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朝鮮使臣見聞記述之康雍史事考評——以爭儲及雍正繼位為核心

        2013-03-22 23:45:30羅冬陽
        關鍵詞:雍正帝使臣雍正

        羅冬陽

        (東北師范大學 明清史研究所,吉林 長春130024)

        康熙朝爭儲及雍正帝得位相關史事,雍乾時敕纂的《清圣祖實錄》、《清世宗實錄》、《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大清會典》等史籍,都做了精心刪改,甚至連原始檔案都做了選擇性銷毀①如胤禎任撫遠大將軍期間的奏折。。因此,現(xiàn)存清朝文獻,很難揭示康雍時期爭儲和皇權授受的真相,雍正繼位問題成為疑案。但翻檢朝鮮漢文史料,會發(fā)現(xiàn)許多被清朝文獻缺省、掩蓋甚至有意回避的記載。

        李氏朝鮮與清朝的宗藩關系確立后,每年有派往清朝的三節(jié)年貢使及因事派遣的慶賀使、陳慰使、陳奏使、赍咨使、謝恩使等等。這些使節(jié)留下了《燕行錄》、《別單》、《聞見錄》、《手本》等主要以漢字記錄的豐富文獻,本文擬就其有關康熙晚期爭儲及其雍正初年政治影響的記述為核心,考察和評價這些文獻的價值和可信度。

        一、朝鮮使臣記述的文獻類型和來源

        明清時期,李氏朝鮮使臣出使北京(或南京)的見聞錄,由書狀官記錄并上呈朝鮮國王,由此形成了《朝天錄》和《燕行錄》[1]。林基中教授編輯的100卷的《燕行錄全集》[2]將高麗、李朝使臣出使元明清三朝的使行紀錄,統(tǒng)稱為“燕行錄”,為目前搜集最全的朝鮮使臣使行紀錄匯編。本文所引諸《燕行錄》,皆以此版本為依據(jù)。

        朝鮮使臣回國后所提交文書,除《燕行錄》外,還有使臣別單、聞見錄及譯官手本等三種。此三種文書,不見于《燕行錄》,而見于《同文匯考》?!锻膮R考》的編纂始于朝鮮正祖八年(1784),由禮曹判書鄭昌順等主纂,于十一年完成(1787)。其后續(xù)有增補,收錄文件至高宗十八年(1881)。該書初纂分為原編、別編、補編三類,續(xù)纂仍按此分類補入,名為“原續(xù)編”、“補續(xù)編”、“附續(xù)編”、“原編續(xù)”、“附編續(xù)”。收錄于該書補編卷一至卷六的《使臣別單》(包括《聞見錄》、《譯官手本》),尤為珍貴。該書原線裝96冊,臺北珪庭出版社有限公司于1980年按原大影印,精裝30冊,是目前便于使用的較好版本。

        綜上所述,作為清代朝鮮使臣往來的副產品,形成了一個由《燕行錄》和《使臣別單》構成的文獻體系。另外,《承政院日記》[3]的相關記載構成此文獻體系的補充。朝鮮使者回國后,要接受國王的召見,在書面報告外,還要口頭匯報出使見聞。口頭匯報及相關的君臣對話,反映了朝鮮方面對相關事件的認識、立場,有助于判斷相關記載形成的動機。

        這個文獻系統(tǒng)所記述的史事來源,大致有聞見、訪談、邸報(塘報)、清廷文書等。除存在某些傳聞訛誤、譯舌致誤、傳抄誤寫外,所記史事可信度頗高。

        二、二廢太子中的得麟案

        得麟,為《清圣祖實錄》官定漢字譯名,《欽定八旗通志》稱“德麟”,朝鮮文獻稱“德琳”,《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匯編》則譯為“德林”。

        該案,《清圣祖實錄》卷256,康熙五十二年九月甲戌記載云:

        先是隨從二阿哥允礽之得麟,為人狂妄,奉旨鎖禁在家。因伊父阿哈占補授福陵關防時,奏請將得麟帶往奉天。既而得麟之叔佛保奏得麟怙惡不悛,請交奉天將軍正法,上命交伊父阿哈占將得麟處死。伊父阿哈占及伊子白通詭稱得麟自縊身死,潛蹤逃匿。上察知其詐,遣刑部員外郎納齊喀等至山東膠州,拿獲得麟,付法司會勘。至是,刑部等衙門覆奏:“得麟系屢犯重罪,奉旨處死之人,乃擅行悖旨,假死逃匿,情罪可惡,應照大逆律,將得麟凌遲處死。其父阿哈占雖已身故,應開棺戮尸。得麟之子白通,擬絞監(jiān)候。其逃匿地方文武官,失于覺察,應行令該撫查參議處?!睆闹?。

