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呂祖謙與朱熹交游述論

        2013-04-12 19:54:13劉玉民
        關鍵詞:淳熙呂祖謙道學

        劉玉民

        (華中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朱熹與呂祖謙是南宋“東南三賢”中兩位最有影響力的學者,清代學者黃宗羲曾言:“朱子生平相切磋得力者,東萊、象山、南軒數(shù)人而已?!保?]1635南宋乾道、淳熙學術交流,以朱、呂交流最為頻繁,以致朱學中有呂學,呂學中有朱學。加強呂祖謙與朱熹學術交流之研究,對探討南宋學術興盛之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對當代社會科學大繁榮、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鑒價值。

        一、朱、呂交往過程述論

        (一)三山之會

        呂祖謙為朱熹一生最好的朋友、學友。紹興二十五年(1155),朱熹為同安縣主簿,兼管縣學事。當時同安縣學房屋破損、書籍殘缺,朱熹為此籌建“經史閣”以備學子所用。為籌集書籍,朱熹特向福州大都督府安撫使方滋求援,方滋允給官書九百八十五卷。為此,是年正月,朱熹奉檄至福州帥府接書謝恩。此時呂祖謙之父呂大器為福建提刑司干官,呂祖謙隨父在福州,《年譜》載:“紹興二十五年乙亥,春,倉部為福建提刑司干官,公隨侍于福唐?!保?]739因此朱熹在拜謝安撫使方滋后,又拜見了提舉福建路常平茶事王矩、提刑司干官呂大器。以此故,朱熹與呂祖謙在福州初次會面。又因福州城內有九仙山、閩山和粵王山,故此次見面又被稱為“三山之會”。是時,呂祖謙十九歲,剛剛嶄露頭角;而朱熹時年二十六歲,已是進士八年、聞八閩之地的江南俊才了。

        朱熹之父朱松與呂大器昔為“契友”,但此時朱松已逝十二年矣。三山之會,朱熹與呂大器敘父輩舊交之情,面對舊友遺孤,呂大器對之獎勵有加,朱熹曾撰文回憶云:“熹自泉、福間得侍郎中丈(呂大器)教誨,蒙以契舊之故,愛予甚厚。比年以來,闊別雖久,而書疏相繼,獎勵警飭,皆盛德之言。感激銘佩,何日敢忘!”[3]1421三山之會,使呂、朱兩家中斷十多年的友誼重新續(xù)接,朱熹與呂祖謙兩位青年才俊得以相識相知,之后,二人書信不斷,互相警歷,結為終身摯友。

        (二)婺州之會

        隆興元年(1163)春,呂祖謙一年兩中進士(三月省試進士及第,四月參加博學宏詞科又中進士),聲名鵲起。是年四月,朝廷重用張浚誓師北伐,不幸王師大敗,朝廷重新啟用議和派湯思退等人。當時呂祖謙恩師汪應辰為福州知州,王師北伐時,汪應辰招朱熹至福州討論北伐用兵及鹽法等閩中事宜,并向朝廷極力推薦朱熹。十一月,朱熹奉詔入臨安,得除武學博士。時值廟堂之上,除胡銓主戰(zhàn)外,悉轉主和。朱熹在都下抗爭,力排和議,痛斥主和派參知政事周葵,因言不見用,遂決意南歸。而此時的呂祖謙,六月在臨安,七月至會稽,十月歸婺州。此間,他對符離之敗、朝廷重開議和等動向了如指掌,對朱熹入都既喜又憂,遂留書信一封托岳父韓元吉轉交朱熹。十月,朱熹在臨安接到韓元吉轉交的來信后,回信云:“三山之別,闊焉累年,跧伏窮山,不復得通左右之問。”并表示“心欲一見,面論肺腑,不知如何可得”[3]1407。此為當今所見朱、呂所通第一封信。十二月十二日,失意之朱熹離京南歸,呂祖謙得知消息后,料知朱熹必途經婺州,遂在途中迎朱熹至婺州家中再次相見,是為“婺州之會”。

