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宗蘭
(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 基礎部,福建 泉州 362000)
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探析
莊宗蘭
(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 基礎部,福建 泉州 362000)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的強弱直接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也關系著自身能否健康成長。然而,當前我國大學生責任意識現(xiàn)狀不容樂觀,與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不相適應,對此,我們應予以重視。加強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是高校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新形勢下全社會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任務。
大學生;責任意識;探析
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對自我、他人、社會負有一定的責任。所謂的責任意識就是指人們在明確所應承擔責任的基礎上自覺地履行社會職責,從而把責任轉(zhuǎn)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征。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稱為“80后、90后”,且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的成長正處于我國經(jīng)濟轉(zhuǎn)軌、社會轉(zhuǎn)型的特殊時期,隨著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而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部分學生在不同的社會輿論導向下迷失自我、責任缺失現(xiàn)象另人堪憂。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的教育勢在必行。
1.自我全面發(fā)展的責任意識淡薄。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使人們學會根據(jù)社會、市場的需求和動態(tài)進行自我定位、自我發(fā)展,也使個體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得以增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要求。然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就業(yè)環(huán)境的變化,也深深影響著他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使得相當部分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功利化傾向,重技術輕理論、重智育輕德育、重文藝輕體育、重個體得失輕集體榮譽,從而導致他們對自我全面發(fā)展的責任意識淡薄。部分學生強調(diào)個人奮斗、個人實現(xiàn)、個人價值,對他人他事表現(xiàn)冷淡,對集體活動更是漠不關心,缺乏合作觀念和協(xié)作精神,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注重身體的鍛煉,把大量寶貴時間消耗在有損身心健康的事情上,或長時間地玩手機、玩網(wǎng)絡游戲,沉迷于不健康的虛擬的網(wǎng)絡世界之中,或者抽煙酗酒、打牌賭博,置自己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于不顧。這些其實都是對自我身心健康極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也是自我全面發(fā)展責任意識淡薄的體現(xiàn)。
2.家庭責任意識淡薄。
所謂的家庭責任意識,就是愛自己的家人,關心家人,自覺承擔家庭的責任。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比娡ㄟ^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表達了一個身處他鄉(xiāng)的游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孝敬的責任意識。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們對他們傾注了更多關愛。由于父母過分地溺愛和照料,助長了他們的依賴心理,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好是理所當然的,把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推給父母,不懂付出,不能體諒父母謀生的艱辛,逐漸形成了家庭權利意識強烈而家庭義務感和責任感淡薄的心態(tài)。我們經(jīng)常聽到許多家長抱怨子女與父母聯(lián)系較少,原因就是一個責任意識淡薄。2010年5月27日,《重慶商報》第14版刊登了一篇題為“王鴻,大學畢業(yè)8年了, 你為啥從不聯(lián)系媽媽?”的文章,文章說:“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眼看六十大壽快到了,貴州桐梓縣小水鄉(xiāng)的張啟珍卻每天以淚洗面。為了供兒子王鴻讀書,多年來她一直緊衣縮食,2002年,眼看兒子快從重慶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她卻聯(lián)系不上兒子了?!?年了,他一直杳無音訊,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奢望他能為我養(yǎng)老,只求能見他一面!’張啟珍哽咽著說。”[1]這雖是個案,但也表明了當代大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有待提升。
3.社會責任意識缺失。
人不能離開他人、社會而生存。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感。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積極向上的,他們中不乏諸如洪戰(zhàn)輝、徐本禹、谷振豐等這樣令人敬佩的光輝形象,然而,我們也看到,當今社會確實存在一部分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薄弱的現(xiàn)象。許多大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置身于社會之外,關心更多的是自己的命運、自身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現(xiàn)時的利益,缺乏必要的國家榮譽感和社會責任心;有的學生考試作弊,拖欠學費,缺乏社會誠信意識。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公德意識。2012年11月13日,福建東南早報刊登一篇題為“大學女生用食堂餐盤喂狗 引網(wǎng)友們抗議”的文章,文章說“一名時髦女生帶著一只狗來到學校第二餐廳,將碗盛上食物后放在地上給狗吃……據(jù)一名第二餐廳的工作人員介紹,當時那名年輕女孩帶著一只淺黃色的小狗來到食堂,狗的身上還披著一件彩色的衣服,像是她養(yǎng)的寵物狗。這名女生點完食物,便坐在離點餐臺不遠的地方喂食……她給狗喂食的餐具用的不是一次性碗筷,也不是自帶的狗專用的餐盤,而是使用公共碗筷”。[2]這種不講公共衛(wèi)生,缺乏公共道德的行為,引起了網(wǎng)友們的抗議。本人作為一名教師,也時常聽到同事抱怨學生在學校乘坐電梯,在頂層下電梯時,把所有樓層按了一遍,導致電梯下來時,每層都要停。其實類似這種公德缺失的例子在大學校園里并不少見。
1.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正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轉(zhuǎn)型的關鍵時期。經(jīng)濟社會迅速發(fā)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在給人們帶來更為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精神生活帶來很大沖擊,人們的思想認識逐漸發(fā)生變化,尤其是處于“三觀”形成關鍵期的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這種現(xiàn)實,一方面促進了大學生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個體更關注自我的能力和在競爭中的位置,另一方面也使部分人自我意識過度膨脹,形成自我中心傾向,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盲目自大,面對外界,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他們的責任意識會更加弱化。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給當代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帶來巨大挑戰(zhàn)。
2.家庭教育的缺失。
現(xiàn)在大學的教育對象是由獨生子女占多數(shù)構成的群體,對每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子女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個性和責任意識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國的父母、長輩們?nèi)狈φ_的育人觀,對孩子過分溺愛與保護,少部分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呵護與照顧,能在長輩期盼的目光中找到學習的動力,認識到自己應對家庭承擔的責任,還有相當部分孩子只知道盡情享受長輩的關愛,不知道甚至沒有機會去關心、關照他人,往往導致孩子錯誤地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能體會到父母生活的艱辛,等到孩子長大,不知道感恩與回報,這時父母再悔不當初已經(jīng)晚了。
3.教育體制自身問題。
