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消費主義與當代青年身份建構

        2013-03-26 21:55:33楊德霞
        當代青年研究 2013年2期
        關鍵詞:建構

        楊德霞

        (西南交通大學政治學院)

        消費主義是一種以滿足人們超過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欲求,并把占有和享用物質財富視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它重視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感性欲望的滿足,重視產(chǎn)品的符號效應而忽視其實用功用,攀比消費、奢侈消費、炫耀消費和盲目的超前消費等都是消費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目前,消費主義在中國的蔓延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普遍擔憂,有學者指出它是建設生態(tài)文明必須克服的難題之一[1],也有學者將其視為挑戰(zhàn)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思潮之一[2]。消費主義在青年群體當中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我國目前的奢侈品消費呈現(xiàn)出“年輕化”趨勢,許多并不占有社會財富或者財富并不豐富的年輕人,成了奢侈品消費的主力。[3]甚至有些人為了消費而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例如一個17歲的高中生為買ipad2和蘋果手機不惜找到黑中介賣腎,獲得2萬余元,而身體構成了三級傷殘。[4]消費主義不僅容易扭曲人們的心理,助長重享樂、輕奮斗、貪圖安逸的觀念,同時,也容易成為某些國家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工具。例如,美國中情局對華的“十條誡令”中,就聲稱要“盡量用物質來引誘和敗壞他們的青年,鼓勵他們藐視、鄙視并進一步公開反對他們原來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別是共產(chǎn)主義教育……讓他們不以膚淺、虛榮為恥。一定要毀掉他們一直強調(diào)的刻苦耐勞精神?!薄耙欢ㄒM一切可能做好宣傳工作,包括電話、書籍、電視、無線電波和新式的宗教傳播。要讓他們向往我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盵5]因此,我們不可掉以輕心。筆者認為,消費主義在青年中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年把消費當作身份建構的方式是重要誘因之一。

        一、身份與青年身份建構

        我們每一個人,大多都在不同場合思考過“我是誰?”的問題,而這就在一定程度表達了我們對身份的認識和探尋。身份是某人標識自己是其所是的重要標志。一般說來,對自身身份的認識主要有兩條途徑:就縱向而言,涉及到主我對客我的認識;就橫向而言,涉及到主我對非我的認識。前者是一種自我的深度感和向內(nèi)感,它主要表明主體對自身狀態(tài)的認識;而后者則是對自我與他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認識,通過它來確定自我的位置感和歸屬感??梢姡瑢ψ陨砩矸莸恼J識體現(xiàn)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同時也意味著人們從社會的視角來認識自己。實際上,對自身身份的兩個向度的認識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身份在英語中可用identity表示。理查德認為,identity這個詞具有兩種含義:第一,同一性;第二,獨特性。同一與差別是身份的兩個重要的不同方面。一個人的前后同一特性或一個群體之間的相似性同時也構成了與其他人(“他人”或“他們”)的差別。[6]

        身份的確立對每個人的生活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使人有了本體的支點,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地位、形象、角色以及與他人的關系狀況,從而能更主動、從容地采取適宜的行動與他人互動。然而,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不是一旦獲得就能一勞永逸的事情?,F(xiàn)實的個人“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而是處在現(xiàn)實的、可以通過經(jīng)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7]尤其是在客觀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時,會給原有的身份以強烈的沖擊,甚至將其破壞。這時,就需要尋找新的方式來建構身份,否則,人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惶惶不可終日。青年時期是人的自我意識覺醒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高度關注內(nèi)心世界、開始了解和接納外部世界以掌握社會角色,從而為自身定位的階段。因此,身份的建構自然成了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消費主義中的青年身份建構及其表現(xiàn)

        一般而言,身份的建構方式可以是多樣的,例如:門第、權力、財富和職業(yè)等,消費也是其中之一?!皞€人消費的產(chǎn)物是消費者本身”。[8]這意味著,消費不僅是維持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體現(xiàn)人們的情趣、愛好、價值觀等的方式之一。人們的消費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自身的生活,折射出其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經(jīng)濟狀況、人格特征,等等。因此,正如鮑曼所說:“消費,不只是一種滿足物質欲求或滿足胃內(nèi)需要的行為,而且還是一種出于各種目的和需要對象征物進行操縱的行為……在生活層面上,消費是為了達到建構身份、建構自身以及與他人的關系等目的?!盵9]在商品經(jīng)濟條件下,廣義的消費是指所有購買和使用商品的行為,所有購買和使用商品的人都是消費者;狹義的消費則指購買商品之后的后續(xù)行為,即使用或享受商品的行為。[10]本文討論的是前者。

