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秋,焦水平
(1.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CT室;2.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四川攀枝花 617067)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早預防,早發(fā)現和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隨著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應用于冠狀動脈日趨成熟,其成為臨床冠心病篩查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冠狀動脈 CTA(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檢查過程中,科學、完善、有效的質量控制必不可少,其中護理干預更是檢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F搜集我院進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患者726例,將護理干預報告如下。
收集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冠狀動脈CTA檢查的726例患者,其中男375例,女351例,年齡39~78歲,所有入選者均無碘造影劑過敏史。
使用64排西門子(SOMATOM SENSETION)螺旋CT進行掃描。所有患者均適當控制心率在70次/min左右,掃描前囑患者屏氣,常規(gu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25 mg,掃描范圍為氣管隆突下至心臟膈面,應用雙筒高壓注射器,以4.5~5 mL/s流率經肘正中靜脈注入造影劑70~90 mL,隨后注入生理鹽水30~40 mL,掃描后進行數據后處理工作,應用回顧性心電門控技術進行CCTA圖像編輯處理。
在726例病例中,其中21例患者在掃描前就已經終止檢查,主要原因有屏氣困難、心率嚴重不齊、特別緊張、造影劑過敏等不能控制的高危因素。其余658例掃描結果能滿足診斷要求(成功率93.5%),47例掃描結果不能達到診斷要求(失敗率6.3%,指檢查完畢后經3~5位高年資醫(yī)師會診,圖像質量不能達到診斷要求者)。
檢查前患者的評估及心理護理。進行CCTA檢查前,護理人員首先會對患者進行檢查前的評估,了解患者的既往史,有無過敏史。對于碘造影劑過敏、支氣管哮喘、甲狀腺疾病、肝腎功能嚴重受損、嚴重心肺疾患、嚴重糖尿病、骨髓瘤患者屬于CCTA檢查禁忌癥。然后針對不同患者的文化背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進行親切而富有耐心的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況及其焦慮、恐懼的程度。多數患者由于對注射和檢查恐懼,害怕檢查出心臟疾患或原有心臟疾患加重,擔心發(fā)生造影劑過敏反應和過量的電離輻射等,護理人員需要找出患者的不安因素來源,通過詳細的解釋和相關的健康教育來緩解患者有可能出現的緊張情緒,并簽署檢查同意書??傊?,檢查前建立干預基礎,與病人密切人際關系,取得感情上的融洽及病人的信任,是檢查能否成功的關鍵[2]。
檢查前靜脈留置針的置入。因檢查過程中對造影劑的流速和劑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靜脈留置針安全有效的置入對CCTA成像是否成功十分重要。所以要努力提高靜脈血管的穿刺技術,不宜扎兩針以上,若穿刺失敗則需選擇另一根靜脈。選擇的血管以彈性好、走行直,遠離關節(jié)部位為佳,避開皮膚疤痕、破損和紅腫。一般我們選擇肘正中靜脈為穿刺血管。選擇18 G留置針,穿刺時,對回血不佳者,擠壓或移動針柄以確保穿刺針位于血管內。
檢查前物品的準備。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舒適、干凈的檢查室環(huán)境;備齊搶救藥品和儀器,如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升壓藥、簡易呼吸器、吸痰器及吸氧裝置;準備恒溫箱將造影劑加熱到37℃,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檢查前患者的準備。一般患者檢查前晚應早些休息,避免熬夜,以保證檢查當天心率比較平穩(wěn)。掃描前常規(guī)禁水禁食4~6 h,來到檢查科室時應休息一段時間,在靜息狀態(tài)下開始檢查。研究[3-4]也表明,冠狀動脈圖像質量隨心率的增加而下降,我們進行CCTA檢查失敗的患者,因心率過快而造成檢查失敗的占到一半以上。因此,我們認為對于CCTA,要獲得良好的圖像,心率應該控制在70次/min以下,以獲得良好的圖像質量和正確的診斷結果。必要時可以給予調整心率的藥物(倍他樂克)。而患有心律不齊的患者,應該謹慎選擇CCTA檢查。