        康熙《金華縣志》卷十一載:“祖謙與偕至婺,講論問答不絕,與游南北諸山,題孝友二申君墓。”[4]卷11“二申君”為婺州申大度、申大康,二人以孝名聞鄉(xiāng)里,葬任公嶺。呂祖謙著意引朱熹參觀二申君墓,意在借二申君表達朱、呂之友誼。對此,朱熹是非常理解的,故題二申君墓有語“嗟爾兄弟,人間無間?!保?]卷4可以推斷,朱、呂婺州之會,除了學問“講論問答不絕”外,二人必然就當前的抗金形勢、道學危機、道學救世諸問題交流看法,共游南北二山以及觀二申君墓,旨在慰藉朱熹失意之心情。

        (三)寒泉之會

        乾道五年(1169),呂祖謙任嚴州學教授,與張栻結識,從此,張、朱、呂三人書信交往頻繁,共同切磋學問,遂成莫逆之交。乾道七年(1171),呂祖謙妻韓螺病卒,朱熹特至書問喪:“久不聞問,方切懷仰,得元履書,乃知賢閣安人奄忽喪逝,驚愕良深。伏惟伉儷義重,傷悼難堪。區(qū)區(qū)所愿,約情就禮,為君親德,千萬自重,幸甚!”[3]1418乾道八年(1172),呂祖謙父呂大器病故,朱熹前后作三書吊問,其一曰:“熹貧寠之甚,不能致一奠之禮,又以地遠,不得伏哭柩前,楚愴之懷,無以自見,奈何!”[3]1422九年(1173),朱熹決定讓自己的兒子朱塾前往受教,致呂祖謙信曰:“兒子久欲遣去,以此擾擾,未得行,謹令扣師席。此兒絕懶惰,既不知學,又不能隨分刻苦作舉子文。今不遠千里以累高明,切望痛加鞭勒,俾稍知自厲。至于擇交游、謹出入,尤望垂意警察。如其不可教,亦及早以見報,或便遣還為荷。[3]1427呂祖謙自然樂意接受,回信說:“令嗣欲見過,幸甚!……但裹十日糧,其它皆不須辦。”[2]410并親自為朱塾安排食宿,規(guī)定課程。朱塾的到來,進一步加深了朱、呂之間的友誼。

        淳熙元年(1174),朱熹相約呂祖謙,希望在明年春有機會再次相見,祖謙考慮到朱熹比較忙,遂決定親自入閩訪問朱熹,并告訴其恩師汪應辰:“朱元晦約來春至婺,因為天臺、雁蕩之游?!惹龉邢?,則某當入閩訪之?!保?]392-393淳熙二年(1175)三月,呂祖謙遂攜潘景愈入閩,四月初一日,至五夫里訪問朱熹于寒泉精舍,是為“寒泉之會”。

        四月初二日至初五日,朱熹為呂祖謙引見鄉(xiāng)里名紳劉珫、劉玶、范瑄、徐大老、魏恪、林光朝等,并共游劉氏園、報本庵、密庵等勝跡。初六日至十三日,二人共同考訂《呂氏鄉(xiāng)約》、《藍田呂氏鄉(xiāng)儀》。其間,朱熹還帶領呂祖謙到城中參觀所籌辦的開耀鄉(xiāng)社倉。呂祖謙對朱熹設立社倉之舉極力稱贊,朱熹曾記云:“淳熙二年,東萊呂伯恭父自婺州來訪余于屏山之下,觀于社倉發(fā)斂之政,喟然嘆曰:‘此周官委積之法,隋唐義廩之制也。然子之谷取之有司,而諸公之賢不易遭也。吾將歸而囑諸鄉(xiāng)人士友,相與糾合而經營之,使閭里有賑恤之儲而公家無龠合之費?!保?]4115

        四月二十四日,在寒泉精舍,朱熹、呂祖謙二人開始編訂《近思錄》,朱熹記其原委:

        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以為此編??偭俣l,分十四卷。[3]4170

        此書取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四子書中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共六百二十二條,編輯而成,成為后來學者學習二程理學的入門書,被稱之為“性理諸書之祖”。