        (一)平等和自由的體驗

        當代青年大多個性鮮明、自主意識強、追求自由、崇尚獨立和平等,而當代消費的特征又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他們的這些特點和訴求,使其在消費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消費所帶來的愉悅感。

        在中國傳統(tǒng)封建社會,消費主要受到了等級的嚴格限制。在這一消費模式中,人們的衣食住行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政治地位,人們不能因為有了錢就躍過等級規(guī)定去消費其他階級、階層的東西,同理,也不能因為意圖節(jié)儉而違背禮的規(guī)定。例如,關于佾(樂舞)的使用,在孔子生活的年代有明確的規(guī)定,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當時,季氏作為一個大夫卻用了八佾,這顯然不符合禮的規(guī)定,明顯地是一種僭越。因此,孔子發(fā)出了“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憤慨;而子貢為了節(jié)儉而想免除祭祀殺羊又被孔子斥責道“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參見《論語·八佾》)。

        新中國成立以后一段時間里,由于經(jīng)濟基礎薄弱,因此,人們的生活消費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消費在客觀上可供人們自由選擇的余地不大。而且,在濃厚的政治氛圍中,如果穿著不當,就會被指責為“修正主義”、“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資產(chǎn)階級分子”等。因此,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當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包容度的增加,等級本位的消費逐漸被個人本位的消費所替代,消費也擺脫了各種外在的社會力量的約束,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個體尊嚴的體現(xiàn)。同時,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消費品日益豐富和多樣化,在客觀上也給人們提供了廣泛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在這一領域,“顧客就是上帝”,任何有理性的人都可在消費領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消費,自由地追求自身所認定的美好生活,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

        當代消費的這一狀況與青年追求平等、崇尚自由等訴求不謀而合。在這里,“我選擇,我喜歡”表達了其真實的愿望,“我的地盤我作主”則展現(xiàn)了其主宰自我的豪情。對他們而言,消費是一種詮釋自由、平等,展現(xiàn)個性和尊嚴的過程,甚至是其逃避和反抗家庭約束、學校管制以及社會既定秩序的一種另類方式。

        (二)自身價值的確認

        在消費中,把經(jīng)濟資本轉換為一種象征資本,把購買物的價格與自身的價值等同起來是一部分消費主義者的心態(tài)。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商品的性價比是其購買商品時所要參考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們往往精挑細選,貨比三家,竭力追求實現(xiàn)物美與價廉的有機統(tǒng)一。而對消費主義者而言,他們首要關心的是商品所帶來的符號效應,商品本身的實用性、便利性等則往往顯得次要。在他們眼中,商品是自身價值的象征。所買的產(chǎn)品越是稀缺、名貴和高檔,越能顯示出自身的尊貴。而這種心態(tài)在消費行為中又往往轉換為對商品價格的追求上。正如電影《大腕》中的一段臺詞所說:“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边@種“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消費方式在今天已經(jīng)成為一部分消費者真實的寫照。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有時甚至到了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例如,對“天價消費品”的狂熱。對消費主義者而言,盡管商品明顯地價不符實,商品本身或許也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然而,商品的實際價值并不是其關注的對象,他們重視的只是它的價格;在這種一擲千金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強烈的心理滿足感,在別人的羨慕甚至不解中洋洋自得。據(jù)報道,有的年輕人為了買一個價值2萬元的Louis Vuitton包,寧愿省吃儉用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幾乎每天都吃方便面,為了省下5塊錢的地鐵費,寧愿去擠公交車。[11]與此類似的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對消費主義者而言,與那些名牌、奢侈品所帶來的心理滿足感和榮譽感相比,這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值得的。

        (三)群體歸屬感的獲得

        一般而言,具有相似言行的人往往更容易產(chǎn)生相互的認同感,消費也不例外。相似的消費喜好及消費行為,往往會強化人群的“我們”感。因此,有學者認為,在消費中人們除了尋求自我感外,還力圖尋找群體所屬感。它指人們通過消費方式將個人融入某個階級、階層和群體來定位身份。[12]青年時期身心變化劇烈,內(nèi)在情感起伏較大。人們既有標新立異、追求自我的強烈需求,也有迫切希望為他人所認可、社會所接納的需要以及生怕被拋棄、孤立的擔憂。于是,消費憑借其方便快捷和直觀可見等特征,成了其獲得群體歸宿感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青年群體之間的互動則更一步強化了這種行為。

