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雷
(安順學院 旅游系,貴州 安順 561000)
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是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的重要依據,只有正確認識了旅游資源的類別和評價體系,才能對旅游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而合理的開發(fā)利用,從而達到旅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但我國對于旅游資源分類和評價統(tǒng)計分析的研究還比較少,理論建構不是很完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評價方法各有千秋.所以對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分析,尋求最佳的分類和評價框架結構是十分有必要的.
旅游資源分類在如今現(xiàn)存五種方法,分類依據主要有旅游資源的不同特色,形成原因的不同等級,市場發(fā)展的不同要求,不同的變化狀態(tài)以及不同的構成成分.縱觀如今的旅游資源分類領域,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標準.
一分為二的方法是對旅游資源進行分類的常規(guī)方法,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法.這種方法根據旅游資源的產生原因,把旅游資源分成自然風景和文化歷史兩大類,然后對大類進行細化,分解成中小兩類.二分法注重旅游資源本身的特點,忽視了旅游市場的要求,與旅游市場脫節(jié).二分法的優(yōu)點是把旅游資源大而化之,分類內容易于記憶,應用起來也方便.但它的缺點也很突出,只根據資源的特性劃分,角度單一,不能全面地體現(xiàn)旅游資源的價值.
根據旅游資源的等級進行劃分,主要依據是吸引程度和作用大小,知名程度高低和旅游者的數量質量多少,分成國家、省份和縣市各個等級.根據這種方法可以看出哪個旅游資源最吸引游客,最有名氣,以及游客的數量最多,質量最好.但是在國省市的等級下面的旅游資源還有各種不等的級別,這樣一個大等級的旅游資源無法精確判斷其整體實力,不同等級之間的旅游資源也無法掌握其內在聯(lián)系.
旅游資源可以用顏色來代表,最常用的是紅色和綠色.紅色的旅游資源主要是具有革命氣息的地方、文物,比如過去發(fā)起戰(zhàn)爭、舉行革命會議的地方以及革命時期頒布的文件等.而綠色的旅游資源則是指自然生態(tài),灰色則是代表工業(yè).這種分類方法雖然不是很科學,但容易記住,而且生動有趣.
國家頒布了關于旅游資源的分類方法,以及如何評價的文件,國家發(fā)布的這個文件在旅游界很受推崇.它提出了八種主要的旅游資源類別,三十一中次要的類別,以及一百多種具體的旅游資源.國家根據資源的特點和形狀進行分類,統(tǒng)一了全國紛繁雜亂的分類方法,普遍適用而且實際效果明顯,而且比較全面地總結了不同種類的旅游資源,形成了一個系統(tǒng)龐大的旅游資源體系.國家標準結合豐富的調查資料和實踐經驗,制定了五個等級多個層次的旅游資源分類體系.但國家標準劃分的種類太多、太細,忽視了各種旅游資源的相互聯(lián)系,割裂了資源的整體性,無法落到實處,不利于旅游資源的實際開發(fā).
綜合方法以各個旅游資源的內在練習為分類依據,旅游資源包括獨立的,主體輔體結合,綜合和聯(lián)合.這一分類方法應用系統(tǒng)方法論,大類別只有四種,容易記憶,也方便運用;注重各資源的差別和聯(lián)系,處理好全局和部分的關系,既突出了整體,也處理好了重點.綜合法彌補了其他方法的缺陷,二分法忽視了資源的整體原則,理論依據是系統(tǒng)方法論和分析歸納方法,更加科學和合理,并且改變了國家標準中把旅游資源分解得支離破碎的零散分類情況.
現(xiàn)今社會存在許多不同的旅游資源評價的方法,有研究者調查了這些方法的應用頻率,結果有一半以上的人使用國家標準方法,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三三六和六字七指標,其他方法便無人問津了.可見,國家標準方法是如今旅游資源評價中使用最廣泛的方法,影響比較大.而三三六和六字七指標因為方便快捷的優(yōu)點也會被人們納入考慮,但除了定性評價方法之外,定量評價方法并不是很受業(yè)界重視,甚至往往被忽視.
旅游資源評價的方法包括三三六、六個字七項標準、模糊的數學分析方法、多層次的分析方法以及國家標準的評價方法.三三六指的是旅游資源的文化等三個價值、經濟等三條效益和交通地理等六種資源開發(fā)的條件.六字七標準根據旅游資源的特點提出美等六個字的標準,還更具旅游資源的環(huán)境情況提出季節(jié)等七個指標.模糊的數學方法主要利用數學領域的模糊集合理念,使用數學方法解決高度不確定和非清晰的問題,軟硬兼施.多層次的分析方法是美國人提出的方法,既運用了定性分析,還使用了定量分析.將一個問題看作整體,分為多個成分,通過對不同構成成分的分析,分成相互關聯(lián)的多個層次,算出其比重.國家標準方法則根據旅游資源的評價系統(tǒng)進行打分,主要包括三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分為不同的因子.
定性分析的評價方法是指評價者采用定性的方法描繪和敘述,在了解旅游資源后按照印象好壞和喜好程度,給出評價.比較主觀,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有所變化,不是很客觀.三三六屬于定性分析方法,六個字七項指標也是如此,因此不可避免的是這兩種方法缺乏客觀性,不夠科學.模糊的數學以及多層次的分析方法比較常用,而且評價得出的結論能夠數據化,便于比較和觀察,但是不能體現(xiàn)旅游資源的變動情況,不能用數據表達的因素就無計可施了,而且計算起來相當困難.國家標準的評價方法的內容系統(tǒng)豐富,容易上手,實踐性比較強,但是它的評價因素有一定的問題,而且評價不夠客觀.對于各種旅游資源的評價方法孰是孰非,備受爭論,意見不一.
