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貴 楊自保 花桂玲 何金華
銅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姚繼貴 楊自保 花桂玲 何金華
導讀:大蒜和銅陵白姜是安徽銅陵“八寶”中的兩寶,也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農產品。銅陵市農科所從輪作模式、技術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經濟效益等方面深入探索、分析、總結,形成了銅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兩茬667 m2總產值達1.65萬~1.80萬元。該模式充分考慮了生姜與蔥蒜類作物的合理輪作,技術規(guī)范簡單,農民易于掌握,經濟效益顯著。
銅陵有“八寶”:金、銀、銅、鐵、硫、生姜、大蒜、麻。大蒜和銅陵白姜在銅陵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是著名的地方特色農產品。近幾年,銅陵市農科所進行了深入探索、分析、總結,形成了銅陵白姜—青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采用標準化栽培,平均667 m2銅陵白姜產量1 750~1 850 kg、產值1.1萬~1.2萬元,青蒜產量1 100~1 200 kg、產值5 500~6 000元,兩茬總產值達1.65萬~1.80萬元。該模式充分考慮了生姜與蔥蒜類作物的合理輪作,技術規(guī)范簡單,農民易于掌握,經濟效益顯著。
10月中旬播種大蒜,翌年1月上中旬采收青蒜上市,至2月中下旬結束,4月上中旬播種生姜,9月下旬至10月初上市。
2.1 整地施肥
選擇地勢高燥、向陽、排灌方便、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田塊,深翻40~50 cm,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 000~3 500 kg、餅肥150 kg,再耙細整平。作3.5~4.0 m寬的高畦后,按行距55~60 cm橫挖梳子形的小行壟,播種溝深30~35 cm,溝壁整成南陡北斜(60~70°的斜坡),并用力將北溝壁踩嚴踏實,同時開腰溝、縱溝和圍溝。
2.2 切分姜種
4月上中旬,將姜種從姜閣內取出后,選擇姜身粗壯、頂部芽鈍圓的姜塊作種,用手抹掉姜種上的細弱小芽和帶有黑斑點的芽,放在室內晾2~3天,進行煉芽。播種前視姜芽著生密度和部位切塊,每塊姜種質量50~60 g,只留1芽。切口立即蘸草木灰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15~20 min。667 m2播種量150~200 kg。
2.3 播種
4月上中旬,選擇晴天播種。在播前用小鏟子將播種溝的北坡壁上距溝底4~5 cm處鏟平,擺放姜種塊,株距18~22 cm,將姜種塊頂芽向下或平放,且朝南方向擺放姜種塊。播種后,立即在每塊種姜上蓋一把土糞灰,厚3~4 cm,并每667 m2施磷酸二銨50 kg、腐熟餅肥50 kg、硫酸鉀25 kg。最后再蓋上牛欄糞或其他廄肥,為防姜壟被大雨淋垮沖倒,壟面上撒一層爛稻草。
2.4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要保持姜田濕潤,做到澇能排、旱能灌。第1次追肥在出苗后15~20天進行,667 m2澆施腐熟有機液肥500 kg。第2次在6月中旬,667 m2施腐熟餅肥40~50 kg、磷酸二銨25~30 kg、有機液肥600~800 kg和土火糞800 kg。第3次在7月上中旬,結合培土667 m2施腐熟餅肥80~100 kg、腐熟人畜糞3 000 kg、土火糞2 500 kg。第4次追肥在8月上中旬,挖姜溝壅土時視苗情追施腐熟有機液肥。
培土能促進子姜肥大,保持子姜皮薄肉嫩。在2~3蘆期進行第1次培土,以后每隔15天左右結合中耕除草培土1次。第3次中耕培土要重挖平姜壟。第4~5次培土選在雨后的第3~4天進行,重挖重培,將原來的種植行培成壟,將壟變成溝。培土厚15 cm以上,越高越好。