        得麟獲罪的具體緣由,《實錄》并無交代,只是籠稱之為“狂妄”、“怙惡不悛”。

        康熙朝的滿文奏折中,有數(shù)篇文獻涉及得麟案。

        《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第4025折附康熙帝給步軍統(tǒng)領隆科多密諭,內云:

        盛京佛保之兄阿哈占之子德林行止不端,狂妄惡劣,曾諭交其父兄正法。茲據(jù)風聞,雖謂自縊死,但空棺殯燒。德林(得麟)自海上來至天津、登州等地,現(xiàn)不知其往南省或在何處。對此消息,輿論嘩然,皇太子亦聞其大概,告知于朕。此事著爾盡力密訪,若系在京,即執(zhí)之奏來。似此兩面欺罔之人,惟恐漏網(wǎng)。[4]1616

        該密諭不具日期,楊珍認為“寫于康熙五十年秋隆科多擔任步軍統(tǒng)領不久,五十一年十月第二次廢太子之前。”[5]進一步證以其他文獻,可以確定該密諭下于五十一年六月。

        該密諭里稱“風聞”,未交代“風聞”于何處。查《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第5186、5187折系盛京將軍唐保住奏報緝拿得麟的奏折,無具奏日期,折內稱“奴才于四月二十日到”[6]下255。其前任嵩祝于康熙五十年十月初二日調禮部尚書[7]卷248,則唐保住接任之命當下于此日期前后①《清圣祖實錄》卷249,康熙五十一年二月甲寅載:“賜盛京將軍唐保住、寧古塔將軍覺羅孟俄洛、黑龍江將軍宗室楊福,銀各一千兩?!?,則該折所稱到任日期當屬康熙五十一年。唐保住到任后,即探明阿哈占詭稱處死得麟實情,并稱得麟去向不明,有說乘船渡海者,有說已去蘇州者[6]下2557。查《欽定八旗通志》,該書卷169《賽喀納傳附子納齊喀》云:“(康熙)五十二年,(納齊喀)遷本(刑部)部員外郎。時皇太子允礽護衛(wèi)德麟獲罪,其父阿哈占任福陵總管,上命其自行拘禁,德麟詐自縊死,潛逃竄,奉天將軍瑭保住以奏。上命選才干司員訪緝,納齊喀同主事舒琳往膠州捕獲之。德麟伏誅,納齊喀議敘即升?!睋?jù)此可以確證,康熙帝給隆科多的密諭下于唐保住密奏之后。換言之,康熙帝密諭下于康熙五十一年四月至九月熱河避暑、秋狝期間。而據(jù)上引4025號隆科多奏折,則此密諭約下于六月間。得麟原是允礽護衛(wèi)。而其得以脫逃,正出自允礽授意[7]卷261,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乙丑。楊珍認為調查得麟事件是康熙帝“下決心徹底解決太子問題的一個先行步驟”[5]。

        總結以上清朝文獻記載可知,得麟系皇太子允礽護衛(wèi),因“狂妄”交其父阿哈占鎖禁于家,后阿哈占出任福陵總管,奏請帶往盛京。復因“怙惡不悛”,康熙帝令阿哈占將其正法。而阿哈占與得麟子白通遵允礽授意,縱得麟出逃,而詐稱自縊身死??滴醯蹅傻脤嵡?,于山東膠州捕獲得麟,五十二年九月將其凌遲處死。

        但是清朝文獻沒有交代得麟獲罪的具體原因。得麟案發(fā)后,正值朝鮮進賀兼謝恩使團赴北京?;氐綕h城后,正使臨昌君李焜、副使左參贊權尚游于別單中記述得麟案始末[8]補編卷3使臣別單三,V11P618-619,不僅與清朝官方記載一致,而且指出得麟得罪的直接原因乃是依仗皇太子威勢為其私貿人參,不僅獲罪前如此,而且至沈陽后仍依然如故。因此處死得麟、懲其家人,就等于斷了允礽的關鍵財路,成為康熙帝二廢太子的重要措施。

        三、雍正帝繼位的矛盾記述

        朝鮮《景宗大王實錄》關于雍正帝繼位的記載是中國國內史學界熟知的。該《實錄》卷10景宗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丁卯)記載了清朝敕使額真那、吳爾泰至漢城傳宣康熙帝遺詔的過程及遺詔全文。經國內學者與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遺詔原件比對,除個別字詞差異外,內容完全一致[9]91。該《實錄》次日又記遠接使金演以聞于“譯舌”者言于戶曹判書李臺佐,涉及雍正繼位的諸多細節(jié)[10]V41P271。

