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的理想追求*

        2013-04-11 03:16:03傅榮賢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圖書館學館員理想

        傅榮賢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作為現(xiàn)代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現(xiàn)代圖書館學也是遵循馬克斯·韋伯所謂“理性化”的道路發(fā)展的,其學術(shù)背景是歐洲啟蒙運動以來自然科學理性在圖書館領(lǐng)域中的延伸。理性化的基本特征是崇尚理智分析,基本目標則是追求文獻信息傳遞的預期效率最大化,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Pareto Optimum)或“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因此,近現(xiàn)代圖書館學總體上并沒有突破現(xiàn)實維度。

        和西方式的“智性”圖書館學不同,中國古代圖書館學崇尚道德理性,本質(zhì)上是“仁式”傳統(tǒng)文化在圖書館學思想中的反映。因此,古人在文獻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現(xiàn)實層面之外,還致力于提高主體人的道德素質(zhì)、達成社會教化、實現(xiàn)理想生態(tài),建構(gòu)了近現(xiàn)代圖書館學所無法企及的學術(shù)范型。

        1 參與理想人格的構(gòu)建

        西方自亞里斯多德以來的主流思想強調(diào)“求知是人的本性”,“人”被設(shè)定為知性主體。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賢哲認為,人與禽獸之間的區(qū)別“幾?!?,有限的區(qū)別在于人是有道德的,如果沒有道德則墮落為禽獸。相應地,與圖書館有關(guān)的“人”(包括文獻的作者、館員和讀者)都是道德主體,因此,中國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理想追求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即在于努力構(gòu)建這些“人”的理想人格。

        1.1 從作者來看

        作者是文獻的主體,現(xiàn)代文獻被定義為“記錄有一切知識的載體”,本質(zhì)上反映了西方“智性”文化的特征?!爸R就是力量”是這一文化取向的經(jīng)典表述,“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是該文化取向在中國特定社會時代下的翻版;而關(guān)于圖書館學研究對象的“知識集合說”、“知識資源說”、“知識組織說”等各種以“知識”為關(guān)鍵詞的認識,則是“智性”文化在中國圖書館學界的反映。

        我們知道,知識是認識主體對認識對象的客觀反映,具備被證實的(justified)、真的(true)和被相信的(believed)等方面的特征。因此,記錄知識的文獻便具有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屬性,文本完全可以獨立于作者而存在。在此意義上,“作者已死”,館員或讀者完全可以直面文獻本身而無需關(guān)注作者。而這無疑也是近現(xiàn)代圖書館學從未將作者納入研究視野的根本原因。

        中國先賢則認為,文獻是“文”(文字記錄)與“獻”(賢才)的統(tǒng)一,揚雄《法言·吾子》曰:“在則人,亡則書,其統(tǒng)一也?!辈⑶?,文本與作者之統(tǒng)一,主要是為了凸顯作者而不是凸顯文本。所以,《法言·吾子》又曰:“然則五經(jīng)不亡,無異仲尼常在,故去圣五百年而其人若存者,書在則然也。”這里,肉身寂滅的作者(仲尼)完全可以借助于五經(jīng)文本而“常在”、“若存”,對比于西方的“作者已死”,似可表述為“作者復活”?!痘茨献印し赫摗分赋?“誦先王之書,不若聞其言;聞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逼鋵嵸|(zhì)也是要強調(diào)作者對于文本的優(yōu)先性。

        由此形成了中西圖書館學思想中對文獻的不同認識路徑:西方主要從知識客觀性的角度來研究文獻,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獻的主要視角是文獻的形式特征以及可以形式化的內(nèi)容特征(如,學科屬性和主題概念的邏輯類項);中國古代則把文獻的認知轉(zhuǎn)換為對作者的認知,因此,文獻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一攬子過程主要是以對作者德行的品評為對象的。清孫慶增《藏書紀要·購求》云:“夫天地間之有書籍者,猶人身之有性靈也。人身無性靈,則與禽獸何異?天地無書籍,則與一草昧何異?故書籍者,天下之至寶也。人心之善惡,世道得失,莫不辨于是焉?!边@里,書籍不再是簡單的客體,而是和主體人此包彼攝、主客互滲的價值論存在。對書籍的認知必須服從于“人心之善惡,世道得失”的道德約定。