對于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從某種角度上說學校教育會影響他的一生。當前,我國正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改革,盡管從中央到省、市一再強調(diào)素質(zhì)教育,但改革到今天仍收效甚微。高考的指揮棒使得我們的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淪為升學的工具,學校的一切工作主要圍繞著升學率,教學成績成了學校的主要追求,甚至主宰著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學生成為學校升學率惡性競爭的犧牲品。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后,就業(yè)又成為高等教育的指揮棒,學校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專業(yè)技能的掌握,關注就業(yè)率,忽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盡管開設了思想品德課,但多數(shù)停留在課堂灌輸,沒有實踐,且在學生就業(yè)和各種獎勵等方面,考慮更多的是學業(yè)成績而不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水平狀況,沒能引起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重視,使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這門課可有可無,致使思想品德教育沒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校的德育弱化,感恩教育缺失,造成學生責任意識的淡薄。因此,學生不僅需要好的老師,好的學校,更需要一個良好的教育體制。
1.倡導感恩的家庭教育方式。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說:“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明確責任;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體味真情;只有學會感恩,我們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备卸魇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的感恩文化源遠流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然而,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長輩的過分寵愛缺乏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因而,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對子女要正確施愛,不能溺愛,要讓他們意識到,別人對自己做了好事、幫助了自己,自己就應當感謝、感恩,喚醒他們的感恩意識,教他們對父母感恩,對老師感恩,對幫助過自己的人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學會報恩,通過感恩教育增強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意識,使他們勇于挑起自己的每一份責任。不僅僅是家庭,學校、社會也應當營造這種感恩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作用,共同營建弘揚中華民族感恩文化的良好環(huán)境,使知恩、感恩、報恩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3]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氛圍。學校若不能構建、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以此正面影響學生,那么學生們在共同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消極的文化必將對他們自身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例如,目前相當一部分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中出現(xiàn)的學生考試作弊、抽煙酗酒、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等現(xiàn)象,就是一種小群體擁有的消極文化。因而,各高校應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和精神氛圍,以潛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為養(yǎng)成的方式,促進學生產(chǎn)生內(nèi)部心理變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撐起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責任意識的建立說到底是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只有加強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才能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產(chǎn)生履行責任意識的強大動力。對此,我們也應該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因而,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應以《意見》為綱,本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對學生進行以“八榮八恥”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同時,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尤其是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利用網(wǎng)絡、QQ、微博等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解決學生的問題尤其是心理的困惑,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知榮辱、明責任、勇?lián)煜率隆?。當然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養(yǎng)成教育絕不僅僅是思政課的責任,所有教育者都有義務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教育,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形成教育的合力。
4.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認識國情,感受真實民生狀態(tài)的重要途徑,也是增長才干、磨練堅強意志、鍛造高尚人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將大學生責任感教育融入社會實踐中,才能使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思想得以升華,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增強。為保證社會實踐的質(zhì)量,提升社會實踐的成效,還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實踐體系和完善的社會實踐考評機制,設立有關社會實踐的獎項,激勵大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社會實踐。
總之,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項非常復雜而漫長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配合與支持。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應扮演好負責任的角色,喚醒孩子的感恩意識,進而增強其責任意識;學校作為責任意識培育的主陣地,要把責任意識教育帶進課堂,將責任意識教育滲透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社會應營造良好氛圍,以各類活動吸引大學生參與并踐行責任行為,從而形成全社會的教育合力,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為我國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王鴻,大學畢業(yè)8年了,你為啥從不聯(lián)系媽媽[N].重慶商報,2010-5-27.
[2]大學女生用食堂餐盤喂狗 引網(wǎng)友們抗議[N].東南早報,20112-11-13.
[3]侯建峰.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缺失與對策[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10(17).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作者簡介:韓敬瑜,碩士,助教,黑龍江工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黨史黨建,高校思政教育。
付云燕,碩士,助教,黑龍江工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黨史黨建,高校思政教育。
劉宗梅,碩士,副教授,黑龍江工業(yè)學院人文社科系。研究方向:刑事法學,刑事訴訟法學。
Analysisofthe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s’ResponsibilityConsciousness
Zhuang Zonglan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Quanzhou Ocean Institute,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nucleus of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and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ve directly impact on the country's future .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not optimistic and it can not adapted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ork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colleges , but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or the whole society to complete it.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alysis
莊宗蘭,助教,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
1672-6758(2013)12-0016-2
G6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