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強,許中榮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天下水滸論壇(菏澤)
——水滸文化研討會暨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年會”綜述*
劉洪強,許中榮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山東濟南 250014)
“天下水滸論壇(菏澤)——水滸文化研討會暨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年會”在山東菏澤召開,來自全國的近五十名專家學者圍繞水滸文化、水滸文本闡釋及人物解讀、《水滸傳》的傳播進行了研討。
天下水滸論壇;水滸文化;菏澤
端午剛過,艾葉飄香于空中,粽子膾炙于人口?!疤煜滤疂G論壇(菏澤)——水滸文化研討會暨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年會”于2013年 6月13日至16日在水滸故里、牡丹之鄉(xiāng)山東省菏澤市召開。
研討會于6月14日8:30在菏澤學院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菏澤學院黨委書記張存金先生致歡迎詞;山東省水滸研究會會長杜貴晨教授致開幕詞;山東大學教授袁世碩先生致詞。袁先生指出,《水滸傳》描寫的時代人民生活比較困苦,《水滸傳》寫的人肉饅頭,是當時生活的寫照。在蒲松齡的作品中寫到清代某時大旱三年,人肉比羊肉便宜,當然小說不是歷史,小說是一種宣泄,不能看作歷史。我們要把握小說的內(nèi)容與內(nèi)涵,梳理其中所含的民族的、時代的、文化的內(nèi)容,以求從最深刻與最適合作品實際的角度來理解《水滸傳》,這樣就會做得比以前好一些。
參加會議的人員來自全國近三十個單位,會議收到論文近三十篇。其中,關于水滸文化的經(jīng)濟潛質(zhì),杜貴晨教授從“水滸文化圈”的宏觀角度作出探討,曹先鋒先生則從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水滸文化微觀角度,如水滸紙牌、水滸拳等探討其流傳,對《水滸傳》的文化市場開發(fā)有著指導作用,可以說是這次會議的一個收獲;另外,周文業(yè)先生對《水滸傳》版本進行數(shù)字化研究,填補了《水滸傳》研究的一個空白?!端疂G傳》研究可分“外《水滸》”與“內(nèi)《水滸》”兩個研究角度,本會議在注重“內(nèi)《水滸》”(《水滸傳》文本)研究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外《水滸》”(《水滸傳》文本之外)的研究,這可以說是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特點。
本次會議圍繞水滸文化、水滸文本闡釋及人物解讀、《水滸傳》的傳播幾個方面進行研討,大有創(chuàng)獲。
第一,在水滸文化方面,杜貴晨《論“梁山泊遺存”——從〈讀史方輿紀要〉看“梁山泊”并未完全消失》認為,清初“梁山泊”并沒有完全消失,有關方面應該組織對其勘察與標識,開展“梁山泊”自然與人文地理的研究。“梁山泊遺存”研究有利“梁山泊”歷史的揭蔽與深入探討,有利黃淮海地域文化研究,有利山東“水滸文化圈”的整合與開發(fā),有利“中原經(jīng)濟區(qū)”的實際形成與科學發(fā)展。
王振星《對“水滸文化”界定的再思考》重新界定了“水滸文化”。他認為“忠義的政治倫理觀念是水滸文化的鮮明特征;水滸文化崇尚勇武精神,具有蓬勃的陽剛之氣;水滸文化具有相當?shù)陌輹ň?;梁山水滸文化遺跡具有不可更易性”。
王守亮《讖緯文化與〈水滸傳〉》認為,《水滸傳》吸收了讖緯的感生說、讖語和神授天書等思想,這些思想在好漢形象塑造、情節(jié)展開、主題表現(xiàn)等方面皆可見一斑;對此,應予以客觀理性分析,避免滑入“封建糟粕”之類的簡單價值判斷。
劉傳錄《泰山:〈水滸傳〉的精神家園》認為,《水滸傳》把泰山作為精神歸宿地。歷史上宋真宗時假說有天書降臨,隨即封禪泰山,這些對《水滸傳》影響很大,《水滸傳》對泰山有精彩的描寫。
