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琦,張春紅,李軍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 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193)
患者,男,69歲。2012年6月18日就診。四肢無力12年,近日加重,伴聲音嘶啞月余?;颊哂?000年1月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四肢、頸項無力伴語言不清,就診于天津第二中心醫(yī)院,顱腦 CT示未見出血,考慮腦梗死,經治療數月后癥狀無改善。遂轉至我院針灸科,由李軍教授收入院。查雙側指間肌、大魚際肌、小魚際肌、崗上肌萎縮,肌電圖示下運動神經元損傷,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疾病,予針灸為主對癥治療?;颊卟∏楹棉D后出院,偶因季節(jié)變更,癥狀時有加重,間斷行針刺治療,病情平穩(wěn)。2012年5月患者四肢無力較前加重,出現聲音嘶啞,于我院住院治療后轉至門診。癥見神清,精神可,聲音嘶啞,抬臂無力,步行 10 min即覺乏力,納可,寐安,二便調。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查體見崗上肌、大魚際肌、小魚際肌、指間肌萎縮,感覺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電圖示雙正中神經、尺神經受損,右舌肌可見少量纖顫電位;顱腦 MR示右小腦區(qū)點狀軟化灶。既往糖尿病病史數十年,具體用藥不詳,現自服格列本脲片1片,每日1次;有磺胺過敏史。西醫(yī)診斷為進行性脊肌萎縮;中醫(yī)診斷為痿證,證屬氣虛血瘀。治擬調督振陽,醒腦調神。主穴取內關、水溝、極泉、尺澤、風池、夾脊穴;配穴取百會、印堂、神庭、肩井、天宗、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雞爪刺)。隔日治療1次。經治療1個月后患者四肢力量逐漸增加,抬臂、步行均不費力;2個月后四肢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說話音量逐漸增大,崗上肌、大魚際肌、小魚際肌逐漸豐滿;3個月后狀態(tài)平穩(wěn),遂停治療,遺留崗上肌、指間肌輕度萎縮,聲音略嘶啞。
按 進行性脊肌萎縮屬下運動神經元疾病,臨床表現為無力和肌萎縮而無錐體束征。通常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可長達 10年以上,晚期可演變成肌萎縮側索硬化,最后因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而死亡。本病屬中醫(yī)學五痿證中“肉痿”范疇,其病機為脾氣受損,督陽不振,肌肉四肢失其濡養(yǎng),故出現肌肉萎縮,痿軟無力。石學敏院士創(chuàng)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旨在通過調神來調節(jié)全身機能,則神旺而效速,配百會、印堂、神庭共奏調神醒腦之功。督脈主行于后背正中,入屬于腦,別絡挾膂(此指脊肌)上項,總督諸陽,為陽脈之海,故取夾脊穴調整督脈陽氣?!爸勿舄毴£柮鳌?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取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配以局部肩井、天宗以調和氣血。本病目前尚無根治之法,適當的針刺治療可能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延緩疾病的進展,值得臨床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