        (四)鵝湖之會

        寒泉之會只是在朱熹與呂祖謙之間進行的學術交流。寒泉之會后,二人感覺有推進道學“會歸于一”之必要。當時,湘學、閩學、婺學之外,尚有金溪學、四明學、永康學、永嘉學等,學派林立,極不利于“道學救世”。眾多學派之中,尤以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分歧為最大。作為贛學后進,陸九韶、陸九淵之心學異軍突起,逐漸為道學界所矚目,呂祖謙亦多次對張栻、朱熹贊許陸氏兄弟。然而,由于陸氏兄弟不喜立文字,朱熹等對陸氏心學如霧里看花不甚了解。于是,由呂祖謙出面相約陸氏兄弟,于鉛山鵝湖(今江西鉛山境內)相會,共同切磋學問。

        五月十六日,呂祖謙、潘景愈和朱熹及其弟子蔡元定、詹體仁、何鎬、范念德等一行從武夷山寒泉出發(fā)前往江西鉛山;同時,陸九韶、陸九淵兄弟亦帶領弟子朱泰卿、鄒斌、朱桴等前往鉛山,鉛山當?shù)嘏R川郡守趙景明邀約劉清之、趙景昭等名流亦一起赴會。約五月二十八日,四方在鵝湖匯集,朱、陸雙方展開辯論,呂祖謙一方為主持,趙景明一方為觀眾。朱熹生性逞強好辯,得理不讓人;陸九淵亦口才雄辯,心高而氣傲,雙方棋逢對手,辯難不已。朱熹以陸氏心學為近禪,是“空疏”,陸九淵以朱氏理學為煩瑣,是“支離”;在“教人之法”上,朱熹主張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二陸則強調欲先發(fā)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覽……等等。如此辯論七八日,雙方各執(zhí)己見,最終誰也說服不了誰。

        鵝湖之會的目的,曾如陸九淵門人朱亨道所言:“鵝湖講道,誠當今盛事。伯恭蓋慮朱、陸議論猶有異同,欲會歸于一,而定所適從。其意甚善,伯恭蓋有志于此?!保?]在整個辯論過程中,作為主持人,呂祖謙始終虛心相聽。盡管鵝湖之會沒有達到朱陸“會歸于一”之目的,但是,通過鵝湖之會,朱、陸雙方加深了學術了解,推動了當時學術交流。事后,呂祖謙曾對其好友陳亮說:“某留建寧凡兩月余,復同朱元晦至鵝湖,與二陸及劉子澄諸公相聚切磋,甚覺有益。元晦英邁剛明,而功夫就實入細,殊未可量;子靜亦堅實有力,但欠開闊耳?!保?]472作為好友,呂祖謙委婉指出朱熹有“傷急不容耐處”,希望朱熹在學問上更加寬宏大度以求更大成就,朱熹表示:“傷急不容耐之病,固亦自知其然,深以為苦而未能革。若得伯恭朝夕相處,當?shù)脺p損。但地遠,不能數(shù)相見為恨耳!”[3]1330

        鵝湖之會,進一步拉近了朱熹與陸九淵兄弟的關系,成為南宋理學與心學互相交流的重要契機。若干年后,朱熹對此還耿耿于念,“每至勝處,輒念向來鵝湖之約,為之悵然!”[3]1478

        (五)三衢之會

        鵝湖之會半年后,朱、呂在衢州石巖寺又有“三衢之會”。原來還在鵝湖之會分手之時,朱熹就提議二人秋間同游天臺。鵝湖歸來后,朱熹、呂祖謙皆埋頭山間著述,無暇他問。淳熙二年(1175)十二月,汪應辰在衢州家中病逝,呂祖謙親往衢州奔喪,朱熹亦決定前往衢州吊喪,于是相約呂祖謙在衢州再次相見。由于衢州距離京師臨安較近,朱熹怕有逼近京師邀官之嫌,遂提出在衢州秘密會見:

        須一至衢,正以不欲多歷郡縣,故取道浦城以往,以擬夜入城寺,遲明即出。卻自常山,開化過婺源,猶恐為人所知,招致悔咎。今承誨諭,欲為野之款,此固所深愿。但須得一深僻去處,跧伏兩三日乃佳。自金華不入衢,徑往常山,道間尤妙。石巖寺不知在何處,若在衢婺間官道之旁,即未為穩(wěn)便。蓋去歲鵝湖之集,在今思之,已非善地矣,更熟籌度之。[3]1457