        細節(jié)之一是康熙帝病重時遺言必封胤禛第二子為太子的說法,與乾隆時所修《清世宗實錄》里因愛皇孫弘歷而傳位四子胤禛的說法一致。而對皇長子、廢太子的處置,與雍正年間的情形也基本相同①。胤禛于御榻前親承末命的細節(jié),在雍正十年(1732)成書的《大清會典》里也有記載[11]6402-6403。但馬齊受遺命、康熙帝授念珠和囑托胤禛遺言的細節(jié),俱未見于清朝文獻記載。饒有興味的是,遠接使轉述“譯舌”的話中提到“新皇累次讓位”,而僻居福建省汀州府上杭縣的童生范世杰竟杜撰三兄遵父命讓位于弟、弟三揖三讓始即位的說法,做閱讀《大義覺迷錄》的心得,以為“頌圣”之詞投呈學政,企圖僥幸上進[12]。

        那么,與雍正《大清會典》同年(1732)成書的《景宗大王實錄》所記載的康雍大位授受的細節(jié),該如何理解呢?

        馮爾康認為馬齊受詔是譯員的私人看法,不代表官方,又是孤證,且不排除編造賣錢的可能,難以據(jù)信;即位時謙讓絕無可能,“汀州傳說”“有著民俗的社會色彩”,無根據(jù);授念珠一事也不可信,大約是雍正帝手下人欲取媚于他的說法,但喜愛弘歷一事可信,對于雍正繼位的影響而言,可以解釋為“因喜歡孫子而堅定選擇兒子為繼嗣的決心”[9]131-132,97-101。

        譯員(譯舌)的話,假定沒有轉述的錯誤與曲解,那么至少可以理解為譯員個人的看法,也可將譯員如此說法的意圖理解為取媚他的主子。既然是取媚,其中又涉及當時活著的大臣馬齊,那么譯員也就不能毫無根據(jù)地胡編亂造。下文將要引用的李混、李萬選《別單》,曾提到馬齊與隆科多、十二王(貝子允裪,雍正帝即位后封為履郡王)相與謀議擁立雍正帝的事情。當時臣庶無法得知雍正帝受詔繼位的實際情形,馬齊既然參與了擁立,那么稱他“奉詔”就是合情合理的說法。當然也不排除雍正帝囑意如此放話。另外,謙讓之說不盡是無根據(jù)的“民俗”。眾所周知,雍正帝曾屢屢宣稱從無冀望皇位之心,只是因為自己的大德大能獲得了皇父的默認才在猝然之間被推上了無上的寶座,正應了傳統(tǒng)圣君的理想。所以“謙讓”之說,不僅是“民俗”,更是傳統(tǒng)政治文化“圣君”的應有之義。清代民間有種傳說,認為乾隆帝的位子也是搶來的,所謂因喜歡孫子而選擇兒子為繼嗣的說法也就被懷疑為乾隆帝的杜撰。但現(xiàn)在有了朝鮮人的記載,可以知道乾隆帝并不是第一個提出愛孫而立子之說。既然這個說法在雍正繼位之初就存在,且為敕使所傳宣,而雍正帝為自己得位合法性辯護的上諭中又從未提到,那么做如此的推測或許更加順理成章:雍正繼位之初即已默定弘歷為繼承人且為近侍所知曉??偟膩砜矗炎g員之言看作雍正帝擁護者的言論大致是不錯的。

        在清朝派遣敕使到朝鮮告訃之前的十月二十七日,朝鮮派出了以全成君李混為正使、左參贊李萬選為副使的“謝恩陳奏兼三節(jié)年貢行”使團[8]V12P974,補編卷7使行錄。該使團約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左右到達北京②,雍正元年(朝鮮景宗 三年)四月初二日回到漢城復命[10]V41P287,《景宗大王實錄》卷12,三年四月辛亥初二。在回國后提交的《別單》里,李混、李萬選記錄了關于康雍之際皇位轉移的所見所聞[8]V12P640-642,補編卷4使臣別單四。

        該《別單》所記康雍授受之際事情與清朝文獻多合,但有三事不見于現(xiàn)存清朝文獻。

        第一,七旬慶詔頒發(fā)之事,到目前為止,筆者于清朝文獻中未找到記載。但以康熙六旬慶典例之,即使沒有所謂書面的“慶詔”,而七旬慶典

        ① 雍正帝即位后,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封廢皇太子允礽子弘皙為多羅理郡王,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允礽卒,追封為和碩理親王。

