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以新鄉(xiāng)學院2009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資料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對該校2009級學生三年的身體形態(tài)測試結果進行跟蹤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學生身體形態(tài)水平在身高變化速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男生體重上升速度大于女生,BMI評價結果男女生均在正常范圍內。
關鍵詞 新鄉(xiāng)學院 學生 身體形態(tài)狀況 調查
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為國民體質健康狀況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體質健康水平發(fā)展研究中顯得尤為重要[1]。掌握它的變化趨勢和特點,有利于我們在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特別是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提出更多可行的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2]。本文以新鄉(xiāng)學院2009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身體形態(tài)的跟蹤調查研究,從體質健康的一個最基本分支入手對新鄉(xiāng)地區(qū)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新鄉(xiāng)學院2009級為研究對象,大一階段男生2679名、女生5139名,大二階段男生2620名、女生4880名,大三階段男生1682名、女生4328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翻閱有關報刊書籍,網上查詢與本文研究內容相關或者相近的文章,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資料訪談調查法:與學校負責測試數據的專職教師聯系,調取與測試相關項目相關的數據。
3.數理統(tǒng)計法:原數據由Microsoft Excel儲存,數據由Spss13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完成,采用均數t檢驗法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4.邏輯分析法:對于少數身體形態(tài)測試項目變化的無規(guī)律性或數據嚴重失真等導致的處理結果無統(tǒng)計學追蹤研究意義的數據,進行篩除。
二、結果與分析
(一)2009級學生三年身高、體重、BMI變化情況見(表1)
(二)2009級學生三年身高、體重、BMI變化情況分析
身高體重是最直白的反映身體形態(tài)的指標,體重指數是身高(m)與體重(kg)平方的比值BMI,是評價大學生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身體勻稱程度和營養(yǎng)狀況的指標[3]。從表1中可以看出新鄉(xiāng)學院2009級學生身高、體重的測試結果呈正態(tài)分布,BMI平均值全部在標準范圍18.5-23.9之內。男生從入校的61.96KG的平均體重上升到了大三的63.49KG,身高變化沒有明顯規(guī)律,無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女生體重整體呈下降趨勢,身高同樣沒有明顯變化規(guī)律;BMI平均值男生呈上升趨勢,女生呈下降趨勢,但幅度都不明顯;標準體重比率都在40%以上,大一入校女生標準體重超過一半,比率為所有調查年份之首。
三、結論與建議
從數據的對比研究我們不難發(fā)現,在國內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新鄉(xiāng)學院2009級學生水平并未出現下降趨勢。2009級學生整體身體形態(tài)狀況處在標準范圍以內,隨著在校時間的增加,男女生BMI變化情況出現差異,這主要與男生體重呈現增長、女生體重呈現下降趨勢有關,結合標準體重變化規(guī)律我們不難發(fā)現:由于大三年級體育課的取消,實習階段的開始,很多男生都出現了體重上升的情況,BMI的參考值中身高在這個階段并未出現等比例變化,所以BMI呈現上升趨勢;大學階段女生一味追求以瘦為美[4],飲食的控制使其體重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身高變化不大,所以BMI呈現下降趨勢。男女生分別出現的上升或下降趨勢都是BMI偏離中間穩(wěn)定值的一個信號,從標準體重的比率的變化我們可以進一步印證這個偏離趨勢的出現。要充分認識到這個信號給我們帶來的警示,增加對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和健康觀的培養(yǎng),是我們防止偏離繼續(xù)擴大的首要任務。
由此可見,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中最基本的身體形態(tài)方面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共同努力的過程,既要從學校著手,讓領導層決策層認識到學生營養(yǎng),體育場館建設,體育教學投入,健康教育等等的重要性,又要發(fā)揮體育教師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健康觀和終身體育的意識[5]。
★基金項目:論文為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部分成果。項目名稱:河南省全民健身現狀調查及多元化服務體系構建研究。河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項證書:豫科軟(2012)024號,2012年3月7號。立項時間:2011年3月。項目編號:112400450054。
參考文獻:
[1] 盧志勇,袁小武.大學生體質健康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學院學報.2006.28(2):134-136.
[2] 譚作軍.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相關問題分析[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1.28(5):461-463.
[3] 陳興飚,張欣,張霈.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7):944-945.
[4] 徐凱旋.河南省開封市大學女生體質狀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體育時空.2011(2):44-45.
[5] 雷鵬.河南科技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比較與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36(2):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