曹先鋒《水滸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指出,在我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寶庫中,有四件因水滸而在,就是“水滸紙牌”、“宋江陣”、“水滸拳”及“水滸名拳”,并詳細介紹了它們的誕生、演變及其特點。曹先鋒又補充道,最近“水滸傳說”也被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部小說產(chǎn)生五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小說上是罕見的,這充分表明廣大人民群眾對水滸好漢的所作所為一直持“認同”立場。
楊俊生《水滸英雄與陽谷》寫了武松等陽谷英雄;“水滸”遺跡主要在景陽岡;水滸遺風在陽谷,如飲酒之風、排座次等;水滸人物在陽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齊慧源《論〈水滸傳〉中的民間文學與市民文化》認為《水滸傳》一書不但謳歌了英雄,還生動地描寫了社會各階層生活的諸多方面,其中就包括了民間文學和市民文化。如小說中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文藝才能的人,梁山好漢文藝人才齊全;民間文藝活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市民文化特點鮮明,具有自娛性、教育性,包含民眾的理想和愛憎;民間技藝高超;市民文化地方色彩濃厚,地域性強。
第二,在水滸文本闡釋及人物解讀方面,王平先生提交兩篇論文,即《〈水滸傳人學研究〉序》、《〈水滸梁山英雄譜〉序》,雖然是兩篇序言,但也同時是兩篇精到的學術論文。王平回顧了當下對《水滸傳》“殺人”及“賣人肉”等的不同評價,提出邵子華先生從人學的角度來解讀《水滸傳》深刻揭示了《水滸傳》以及中國社會許多重大問題的人性根源。王平認為對于一部文學作品進行詮釋,詮釋者的價值取向不同,對于水滸好漢是英雄還是強盜,就會有不同的結論。
邵子華《〈水滸傳〉人學研究》(節(jié)錄)用感受與反思來靜聽《水滸傳》中所有的聲音,包括沒有發(fā)出的聲音,對《水滸傳》中的江湖好漢及街頭混混的生存現(xiàn)實作了一番細心的考察,發(fā)現(xiàn)這些人物的生命狀態(tài)大都處于本能性物欲的畸形膨脹和高層次信仰需要的嚴重缺失狀態(tài),考察這些完全是為了建構當下健康成熟的理想人格。
高方《〈水滸傳〉中的“大聚義”與“小結義”——兼論朝廷失政與梁山聚散》指出英雄們上梁山前序年齒“小結義”,上梁山后“大聚義”定地位,形式相近而本質(zhì)不同。
盧明《評〈水滸〉不可無視基本傾向——駁劉再復的“水滸壞心論”》認為劉再復《雙典批判》故作驚人之語、對小說評論舍本逐末、評論偏執(zhí)及胡亂聯(lián)系。
劉兆全《〈水滸傳〉中的詩詞概說》從小說中的詩詞的種類與數(shù)量、藝術特色分析及與其他古典名著詩詞的比較,得出這些詩詞是小說中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
楊俊生《水滸寨最英雄》高度贊揚了打虎英雄武松。
王偉《淺論吳用形象》從智慧與紕漏、忠義與背叛、奸詐與狠毒、聰明與思想還原了文本中吳用的形象,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矛盾現(xiàn)象,吳用已經(jīng)是當時文化所能達到的最大高度。
丁永林《晁蓋的地位與作用》從歷史與傳說論證了晁蓋是梁山帶來的開山鼻祖和保護神——晁蓋本就是“托塔天王”。
李孟雷《簡析幸運英雄楊林》認為楊林運氣好,天地保佑與祖宗蔭庇,但實際上他善假相、愛偽裝,好打伏擊戰(zhàn)是最為重要的根源。
劉傳錄《同是外室下場不同》從社會環(huán)境與個人性格上分析了金翠蓮與閻婆惜兩人下場的不同。
李燕青《宋江招安路線的堅決反對者——公孫勝在〈水滸傳〉敘事中的作用》指出公孫勝在以前的文獻如《大宋宣和遺事》中面目相當模糊,而在《水滸傳》中位置卻極為重要,公孫勝對宋江的態(tài)度由不喜歡、厭惡直到逃避離開。
李艷《〈水滸傳〉中魯智深和〈西游記〉中孫悟空人物形象比較及其文化認識價值》分析魯智深與孫悟空在人物出身、性格、結局及情節(jié)設計方面的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二人形象在發(fā)展中的互相借鑒所造成的。
