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鳳
(天津鐵廠職工醫(yī)院,河北涉縣056404)
血栓通是中藥三七的提取物,主含三七總皂苷,其主要成分為人參皂苷Rg1和Rb1。血栓通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心腦灌注、減輕缺血所致病理損害,降低膽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等多種作用[1],因此在臨床中應用比較廣泛。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應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10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心絞痛反復發(fā)作史及心電圖典型缺血表現(xiàn):即ST段壓低<1 mm(休息心電圖或24 h動態(tài)心電圖)。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36~74歲;伴有原發(fā)性高血壓30例,2型糖尿病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6~74歲,中位年齡58.5歲;對照組50例,年齡37~73歲,男性34例,女性16例,中位年齡58.6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休息、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及靜脈滴注硝酸甘油;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450 mg加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每天1次,14天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觀察用藥前后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心電圖、血流變等變化。
1.4 療效判斷:顯效,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和持續(xù)時間比用藥前減少≥80%,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或硝酸酯用量減少>50%,心電圖ST段改善>50%或倒置的T波變淺≥50%或T波由平坦轉(zhuǎn)為直立;無效,心絞痛發(fā)作或硝酸酯用量減少<50%,靜息心電圖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 (cm/s±s)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比較 (cm/s±s)
治療組(n=50)對照組(n=50)治療前 治療后全血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切變率1.00(l/s) 22.42 ±4.72 15.73 ±5.22 20.75 ±5.58 17.35 ±4.10全血黏度(mPa·s)切變率5.00(l/s) 11.61 ±3.29 7.62 ±2.78 13.12 ±4.13 9.38 ±1.91血漿黏度(mPa·s) 1.76 ±0.32 1.53 ±0.23 1.88 ±0.43 1.64 ±0.34全血還原黏度(低切)(mPa·s) 50.35 ±6.66 35.88 ±5.70 51.28 ±4.92 40.62 ±6.16全血還原黏度(高切)(mPa·s)8.35 ±2.53 6.14 ±2.90 8.97 ±3.46 6.96 ±3.34
由表1可見治療后治療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還原黏度(低切及高切)明顯降低,和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療效,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2組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血栓通所含的三七總皂苷中,對心腦血管起主要藥效作用的為三七三醇皂苷,后者又以人參皂苷Rg1和Rb1為主(其中Rg1達35%以上)。三七三醇皂苷具有明顯的內(nèi)皮素拮抗劑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供;具有降血壓作用,能減慢心率,降低后負荷,降低心肌氧耗和提高心肌氧利用率;具有阻滯鈣通道的作用,抑制竇房結(jié)及異位起搏點自律而抗心律失常;能顯著改善反映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的指標即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環(huán),并具有抗凝及抗血栓作用[2]。
臨床觀察結(jié)果表明采用血栓通靜脈滴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減輕心肌缺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霞,黎曉斌.血栓通注射劑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研究[J].井岡山醫(yī)學專報,2003,10(1):46 -47.
[2] 雷蕾.血栓通對血液流變學影響的藥理學研究[J].海峽藥學,2007,19(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