        然而,“購物與身份認同之間的關系是很復雜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單項建構的過程,而常常是一種雙向的混亂、位移、再定位的過程。對于有些人來說,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較低的人,這完全意味著人要成為某種人就必須購買某種東西”。[13]孫春晨認為,從個體與群體社會關系來看,人們的消費行為受到了“從眾效應”和“勢利效應”的影響。前者指人們擔心在社會中“被認為是窮人”,因此,趨從于流行的消費方式,讓自己加入到代表消費社會消費方向的群體和團體中去,并在與群體或團體的交往中獲得友誼、尊重等價值體驗。而后者則指人們渴望“被認為是富人”。因此,竭力模仿富人的消費方式。在“從眾效應”和“勢利效應”的驅使下,人們企圖通過消費來與富人群體實現(xiàn)緊密的倫理聯(lián)系。[14]

        此外,崇洋消費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弗洛姆曾說過:“一瓶可口可樂在手,我們喝的是廣告上那幅少男少女暢飲的景象,我們喝的是‘喝一口使你精神百倍’的標語,我們喝的是美國人了不起的習慣,我們很少去品嘗味道。”[15]在這里,消費的形式是首要的,而其內(nèi)容則是次要的。消費是實現(xiàn)與他者認同的重要渠道。在一部分國人的眼里,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這部分人唯外國產(chǎn)品馬首是瞻,并力圖通過對其消費,在國人面前顯示出自身虛幻的優(yōu)越感。由于國門的打開,使得國人了解和購買外國產(chǎn)品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樣和方便。從衣物到食物、從化妝品到汽車……部分國人對外國消費品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令國外的商家也瞠目結舌。他們抓住國人的崇洋心理,順從這一念頭,“充當他和他的需要之間的牽線人,激起他的病態(tài)的欲望,默默盯著他的每一個弱點,然后要求為這種殷勤服務付酬金”。[16]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不斷地向人們推銷其產(chǎn)品,鋪天蓋地的廣告在隨時向人們狂轟濫炸。

        三、消費主義中青年身份建構存在的缺陷

        消費主義滿足了青年身份建構的愿望,但是,這種建構本身并不完美。

        (一)自由的虛假性

        有觀點認為,消費“不受形式規(guī)定的支配……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受到社會規(guī)矩約束的個體終于能夠在那個屬于自己的‘私人’范圍內(nèi)享有一點點的自由和個人自主”。[17]在人們看來,選擇什么樣的商品,怎樣進行消費都是主體的自主行為,是其自由意志的表達。因此,“我買,故我在”,消費是一種確證自我自由的重要方式。的確,相比較于過去,今天的消費給予了消費者充分的自由權利。然而,對于消費主義者而言,這種自由從另一角度來看不過是一個幻影。

        因為,企圖通過個人的消費行為來推定主體的獨立存在是很不可靠的。實際上,消費主義者的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不是基于其自身理性的思考和審視而作出的決定,而是受到各種社會和文化因素,例如,其所屬的社會階層的趣味、流行的時尚、廣告與傳媒以及商家誘導等支配和左右的。例如,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沖動消費的體驗:在商場購物時,商家的贊美甚至阿諛奉承等往往使自己不知不覺地大把花錢,購買一些自身或許并不需要的、昂貴的商品。在這里,消費主義者的消費欲望與其說是出于內(nèi)在的真實需要,不如說是被虛榮心所激發(fā);與其說是自由自覺的主體,不如說是被各種社會力量所控制的對象;與其說“我買,故我在”,還不如說“我買,故我不在”。