傳統(tǒng)的旅游資源的評價方法重視物理理論,未對景點全方位的價值進行評估,從而忽略了抽象、無形或內隱的旅游要素.旅游資源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沒有長時間的數據資料的可靠支撐,也沒有實驗證明的分析結果,沒有實驗基地和經費的強大后盾,更缺乏計劃,制定的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和合理,缺乏系統(tǒng)化,評價的標準層次多而凌亂,最后得出的結果也缺乏比較鑒別的作用和實際應用的效果,
旅游資源的分類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有了新的發(fā)展.從多個角度探究旅游資源的特性,變單一為多重,從資源開發(fā)的投入,效益作用的規(guī)律,不同季節(jié)的影響,不同的重要性,是否能夠替代,恢復的困難或容易,以及所處的地位.
根據資源開發(fā)的投入分為客觀方面和新建方面的資源,前者指開發(fā)資源之前就已經實際形成完好的,不需要任何加工,保持原始狀態(tài),所以成本不高;后者指新開發(fā)出來的旅游資源,成本相對要多一些.根據效益作用的規(guī)律可以分為效益急劇下降、效益不變和效益增加三種,隨著旅游人數的增加,旅游資源的效益會隨之下降、不變或者增加.根據旅游資源適用的不同季節(jié)分為受季節(jié)影響大和不受季節(jié)影響的兩類旅游資源.根據重要的程度分為主體和客體,主體是主要的旅游資源,比較重要,而客體是附帶的不那么重要的旅游資源.根據能否替代的原則分為可以替換和不可以替換兩種.根據能否恢復的原則分為容易和不容易恢復兩種資源,前者受到損害之后容易恢復,但后者則很難恢復,或者耗費的成本或時間過多.根據地位分為具有競爭地位和具有互補地位兩種.
旅游資源的評價是為了認識和鑒別旅游資源的類別和特性,分析旅游資源的內部構成成分,評估旅游資源的價值,分析旅游資源的作用.各個專家在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認知、心理物理等多個學術派別,各自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各成一體,對旅游資源的評價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逐步完善評價體系.關于旅游資源的評價主要涉及對承受容量、吸引程度、經濟效益、單個或組合因素等評價.不管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評價,不管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方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近幾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漸漸成為主導旅游業(yè)的關鍵,不再是旅游資源的簡單附庸,而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國家標準中生態(tài)只是旅游資源的附屬次要價值,把生態(tài)風景和旅游資源有效地聯(lián)系,建立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旅游資源的評價體系.并且利用整合的方式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可以使得評價更加科學和有效.
旅游資源的評價需要考慮到旅游資源分類的新發(fā)展狀況,結合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方法,對旅游資源實行整合,全面考慮多個因素,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旅游資源的評價結構.這種新的評價方法,能夠幫助判定開發(fā)目的的合理水平,開發(fā)效果的未來預測,及時得到各個旅游資源的回饋反應,提高開發(fā)旅游資源的成功幾率.綜合評價主要旅游資源的特征,比如效益作用、可否替換、重要程度等.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需要坐到獨特唯一而重要,主輔聯(lián)系緊密,市場需求穩(wěn)定,而且經濟生態(tài)等效益都高.
旅游資源的分類方法雖然根據旅游資源的不同特色,形成原因的不同等級,市場發(fā)展的不同要求,不同的變化狀態(tài)以及不同的構成成分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分類,但并不能體現(xiàn)旅游資源的全部價值.旅游資源的開發(fā)需要正確認識旅游資源的內容和進行合理的評價,但這一切都應以涵蓋旅游資源的全部價值為前提.旅游資源評價得出的心理是旅游資源開發(fā)的重要依據.因此,借助旅游資源的有效分類方法,能夠認識旅游資源的精髓所在,從而更好地評價旅游資源.充分認識各種旅游資源的評價方法,分析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將定性和定量兩種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取自各個方法的長處,彌補各個方法的短處,科學有效地對旅游資源進行評價.
在對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和評價的統(tǒng)計分析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分類時不能太復雜,也不能太狹窄,更不能過于專業(yè),避免學術氣息濃厚,種類不要要多,評價指標也不要分的太細,應該適當的簡單和寬泛.在分類和評價旅游資源時,不能旅游資源的獨特特性,還有整體全面的性質.評價旅游資源的構成因素需要具有伸縮性,而且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應該坐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夠照搬別人的經驗或者書本上的理論.最后,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應該靈活多變,不能夠死板地守住一個方法,永遠不尋求突破,或者結合多種方法的內容,體系雜亂無章,有重中之重,也要顧忌全面.
在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壯大的過程中,我國有許多學者都對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這些理論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這促使我們進一步地思考,力圖找出一種最佳的分類方法和評價體系,使得旅游資源理論更加豐富和科學.
〔1〕周建明.旅游資源分類評價的規(guī)劃學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9(3):67-68.
〔2〕劉益.從旅游規(guī)劃角度論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實踐意義[J].旅游學刊,2006,21(1):8-8.
〔3〕王建軍,李朝陽,田明中.生態(tài)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構建 [J].地理研究,2006,25(3):507—508.
〔4〕王建軍.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問題的新思考[J].旅游學刊,2005,20(6):7-8.
〔5〕鄭建瑜.區(qū)域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方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31(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