        ② 此日期據(jù)康熙五十二年三節(jié)年貢行使團出發(fā)抵達日期估算。該使團發(fā)于十一月初三日,于十二月二十七日抵達北京,見金昌業(yè)(清代漢文文獻作“金昌集”)《燕行日記·往來總錄》,林基中編:《燕行錄全集》第31卷第297頁。于此時當已進入籌備程序①查《清圣祖實錄》,禮部首請慶六旬在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庚午(十九日),康熙帝未允。十一月己亥(二十日),王大臣公奏合請,仍不允。不允者,顯康熙帝之“謙德”,而慶典的實際準備工作已經展開,不然無法解釋五十二年的盛大的萬壽慶典了。又“慶詔”系朝鮮漢語詞匯,指吉慶詔書,如捷報、皇子出生、圣壽等,如明天啟五年十月皇第三子生,頒詔朝鮮,該詔書被稱為“慶詔”,見《仁祖大王實錄》卷13,四年(天啟六年)六月甲申(十三日)、己丑(十八日),《朝鮮王朝實錄》第34卷第106、109頁。據(jù)此,則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三日所頒通免地丁錢糧的詔書(見《萬壽盛典初集》卷1),亦屬于“慶詔”的范疇。。

        第二,康熙帝逝世當日早朝及早朝間昏迷、大學士王掞問病請旨事,清朝文獻中亦未見記載。王掞在朝鮮正祖八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成書的樸趾源的《熱河日記》中成了同承顧命的閣老。樸趾源還記錄說:王掞“誤認禛字為禎字,第四為十四。惔(掞)被罪,而允禎為逆魁,改禎為禵。”[2]V55P260,《熱河日記》卷23《銅蘭涉筆》樸趾源此說,也不見于清朝文獻的記載,當來源于乾隆四十五年他在熱河所聽到的傳說。這一傳說與58年前李混、李萬選使團的所見所聞又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殆樸趾源揉合李混、李萬選《別單》的記載與清朝傳說之所致②從雍正七年九月頒行的《大義覺迷錄》可知,當時流傳一種雍正帝篡改康熙帝遺詔的傳說,稱添改“十四”為“于四”。。而考諸王掞在康熙末年屢言立儲之事,則其跪問國事何如的說法,蓋即當時輿論對其言立儲的一種附會。

        第三,十五日,馬齊、隆科多與十二王等謀議,稱有遺詔,擁立新君后始為舉哀的情節(jié),清朝文獻未見記載。

        考《清世宗實錄》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十四日)條記載,該日任命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但是,再查《上諭內閣》,則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的任命是在十五日,而非十四日[13]V6P7下。雖然《上諭內閣》并非第一手的原始檔案,內中亦免不了改竄,但其成書早于《世宗實錄》③《上諭內閣》初刻于雍正九年,收錄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至雍正七年末的上諭。剩余部分在乾隆初續(xù)纂刊刻,于乾隆六年成書?!妒雷趯嶄洝酚谕晔赂娉?。,對照兩書的相關記錄,則仍可以看出改竄的痕跡??梢钥隙?,將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任命事由十五日提前到十四日,乃是《世宗實錄》纂修大臣大學士張廷玉等人的有意改竄,而改竄的目的則不外乎掩蓋康雍之際帝位授受的真相。也就是說,在十四日,胤禛繼位之事尚有待于諸王大臣的確認。再者,隆科多在康雍之際帝位授受中的地位已經明確,那么從馬齊、允裪在此前后地位的變化也可以證明他們在雍正帝即位一事中必有“功績”。根據(jù)這條《別單》提供的線索,再細檢清朝留下的文獻資料,可以對雍正帝繼位疑案獲得進一步的認識。

        雍正元年正月,因康熙帝逝世,朝鮮派出“陳慰兼進香行”使團。該使團正使李枋、副使金始煥回國后所提交別單[8]V12P643,補編卷4使臣別單四對康雍之際事情記載的日期比李混、李萬選別單的記載都早一日。為何會出現(xiàn)早一日的現(xiàn)象,或是使臣聽聞的錯誤,或是出于當時清廷有意的宣傳,不能確知。但有一點兩份別單是一致的,那就是“諸王各大人俟議定儲君后舉哀”,或者說,在康熙帝逝世后不久直到雍正改元后,兩個朝鮮使團所聽聞的雍正繼位情形都是經王大臣議定儲君后始為舉哀。