        (二)平等的表面性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18],這句話被消費主義者奉為至理,并為自身的行為辯護。的確,馬克思認可商品出現(xiàn)對人類平等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吧唐肥翘焐钠降扰伞边@句話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第一,商品之間是等價交換;第二,商品所有者作為經(jīng)濟關系的人格化,在商品交換中地位平等?!皩u者來說,一個用3先令購買商品的工人和一個用3先令購買商品的國王,兩者職能相同,地位平等——都表現(xiàn)為3先令的形式。他們之間的一切差別都消失了。賣者作為賣者只表現(xiàn)為一個價格3先令的商品的所有者,所以雙方完全平等。”[19]此外,在今天,消費不再受等級所限制,從前被少數(shù)特權階層所壟斷的消費品逐漸向人們開放,每個人均有同等的機會來選擇自己喜愛的產(chǎn)品。從這個角度看,在消費過程中體味平等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然而,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雖然馬克思肯定商品與平等之間的關聯(lián),但是,他所要求的平等決不止步于此。在他看來,人類的平等還應該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向更高的階段邁進。其次,就當前消費主義者所感受的這種平等而言,它實際上可以具體化為一種金錢面前的平等,它意味著人們擁有花錢的自由,同時意味著你擁有多少錢,你就可以相應地消費多少物品。然而,即使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樣的電視節(jié)目并漫游同樣的游樂勝地,打字員打扮得同她雇主的女兒一樣漂亮,這也絲毫不能表明社會平等的真正實現(xiàn)。[20]而且,這種看似平等的消費,又在新的層面強化了人們的等級意識,產(chǎn)生了新的等級形式,即金錢財富的等級:誰擁有的金錢和財富越多,誰就能享有更多的消費品。在這里,每個人都“在衣袋里裝著自己的社會權力和自己同社會的聯(lián)系”。[21]這樣,“消費是一個與學校一樣的等級機構:在物的經(jīng)濟方面不僅存在不平等(購買、選擇和使用被購買力、受教育水準以及出生所決定)——簡言之,正如不是人人都有相同的讀書機會一樣,并不是人人都擁有相同的物”。[22]這種金錢至上的邏輯最終甚至會引發(fā)社會的危機。

        從代內(nèi)來看,由于社會發(fā)展的不均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使得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逐漸凸顯。當一部分人還在為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忙碌時,另一部分人的揮金如土、驕奢淫逸必然會給前者造成巨大的心理沖擊。從一定程度而言,今天社會中的“仇富”情緒便是對這種“炫富”行為的反應(當然,其具有很強的非理性)。而從代際來看,當代人過度地消耗資源,濫用并破壞自然資源,必然使得后代能使用的資源越來越少,并威脅到其生存環(huán)境。因此,這種消費實際上制造了新的不平等。

        (三)物的奴役性

        從某種程度上講,消費品是展現(xiàn)自身情趣、品位和個性的重要方式,也是自身與外界交流互動的渠道之一,它對于人們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如果因此而走到極端,使物成為生活的中心,那就使人與物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顛倒,使人為物役,從而喪失了人的尊嚴。

        實際上,人不僅是一種事實性的存在物,也是一種價值性的存在物?!叭说纳嬗袆e于并優(yōu)越于動物的生存,根本在于它賦有意義并追求意義?!盵23]正是因為人對意義世界的追尋,使得人類顯得獨特而高貴。人的價值包含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兩方面。前者是個人或群體對于社會的意義和作用,對社會需要的滿足;后者則是人們對自身的意義和作用,對于自己需要的滿足?!叭说淖晕覂r值是通過人們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來實現(xiàn)的”,“人的社會價值是自我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此外,“人的價值既包括創(chuàng)造價值,也包括占有價值,但主要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24]因此,作為一種社會存在物,其人生的意義主要在于積極地投入社會實踐,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實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

        然而,現(xiàn)代人對自身價值的理解往往存在這樣的誤區(qū):“他對自己價值的理解就在于占有的多少,而他如果想成為最好的,就不得不成為占有最多的?!盵25]當人們將視線轉向商品世界,以是否占有物以及占有多少物來判斷自身是否具有價值以及價值的大小,實乃誤入歧途。它實際上將商品捧為一個至高的神,把人貶低為一個等候發(fā)落的物。在這里,人與物的世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顛倒,商品成了人們生活的重心,消費也就成為一種“異化”的行為。不是商品為人而存在,則是人在為商品而活;不是人去控制物,而是物在控制人。

        消費成了生活的重心,人陷入了對物的無節(jié)制的追求中,然而,終日的奔波換來的并不是內(nèi)心的安寧與幸福,相反,“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26]他的消費品可能非常昂貴,但是與內(nèi)心世界的富足無關;消費品可能非常豐富,但內(nèi)心卻可能日益空虛。當人把自己交給了這個商品拜物教的世界以后,人就只能在這個世界里終日渾渾噩噩地活著,既喪失了尊嚴,也丟掉了靈魂。

