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中,商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商法的主要針對目標是具有營利目的的商事貿易關系,基本作用是為了貿易雙方都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改革開放初期中的《經濟合同法》中有一些交易的制度包括倉儲或者保險等,是比較初級的商事交易法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商法也得到了更為完善的發(fā)展。
商法的處理對象是各種商事關系,這些關系無一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法的根本特征就在于要讓每一方都獲得最大的利益,這種利益是相對于公益事業(yè)而言的。商法的價值取向是建立在特有的程序和社會倫理之上的,當然最核心的還是利益,商法具有一切法律所擁有的基本特性,正當性和操作性。與商法的功能和作用有區(qū)別的是,商法的價值通常被列為商法的哲學考慮范疇,它具有滿足人的主體需要的基本特性。商法擁有非常寬闊的價值范圍,包括效益價值、秩序價值、公平價值等,這些價值范圍在縱深層次體現的是商法的價值取向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建立一種成本管理的意識,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在商法起作用的階段,人們會更多地考慮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才能讓更多的商家獲取更多的利益,同時還要保證其具有公平競爭的機會,還要維護市場的正常秩序。在這一過程中也充分體現了商法的獨立性和概括性。當遇到商業(yè)爭端的時候,這種通過商業(yè)仲裁的法律形式能更有效地調節(jié)糾紛,并能提高效率與速度,在經濟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這種效率是非常必須的,以便讓原本順利運行的交易系統(tǒng)很快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
還應該看到的是商法的價值取向明顯帶有道德傾向,例如其中所強調的公平競爭。商法中所言的公平包含了一種道德品質的關系與標準,公平從過程上來說包括競爭機會的公平、經濟活動中分配原則的公平、交易活動中分配結果的公平。商法價值取向中的效益因素與公平因素是最為關鍵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二者之間是有機統(tǒng)一的,一般來說,經濟活動獲得效益的基礎就是實現公平,同時經濟效益的價值要優(yōu)先于公平的價值。商法中的秩序性是為了保證人們的日常交易活動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秩序價值取向也是商法價值取向中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般情況下,商法的法理基礎以商法所要調整的對象和行為以及商人本身為研究的對象,商法屬于一種特定部門范圍內的法律,它的法理基礎也建立在法學的哲學層面之上,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不能僅僅憑借概念性的理論來研究商法的法理基礎,更不能只停留在日常的規(guī)范層面。一般說來,商法所涉及的范圍是比較寬廣的,這種寬廣性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學哲學理念上的,不僅包括與民意有關的事項,還包括與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有關的事項,所以商法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相符合,還要充分考慮到未來經濟的發(fā)展趨勢,方便做好預測與判斷。我國商法的法理基礎具有現實性和超然性的分別,兩種類型在思考方式上有著一定程度的不同。商法的法理基礎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協(xié)調好商法的現狀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其的實際需求之間的關系與矛盾,從根本上來看,還是歸結到商法價值方面的問題。
與國外的商法法理基礎相比,我國的商法的法理問題的研究更多地是基于對商事關系與行為的研究上,而國外的更重視社會本位論、博弈論和基于重商主義傳統(tǒng)之上,由此可見,我國的商法中研究的內容主體的特征更多地突出了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商法的法理基礎是建立在一定的精神內核之上的,其中包括對商人的倫理與道德的評判。商法中的營利性、公平性和秩序性也非常典型地體現了商人所擁有的精神本質。商事法律的重要性就在于約束經濟貿易活動中的商事行為,對主體的具體參與形式給予一定的規(guī)范。商法的法理基礎是以大量的商事實踐為基礎的,各種商事關系原理都為法理基礎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商法的價值取向與法理基礎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從商法的價值取向和法理基礎來看,商法確實屬于一種私法,其中所規(guī)定的商事主體的權利都體現了現代商法的特殊本質,任何一方都要遵循既定的原則與規(guī)范,才能達到共贏的局面。
商法中的價值取向的內容主要有公平、安全、效益等,這些是商事法律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經濟活動中最為關鍵的價值矛盾,在這些價值取向中,可以窺見商人追逐利益的本質特征,所以與這一特征相關的各項行為規(guī)范也要盡可能地滿足商人的各種要求。例如在商事活動中所需要的票據就能體現出價值權利,通常情況下都是根據票據的實際記載來行使相關的權力的,在實際生活中,很多行為是非法的,但是有票據作為權力的證明,這種不合法或者無效的行為也變得有效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商人對資金的需求度,同時也有利于資金的流動和周轉,有效促成經濟貿易交易行為。在進行利益的交換過程中,總是要冒著一定的風險,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就需要一個比較安全的經濟環(huán)境來完成各項貿易活動,在安全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一種比較公平的競爭,才能實現最長遠的利益。例如在有限責任公司的制度中,每一投資方僅僅對其投資的多少來承擔相應的債務風險,這是一種比較安全的做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商事關系中組織中的無限責任也逐漸轉變成有限責任,這一過程也體現了商法的價值取向有所改變,同時發(fā)力基礎也有所更新的現象??梢娚谭ㄖ饾u從剛開始的高效、公平、安全的表征轉變成對其原理與產生淵源的縱深分析,這也為更好地指導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商法的價值取向和法理基礎在不斷更新一方面是其本身理論體系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商法作為一種部門法律來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邏輯性,特別是在解釋商人的行為與思想以及經濟活動的本質上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要不斷地去健全和完善商法的體系,將其中的邏輯關系更加清楚地呈現出來,為切實維護商人的利益,保證商事活動的經濟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今天,商法的發(fā)展空間和改革的余地也越來越多,正視商法中存在的不足是建立健全商法體系的基礎,新商法制定有著很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原有的價值取向和法理基礎上結合實際的國情與市場發(fā)展的需求,才能逐漸制定出健全的商法體系。
[1]胡浚,謝衛(wèi)東.論商法的法理基礎[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1).
[2]李翔.試論商法的價值取向與法理基礎[J].法制與社會,2012,( 17).
[3]萬廣軍.基于法學經濟學視角的商法價值取向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1).
[4]趙萬一.論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及其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法學論壇,2003,( 6).
[5]黃卉.論民商法價值取向差異的基礎和原因[J].中國集體經濟,2009,( 25).
[6]羅正德.我國商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值取向——兼論我國的商事立法模式[J].湖南社會科學,2005,( 6).
[7]曾玲.孫偉春;商法價值取向之變遷[J].法制與社會;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