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雨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710100)
建構主義是繼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之后心理學史上的又一重要理論,建構主義對多媒體教學中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過程均有積極影響。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學生對知識的簡單吸收,或者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單向傳授,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
學習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學生通過自我經(jīng)驗的結合形成的對自己知識的一種建構,它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還包括認知策略等非結構性的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是通過運用已有的相關知識,超越所提供的信息按具體情況建構成的,學生會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己獨有的知識體系,形成事物認知的個體差異。
在學習觀上,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動建構性、社會互動性、具體情境性。其中,學生的主動建構性指的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吸收,即學生以自己的經(jīng)驗為背景,對所遇到的新問題、新現(xiàn)象、新概念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得出自己的結論和認識。
知識建構是認知的核心本質之一,是人類認知能力的表現(xiàn)。知識的建構主要取決于教學,而多媒體教學不管從教的角度還是從學的角度,都是一種認知過程和智力活動,對學生和教師的知識建構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有效多媒體教學的認知過程,對有效地進行多媒體教學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學生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工信息建構知識的認知機制是五種基本的心智活動,包括學生對教材或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直觀認識、對知識的總結概括、對知識的具體化認識、對知識的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其中,直觀認識、總結概括和具體化認識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活動起輔助作用。
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首先通過感官直接體驗多媒體教學信息的表面現(xiàn)象和客觀屬性,獲得感性認識。如:學生可以同過聽覺感受語音、音樂等信息,通過視覺接觸文字、圖片、影像等信息。其次,學生要對多媒體教學中所接觸到的知識進行抽象理解,并進行總結概括,以便達到理性上的掌握。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加工多媒體教學中獲得的聽覺信息和視覺信息,并進行抽象概括,形成一定的原理、公式、定律等。再次,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所以,學生還要具備將抽象概括出來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的能力。具體化是一個從一般到具體的過程,它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在多媒體教學中對知識建構主要是通過以上三部完成的,當然要保持知識的建構還要靠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
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工作記憶中,所以多媒體教學的知識建構也主要在工作記憶階段進行,工作記憶可以完成對知識的過濾,便于學生進行掌握和運用。長時記憶的信息需要通過工作記憶轉化獲得,通過精心的復習和進行相關的運用,真正把知識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才能有效地儲存所學知識,形成長時記憶。
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獲得更為優(yōu)化的知識建構,開發(fā)好這五種基本的心智活動,使它們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才能形成有效的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多媒體的使用促進學生對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認知活動把運用多媒體的語言信息和形象信息表現(xiàn)出來的知識進行建構,把前人的認識變成自己的認知,在頭腦中形成與多媒體教學教材結構相對應的知識結構。
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能主動加工信息建構知識,是認知的反思或監(jiān)控的定向、控制和調節(jié)功能的結果,具體表現(xiàn)為多媒體教學中的計劃、檢驗、調節(jié)、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第一,做好計劃,在多媒體教學中,要明確學習目標,規(guī)劃學習進程,對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可能做出的教學反應進行預想,并指出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第二,注重檢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做到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并注意多媒體教學中語言和畫面的運用,并用恰當?shù)姆椒z驗學習進程,確認多媒體教學中語言和畫面運用的合理性;第三,適當調節(jié),根據(jù)檢驗結果,教師要對多媒體課件中的語言和畫面信息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組織成具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教學信息;第四,強化管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不斷提高對自己建構的多媒體教學中的語言模型和圖像模型的認識,并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內容;第五,學生評價,在多媒體教學結束后,學生可以用先前的經(jīng)驗知識評價自己課堂所獲得的語言模型和圖像模型的可接受性,并指出教學意見。