        (四)極大的不穩(wěn)定性

        由于身份本身兼具同一性和差異性,因此,人們在建構自身身份時兼具趨同和求異的二重取向。在消費中,這表現(xiàn)為通過消費來彰顯自我以區(qū)別于他人,展現(xiàn)自身的個性;同時,也表現(xiàn)為試圖通過消費來實現(xiàn)自我與他者的認同,使自身與某一社會群體保持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

        消費方式具有直觀可感性,因而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可模仿性。人們總是在試圖通過模仿他者的消費方式來實現(xiàn)自身社會地位或階層的轉換,以加入“理想的團體,或參考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本團體”,使自己進入“時髦社會圈”。[27]然而,當某一群體發(fā)現(xiàn)作為自己的身份象征的消費方式已經(jīng)被廣泛模仿時,就會迅速拋棄原有的身份象征品——即使它還保存有使用價值,轉而尋求新的消費方式作為替代,以建構自身的身份。而另一部分人也會緊隨其后。這種不斷地追逐就引起了時尚的不斷變換。

        于是,時尚成了一個自我推動的過程,它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化中。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在多變的社會中,人們試圖通過消費來建構一種穩(wěn)定的身份,然而,消費帶來的卻是更大的不確定性:消費品層出不窮,時尚變幻不定,讓人捉摸不透。消費者永遠都被甩在后面,更加的無所依靠。在這種情況下,正像鮑曼所說:“身份更像是火山熔巖頂部一再被固化的表層部位,在它有時間冷卻和固定下來前就再度被融化。”[28]這是人們不得不面臨的尷尬局面。

        四、回歸與超越

        用消費來構建身份并不是一種理想的選擇,而超越這種身份建構的模式是題中的應有之義。

        (一)當代青年用消費來建構身份的原因

        在當代,消費之所以被當作建構身份的一種重要手段,是與時代的變遷密切相關的?!爸挥忻媾R危機,身份才成為問題。那時一向認為固定不變、連貫穩(wěn)定的東西被懷疑和不確定的經(jīng)歷取代?!盵29]在“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里,人們的社會關系比較簡單,角色相對固定,而且這種聯(lián)系是在十分熟悉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因此,人的身份比較穩(wěn)定,也非常明顯,能很容易地被人識別。而當代青年從一出生起,就面對著一個“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30]的社會形態(tài),“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xiàn)象。它構成了人類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shù)卣f,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了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31]在這里,物質交換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人與人之間不再像過去那樣直接地相互依賴,而是通過物和貨幣等形式進行互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成為人類生活的不可缺失的東西。因此,用物的形式來建構自身的身份便成為大多數(shù)人不由自主的選擇。

        同時,現(xiàn)代社會流動性較大,社會現(xiàn)象瞬息萬變,社會關系紛繁復雜。在這些變動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人們往往需要承受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zhàn),并在這些壓力和挑戰(zhàn)面前顯得渺小而脆弱。而青年群體由于自身涉世不深、社會閱歷淺以及社會經(jīng)驗不足等原因,更容易在不同程度上感到一種空前的破碎感、無力感、無所適從感甚至精神上的苦悶和幻滅感。各種關系的變化速度越快,主體就越難理解正在發(fā)生的事情,越難看出過去與現(xiàn)在的聯(lián)系,因此也就更難對自己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看法,確定如何行動。再加上傳統(tǒng)的一些身份模式(如政治身份等)式微,人們便急需尋找一些新的建構身份方式。

        消費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著撫慰人心的作用:給人們以一種自由、平等的體驗,使其獲得一種逃避或者沖破規(guī)訓的快感;給人們的自我價值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維度,使其在紛亂的社會生活中找到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渠道;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歸宿感,使其在茫茫人海中確定自身的位置,而其漂泊的心靈也可以找到一個可以暫時??康母蹫常煌瑫r,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世界中遨游,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釋放生活的壓力,消解內(nèi)心的焦灼與不安。因此,正如米勒在劇本《代價》第一幕中說:“許多年前,一個人如果難受,不知如何是好,他也許會上教堂,也許鬧革命,諸如此類。今天,你如果難受,不知所措,怎么解脫呢?去消費!”[32]