播種結束至第1蘆有30%~40%出土前搭棚遮陽。按行列距(1.5~2.0)m×(1.5~2.0)m釘直立木樁(避免在畦溝內,以免影響生產操作和排水)。然后用竹竿在木樁距畦面1.5~1.6 m處橫擋扎好,形成平齊的網架,在竹竿上檔擺芭茅或遮光率60%~70%的遮陽網,芭茅擺放以“三分陽七分陰”的稀疏光照為宜,再用竹竿壓住芭茅并扎牢即可。到9月上中旬,氣溫下降時,應及時撤棚。
2.5 病蟲害防治
①姜瘟病防治 實行3~4年輪作,最好是水旱輪作;選用無病種姜,分切種姜用草木灰或福爾馬林等消毒;禁用帶病菌肥料、病區(qū)的水,保持田間不積水;發(fā)現病株及時挖除,帶出姜田處理,并在病穴及周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增施磷肥和鉀肥;發(fā)病初期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20%速補 (葉枯唑)、20%青枯靈、20%可殺得(氫氧化銅)等藥劑灌根3~4次。
②姜螟防治 清潔田園,減少越冬蟲源;發(fā)現幼苗被害時找出蟲口,人工將幼蟲滅殺;在蟲卵孵化高峰期,未鉆入姜株蛀食前,用48%樂斯本(毒死蜱)、5%銳勁特(氟蟲腈)、90%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3.1 施足基肥,整地作畦
收后的姜田立即進行清理,揀凈雜物,清潔田地,深翻30 cm左右。青蒜采用地膜覆蓋栽培,蓋膜后追肥不便,所以必須施足基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尿素25 kg、磷酸二銨25 kg、硫酸鉀20 kg,均勻撒入地面,然后再翻耕1次,耙平整細作平畦,畦面寬1.2~1.3 m。
3.2 種瓣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瓣大色鮮、無傷無爛、無病蟲害、不脫皮的蒜瓣作種。按大小分級,先用清水浸種24 h,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40 min消毒,以抑制病菌的孳生和蔓延,減少爛瓣,提高出苗率,使蒜苗健壯。
3.3 播種覆膜
將消毒蒜種表面的水分晾干后立即播種。播種前按行距17~20 cm開溝,溝深6~8 cm,按7~8 cm的株距進行點播,蒜頭朝上,再覆土3~5 cm厚,整平畦面,視墑情適度澆水,待水下滲后,每667 m2用50%乙草胺乳油50~75 g對水50 kg均勻噴灑土壤,隨即覆膜,四周用土壓實。要求按蒜瓣大小分畦播種,播種溝深淺一致,覆土厚薄一致,達到苗齊、苗壯的目的。
3.4 田間管理
蒜苗出土后,即可劃破薄膜將苗引出,引苗的膜孔要用細碎潮土蓋好。破膜放苗應在當天10:00前或17:00后進行。大蒜切忌水分過多,否則容易造成苗黃或死苗,做好清溝排水工作,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為好。地膜大蒜底肥施入充足,冬前一般不再追肥,待來年幼苗返青后,視苗情適當進行噴肥,即用0.5%~1%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噴霧。苗高達20 cm時可分批采收上市。
3.5 病蟲害防治
薊馬用10%吡蟲啉1 500倍液、1.8%阿維菌素2 000倍液噴霧防治;蒜蛆用90%敵百蟲或50%辛硫磷乳劑800倍液灌根防治;葉枯病、疫病、灰霉病等,于發(fā)病初期及時用蔥蒜韭靈、百菌清、速克靈、灰霉凈等藥劑防治。
本刊常用計量單位符號
1 時間:h(小時)、min(分)、s(秒)
2 長度:m(米)、cm(厘米)、mm(毫米)
3 面積:m2 (平方米)、667 m2 (畝)、hm2 (公頃),1 hm2=10 000 m2(15 畝)
4 體積:m3(立方米)、L(升)、mL(毫升)
5 質量:t(噸)、kg(公斤)、g(克)、mg(毫克)
6 濃度:mg/L、mg/kg (百萬分濃度,以前用ppm、1×10-6 表示)
姚繼貴,安徽銅陵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244000,電話:0562-2815489,E-mail:tlyjg@sohu.com
楊自保,花桂玲,何金華,銅陵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