        呂祖謙遵照朱熹意愿,把會見地點選擇在衢州開化縣城北汪觀國、汪杞兄弟之聽雨軒(汪觀國之子汪浤為呂祖謙弟子)。淳熙三年(1176)三月中旬,朱熹帶領弟子蔡元定,經浦城前往婺源展墓;又至衢州常山,哭奠汪應辰,二十八日至開化,呂祖謙亦準時赴約。是為“三衢之會”。

        關于“三衢之會”朱、呂討論內容,呂祖謙謹尊朱熹之意,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但是,還是朱熹本人把持不住,他在后來與弟子們的教學中大致反映了“三衢之會”的主要內容:

        關于《尚書》之爭論:

        向在鵝湖,見伯恭欲解《書》,云:“且自后面解起,今解至洛誥?!庇杏”?,是也。其文甚鬧熱。某嘗問伯恭:“《書》有難通處否?”伯恭初云:“亦無甚難通處。”數(shù)日問,卻云:“果是有難通處?!薄蠖晗嘁娫疲骸罢\如所說。”[6]1988

        關于《詩經》之爭論:

        向與伯恭論此:“如桑中等詩若以為刺,則是抉人之陰私而形之於詩,賢人豈宜為此?”伯恭云:“只是直說。”答之云:“伯恭如見人有此事,肯作詩直說否?”[6]2079

        關于《春秋》《左傳》之爭論:

        某向嘗見呂伯恭愛與學者說《左傳》,某嘗戒之曰:“語、孟、六經許多道理不說,恰限說這個??v那上有些零碎道理,濟得甚事?”伯恭不信。[6]2160

        關于經史孰輕孰重之爭論:

        伯恭、子約宗太史公之學,以為非漢儒所及。某嘗痛與之辨。[6]2951

        由此可知,朱、呂“三衢之會”討論問題是很廣泛的,它完全揭開了朱、呂二人在諸多方面的學術分歧,這恐怕也是朱熹一再強調選擇秘密會見的原因之一。不過,對“三衢辯論”,朱熹還是很滿意的,其在歸途中《答呂伯恭》云:“幸數(shù)日款,誨論開警良多。別忽五六日,雖在道路,不忘向仰。”[3]1460

        二、朱、呂交游階段及其影響

        淳熙八年(1181)七月二十九日,呂祖謙突然病逝,朱熹聞此噩耗,悲痛欲絕,乃于家中設靈堂遙祭哭奠,并作《祭呂伯恭著作文》:

        嗚呼哀哉!天降割于斯文,何其酷耶!往歲已奪吾敬夫,今者伯恭胡為又至于不淑耶?道學將誰使之振,君德將誰使之復,后生將誰使之誨,斯民將誰使之福耶?經說將誰使之繼,事記將誰使之續(xù)耶?若我之愚,則病將孰為之箴,而過將誰為之督耶?然則伯恭之亡,曷為而不使我失聲而驚呼,號天而慟哭耶?。?]4482

        縱觀朱、呂之間的交往過程,朱熹自結識呂祖謙后,圍繞道學心學、史學、文學、禪學、事功學、書院教學,以及古《易》學、《尚書》學、《禮》學、《毛詩》學、《春秋》學、《孟子》學、《論語》學、《胡氏知言》、《太極圖說解》、《橫渠集》、《西銘解》、《近思錄》、《二程遺書》、《程氏外書》、《八朝名臣言行錄》、《資治通鑒綱目》、《伊洛淵源錄》、《歷代制度詳說》、《皇朝文鑒》等展開了長達19年的學術爭論。通過廣泛的學術爭論,朱熹理學體系愈加完整,內容愈加豐富,朱熹亦終成程朱理學之集大成者。