        事實上,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旨趣就在于從文獻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現(xiàn)實操作中,強調(diào)作者個人德行的重要性。例如,《四庫總目》強調(diào)“論人而不論其書”以及“論書而不論其人”的原則。前者是說,書的內(nèi)容并不太高明的,但其人在“忠節(jié)”之例,則書的身價要提高,分類也要設(shè)法顯示其身份。如黃道周《禮論》五篇,本意不是解經(jīng),而是借以納諫,本不應入經(jīng)部,但編者強調(diào)他“不失圣人垂教之心”,雖然不是“解經(jīng)之正軌,而不能不列之經(jīng)部”。后者是說,作者人品不好,但其書可取,也要破例加以錄取。如耿南仲《周易新講義》提要說他“沮戰(zhàn)守之說,力主割地”,認為耿的“經(jīng)術(shù)之偏,禍延國事”。像這種人品本不足道的奸臣,在政治上批判之后,認為他們的著作內(nèi)容頗有可采之處,故略其所短,取其所長。顯見,無論是“論人而不論其書”還是“論書而不論其人”,都要強調(diào)對作者人品的評騭,本質(zhì)上是認為,文獻活動并非單純的學術(shù)行為,而是關(guān)乎世道人心和社會教化的。

        1.2 作為文獻整理者的館員本質(zhì)上是道德主體

        知識論意義上的文獻,可以從物理形態(tài)和主題概念的邏輯類項上加以打量,因而成為類似于牛頓的蘋果那樣的純粹客觀之物,主體人可以對它們進行測量、制造和控制。相應地,館員的職業(yè)訓練和工作準則也主要是客觀、公正、形式化地收集、整理、編碼和保存文獻。比如,在文獻整理和編碼方式上,應該持守客觀化的原則,“天才著作和下流作品同樣都是書目中的一個類號”。所謂合格的館員,就是熟悉文獻資源建設(shè)、文獻分類編目工作等具體業(yè)務的技術(shù)人員,而這些也是當今圖書館學教育的全部旨趣??傊鳛槲墨I工作者的館員只是一個具備職場工具理性的知性主體,人格操守成為可有可無的非關(guān)鍵性因素。在此意義上,今天的館員只是崇尚具體圖書館業(yè)務的“技術(shù)訓練狗”,他們的工作甚至可以被智能化的工具(如自動分詞技術(shù))所取代。

        古代館員也有現(xiàn)實層面上的業(yè)務要求,“典籍”、“正字”、“校勘”等等這些表征具體業(yè)務工作的名詞,甚至成為他們的職業(yè)稱謂。然而,由于古代文獻并非知識論存在,古代館員們的文獻工作也不局限于僅僅提供知識服務,而是要致力于某種價值層面上的突破與超越。因此,館員的人格操守遂成為全部文獻工作的首要前提。相應地,在古人“必試而后命”的館員職業(yè)準入和任職要求中,道德是主要條件之一,館員只有作為道德主體才能勝任形而下的具體文獻工作。簡言之,只有首先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道德人,然后才能充任館員。

        館員通過提要、分類等文獻行為努力達到彰善癉惡的道德目標,而對孰善孰惡的認定又需要館員的“準確”理解,從而也凸顯了館員的道德主體(而不是知性主體)的屬性。例如,《四庫總目》編者在黃道周《易象正》一書后所加案語中說:“此及倪云璐《兒易》,有于易外者,猶有據(jù)經(jīng)立義,發(fā)揮于易中者,且皆忠節(jié)之士,宜因人以重其書。故此二編仍著錄于經(jīng)部,非通例也”?!胺峭ɡ倍鵀樘乩荚诒碚米髡摺八啦煌?,無慚臣節(jié)”。另外,龔詡和楊繼盛的文集、周宗建的經(jīng)解也都因作者“人品高尚”而“強為之”入經(jīng)部??梢钥隙?,這種對文獻背后作者之道德境界的判分,是以館員自身的道德標準和品行涵養(yǎng)為依據(jù)的。

        顯然,古代的文獻觀也是文化觀,它肯定了人文精神的價值,有助于我們今人重新考量文獻“知識”定位的局限,啟發(fā)圖書館如何在知識服務的基礎(chǔ)上提升道德修為和道德境界。

        1.3 作為文獻利用者的讀者也是道德主體

        現(xiàn)代文獻的“知識”定位,默認讀書就是為了獲得知識,從而就是獲得培根所謂的“力量”。時至今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已成為讀書和上學的全部動機。換言之,“讀書”與人格的養(yǎng)成無關(guān),德行也不被視為“力量”的基本源泉。