多媒體教學的設計原則包括多媒體認識原則、空間接近原則、時間接近原則、一致性原則、通道原則、冗余原則和個體差異原則七部分,這些原則充分體現(xiàn)了有效多媒體教學的原理,為多媒體教學中的知識建構的設計提供了依據(jù)。
第一,多媒體認知原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只能呈現(xiàn)給學生語言和文字,學生只能根據(jù)材料建立語言的心理模型,而多媒體教學呈現(xiàn)給學生的不但有語言、文字還有圖片、影像等,可以是學生建立語言心理模型和圖像心理模型,并將這兩種模型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教學效果自然比傳統(tǒng)教學效果好。
第二,空間接近原則。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教材或屏幕中文字和對應畫面鄰近呈現(xiàn)會比遠離,甚至隔頁呈現(xiàn)效果好很多。這是因為文字和畫面鄰近呈現(xiàn)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將文字和畫面進行聯(lián)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如果文字和畫面遠離或隔頁呈現(xiàn),學生很難講兩者同時納入工作記憶,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第三,時間接近原則。多媒體教學設計中,對應文字和畫面同時呈現(xiàn)比比繼時呈現(xiàn)時的效果更好。由于是對應知識的教學,文字和畫面同時呈現(xiàn)可以讓學生同時建立兩種感官的心理模型,并建立相應的聯(lián)系,而繼時呈現(xiàn)效果要差很多,學生很難同時在工作記憶中保持兩者的聯(lián)系。
第四,一致性原則。多媒體課件中的知識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保持關聯(lián)性和一致性,盡量排除無關的語言、文字、畫面、音樂等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因為無關的材料不但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還會干擾教學材料的組織加工,占用工作記憶中的認知資源,所以多媒體教學設計要滿足一致性原則。
第五,通道原則。在多媒體教學信息呈現(xiàn)中,聲音這種表現(xiàn)形式非常重要,相比僅用文本呈現(xiàn)效果要好的多。因為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都用來接收多媒體信息是可以更好地利用工作記憶中的認知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教學效果。
第六,冗余原則。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還要注意通道超載問題,可以用動畫加解說完成的教學,就不要再加上屏幕文字。因為動畫和屏幕文字一起播放在家很容易造成學生視覺通道超載,造成學生注意力跟不上,影響學習效果。
第七,個體差異原則。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對于不同的學生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講究教學設計,多媒體教學是教學設計中需要探索的重要內容之一。多媒體教學中促使學生知識建構的設計涉及到設置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建構主義的鼻祖皮亞杰、從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原理、布魯納的建構觀念等都為多媒體教學中知識建構的設計提供了依據(jù)。
根據(jù)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將知識建構理解為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發(fā)展的問題上,知識建構屬于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發(fā)展觀。按照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外因通過內因發(fā)揮作用,所以,多媒體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加工信息進行知識建構的內因,還要重視應該強調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包括多媒體教學的硬件設備和多媒體課件等軟件設備,在教學中要注意多媒體設備的選擇,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按照社會建構原理,知識建構是通過語言功能內化外部社會文化的結果,多媒體教學應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重刺激,包括屏幕的視覺信息刺激和語言形式的傳播。促進教學知識的社會互動功能,通過文本、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社會文化變得栩栩如生。
按照布魯納的建構觀念,多媒體教學技術促進了語言表征、形象表征和動作表征的發(fā)展。為了適應更好地學生的原有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建構,多媒體教學中要注意基礎知識結構的設計,并進行螺旋式課程,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發(fā)展學習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依據(jù),在教學中要從發(fā)現(xiàn)學習出發(fā)逐步進行創(chuàng)造素質的知識建構。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信息時代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媒體,它結合文本、圖像、動畫、語音等綜合感官刺激,是抽象的文化變得活潑生動、貼近生活,為學生學習中的知識建構提供了原材料。我們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各種優(yōu)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 林眾,馮瑞琴 多媒體教學中的知識建構 2007年02期
[2] 譚綺球 多媒體教學實踐中的若干偏向[J]教育與職業(yè)2008年06期
[3] 蔣永忠 如何利用現(xiàn)代信息接術提高教學質量 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