        再次,李枋、金始煥別單所記康熙帝傳位遺詔內容與清朝傳訃敕使所宣遺詔一致,也與清朝其他文獻記載一致,有核對后者的意味。

        另外,李混、李萬選別單提到,鑒于繼位的情形,當時人即有“秘不發(fā)喪”、“矯詔襲位”的議論。這一記載,比雍正七年《大義覺迷錄》提到的矯詔傳言要早近七年。這一點值得注意?!洞罅x覺迷錄》所載上諭,提出了康熙帝召見七位皇子宣布傳位遺命的事,為什么要到這個時候才出此說呢?馮爾康先生認為,這并不是出于彌補篡奪皇位的謊言,而是出于針對曾靜(張熙)投書案供詞中謀父篡位言論所做的說明[9]90。但是,據(jù)李混、李萬選別單的記載,“矯詔篡位”的傳言在雍正帝即位不久就已出現(xiàn),那么雍正帝當時為何不加以說明呢?是因為沒有合適機緣?還是因為以不同的方式做過說明呢?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李混、李萬選別單還記載了使臣認為可以構成“矯詔襲位”證據(jù)的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禎(允禵)的事跡。這些事跡的記述,與清朝文獻的記載基本一致。但有數(shù)點仍值得注意:

        第一,“賜玉璽”之說未見于清朝文獻,可能屬于對“撫遠大將軍印信”的誤聽誤解。

        第二,康熙帝染病之初密召胤禎,不見于清朝文獻。從當時機密文書傳遞速度及允禵聞訃后的反應看,當屬不可能。但是,仔細分析清朝相關記載,就會發(fā)現(xiàn),別單中“矯詔”說法絕非空穴來風。《清世宗實錄》記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雍正帝曾諭“總理事務王大臣”令允禵等回京。上文已指出,指定四位“總理事務王大臣”是十五日的事情,則將召回允禵的諭旨系在十四日并下于“總理事務王大臣”,要么是改竄了日期,要么是改竄了內容。又據(jù)滿文奏折、傳教士書信及《永憲錄》等文獻記載的印證,可以肯定,雍正帝召回允禵之旨利用“廷寄密旨”的形式假借了康熙帝的名義,屬于“矯詔”無疑[14]。

        四、雍正帝位的合法性危機

        李枋、金始煥別單詳細記載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大漸”到雍正元年三月間與雍正帝繼位、康熙帝葬禮、雍正帝即位后所面臨政治局勢的各項事宜。大部分的資料,當來源于當時的邸抄,而且大部分內容與《清世宗實錄》、《上諭內閣》所載相符。其中監(jiān)察御史柴謙所上諫雍正帝“六失”疏[8]V12P656-658,補編卷4使臣別單四,到目前為止,未在清朝文獻找到原文。該疏所透露的雍正繼位之初所面臨合法性危機的信息,饒有興味。據(jù)疏中“歷觀兩月”之語,則此疏上于雍正元年正月中或二月初。柴謙,字南屏,杭州人,為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公疏合請舉行東宮典禮八御史之一[15]。雍正元年三月十六日,坐“不端”同當年公疏署名的吳鎬、邵璿兩御史被罰充軍[13]V1P48第133諭。后于雍正帝四年七月獲赦,放歸原籍[16]卷46,雍正四年七月癸巳。此疏是否確為柴謙所撰,筆者未找到直接證據(jù)。但柴謙“不端”罪名的確切內容既然需要隱去,那么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不利于尊者顏面的情節(jié)。

        雍正元年八月,為吊慰仁壽皇太后崩逝,朝鮮派出禮曹判書吳命峻為主使、戶曹參判洪重禹為副使的“陳慰兼進香行”使團。使臣在北京“又得見皇帝傳諭諸王大臣等說話謄本”[2]V37P282,黃晸:《癸卯燕行錄》。這份“說話謄本”記錄在吳命峻、洪重禹的別單里:

        九月二十八日,皇帝御午門,傳諸王滿漢大臣并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都統(tǒng),面諭:“朕自登極以來,覽閱各部奏本,都寫得好。只有工部廉親王八阿哥總理,其奏本抄寫甚是不好。貼補涂注甚多,輕忽不敬如此。當初圣祖仁皇帝未殯天之日,諸王大臣都保舉八阿哥可承大統(tǒng)。大學士馬齊亦保舉八阿哥君臨天下。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圣祖仁皇帝龍馭上賓,將大統(tǒng)托付朕躬,你們俱不心服,道我暗竊大寶。我若將你們諸王議處,又恐傷手足,必定壞我名聲。我想諸王阿哥們原系妃嬪所出,朕亦是妃嬪所生之子。朕自登極以來,有說不盡苦楚。每日無一刻安時,都不如我在舊王府時,嬌妻美妾,并為(未)拘束。朕自去年十一月至今,并無一日快活,吃的未有好東西,穿的并無好衣服。我想起來,做皇帝有甚好處!如八阿哥要做皇帝,我情愿讓做他,何如?”諸王大臣俱叩頭謝罪。又諭馬齊等云:“你們若能勸與諸王敦倫和睦,使我兄弟各無猜嫌,共理大事,圣祖仁皇帝在天之靈必欣悅矣?!敝T王大臣又謝罪而出。[8]V12P663-664,補編卷4使臣別單四

        除宣布律典、受俘外,明清無皇帝“御午門”頒布詔諭之禮。但該別單所記諭旨內容卻并非杜撰。相似的內容在后來公布的雍正帝上諭中赫然醒目。如雍正二年四月初七日切責允禩的上諭里說:“爾諸臣內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謂允禩賢于朕躬,有足取重之處,能有益于社稷國家,朕即讓以此位,不少遲疑。為君非易事,若只圖一身逸樂,亦復何難?!保?3]V1冊P70這段文字與別單所記諭旨后段意思基本一致。查《雍正朝起居注冊》,雍正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大學士等“復請宗人府議處廉親王等一疏,上曰:‘允禩著從寬免其永停親王俸米,余依議?!笔率蝗?,又復議“吏部所議奏本字畫草率,應將廉親王等罰俸一疏”,雍 正帝做相同指示[17]V1P106、115??梢妱e 單 里記載雍正帝責備允禩“奏本抄寫甚是不好”并非無據(jù)。

        可以說,以上“別單”中不完全見于清朝文獻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從中可以看到雍正初年雍正帝皇位合法性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雍正帝對允禩等人的斗爭。

        五、雍正帝的迷信與內心緊張

        雍正六年五月,朝鮮以“緝撲逆黨”移咨清廷,遣“赍咨行”使團赴北京[8]V12P979,補編卷7使行錄[16]卷74,雍正六年十月庚子。此 行 憲書赍咨官卞昌和手本記載了一份得自序班金超的“圓明宮說話”,內有一段雍正君臣對話和一首讖語:

        [A]皇上云:“荒熟乃天道循環(huán),非朕之福。實由圣祖余蔭,所以朕耿耿留心,唯恐不如圣祖政令,常自日夜思維,兢兢不忘。想先帝欲圖久遠,見《推背圖》云‘胡人二八秋’,即行批仙,求大仙明示何謂‘胡人二八秋’,朕當重修廟宇?仙批云:‘不用修來不用修,誰識胡人二八秋。紅花落盡黃花發(fā),五月干戈八月休?!鹊塾鞔苏Z,終不能明,一惟從寬省刑薄稅,從天聽命。所以刑部每停秋決,廣膳(善)庫設法借俸。有官弁家貧不力者,預借俸銀,三五年扣除清完。即如康熙六十一年間借俸三年,扣至康熙六十四年扣完。誰知六十一年一朝駕崩,何能至于六十四年!朕每見扣除俸銀冊內有扣至六十四年者,未嘗不涕泣三四也。今朕效先帝所謂(為),將各省每年錢糧解送戶部者,除動用外,尚有余剩八百萬兩,欲放給八旗官弁兵丁,未得總管之人,所以八旗各設收賣米局,以便兵民。宗人府借俸,并無苛刻。至于刑罰,皆人自惹,不得已而行誅戮,亦必著諸王大臣詳議真情。即如年羹堯、隆科多輩,朕貸(待)他殊恩,爾等之所共知。孰意他欺君罔上,最(罪)大莫逭,即朕不誅,天亦不赦。就如查弼納,你為兩江總督時,犯罪來京,在朕面前自改前非,朕即宥罪擢用。皆由你自知前愆,自勉自勵,小心供職,朕亦優(yōu)待。若諸臣中能如此者,豈肯舍之而不用乎?”