        中國先賢認為,文獻的本質(zhì)是文字記錄背后的“道”,唐人毋煚《古今書錄序》云:“夫經(jīng)籍者,開物成務,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達典?!彼?,文獻不是記錄知識的純粹客觀之物,而是主體人(作者)的心性顯現(xiàn),讀書是為了“求圣賢之道”,把握修身立世的道理。文獻的這一基本性質(zhì),經(jīng)過館員主體的刻意弘揚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讀者并非直接面對文獻,而是經(jīng)過了館員的文獻收集和整理的中介。古代館員在文獻收集、整理和保存中所呈現(xiàn)的人道指向,施之于讀者的文獻檢索和閱讀的整個過程,讓讀者在形而下的文獻獲得和利用之中,提升個體人格,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例如,《隋書·經(jīng)籍志序》曰:“其舊錄所取文義淺俗,無益教益者,并刪去之?!薄端膸炜偰俊し怖吩?“辨厥妍媸,嚴為去取?!别^員對“違礙”文獻規(guī)定了嚴格的去取標準,從而直接限定了讀者的文獻獲得并助益讀者“讀好書、做好人”。此外,館員還通過類目的特定設(shè)置或?qū)唧w文獻所作的提要,直接干預乃至訓導讀者深刻體會文本的道德內(nèi)涵,并轉(zhuǎn)化為讀者個體人格的提升。例如,讀者藉由查找文獻的書目,也被館員設(shè)計成了“大弘文教”的“為治之具”,讀者在由書目而文獻的查找過程中,不能不受書目所構(gòu)建的人倫境界所左右。例如,《漢志·六藝略序》曰:“古之學者耕且養(yǎng),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jīng)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jīng)立也。后世經(jīng)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便辭巧說,破壞形體;說五字之文,至于二三萬言。后進彌以馳逐,故幼童而守一藝,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習,毀所不見,終以自蔽。此學者之大患也?!边@里,所謂“古之學者”的經(jīng)學,主要是通過主觀身心的修養(yǎng)達到“畜德”的目的,“后世”的“博學者”實指今文經(jīng)博士,他們偏離了“古之學者”的經(jīng)學取向。這樣,讀者涵泳于館員的獨特的書目體系中,在文獻檢索的同時也增強了讀書之“畜德”目標的認知,體會到道德的崇高。

        這種將文獻之收集、整理和傳遞的整個信息交往過程與現(xiàn)實的人倫理想和政治教化功用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的圖書館學取向,并不是從原子分析主義的觀點出發(fā)追求某種可驗證的信息編碼與解碼效果,形式或性質(zhì)上的“真”不是它的主要動機。相反,它以“善”為取向,是高度張揚人生境界、強調(diào)潤澤生命的學術(shù)范型。從館員在文獻收集和整理中構(gòu)成的形上境界,到讀者查找和使用文獻的形下踐行,完整地構(gòu)成了對道德理想的普遍追求,使得古代圖書館學思想所呈現(xiàn)出來的精神境界既志存高遠又具有現(xiàn)實操作性。

        2 參與理想社會和理想生態(tài)的構(gòu)建

        古人將作為一種具體技藝的文獻活動“進之于道”,這既表現(xiàn)在參與個體人格理想的構(gòu)建之上,也表現(xiàn)在參與理想社會和理想生態(tài)的構(gòu)建之上。

        2.1 就理想社會的構(gòu)建而言

        儒家追求“內(nèi)圣外王”的價值理想,“內(nèi)圣”即修身、齊家,旨在熏修個人的理想境界;“外王”即治國、平天下,要求以理想的個體人格,建構(gòu)整個社會關(guān)系的和諧有序。因此,除了建構(gòu)理想人格之外,在具體文獻活動中構(gòu)建理想社會也是古代圖書館學思想的題中應有之意。

        不妨以古代書目為例試為申論。一方面,古代書目的學術(shù)旨趣包括文獻檢索和考辨學術(shù)兩大現(xiàn)實層面的內(nèi)涵;另一方面,也包括“申明大道”的超越旨趣。而其所“申”之“大道”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即是參與理想社會的建構(gòu)。

