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艷,王甲午
(1.遼寧工業(yè)大學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2.遼寧省農業(yè)經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1)
新時期教書育人論
高秀艷1,王甲午2
(1.遼寧工業(yè)大學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1;2.遼寧省農業(yè)經濟學校,遼寧 錦州 121001)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課程建設的開發(fā)者.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受到全面教育,得到全面發(fā)展.用現代教育觀點解釋教師傳授知識、發(fā)展智能、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辯證關系,闡述教書育人的核心內容,以及實施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
教書;育人;養(yǎng)成教育
教書育人是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智能,而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tǒng)教育,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面對我國教育現狀,重提教書育人問題,其現實意義更加深遠和重大.
1.1 教書育人必然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教師在各自的教學活動中,都在有意無意、自然而然地做育人工作.的確教書本身含有育人的意義,教好書也確實是育人的基礎.但是,知識和道德、品質之間并不能自然地轉化,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在思想上已經受到了教育.那種學到了知識必然形成正確的觀念,就能自然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思想素質的觀點,實質上是用自然主義態(tài)度對待教書育人,完全否認了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是不能達到真正育人目的的.
學生的政治觀點、道德信念、行為品質、倫理修養(yǎng)不能自發(fā)形成,必須通過教育和灌輸的方法來完成.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針對突出問題,有目的、分層次地施加影響,對學習、情感、意志、信念、道德、修養(yǎng)和行為加以正面教育,積極引導,才能使學生實現由知到行的轉化,做到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
1.2 教書育人片面論
第一種說法,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叫做教書育人.第二種說法,教書育人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之外,做大量的學生政治思想工作.我們認為,這兩種提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教育和其他行業(yè)來比具有明顯的特殊性,一是教學時間上具有連續(xù)性,二是空間上具有廣延性.特別是現代教育更加注重實踐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接觸機會是多方面的,絕非局限在課堂上.但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基本途徑,寓政治思想教育于知識的傳播之中,但不是唯一的途徑,教書育人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實踐告說我們,學生中許多思想問題雖出現在教學過程中,然而,并非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全部解決.因此,教師要利用一切機會,采取多種形式,多關心學生,多接觸并真正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做到這點,則必須參與學校整個教育的全過程.
從教書育人的概念出發(fā),根據黨的教育方針,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實際,教書育人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面:
2.1 基本原理教育
青年學生只有認真學習和懂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深刻理解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自覺地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特別是面對我國經濟體制發(fā)生巨大變化,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的情況,教師必須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科學地看待政治問題、社會問題、人生問題,提高學生辨明是非的能力,使他們能在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善于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
2.2 “三愛”思想教育
為了深入和長時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和《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文件精神,在學生中要進一步加強三個教育的力度.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以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為依托,有計劃地進行時事政策、國內外形勢、革命傳統(tǒng)和國情教育,可以采取多種層次、多種渠道、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活動;二是開展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必須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需要倡導集體主義,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發(fā)揚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三是開展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懂得,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的大道理.
2.3 理想成才教育
教師應教育學生必須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個人理想同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強盛、經濟建設和發(fā)展結合起來,真正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應該樹立起新時期的人才觀,培養(yǎng)的學生要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征,具備現代化素質的開拓型人才.具體要求學生要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方向,強烈的改革意識和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要學會運用先進的知識和技能,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
2.4 道德品質教育
道德品質教育是對學生的基本養(yǎng)成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比文化知識教育更加重要.主要包括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遵紀守法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好的生活習慣教育等.學生在校期間,由于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時期,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有時可能做出與學生身份不符、不文明的思想行為,所以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5 良好學風教育
學風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關鍵.重要的是一個“嚴”字,作為教師應該做到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茍.實踐證明,有優(yōu)良的教風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風,即有什么樣的教風就會有什么樣的學風.教育學生要自覺養(yǎng)成遵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和作風.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深深懂得“嚴是愛,松是害”的道理,進一步使學生明確,社會紀律,既要求自覺地遵守,同時具有嚴格的約束力.
2.6 勞動實踐教育
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狀況,非常有必要加強勞動觀點、生產觀點和群眾觀點等實踐教育,要求學生熱愛勞動、熱心公益事業(yè)、樂于奉獻,為社會實踐服務.這是轉變學生思想,培育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措施.這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勞動習慣,嚴格遵守紀律,發(fā)揚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是大有益處的.
