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東 張旭晶 任海紅 張國強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具有遺傳傾向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皮膚病。銀屑病發(fā)病率較高,易于復發(fā),病程較長,對患者軀體健康和精神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國內外均把銀屑病列為重點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十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和提前趨勢[1],因此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療迫在眉睫。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是近年來逐漸被認可并推廣的治療銀屑病的安全、有效的首選方法。近年來,美國研制開發(fā)了一種雙光譜雙峰值高能紫外光治療儀,其靶向性、精確性、順應性可能使治療效果明顯提高,并已開始應用在白種人銀屑病患者的治療中[2]。我國已有一篇關于應用高能紫外光設備治療銀屑病的報道[3],但尚無其安全評價的報道。我們進行了中波高能紫外線靶向治療和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中老年尋常型銀屑病的療效及安全性的比較,為今后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1.1 一般資料 病例入選標準:年齡45歲以上,皮損屬于尋常型,以斑塊為主;處于靜止期;皮損面積占體表面積10%以下;自愿參加本臨床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妊娠女性、有光敏史或4周內有服用可能發(fā)生光敏感的藥物、食物史者,或4周內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光療患者除外。選擇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72例尋常型斑塊狀銀屑病患者,均來自門診,男40例,女32例;平均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5.6歲。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36例。治療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4)歲。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55±5)歲。2組性別比、年齡、病程及皮損分布和嚴重程度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美國DuaLightTM型高能紫外光治療儀 UV120-2型進行治療,其 UVB光峰值為302 nm和312 nm,加權紅外波長304 nm。對照組采用窄譜中波紫外線(德國Waldmann公司生產的 UV100L型光療儀,波長311~313 nm,峰值313 nm)進行治療。首先測定個人的最小紅斑量(MED)值,治療組根據(jù)皮損不同厚度以2~4倍MED值對患處進行照射,每次照射劑量不變或增加10%;對照組起始劑量為最小紅斑量的70%,以后每次劑量增加10%。2組頻率均為每周2次,6周為1個療程,6周后根據(jù)病情結束治療或進入鞏固階段,進行PASI評分。如有紅斑、瘙癢、水皰等不良反應,則維持原劑量照射或者停止照射1次并對癥處理。2組治療期間均未用其他療法。
1.3 臨床療效評價 根據(jù)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評分標準(PASI)進行皮損面積(%)、嚴重程度評分[4]。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療效指數(shù)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種。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PASI評分 -治療后 PASI評分)/治療前 PASI評分]×100%。治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60%≤療效指數(shù)<90%;有效:25%≤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療效指數(shù)<25%。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患者總人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療效比較 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35,P<0.01),2 組有效率差異也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8,P=20.04);2組PAS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治療組的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2。
表1 2組治療前后療效比較 n=36,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n=36,±s
表2 2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比較n=36,±s
?
2.2 安全評價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有不良反應出現(xiàn)。治療組14例(38.9%)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24例(66.7%)出現(xiàn)不良反應,二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7,P=20.02)。患者出現(xiàn)的瘙癢、疼痛及水皰等均為輕度,3 d左右均可自行緩解,不影響后期治療。
銀屑病的發(fā)生是遺傳、環(huán)境和免疫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在其發(fā)病機制的研究中,T細胞調節(jié)紊亂是其主要病因。因此,誘導細胞凋亡、尤其是免疫細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治療手段。T細胞是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后最易發(fā)生凋亡的免疫細胞[5],多年來一直將其作為其首選治療方法之一。但是,該光療方法是將全身大面積皮膚暴露在紫外線下,正常皮膚無辜受累,而病變區(qū),尤其有較厚斑塊的皮損部位接受的紫外線能量有限,療效受到影響。對于慢性反復遷延的頑固的銀屑病,尤其是局限型的皮損更是缺少選擇性的、定向的治療,使得治療效果、治療周期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而那些正常的、沒有病變的皮膚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紫外線的輻射,從而引起了很多不良反應。因此,尋找一種簡便經濟有效的治療手段尤為必要。
雙光譜雙峰值高能紫外光治療儀具有靶向性、精確性和順應性等優(yōu)點,可能使治療效果明顯提高,作為一種新型光源設備,已開始應用于銀屑病患者的治療。通過手柄操作,可以使紫外線僅作用于病變部位,而不累及周圍正常皮膚,提高了治療的靶向性。同時,該設備可發(fā)射一定面積的高密度紫外光束,能夠精確發(fā)射到病變部位,提高了治療的劑量和準確性[6]。本次研究結果示,中波高能紫外光與NB-UVB治療銀屑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4%和77.8%,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波高能紫外光能更好的提高銀屑病的治療效果。且安全評價還發(fā)現(xiàn),中波高能紫外線更安全,不良反應更少。
綜上所述,中波高能紫外光對尋常型銀屑病也有很好的療效,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而且可能更安全有效。對于該方法的長期療效及安全性,仍需設計更合理的大樣本研究進行驗證。
1 魏娟.銀屑病的發(fā)病機制與臨床診斷進展.黑龍江醫(yī)學,2005,29:344-346.
2 Housman TS,Pearce DJ,F(xiàn)eldman SR.A maintenance protocol for psoriasis plaques cleared by the 308 nm excimer laser.J Dermatolog Treat,2004,15:94-97.
3 陳向輝,翟曉翔,陳桂升,等.304nm中波高能紫外線治療斑塊狀銀屑病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802-803.
4 Ashcroft DM,Wan Po AL,Williams HC,et al.Clinical measures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outcome in psoriasis: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ir quality.Br J Dermatol,1999,141:185-191.
5 Ozawa M,F(xiàn)erenczi K,Kikuchi T,et al.312-nanometer ultraviolet B light(narrow-band UVB)induces apoptosis of T cells within psoriatic lesions.J Exp Med,1999,189:711-718.
6 馮舸.中波高能紫外線照射治療白癜風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2: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