        例如,古代書目通過對不同內(nèi)容文獻的刻意分類和排序,在文獻規(guī)整性的“小序”的基礎(chǔ)上,努力揭示社會人倫的“大序”。如劉宋王儉《七志》首列“孝經(jīng)類”,因為“孝乃百行之首,實人倫所先”;《七略》以“易經(jīng)”居六藝略之首,是因為《易經(jīng)》既是“諸經(jīng)之源”又是“道之源”等等,皆是顯例。因此,基于分類而形成的文獻秩序,直接對應于社會理想秩序。又如,《隋志》力圖在文獻秩序的基礎(chǔ)上,“經(jīng)天地,緯陰陽,正紀綱,弘道德”、“其教有適,其用無窮”?!锻ㄖ尽ばW嚶浴敷w現(xiàn)了鄭樵“會通”的史學哲學思想,最終目的是要會通天地人三材之道,實現(xiàn)“尋紀法制”、“可為后代有國家者之紀綱規(guī)?!?《夾漈遺稿·寄方禮部書》)的社會理想。再如,《四庫總目·史部·傳記》下分五目,其次第分別為:圣賢(指孔子、孟子、周公一類人物)、名人(指正人君子、名臣高士、孝子隱逸、道學忠義、貞女烈婦以至翰墨文章)、總錄(一書記載很多人的傳記)、雜錄(有關(guān)傳記資料的書)、別錄(所謂“逆亂”人物的傳記)。這是在列類標準及其先后次第中寓褒貶、辨妍媸,從而警示天下學者“寫好書、做好人”。另如,《四庫全書·常建詩提要》曰:“(常)建名位不昌,沉淪一尉,而遺詩五十七首,往往與王、孟抗行。所唱和交游,非唯無一顯官,即知名之士,亦僅王昌齡一人。蓋恬淡寡營、泊然聲利之外者,宜所造獨深矣?!边@是通過提要的形式由褒揚常建的作品轉(zhuǎn)而表彰其人格,從而啟發(fā)天下作者砥勵品行的重要性。

        顯見,古代圖書館學從不固步自封地將研究領(lǐng)域局限在純粹“為圖書館學而圖書館學”的學術(shù)范圍之內(nèi),而是密切聯(lián)系當時社會政治和人倫生活的一種更為廣泛而深邃的學術(shù)標準與追求。由此,古代圖書館學成為入世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它注重政教人倫上的實用性,不僅是一種文獻行為,更是社會倫理概念。它將圖書館行為和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融為一體,極力張揚圖書和圖書館在治國安民中的重要作用,反映了漢民族意識中的實用理性精神。清高宗在《文淵閣記》中認為,《四庫總目》的文獻著錄、分類、凡例、類序、案語及提要等,其根本目標是“蓋如張子(按:張載)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集中反映了古代圖書館學思想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2.2 就理想生態(tài)的構(gòu)建而言

        基于主客二分的西方哲學,其“本體論和宇宙論是有嚴格分殊的。前者是研究存在的理論,而后者是研究宇宙的結(jié)構(gòu)和生成發(fā)展的學說”[1]。但中國古代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持守“天人合一”觀,肯定人類與宇宙萬物的有機聯(lián)系,宇宙之“天”往往成為論證社會之“人”的依據(jù)。反映在圖書館學思想中,即是將理想社會的訴求奠基于理想生態(tài)的訴求之上,力求與天地自然的協(xié)調(diào)與和諧,達到理想化的生態(tài)平衡境界。相應地,文獻行為參與理想生態(tài)的構(gòu)建,也成為章學誠所謂“申明大道”的另一個旨趣。

        例如,清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以十二月為計,將文獻分為十二個大類,是為了“應歲周之數(shù)”?!端膸烊珪愤x用四種不同色彩的包背綾衣來區(qū)別四庫圖書,乾隆皇帝在一首詩里這樣寫道:“浩如慮其迷五色,挈領(lǐng)提綱分四季。終誠元矣標以青,赤哉亨哉史之類,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贝笠馐钦f,為了易于識別,用象征四季(亦配東南西北四方)的顏色來標志四部圖書的類別。經(jīng)書居典籍之首,如同新春更始,應標以綠色;史部著述繁盛,如火如熾,應用紅色;子部采擷百家之學,有如秋收,以白色或淺色為宜;集部文稿薈萃,好比冬藏,應用黑色或深色?!皬奈臏Y、文源、文津、文溯四閣書的裝幀情況來看,與詩中所描述的情況雖然稍有差別,但大體上還是不錯的”[2]。事實上,我國古代首部系統(tǒng)書目《七略》,“其所使用的范疇、推理程序、論證方式和邏輯思考等等都與漢民族的本體論哲學有整體協(xié)同的關(guān)系”[3],是古人看待宇宙萬物和社會人文的世界圖式在文獻活動中的表征。例如,