文獻[5]報道對冠狀動脈造影成像質量影響最大的是呼吸運動偽影。要減少或消除呼吸運動偽影,關鍵是檢查前的護理干預?;颊邫z查前,需進行充分的呼吸訓練,保證患者恰當地屏氣配合。方法為囑患者聽到吸氣指令時平靜吸氣,不可大口吸氣或深呼吸,隨即聽到屏氣指令時屏住呼吸,聽到可以呼吸指令時方可呼吸。特別向患者聲明不可隨意延遲屏氣或提前呼吸,要告知道患者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我院的726例CCTA檢查中,獲得良好圖像的患者其屏氣配合均完成得很好。相反,掃描失敗的原因除去心率過快外,相當一部分都是因為多種原因使患者對呼吸訓練不能很好理解,護理人員失去耐心,對患者干預深度不夠,導致患者屏氣配合不好,產生呼吸偽影導致圖像質量下降。因此,對患者進行掃描前的呼吸訓練至關重要。
國內研究[6]表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使冠狀動脈管徑增寬,從而提高冠狀動脈CT的成像質量。我院進行CCTA檢查的患者,如果沒有禁忌癥,均給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減少冠狀動脈遠段顯示差的可能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掃描床前的護理干預。病人躺上掃描床后,醫(yī)護人員要觀察CT床面是否位于正確的位置,再次確認屏氣后患者的任何心率變化。此外,還應確定心電圖電極放置的位置是否合適,以保證足夠的心電信號及避免典型的心電圖導線所致的圖像偽影。對患者解釋掃描程序,讓患者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告訴患者造影劑注射時候的感覺,掃描架內發(fā)出較大的機器運轉聲和身體進入較長掃描通道時不要害怕,這些都有助于患者減輕焦慮,平穩(wěn)心率。囑咐患者在檢查過程中保持體位,避免移動及做吞咽動作。注射前再次檢查靜脈留置針及高壓注射器,注藥前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觀察靜脈通道是否通暢,有無滲漏。排空高壓注射器及連接管內的空氣并在顯示屏上調好注射速度及劑量。
檢查后的護理干預。檢查完成后,保留靜脈通道并囑患者留觀30 min,以觀察是否有無不適,如無不適則拔除留置針。向患者講解水化療法的作用和必要性,囑其24 h內飲水量大于1 500 mL。
CCTA是心臟非侵入性的重要檢查手段之一,針對CCTA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是保證和提高CCTA檢查成功率的關鍵[7]。特別是護理干預是獲得良好的冠狀動脈CT成像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檢查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配合嫻熟的血管穿刺技術,充分準確的呼吸訓練與用藥護理,維持平穩(wěn)的心率,是保證CCTA檢查成功的前提,并有助于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1] 翟昭華,張小明,黃小華,等.多層螺旋CT掃描在冠狀動脈成像中的臨床價值[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6,21(2):150-152
[2] 寇 琳,張淑華,崔麗君.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干預[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03,18(4):113-114
[3] Ohnesorge BM,Hofmann LK,Flohr TG,et al.CT for imag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efining the paradigm for itsapplication[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05,21(1):85-104
[4] Cademartiri F,La Grutta L,Palumbo A,et al.Imaging techniques for the vulnerable coronary plaque [J].Radiol Med,2009,112(5):637-659
[5] 宋小林,劉 萍,李劍萍.護理干預對雙源CT冠狀動脈造影成像病人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3):692-693
[6] 何 珍,萬業(yè)達,付 菲,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對冠狀動脈CT成像質量影響的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8):731-734
[7] 曹海念,王發(fā)成,陳光輝,等.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質量控制及臨床應用(附129例報告)[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9,31(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