        查大人叩頭回奏:“臣蒙主子洪恩,赦罪擢用,雖粉身碎骨,莫報隆恩。愿求皇上壽登千百,臣子子孫孫生生世世,永報不盡而已。”

        [B]皇上大笑云:“人豈有千百歲在生之理。今年倉(昌)平州掘碑一座,碑上詩語,朕甚不解,未知是何應兆。欲將明年七月起,不必寫出年號,只寫己酉、庚戌、辛亥。爾等詳議,傳示各衙門知之。”欽此。

        十三王等回奏:“皇上以孝治天下,仁德化民心,雖古圣賢君,無以復加。況我朝定鼎以來,四民咸服,五谷豐登,皆天賦久祚于大清。碑文解語,何足憑信。若據(jù)碑上之詩,不寫年號,一若外揚,反為惶惑。若有借俸一二年者,可只寫年分,不寫年號。其現(xiàn)年歷日文書稿案,仍照舊例。至于各衙門啟奏事內有字眼不好者,請為改正。即如‘年終盡數(shù)’四字,以臣愚見,改為‘歲底全數(shù)’,未知可否,伏乞圣裁?!?/p>

        奉旨:“甚是?!杲K’改為‘歲底’,‘盡數(shù)’改為‘全數(shù)’,傳示各衙門知道。”欽此?!?/p>

        更問其倉(昌)平州碑上詩語,則金超又謄示一張,曰:皇上筑萬年吉地,差官到倉(昌)平州取土,掘至丈余,見碑一座,長一丈六尺,寬七尺,厚四尺,明劉伯溫所立。有句八聯(lián),曰:紅花落盡放黃花,遍地胡兒亂似麻。東來西去歸藏土,南上北下返牛家。七九之年虎哺兔,一人騎馬踢雙猢。八六家雞夜宿糧,十個孩兒九哭娘[8]V12P700-704,補編卷4使臣別單四。

        手本A 段所說查弼納改過擢用事、官弁廣善庫“借俸”事及雍正帝動用官帑設立八旗“米局”事,俱與清官方文獻記載合。

        手本B段記載雍正帝欲改雍正七、八、九的三年為干支紀年的說法,乍看很玄,是否可信呢?翻檢《雍正朝起居注冊》雍正六年七月十一日并無相同記載。難道是序班金超杜撰以圖賄賂?再細查,發(fā)現(xiàn)該書六年六月初九日戊子有這么一條記載:

        內閣奉諭旨:“朕從前曾降諭旨,不必寫雍正七、八、九年,繕寫己酉、庚戌、辛亥年。此旨下于何人之處,著查明?!保?7]V3P2046

        清朝文獻里的相關記載,目前就找到這么一條。但是,這條簡單記載卻足以證明朝鮮使臣手本的記載并非憑空捏造或者出于序班金超貪圖賄賂的杜撰。與清朝文獻過于簡單的記載相比較,朝鮮使臣的手本提供了雍正帝改變紀年方法的詳細背景、動機及實際執(zhí)行情況。

        去雍正年號改用干支的直接動機是為了避免童謠預言的應驗。該童謠的寓意,據(jù)手本的記載,雍正帝以為“甚不解”。但是實際上他還是做了解釋。從回避“雍正”年號、改“年終”為‘歲底’、“盡數(shù)”為“全數(shù)”來看,雍正帝將昌平碑上所刻童謠與“國祚長久”做了聯(lián)系,這反映了他內心對于“國祚長久”所懷的緊張和疑慮,也從一個側面提供了解讀雍正帝大搞祥瑞、宣揚“天人感應”的內視視角。

        其實,這種緊張心態(tài)并非雍正帝的虛幻感覺,而是有著現(xiàn)實的依據(jù)。衛(wèi)拉特蒙古準噶爾部的威脅在康熙年間變得嚴重,從北、西、西南三面對清政權構成壓力。早在康熙二十六年(丁卯),朝鮮使臣在北京就聽到過類似的童謠:“白塔一身孝,四塔都修到。西犭達子若要來,東犭達子就跪倒?!保?]V11P531,補編卷2使臣別單二這首童謠寓意清朝將亡于準噶爾蒙古,雖不能排除其中含有某種內地人民的反清情緒,但所傳遞的準噶爾威脅信號卻是毫無疑義的。經過康熙年間三征噶爾丹、驅準安藏、雍正二年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清廷在與準部的博弈中變得主動,然而準部一日不亡,青藏與喀爾喀甚至內地就難以長久安寧。因此,雍正五年二月始,雍正帝接受川陜總督岳鐘琪的建議,做直搗準部的秘密備戰(zhàn)。這一備戰(zhàn),到六年七月已是一年有半,西征大計已定。從后來公布的計劃看,七年是北西兩路出征之期,八年直搗伊犁,那么九年就是善后之期[18]V14P220-222,岳鐘琪雍正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奏折。因此,將七、八、九三年改用干支紀年,目的就不外是祈求西征奏凱。

