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瓊,呂 蒙
(1.曲靖醫(yī)學高等??茖W校,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中醫(yī)院,云南 曲靖655000)
臨床經(jīng)驗交流
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治療非炎性帶下病臨床觀察
鄭 瓊1,呂 蒙2
(1.曲靖醫(yī)學高等??茖W校,云南 曲靖 655000;2.云南省曲靖市中醫(yī)院,云南 曲靖655000)
目的:觀察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治療陰虛血瘀夾濕型非炎性帶下病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用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對照組用蛇床子散加減熏洗。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3.3%,對照組63.3%,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治療陰虛血瘀夾濕型非炎性帶下病療效顯著。
帶下??;非炎性;活血潤燥生津湯;二妙丸
2010年至2012年,筆者用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治療陰虛血瘀夾濕型非炎性帶下病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均為婦科門診患者,年齡最小19歲,最大62歲;已婚48例,未婚14例;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5年;痛經(jīng)16例,絕經(jīng)2例。陰道分泌物檢查未發(fā)現(xiàn)致病菌。兩組臨床癥狀、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依據(jù)為帶下量增多,色白或黃,陰部灼熱疼痛、瘙癢。婦科檢查外陰紅或腫,無苔蘚樣變及潰瘍,陰道通暢,可見較多黃、白色分泌物,宮頸光滑或輕度糜爛,子宮大小正常,活動度正常,雙側附件未捫及包塊,無壓痛。
治療組用滋陰清熱、涼血除濕治法,擬用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用當歸15g,生地15g,麥冬15g,玄參15g,白芍12g,桃仁10g,紅花10g,黃芪12g,蒼術15g,黃柏15g,赤芍15g,丹皮15g,敗醬草15g,烏藥12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甘草8g。納谷不香,神疲肢倦,便溏者加茯苓、山藥、薏苡仁;帶下量多,質(zhì)稀如水,腰痛如折,形寒肢冷者加杜仲、續(xù)斷、雞冠花。水煎服,每日1劑,1日3次,經(jīng)凈后1周開始服藥,14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用蛇床子散加減。藥用蛇床子15g,白鮮皮15g,地膚子15g,黃柏10g,秦皮6g,花椒6g,薄荷10g,枯礬10g。每日熏洗1次,經(jīng)凈后開始治療,14天為一療程。
兩組治療期間均禁止性生活。
依據(jù)劉敏如、譚萬信主編的《中醫(yī)婦產(chǎn)科學》。治愈:治療1個療程,帶下量、色、質(zhì)正常,伴隨癥狀消失。顯效:治療1 ~ 2個療程,帶下量、色、質(zhì)基本正常,伴隨癥狀減輕者。無效:治療2個療程以上,仍有帶下異常。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近代對帶下病的研究多局限于炎癥所致帶下,非炎性帶下病在歷代醫(yī)籍中未見明確提出。目前,多認為帶下病由內(nèi)分泌失調(diào)、盆腔充血或口服雌激素、精神因素引起,但由于臨床、實驗研究不夠系統(tǒng),難以提供可靠依據(jù)進行針對治療,故在針對非炎性帶下病只能是局部用藥,但效果欠佳。中醫(yī)治療多以濕邪論治,無論內(nèi)服還是熏洗都側重于除濕,證型主要是脾虛濕盛證、腎虛濕盛證、濕熱下注證、熱毒蘊結證、陰虛夾濕證等,但對于陰虛血瘀夾濕型非炎性帶下病用常見方劑內(nèi)服或熏洗都難以取得理想療效。筆者用滋陰清熱、涼血除濕法。生地、麥冬、玄參、白芍滋補陰液,赤芍、丹皮、桃仁、紅花涼血化瘀,蒼術、黃柏、敗醬草燥濕清熱,當歸、黃芪補益氣血,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全方能提高機體抵抗能力,抑制腺體分泌。所以,陰虛血瘀夾濕型非炎性帶下病用活血潤燥生津湯合二妙丸加減治療效果較好。
臨床經(jīng)驗交流
R271.13
B
1004-2814(2013)05-343-01
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