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洪偉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把時政熱點引入政治課堂以實現(xiàn)時政熱點和學科知識的統(tǒng)一,使“情境時政化”。然而,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不僅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參與時事評論,是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學生參與式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選題四維度
合適的時評選題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時事評論的熱情,也可以增強時事評論的有效性。學生參與式時事評論需要抓住四個維度:
1.廣度:鑒于思想政治學科涉及到社會經(jīng)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領域,在時事評論選題時還是需要兼顧各個方面,或者是一個選題可以涉及到多個方面,這樣一是可以充分地考慮到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結(jié)構(gòu),二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2.深度:時事評論實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政治課教學,所以選擇的話題本身就必須有探究討論的可能性,必須有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教育深度,避免缺乏探究深度和教育意義的話題有利于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參與,也有利于實現(xiàn)高效思想政治課堂。
3.角度:時事評論的順利展開需要有一個適合的切入點,這就是時評選題的角度,選擇時評話題需要做到兩點:一是以小見大,可以從一個小事件、小現(xiàn)象入手,繼而開展探究、運用知識,這樣比較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
4.效度:時事評論應盡量注重時事的時效性,突出當前熱點,同時為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時事評論,效度還注重是否能夠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如果時事評論僅僅是學生之間毫無目標的爭論并不是教學目標的方向,所以需要教師用教學目標加以引導,讓學生學以致用,溫故知新。
二、課程三平臺
開展時事評論不僅需要有好的選題,同時也需要有基本的課程資源支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至少有以下三個課程平臺可以支持學生參與時事評論。
1.開展校本課程。在學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主開發(fā)時事評論類的課程,如“時事沙龍”、“時事點點通”、“校園時評”等各種類型的課程。在組織的過程中可以是采取“正方反方”的辯論式,也可以是“各抒己見”的沙龍式。在此過程中學生參與探究,運用所學知識,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理性思辨能力。
2.組織課堂時評。思想政治課課堂上給學生五分左右的 “課堂時評”時間,可以是以團隊為單位課前選題、準備,課上展示,制作多媒體圖文并茂,羅列并論證主要觀點,最好是要求學生運用最近所學知識來論證其觀點,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3.拓展課外資源。課堂外也有通過時事評論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空間。組織時評小論文競賽、制作時評小報、開辦時事評論周刊、組織時評學生社團等都是時事評論的有效形式。
三、實施兩主體
為了達成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時事評論的實施需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配合。
1.學生參與是時事評論促進教學的基石。如何讓學生參與式時事評論的實施?一是尊重學生的主體的地位。二是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三是讓學生成為評價者。
2.教師引導是時事評論促進教學的保障。如何引導時事評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時事評論的實施中應該扮演兩種角色:一是引路人,即教師應該以教學目標為方向引導學生的時評,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相關時事,適時給予目標性評價;二是啟迪者,即教師應該在學生時評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和能力的培養(yǎng),啟迪學生尋找到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提升理性思辨能力。
四、評價一回歸
在對學生參與式時事評論的評價中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評價目標應回歸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一是評價要基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方向,時事評論的選題和實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通過學生參與式時事評論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二是評價要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把綜合結(jié)果性目標、體驗性目標和表現(xiàn)性目標進行綜合評價,充分體現(xiàn)通過時事評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反饋信息,積極采取教學措施,進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促進學生發(fā)展。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時事評論的舞臺,是推進思想政治課高效教學的一個舉措,凸顯了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特色,是對學生參與式教學的有益探索。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 張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