2.7 社會實踐教育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接觸社會、接觸群眾的機會,使學生受到實際鍛煉,既增長才干,又為社會提供服務,是鞏固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最有效的方法.
教師教書育人的范圍非常廣泛,內容十分豐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途徑:
3.1 知識育人
知識育人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針對課程特點和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使學生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因在于:第一,教師在課堂上決定課程的政治方向;第二,通過課堂上的講授可以把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在知識育人過程中,首先,必須注意在講述自然科學時不能單純的羅列公式、原理,這樣不利于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建立,要強調課堂內容的內在聯系,注重邏輯關系,做到辯證地分析問題.其次,不能把哲學觀點牽強附會地附加在自然科學的理論之上,采取貼標簽的辦法是不可取的.而應把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作為講授自然科學知識的一種觀點,一種指導思想,一種思維手段,來闡明自然科學理論,使學生逐漸對科學本質及其真實內涵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論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3.2 實踐育人
實踐育人是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和提高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勇于開拓、勤于實踐的精神,修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和思想行為.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數要面向生產第一線、面向社會的不同崗位和從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在校期間,強化實踐技術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畢業(yè)后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有利于盡快適應本職工作的需要.
3.3 勞動育人
勞動育人與實踐育人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就目前學生的現狀來說,輕視勞動,害怕艱苦,尤其在工科和農業(yè)院校,學工不愛工、學農不愛農的現象比較普遍,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勞動課必須列為學校一門必修的課程,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從事專業(yè)性勞動和公益性活動,配備專人負責,并認真做好考核工作.從計劃和措施上保證勞動課的順利進行,不斷加強勞動觀點的培養(yǎng)和提高工作.
3.4 師表育人
一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與施教者的威信有很大關系.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學生中威信最高,因而教師的觀點、言論、行為對學生影響最大.教師如果有唯物主義世界觀、高尚的道德情操、規(guī)范的禮貌行為,做到言行一致,以身立教,則會在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對這樣的教師不但自覺地相信其傳播的科學知識,而且相信其思想觀點,效仿其舉止行為,這就是所謂的“聽其言,仿其行”.這種教育效果是真實的、深刻的,也是持久的.為什么事隔多年的畢業(yè)生每每談論起某某老師印象仍然非常深刻,而且懷有深深地感激之情,道理即在于此.相反,如果教師本身的思想觀點不端正,行為不檢點,言行不一致,在課堂上東拉西扯,有時還夾敘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是是非非.有的教師為投其學生所好,無原則地滿足學生的私利,這些問題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極壞的影響和助長學生的消極情緒.具體說來,師表育人的內容應主要包括:
3.4.1 教師應牢固掌握所授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yè)技術和技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學科最新科技成就和發(fā)展趨勢,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這是教師主要的知識修養(yǎng),也是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知識結構.同時還要有比較廣博的文化修養(yǎng),以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這是做好教書育人的基礎.
3.4.2 教師應有較高的政治理論修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和言行.關心時事政治,尤其要關心學生中間的思想“熱點”問題,對一些敏感問題應該有一個正確而明朗的態(tài)度,不能似是而非,模棱兩可,或做不負責任的表態(tài),教師應時刻保持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并以此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
3.4.3 教師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用模范行為去影響學生.包括道德、人格、品行和作風等方面的修養(yǎng).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
對于教書育人的基本內涵可以簡述如下幾點:
4.1 教書育人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和特征;
4.2 教書不一定必然育人,但教師必須做到育人;
4.3 教書育人的途徑很多,不能千篇一律,應該因人、因時而已,不同類型的學校應該既有共性,又應各具特色;
4.4 在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
4.5 教師的為人師表,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起著突出的作用;
4.6 教書育人過程中應該有計劃、分層次的進行;
4.7 政治品德教育,主要通過課堂上的系統(tǒng)灌輸,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面引導來實現;
4.8 倫理品德教育,主要通過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際的行動來實現;
4.9 行為品德教育,主要通過基礎養(yǎng)成教育和教師的模范行為的影響來實現.
綜上所述,教書育人是我們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著方向性的作用,關系到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引導學生沿著什么道路成長的根本問題,也是作為教師的一項神圣職責.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各類學校教學計劃中規(guī)定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精心培育,積極引導,把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專門人才和新型勞動者.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1994.9.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1.
〔3〕中共中央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1994.8.
G41
A
1673-260 X(2013)10-0219-03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JG11EB092)中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