        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明者著見,故無訓也;《書》以廣聽,知之術(shù)也;《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而《易》為之原。故曰“《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言與天地為終始也。至于五學,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

        這是對《六藝略》下所分的易、書、詩、禮、樂、春秋等小類文獻所作的文字說明。其核心思想有三:一是述五經(jīng)(樂、詩、禮、書、春秋)的價值功能,如“《樂》以和神”、“《詩》以正言”;二是將五經(jīng)與仁、義、禮、知、信“五常”相配,如《樂》是“仁之表也”、《詩》是“義之用也”等等。由此形成一個“五常之道,相須而備”的自足體系。三是在此基礎(chǔ)上,強調(diào)《易》為五經(jīng)“之原”,“與天地為終始”,將五經(jīng)所代表的五常人倫秩序與天地之道聯(lián)系起來。

        顯見,古代的文獻行為要努力遵循宇宙天地的規(guī)律,從而將文獻行為從理想社會推廣到了理想生態(tài),并強調(diào)“天文”作為道德之源對于“人道”的至高無上的價值。我們知道,美國學者J·H·謝拉提出的“圖書館哲學”,本質(zhì)上反映了西方后現(xiàn)代思潮對理性在圖書館中的濫用而引發(fā)的一種憂慮和反思,是要在科技層面之外,思考作為科技之理論根基的形而上層面的一般問題。但是,西方原子分析和主客二分式的學術(shù)范型,決定了謝拉等學者有關(guān)圖書館哲學的思考只能局限在“人文”層次,而缺乏對于“天文”層次的深刻洞見。相反,中國古代書目所反映的文獻秩序,既是社會人倫秩序同時也“應歲周之數(shù)”、“合四時之序”從而“與天地相參”,真正達到了圖書館哲學的本體論境界。

        3 結(jié)語

        古代圖書館學是活躍在信念層次上的,它重視人文道德教化、社會有序和諧,并在天人貫通的高度把文獻活動與“仁道”理想結(jié)合了起來。它能夠啟迪現(xiàn)代圖書館在文獻傳遞效益之外,追求更大的目標、擔當更多的社會道義。事實上,近年業(yè)內(nèi)提出的知識自由、信息公平等理念,表明圖書館在文獻傳遞效率的“理性化”訴求之外,另有更高目標。這似乎也暗示,古代圖書館學思想中的理想追求完全可以和現(xiàn)代圖書館目標相銜接。

        〔1〕 張汝倫.邯鄲學步,失其故步:也談中國哲學研究中的“反向格義”問題[J].南京大學學報,2007(4):60-76

        〔2〕 華立.四庫全書縱橫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70

        〔3〕 傅榮賢.《七略》目錄學整體觀芻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3(5):46-48

        猜你喜歡
        圖書館學館員理想
        2023 年寧夏圖書館學會年會順利召開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10
        2021款理想ONE
        汽車觀察(2021年11期)2021-04-24 20:47:38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花火彩版A(2021年11期)2021-02-08 12:42:52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guān)于轉(zhuǎn)聘謝承華、斗尕館員為榮譽館員的決定
        青海政報(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guān)于轉(zhuǎn)聘謝佐等3位館員為榮譽館員的決定 青政〔2017〕32號
        青海政報(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中國圖書館學之當下:反思與瞻望
        圖書館論壇(2014年9期)2014-03-11 18:48:08
        淺談圖書館青年館員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
        廣西圖書館學會2013年年會暨第31次科學討論會在貴港舉行
        圖書館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45
        97se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一卡二卡| 欧美性xxxxx极品老少| 永久免费看啪啪网址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热|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 精品国产成人av久久|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的|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蜜桃|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97在线 | 亚洲|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富婆叫鸭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极品少妇刺激呻吟网站| 亚洲成人色区| 亚洲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试看 |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96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18成人中文字幕久久久久无码av| 激情五月婷婷六月俺也去|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 |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亚洲亚洲亚洲亚洲亚洲天堂| 亚洲伊人av天堂有码在线| 中文字幕丰满伦子无码| 精品国产91天堂嫩模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九一色|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一区| 50岁熟妇的呻吟声对白|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