(tǒng)、日本自治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治中心數碼醫(yī)院系統(tǒng)、日立(株)物流信息系統(tǒng)等大型工程的研究。其中,“水下機器人研究”獲1982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獎;“大型港口裝卸橋吊自動控制系統(tǒng)研究”獲1984年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獎;“日本大阪水質在線監(jiān)控系統(tǒng)”獲2001年日立科技獎。在《激光》、《指揮與控制》、《日本機器人學會》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十篇。主要論文有《CRT視頻系統(tǒng)的分析方法》、《根據拉格朗日方程,機器人新的動力學快速算法》、《具有全身柔軟機構的機器人與人的物理接觸適應行動控制》等。其中機器人新的動力學快速算法得到加藤一郎先生高度贊許。
蔣梁中教授及其他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從事核反應堆安全殼清洗機器人、手術智能機器人的研制工作。
在緊張的科研工作的同時,蔣梁中教授還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他主講的自動控制元件及線路、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中的電子學方法、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及設計等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幾年來,蔣梁中教授共指導碩士生50余名、博士生4名、博士后2名。
談到蔣梁中教授,就不能不提起他主持研制的“智能排爆機器人”。該排爆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主要在雙目視覺計算精度和手眼協(xié)調系統(tǒng)上做了突破。它是基于多級控制結構,采用人工智能層及運動控制層。運動控制層又由補間器及反饋控制組成,反饋采用PC-104的嵌入式結構,兩層之間的聯(lián)絡由手眼協(xié)調擔任。
在雙目視覺計算部分,精度提高的難點在于成像模型中。由于攝像頭的畸變參數難以確定,造成雙目視覺計算精度的降低。本系統(tǒng)在標定過程中,采用了更接近真實成像過程的畸變模型,并且在參數估計的過程中利用線形求解與非線性估計相結合的方法,更精確和有效地估計出成像模型的參數。
在抓取目標物的過程中,利用了手眼協(xié)調系統(tǒng),即在手爪移向目標物的過程中,采用逐步逼近的過程。利用手眼協(xié)調系統(tǒng),彌補了一次計算以及手臂運動過程中可能造成的誤差。在運動控制中的補間器利用MATLAB進行“反向求解”解決了五自由度的機器人反向求解后解式計算量大難于求解的問題。反饋控制主要目前采用RTW及XPC技術,使其開發(fā)周期大為縮短。
經實驗,系統(tǒng)的雙目視覺計算算法能將誤差控制在0.3%之內,采用手眼協(xié)調系統(tǒng)之后,更能將圖像處理絕對誤差控制在1mm之內, 極大地提高了該排爆機器人系統(tǒng)的性能以及實用性。
科研,沒有止境。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蔣梁中教授仍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執(zhí)著求索。一條新的征程,正擺在他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