        呂祖謙與朱熹學術交流是在一個不對稱的層面上進行的。呂祖謙寫給朱熹的書信絕大部分是“與朱侍講”,朱熹寫給呂祖謙的書信絕大多數(shù)是“答呂伯恭”,“與”、“答”之間,體現(xiàn)出二人微妙的私人關系。朱熹年長呂祖謙八歲,進士及第早呂祖謙十六年,換言之,朱熹中進士時,呂祖謙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朱熹對呂祖謙的認識大致亦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是師友階段(紹興二十五年至乾道二年,共十二年時間)。這一階段,朱熹初識呂祖謙,而呂祖謙才剛剛嶄露頭角,尚未有大的學問建樹,所以朱熹對呂祖謙還比較輕視,朱熹論學的對象主要集中于張栻。在恩師李侗指導下與張栻的論辯中,朱熹先后完成了《上蔡先生語錄》、《論語集解》、《論語要義》、《毛詩集解》、《中和舊說》、《孟子集解》、《二程語錄》、《張載集》、《二程先生文集》、《雜學辯》、《南岳唱酬集》、《程氏遺書》、《太極通書》、《中和新說》等著作,已經奠定了自己在道學界的學術地位。而這一階段,呂祖謙的學術成就還處于空白。在朱熹眼里,呂祖謙僅僅是一位有前途的后進,需要對其幫助,需要對其“收拾”,故《與張敬夫》云:“伯恭漸釋舊疑,朋友之幸。但得渠于此用力處,則歲月之間,舊病不患不除耳?!保?]1307

        二是講友階段(乾道三年至乾道八年,共六年時間)。隆興元年(1163),呂祖謙一年兩中進士,名聞朝野;是年,朱、呂婺州之會,朱熹對呂祖謙的學識及學術旨趣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乾道三年(1167),呂祖謙丁母憂,居喪講學,四方學子云集明招,令朱熹對之刮目相看,朱熹始與之展開學術論辯。乾道四年,呂祖謙著《左氏博議》,聲聞天下,朱熹意識到呂祖謙道學功夫恐在張栻之上,于未來道學貢獻不可限量。尤其在乾道五年,張、朱、呂圍繞《胡氏知言》展開學術辯論,辯論中,張栻多依附朱熹,而呂祖謙則極具個人主張,亦使朱熹認識到呂祖謙才是他道學進取之路上的真正同志。

        三是道友階段(乾道九年至淳熙八年,共九年時間)。從乾道九年(1173)始,朱熹與張栻之書信急劇減少,而與呂祖謙的書信急劇增加,僅乾道九年一年之內,朱熹寫給呂祖謙的書信多達十二通。此間,朱熹寫給呂祖謙的書信中常有“老兄”、“吾老兄”之稱,朱熹寫給別人書信涉及呂祖謙者又有“伯恭”、“吾伯恭”之稱,淳熙中,朱熹與呂祖謙書信落款又一變?yōu)椤吧蠣畈_祐直閣大著契兄坐下”了。淳熙二年寒泉之會、鵝湖之會,使道學交流熱潮從閩學與湘學交流徹底轉向到閩學與婺學、陸學、浙東學之交流,此可稱之為“南宋道學東移”,故“道友階段”是朱、呂學術交流之黃金階段。在朱、呂學術辯論與學術交流中,朱熹理學體系日臻成熟與完善。

        四是故友階段(淳熙八年呂祖謙死至慶元六年朱熹死,共十九年時間)。淳熙八年(1181)呂祖謙病逝后,“東南三賢”已喪其二,惟朱熹獨木矗立。出于維護理學正統(tǒng)與批判浙東事功之學之目的,朱熹對呂祖謙婺學展開批評與清算,此階段為朱、呂學術論辯之延續(xù),“故友階段”亦可稱之為“批判階段”。朱熹批判亡友實際上是對亡友的最好紀念,不間斷的批判就是不間斷的懷念,批之愈痛即悼念愈痛。

        對于朱熹來說,能與之展開學術論辯并推動其理學體系完善者才是他最好的朋友。朱熹喜與人辯論,其自暴心思云:“向來見人陷于異端者,每以攻之為樂,勝之為喜”。[3]1071縱觀朱、呂學問交流,雙方盡管因為諸多學術問題爭吵不斷,但卻是大師之間一種特有的學問交流,涉及國事、政事、家事、朋友事,則書信相通、心靈相通,一方喜,另一方喜;一方憂,另一方亦憂,學術爭吵與私人友誼完全統(tǒng)一于“道學救世”宏大追求、博大理想之中。乾道六年(1170),朱熹對自己的道學成就已經很滿足了,當時他在寫給呂祖謙的信中說:“數(shù)年來,絕意名宦,凡百世務,人情禮節(jié),一切放倒?!瓟?shù)年來次輯數(shù)書,近方略成頭緒,若得一向無事,數(shù)年不死,則區(qū)區(qū)所懷可以無憾,而與后學亦或不為無補?!保?]1081淳熙以降,朱熹之所以又弄出許多大道理來,實得益于與呂祖謙等諸儒之學術辯論。朱熹最需要者乃學術論道,而呂祖謙生性溫厚寬容且學識精深,朱熹最終能成為理學之集大成者,呂祖謙功不可沒。

