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鵬飛 沈鵬 趙娜 夏坤
(1.合肥工業(yè)大學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安徽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一)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制、機制不健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和完善,目前其體制和機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隨著新時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fā)展以及學生群體特征的變化,我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沿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仍然存在體制和機制不健全、條塊分割,沒有形成合力等很多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體制上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校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校團委,兩課教學部以及人文與素質教育中心等部門負責。各部門大多數情況下相互獨立,互不影響,負責各自分管的工作。然而,在網絡世界中,各個部門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如果現在還按照傳統(tǒng)的條塊分割的工作機制,勢必會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其二,機制上存在的問題。由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展時間較短,機制尚不成熟,很難制定有效的工作目標和發(fā)展規(guī)劃,很難將工作落到實處,而且也不利于提高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業(yè)化程度欠佳。目前,我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利用網絡開展思政教育意識淡薄,缺乏對網絡的關注,不能及時掌握網絡上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給學生安全穩(wěn)定、心理健康、日常管理等工作帶來一定麻煩。其二,不懂網絡技術、不熟悉網絡文化特點。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任務重,工作對象多,工作內容千頭萬緒,很少有人有時間去參加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因而對網絡技術、網絡文化不甚了解,所以很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很難有效地利用網絡去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三,應變能力較低。網絡沒有空間上的限制,傳播迅速,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千變萬化,但當前的網絡思政教育者的警覺性和敏銳性以及應變能力不高,很難從如此復雜的網絡上剔除對學生不利的信息,以篩選出對學生有利的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大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發(fā)揮欠佳。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主體作用缺失,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教育者認識不到位。少數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認識不到位,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你聽我講”的工作模式,擔心一旦大學生積極參與會影響其權威。其二,網站內容單一。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德育工作網站的內容主要以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為主,很少有能實現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的主題,所以大學生很難在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其三,大學生認識不到位。大學生對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擔心會因管理與建設網站而影響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因而很難發(fā)揮大學生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一)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建設。在這方面急需改變的是變更傳統(tǒng)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多部門聯合負責制,以建立在校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大學工制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門負責部門。為了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關心的事件做出快速、準確、全面的反應,有必要建立專門負責部門,負責應對網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網絡思想政治的專門負責部門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需要處理。其一,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發(fā)布渠道。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多部門聯合負責時,每個職能部門有自己的網頁,也都通過自己的網頁發(fā)布信息。如果一個輔導員或者學生要了解所有的信息就需要把所有職能部門的網頁都瀏覽一遍,這樣既浪費時間又降低效率。所以學校有必要完善現有網絡平臺,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發(fā)布渠道,這樣輔導員和學生只要登陸一個網頁就可以瀏覽到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
其二,創(chuàng)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維,建立高校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定期就學生關心的問題、國家的政策方針、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然后在網絡中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進行全面剖析解答;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及時處理并尋找解決方案和應對措施,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把信息發(fā)布在網絡中,以及時消除誤會或者謠言,確保學校安全穩(wěn)定。
其三,研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健全網絡思政政治教育體制。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具有其獨特的方面,我們應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加強管理和研究,并提出科學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二)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業(yè)化建設。高校必須對原有隊伍進行培訓、改造、提高,以建立一支適應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的新型隊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員。在這方面應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嚴格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選拔。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嚴格的準入制度,按照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研究和制定《網絡思政工作辦法》,專門成立網絡思政教育管理領導小組,統(tǒng)一組織考核、篩選既了解思政教育工作又具有較強網絡技術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加入到網絡思政教育隊伍中來,使這支隊伍在年齡、知識結構上更符合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確保隊伍的政治素質、組織工作能力的質量。
其二,加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培養(yǎng)。堅持“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專家化”的發(fā)展方向,不斷加高校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培養(yǎng)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門人才。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人才培養(yǎng)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yǎng)基地。積極推進學生工作隊伍專業(yè)化建設,不斷提高學生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使之努力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以及相關通識教育的重要力量。設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專項,納入學校社科研究項目統(tǒng)一管理。另外,每年舉辦一期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壇,開展工作研究和交流。
其三,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管理。要建立完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還應對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隊伍實現嚴格考核,實現目標管理。堅持平臺要寬、臺階要嚴的原則,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待遇與工作業(yè)績結合起來,職務職級晉升與專業(yè)水平提高結合起來,采取自我總結、相互交流、網上評教、民主評議、組織考察的方式對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考核,實行雙重身份、雙重待遇、雙線晉升,不斷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吸引力,促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可持續(xù)發(fā)展。目前我國部分高校不斷完善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辦法,在網絡思政教育隊伍的管理中應該對其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通過種種激勵鞭策措施提高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待遇,為網絡思政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造工作條件、拓展發(fā)展空間。
(三)加強引導發(fā)揮大學生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其一,高度重視大學生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大學生既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體與對象,也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參與者,同樣也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如果沒有大學生這一主體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積極配合、響應與支持,僅靠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的努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就無法正常開展起來,也就不要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更不要談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上網下互動、互補的良好局面。
其二,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首先,大力建設主題鮮明的紅色網站。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深刻解讀學校的規(guī)劃政策,同時提供理論學習資料與輔導等。其次,積極動員與組織各專業(yè)教師設立教學輔導欄目,開展與學生直接的思想以及心靈交流。最后,設立導員面對面欄目,以便于學生與輔導員的互動,從各方面實現輔導員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其三,加強指導,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在網絡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通過舉辦相應的講座,改變學生會因管理與建設網站而影響自己的專業(yè)學習的傳統(tǒng)觀念,同時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舉行網站方面的競賽,為學生提供才能發(fā)展與展示平臺,以引導大學生對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網站的建設與管理。
[1]盧惠妮.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的初步探討 [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師德建設,2011(7):230.
[2]黃瑾,董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25-2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中發(fā) [2004]16號).
[4]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 (教育部令第24號)
[5]李軍.基于自組織理論的網絡思政教育主體研究 [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79-82.
[6]楊支才.試析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