        當然,限于信息來源的局限,朝鮮使臣有時候也會得到假情報。例如康熙五十五年,朝鮮使臣從遼東驛丞處獲得一份“西犭達講和表文”,錄入別單中?;貒螅麄兟犝f此“表文”實為明末琉球國講和表文,于是查核文獻,發(fā)現(xiàn)“表文”出自刻本《燕居筆記》,有字句增刪,但全篇大體相同[10]V40P648上,《肅宗實錄》肅宗四十三年〈康熙五十六年〉五月戊午。此事益發(fā)可見朝鮮使臣記錄“別單”的謹慎。另外,官名、人名等,或因譯音,訛誤多有。由于是聞見,所記述的有些事件發(fā)生時間與實際發(fā)生時間有出入。但是,這些聞見記述并非憑空捏造,并且朝鮮使臣在記述時力圖做到真實可信,與《承政院日記》中朝鮮君臣的評論有著不同的性質。如上引雍正六年卞昌和手本所記載康熙時官弁的廣善庫借俸一事,手本原文記敘非常清楚,但是到朝鮮君臣議論此事時,卻被理解為雍正帝“借百官之俸祿以為祈禱之需”[3]V37P161下,雍正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把時間和內容都搞錯了。反過來說,我們不能因為《承政院日記》、《朝鮮王朝實錄》里面所記載的朝鮮君臣評論有誤解、誤斷而否定“別單”等朝鮮使臣聞見記錄的可信性及其史料價值。

        總之,盡管朝鮮使臣的見聞記述,與清朝的官方文獻一樣,也存在局限,但如果能參證以清朝官方文獻的相關記載,就如本文就有限史事記述事例考述所見,朝鮮使臣以清朝歷史見證者身份所提供的相關記述具有頗高的可信度,是一種可以拓展清史認識的珍貴歷史文獻,是一個尚未得到充分開發(fā)利用的寶藏,值得清史纂修者予以更多的注意。

        [1]孫衛(wèi)國.《朝天錄》與《燕行錄》——朝鮮使臣的中國使行紀錄[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1).

        [2][韓]林基中編輯.燕行錄全集[M].首爾:韓國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

        [3]承政院日記[M].漢城(首爾):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影印,1961.

        [4]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5]楊珍.康熙朝隆科多事跡初探[A].清史論叢[C].沈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4.

        [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M].合肥:黃山書社,1998.

        [7]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5.

        [8][朝]鄭昌順.同文匯考[M].臺北:珪庭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

        [9]馮爾康.雍正繼位新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0][韓]國史編纂委員會.朝鮮王朝實錄[M].漢城(首爾):國史編纂委員會,1986.

        [11][雍正]大清會典事例[M].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編·第77輯·第776冊[C].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

        [12]雍正朝文字獄·范世杰呈詞案[A].文獻叢編:第7輯[C].北平:故宮博物院,1930.

        [13]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4]羅冬陽.雍正帝矯詔召回撫遠大將軍王允禵考[J].明清論叢,2012(12).

        [15]康熙建儲案[A].文獻叢編:第4輯[C].北平:故宮博物院,1930.

        [16]清世宗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5.

        [17]雍正朝起居注冊[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93.

        [18]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1991.

        猜你喜歡
        雍正帝使臣雍正
        晏子辭千金
        雍朝戲事——從《活計檔》看雍正帝與宮廷戲曲的發(fā)展
        戲曲研究(2022年1期)2022-08-26 09:07:30
        靈渠胡人俑與貢道的外國使臣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1:56
        朝鮮使臣紀行文學中的山東文化元素
        雍正款琺瑯彩藍料山水圖碗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7:46
        雍正:精細典雅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28
        從借戲韜晦到節(jié)戲治吏——雍正帝執(zhí)政前后戲劇理念變化及其影響
        戲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32
        時尚達人:雍正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8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泥塑彩繪雍正帝坐像
        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 01:30:21
        亚洲七七久久综合桃花| 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二区| 国产日产综合| 欧美色aⅴ欧美综合色| 九月色婷婷免费| 极品夫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国产中老年妇女精品| 中字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亚洲成熟女人毛毛耸耸多| 特级av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牛影视| 激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免费观看韩国a视频| 精品亚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一道本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精品| 公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1717国产精品久久|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小草| 最新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s级爆乳玩具酱国产vip皮裤| 久久国产偷|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天堂|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色成人| 99亚洲乱人伦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av是男人的天堂免费|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天堂网av在线|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