        (二)實現(xiàn)消費的本真意義

        誠然,我們還無法逾越這種“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社會形態(tài),然而,從這一點跳到主體的徹底碎片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謂的中心消解對應著假定的客體性的勝利,對應著假定的無意識結構力量的勝利,后者徹底摧毀了個體的整一感。而承認這也就意味著承認行動者和意圖的徹底失敗,承認主體不具有努力改變環(huán)境的能力,不具有設計任何其他理性未來的能力。這不過是我們沉淪于對物的追逐的遁詞而已。我們需要肯定消費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叭藦某霈F(xiàn)在地球舞臺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費,不管在他開始生產(chǎn)以前和在生產(chǎn)期間都是一樣。”[33]“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盵34]離開了消費,生命的存在就難以為繼。然而,吃喝這些消費行為,“它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是,如果加以抽象,使這些機能脫離人的其他活動領域并成為最后的和惟一的終極目的,那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35]“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消費的意義,不僅在于維持人的肉體性存在,更在于豐富和完善人性,提升人生的境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所以說,如果把消費看作是對財富的追逐,對物的占有,并將這種追逐和占有視為人生的最大目的,實在是誤入歧途。人生的幸福,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具有歸屬感的社會關系、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和閑暇,而同物質的絕對擁有量,甚至金錢的多少,并沒有直接、絕對的聯(lián)系。正如“生活在20世紀90年代的人們比生活在上一個世紀之交的他們的祖父們平均富裕四倍半,但是他們并沒有比祖父幸福四倍半”[36]一樣,擁有更多并不一定意味著更好。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依然能獲得精神世界的平靜、安寧和快樂,并在有限的人生中開創(chuàng)出無限的意義世界。

        因此,認識消費的本真意義,“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質”,[37]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重大課題;而引導青年用辛勤的工作、對社會的貢獻等方式來建構自身的身份并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全社會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1]陳學明.論建設生態(tài)文明必須克服的難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5):74-81.

        [2]郭明飛.全球化時代挑戰(zhàn)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西方思潮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7(1):128-130.

        [3]中國奢侈品消費全球第一的隱憂[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1-16/3606425.shtml,2012-01-06.

        [4]小伙為買ipad賣腎成三級傷殘 莫因虛榮后悔一生 [EB/OL].http://money.stockstar.com/SS2012040700001132.shtml,2012-04-07.

        [5]美國中情局對華的十條誡令[J].黨政論壇,2001(9):25.

        [6]Jenkins Richard.Social Identity[M].London:Routledge,1996:3-4.

        [7][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79.

        [8][18][33]馬克思.資本論[M].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4、104、196.

        [9]包亞明.游蕩者的權力——消費社會與都市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7.

        [10]楊魁、董雅麗.消費文化——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6.

        [11]中國奢侈品消費群體日趨年輕化[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zgrbjx/content_14235451.htm,2011-12-08.

        [12]姚建平.消費認同[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8.

        [13]羅鋼、王中忱.消費文化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64.

        [14]孫春晨.符號消費與身份倫理[J].道德與文明,2008(1):7-10.

        [15]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105.

        [16][26][35]馬克思.1844 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21、51、55.

        [17][22][27][31]讓·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73、45-46、48、1.

        [19][30][3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104、123.

        [20]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8.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6.

        [23]張曙光.生存哲學——走向本真的存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347.

        [24]吳倬.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2:366.

        [25]歐陽謙.20世紀西方人學思想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69.

        [28]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xiàn)代性[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128.

        [29]Jorge Larrain.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身份:現(xiàn)代性和第三世界的在場[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95.

        [32]趙玲.消費合宜性的倫理意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66.

        [36]艾倫·杜寧,多少算夠?——消費社會與地球的未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93.

        猜你喜歡
        建構
        《神圣敘事與日常生活的建構》
        論相對獨立的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程序之建構
        建構幾何模型高效解題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chuàng)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如何建構序列化閱讀教學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36
        談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課程的建構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40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建構游戲玩不夠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免费| 日韩国产自拍精品在线| 国产老熟女伦老熟妇露脸|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久久最黄性生活又爽又黄特级片|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久久| 一区二区国产视频在线| 白白色发布会在线观看免费 | 久草视频福利| 蜜桃av区一区二区三| 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Ⅴ樱花无码| 五月婷婷激情六月开心 |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亚洲色拍拍噜噜噜最新网站| 人妻蜜桃日产一本久道综合在线|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免费国产天天看|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亚洲|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vr| 欧美xxxx做受欧美| 无码欧亚熟妇人妻AV在线外遇|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91麻豆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三级在线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高湖呻呤久久av|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大香蕉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