王光福《武松性格的兩個側面》認為在《水滸傳》中,武松的性格是復雜而豐富的。除了英雄豪氣之外,他還富有語言才能,從其對潘金蓮、蔣門神酒店的伙計等的話語可以看出。他對女性善于挑逗,對潘金蓮義正辭嚴是出于人性,對孫二娘及蔣門神夫人,則極盡挑逗之能事??梢娢渌尚愿裰畯碗s,可看作是一圓形人物。
第三,在歷史及本事考證方面,潘守皎《水滸故事緣起與經(jīng)過新考》在搜羅宋代史料的基礎上,又對地方歷史地理詳加考證,從而描繪出宋江起義的緣由、經(jīng)過和結局,并進一步闡述了它們和小說情節(jié)的淵源和聯(lián)系。
張明華《“楊志賣刀”的歷史性考察》通過《宣和遺事》明確記載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宣和二年初春,地點在潁州,又結合楊志的身份和宋代水路交通、地理方位等各方面,再加上把楊志賣刀說成是發(fā)生在開封的故事不很合理,得出楊志賣刀是發(fā)生在今天安徽阜陽的真實事件。
許勇強、李蕊芹《百年“嘉靖說”學術史的回顧與反思》從學術史的視角對嘉靖說的學術源流和研究方法進行了回顧,對比較權威和主流的五種說法作了條分縷析的回顧與梳理,從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盧明《〈水滸傳〉寫的鄆城縣城在哪里》從北宋文化名家石介的文章及其他文獻證明,北宋鄆城與現(xiàn)在鄆城是同一個地方。
劉洪強《〈水滸傳〉之石碣與北宋黨人碑關系之臆測》通過考察《水滸傳》之石碑與北宋黨人碑及傳說(也可能是真實的)的宋太祖之誓碑的相似性,得出《水滸傳》之石碑其實與黨人碑與誓碑有密切關系,而明代《東林點將錄》可視為《水滸傳》影射黨人碑的證據(jù)。
第四,在《水滸傳》傳播方面,王平《〈水滸傳〉詮釋史論序》對張同勝《〈水滸傳〉詮釋史論》寫作過程進行了梳理,對此書作出高屋建瓴的評價,同時表達了讓外國人也能夠享受中國古代文學瑰麗的文化遺產(chǎn)的愿望。
陳衛(wèi)星《明清時期〈水滸傳〉的禁毀與傳播》從歷史文獻入手,得出在明清之際,朝廷一直禁毀《水滸傳》,但是從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地點來看,對《水滸傳》的禁毀的程度不同,禁毀政策可以縮小《水滸傳》的傳播范圍和減慢傳播速度,但并不能完全阻斷它的傳播。
陸敏、張祝平《明刻〈水滸傳〉插圖對梁山受招安事件的詮釋》以豐富的插圖說明《水滸傳》明刊本的插圖者對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持以肯定態(tài)度,這主要體現(xiàn)在刊刻過程中利用圖像弱化梁山中的反招安斗爭、突出受招安場景的恢宏與壯闊、淡化英雄結局的悲劇色彩這三個方面,并指出這種傾向的原因。
倪惠穎《從小說文本到詩歌批評——論清季以前〈水滸傳〉“點將錄”形式的演變》認為《水滸傳》“點將錄”與諢號為后來“點將錄”形式由小說文本向詩歌批評轉變提供了可能?!肚卧妷c將錄》就是受此影響而來,后來這一“點將錄”的文藝批評形式才得以發(fā)揚光大。
周晴《深得水滸壸奧——淺談〈綠野仙蹤〉對〈水滸傳〉的承衍》從立意、人物、結構、行文技法、語言等諸方面來探究其對《水滸傳》的模仿,體現(xiàn)出《水滸傳》的無窮魅力。
此外,周文業(yè)《〈水滸傳〉版本數(shù)字化及〈京本忠義傳〉的數(shù)字化研究》先是介紹了《水滸傳》版本數(shù)字化的情況,以及如何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進行版本分析,然后介紹如何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在前人分析的基礎上,對《京本忠義傳》上海殘頁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有理、有據(jù),充分顯示了高科技對古代文學研究的顯著作用,是應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的。
王建《〈菏澤學院學報〉“水滸文化研究”特色欄目發(fā)文匯析》從欄目發(fā)文匯總、欄目建設分期、欄目發(fā)展道路的學術思考進行分析,認為一本高校學報,一個特色欄目,應該有所追求,有一定的奮斗目標。
著名剪紙藝術家楊秀玲女士向山東省水滸研究會捐贈了她的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剪紙,山東省水滸研究會擬聘任楊秀玲為研究員。