        當然,學術交流是互惠雙方的。朱熹自認識呂祖謙后就對呂祖謙不停地“敲打”,對呂祖謙個人學術成長極有益,呂祖謙自與朱熹展開論辯后,學術成就可謂突飛猛進,并終成一代宗師。而呂祖謙給朱熹所提的許多學術問題也豐富了朱熹的學說體系,特別是在對金抗戰(zhàn)策略、書院教學乃至性格轉變諸方面,朱熹明顯受到了呂祖謙的影響。因為朱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蟄居南閩,浙東、浙西、贛東、贛中諸多學者如劉清之、陳亮、陸九齡、陸九淵、鄭伯熊、陳傅良、葉適等,諸多官員如陳俊卿、周必大、王準、曾懷、趙雄等,大都是通過呂祖謙這一橋梁結識的,這對朱熹的學術發(fā)展及仕途穩(wěn)定極有裨益??梢哉f,在朱熹時代,對朱熹權威提出最多質疑者、對朱熹學說影響最大者惟呂祖謙一人。

        清人全祖望云:“小東萊之學,平心易氣,不欲逞口舌以與諸公角,大約在陶鑄同類以漸化其偏,宰相之量也?!保?]1652今人田浩亦云:“呂祖謙比朱熹和張栻年輕,而且考上進士的年代也比較晚,但從1160年代末期到1180年他去世時的幾年里,他其實是道學最重要的領袖。”[7]如果說朱熹是程朱理學之“學術皇帝”,那么,呂祖謙就是成就朱子之“學術宰相”。呂祖謙以其特殊的家族名望、淵博之知識、溫和醇厚之性格和宏富之學術成就而贏得四方學者的尊敬,并通過縱橫牽合、平等辯論,引領南宋道學由分散趨向聯(lián)合,終達鼎盛。呂祖謙謝世后,朱熹成為道學之泰山、學界之北斗,盡管朱子德高望重、成就卓絕,但其生性耿直倔強、不容稍稍異端之秉性則不利于百家爭鳴、學術繁盛,故一激而成“唐仲友案”,二激而成陳賈“彈劾案”,三激而成“慶元黨禁”,南宋道學至此走向衰落。

        [1]黃宗羲,全祖望.宋元學案[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呂祖謙.呂祖謙全集:第1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3]朱熹.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4]康熙《金華縣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陸九淵.陸九淵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0:491.

        [6]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94.

        [7]田浩.朱熹的思維世界[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3.

        猜你喜歡
        淳熙呂祖謙道學
        道兼體用的整全之道:呂祖謙義理之學新論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6:30
        扎實地道學英語
        道學的團體化:宋儒結黨,明儒結社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48
        呂祖謙的治學與為官之道
        人民周刊(2018年23期)2018-02-22 03:09:28
        《史記》有張材刊本?
        讀書(2017年12期)2017-12-15 10:46:48
        小樹葉
        宋人“道學”與“理學”名稱考辨
        華夏文化(2017年2期)2017-01-27 15:20:27
        從鵝湖之會看呂祖謙的理學之功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
        葉采《近思錄集解》成書時間小考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影院| 人妖熟女少妇人妖少妇|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爽|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 天堂8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丰满熟妇乱又伦|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亚洲国产日韩综一区二区在性色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免费观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婷婷| 极品新婚夜少妇真紧|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亚州无线国产2021| 日本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情侣久久久久aⅴ免费|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射综合网天天插天天干|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闺蜜|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蜜桃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手机看片久久第一人妻|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66lu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肥老熟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av|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成人网线在线播放va| av免费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成人自拍视频国产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