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8年夏天的某一個下午第一次走進北京飯店之后,李春平就成了那里咖啡廳的???。他通常是買上一杯咖啡在那里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天,遇到認為可以當成目標的人就去搭訕兩句,如果人家不想深聊他也知趣。有時候,他會一天都碰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李春平對自己制定的這個守株待兔計劃十分自信,日復一日,他那像探照燈似的目光不止一次掃遍咖啡廳的每一個角落。
這樣的日子大概過了兩個星期,機會終于讓李春平逮著了。
“有一天下午快5點鐘的時候我都準備走了,當時咖啡廳里進來3個人,其中就有這個老太太。老太太第一眼看了我之后,又回過頭看了我一眼,我也看了她一眼。”大概是第六感應觸動了李春平的神經(jīng),他突然覺得這個衣著華貴的外國老太太可能就是自己這許多天來一直等待的人,她將是逆轉自己灰色命運的救世主?!昂髞砦业难酃鉀]有離開她。”
面對李春平追隨的目光,美國老太太也把目光迎了上去,大度而慈祥,亦不乏一股陡然見到珍奇藝術品般的欣賞神色。
李春平之所以把目光定位于老太太,是由于她身上滲透出的那種既矜持又自然的貴族氣質——那氣質使她儀態(tài)雍容,縱使年齡也不能阻礙人們面對這個高雅貴婦的慨嘆。氣定神閑,落落大方,這是她給他的第一印象。
老太太之所以把目光定位于李春平,是由于他那雙美麗、清純又充滿渴望的大眼睛,還有那張出類
拔萃的英俊面容——這是她見到的第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東方男子。青春陽光,帥氣倜儻,這是他給她的第一印象。
他們就這樣相互凝視著,暗自琢磨著對方,友善中滲透著對峙,矜持中夾雜著渴望。似乎是在迎接挑戰(zhàn),兩個人都沒有首先把目光移開的意思,又都在極力渴望從目光中讀懂對方傳遞的信息。
“她說這個地方有人坐嗎?我說沒人坐,你坐吧。后來她走過來坐下。然后老太太就跟我聊天。她問:你是做什么的?我當然不能跟她說自己是保外就醫(yī)的勞改人員,就說自己是北影廠的。老太太一聽好像很感興趣,當時我們聊了將近一個小時,我們第一次就是這么見面的。將近吃晚飯的時間,老太太請我跟她一起吃晚飯,我說不了,我沒跟她吃晚飯。然后她問,星期天晚上你有時間沒有?如果有時間的話,咱們再在這里聊聊天。我一看有戲,答應得倍兒爽快,之后我就回家了。”
僅僅隔了一天就是星期天,這回李春平走進北京飯店的時候心情與往常大不相同——此時他面前已有一個很鮮明的目標,下一步就是把搭訕進行到底。讓他產(chǎn)生更強烈信心的是,老太太也如約而至,而且還帶了一個翻譯。
他們在咖啡廳一聊就是3個小時?!八敃r沒有跟我說她是好萊塢的影星,什么都沒有說,她就說她是來旅游的。我問她,你在美國做什么?她說就是一般的工作,演員也做過,生意也做過,也教過書,說了好幾項。我問她多大歲數(shù)了,她
很客氣地說美國人不講究說歲數(shù)。然后她問我做過什么,我就說當過兵啊,在部隊文工團哪!”
那個星期天對于李春平來說當是一個最值得紀念的夜晚,他和老太太第一次在北京飯店共進晚餐。
緊接著,在北京的甘家口8號院:一個衣著亮麗氣度不凡的美國老太太跟著保外就醫(yī)的李春平走進了那座低矮陳舊的居民樓里……當李春平把老太太領來時,無數(shù)束目光聚焦到他們身上,李春平全然不顧,徑直領著這個西方女人走向自己小屋。此時他自己沒有想到,一個年輕的東方男人和一個年邁西方女人飽富傳奇色彩的曠世情緣就此拉開帷幕。
按李春平的說法,當初結識老太太,他從沒想過要用身體博取她的歡心,更沒有貪圖她的財富,他只是想借助她獲取一個簽證的印章達到出國目的,可惜的是,后來大多數(shù)人不這樣看。
(摘自東方出版社《真情李春平》 作者:劉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