最后常務副會長王平作了會議總結,對會議論文及發(fā)言情況作了評價。杜貴晨會長致閉幕詞,杜會長認為此次大會很成功,并對學會以后的工作作了部署。
山東省水滸研究會作為立足于山東這塊水滸文化發(fā)源地的學會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水滸傳》是主要發(fā)生在山東、受齊魯文化深刻影響的古典小說,山東省保存著大量水滸文化的遺跡,而且山東地區(qū)也浸潤著水滸文化,這對近距離、深入地研究《水滸傳》極其便利;第二,山東省高校眾多,有袁世碩先生、杜貴晨先生、王平先生等大批著名《水滸傳》研究專家,且諸位專家在《水滸傳》研究方面各有所長,有利于《水滸傳》研究的多元化發(fā)展;第三,山東省高校學報,如《菏澤學院學報》開辟“水滸文化研究”專欄,對有關《水滸傳》研究成果的宣傳起到重要作用。
《水滸傳》及水滸文化的研究是一項愈久彌新的工程,絕非數(shù)年、數(shù)十年之功可畢的。山東省水滸研究會應注意在本著高品質(zhì)、高標準的入會門檻上,積極吸收青年學者和非學者的《水滸傳》研究者,借鑒民間《水滸傳》研究的精華,為《水滸傳》研究打開新的視野,使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充滿活力與朝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古典小說的數(shù)字化研究是一個新的方向,如何在注重文本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新技術對《水滸傳》作出新的闡釋是今后《水滸傳》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當然,研以致用是《水滸傳》研究的本質(zhì),如何通過對《水滸傳》的解讀提高讀者的審美趣味,如何對水滸的經(jīng)濟、文化價值進行合理的開發(fā),仍是值得諸位專家學者重視的。
研討會結束后,學者們到鄆城與鄄城進行了實地考察,真實地感受歷史上宋江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叱咤風云的英勇行為,在時光的下游遙遙體會當年英雄們的豪情壯志,感觸頗深。
(責任編輯:王建)
AReviewof“WorldWaterMarginForum(Heze)——WaterMarginCultureSeminarandtheAnnualMeetingofShandongResearchInstituteofWaterMargin”
LIU Hong-qiang,XU Zhong-r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dong Normal Universty,Jinan,Shandong 250014,China)
World Water Margin Forum(Heze)——Water Margin Culture Seminar and the Annual Meeting of Shan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Margin was held in Heze University.About 50 experts attended the meeting. Water Margin Culture, text and figure interpretation of Water Margin and spreadng ofWaterMarginare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World Water Margin Forum; Water Margin Culture Semina; Heze
1673-2103(2013)04-0001-03
2013-06-20
劉洪強(1974-),男,山東新泰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
許中榮(1988-),男,山東聊城人,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2011級碩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I207.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