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身體美學范疇“意氣”考論

        2013-03-07 09:00:19王向遠
        江淮論壇 2013年3期
        關鍵詞:美學概念

        王向遠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875)

        日本身體美學范疇“意氣”考論

        王向遠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875)

        “意氣”(いき)是從江戶時代游廓(妓院)及“色道”中產(chǎn)生出來的、以身體審美為基礎與原點、涉及生活與藝術各方面的一個重要概念,具體表現(xiàn)在德川時代的市井文學中,并由當時的《色道大鏡》等“色道”著作加以初步提煉,到了現(xiàn)代又經(jīng)美學家九鬼周造及其他日本學者加以研究闡發(fā),從而成為繼“幽玄”、“物哀”、“寂”之后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四大審美范疇之一?!吧馈钡膶嵸|(zhì)就是“美道”,產(chǎn)生于色道的“意氣”其實質(zhì)是“身體美學”。“意氣”是男女交往中互相吸引和接近的“媚態(tài)”與自尊自重的“意氣地”(傲氣)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審美張力,是一種洞悉情愛本質(zhì),以純愛為指向,不功利、不膠著,瀟灑達觀,反俗而又時尚的一種審美靜觀(諦觀)。與“意氣”相關的次級概念主要是“通”和“粹”?!巴ā笔菫t灑自如的男女交際行為,“粹”是純粹無垢的心理修煉。將外在的“通”與內(nèi)在的“粹”加以綜合呈現(xiàn),是“意氣”之美的表征,有這種審美表征的人就是“通人”、“粹人”或“意氣人”。

        日本美學;身體美學;色道;意氣;粹;通

        一、德川時代的“色道”與身體審美

        江戶時代近270年間社會安定,文化重心由鄉(xiāng)村文化轉向城市文化,城市人口迅速擴張,商品經(jīng)濟繁榮,市民生活享樂化,導致市井文化高度發(fā)達。有金錢而無身份地位的新興市民階層(町人)努力擺脫僵硬拘禁的鄉(xiāng)野土氣,追逐都市特有的求時髦、新奇、瀟灑、“上品”的生活,其生活品位和水準迅速超越了衰敗的貴族、清貧而拘謹?shù)奈涫?,于是,町人取代了中世時代由武士與僧侶主導的文化,而成為極富活力的新的城市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如果說,平安文化中心在宮廷,中世文化的中心在武士官邸和名山寺院,那么德川時代市民文化的核心地帶則是被稱為“游廓”或“游里”的妓院,還有戲院。(“游里”不必說,當時的戲院也帶有強烈的色情性質(zhì))正是這兩處被人“惡所”的地方,卻成了時尚潮流與新文化的發(fā)源地,成為“惡之花”、“美之草”的孳生園地。游里按嚴格的美學標準,將一個個游女(妓女)培養(yǎng)為秀外慧中的楷模,尤其是那些被稱為“太夫”的高級名妓,還有那些俳優(yōu)名角,成為整個市民社會最有人氣、最受追捧的人。那些被稱為“太夫”的高級游女、瀟灑大方的風流客和戲劇名優(yōu)們的言語舉止、服飾打扮、技藝修養(yǎng)等,成為市民關注的風向標,為人們津津樂道、學習和模仿。富有的町人們紛紛跑進游廓和戲院,或縱情聲色、享受揮霍金錢、自由灑脫的快樂,把游里作為逃避現(xiàn)實的世外桃源與溫柔鄉(xiāng),在談情說愛中尋求不為婚姻家庭所束縛的純愛,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一種以肉體為出發(fā)點,以靈肉合一的身體為歸結點,以沖犯傳統(tǒng)道德、挑戰(zhàn)既成家庭倫理觀念為特征,以尋求身體與精神的自由超越為指向的新的審美思潮。

        這種身體審美的思潮,首先是由“色道”加以闡發(fā)的。

        “色道”這個詞,在古代漢語文獻中似乎找不到,應該是日本人的造詞。色道的始作俑者是德川時代的藤本箕山,他在《色道大鏡》一書中創(chuàng)立了色道,被稱為“色道大祖”。什么是“色道”呢?簡言之,就是為好色、色情尋求哲學、倫理、美學上的依據(jù),并加以倫理上的合法化與道統(tǒng)化、哲學上的體系化、價值判斷上的美學化、形式上的藝術化,從而使“色”這種“非道”成為可供人們追求、可供人們修煉的、類似宗教的那種“道”,而只有成其為“道”,才可以大行其“道”。藤本箕山之后,江戶時代關于“色道”的書陸續(xù)出現(xiàn)。如《濕佛》、《艷道通鑒》等,此外還出現(xiàn)了一系列青樓冶游、與色道相關的理論性、實用性或感想體驗方面的書,如《勝草》、《寢物語》、《獨寢》等,也屬于廣義上的“色道”書。

        與世界各國的同類書比較而言,日本“色道”著作具有自己的特點,這種“色道”不僅僅是性愛技巧、性愛醫(yī)學的書,而是具備了一般審美的性質(zhì),是對人之美、即“身體之美”的研究。換言之,日本“色道”所追求的是身體的審美化。用西方現(xiàn)代美學的術語來說,就是“身體美學”。當代西方的一些美學家鑒于西方傳統(tǒng)經(jīng)典美學雖標榜“感性”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感性存在——肉體、身體的作用與意義,便提出了“身體美學”這一新的美學建構目標。英國美學家特里·伊格爾頓在《審美意識形態(tài)》中提出“美學是一種肉體話語”,美國學者理查德·舒斯特曼明確提出要建立 “身體美學”這一學科。實際上,在東方世界,在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雖然沒有“身體美學”之名,卻早有了身體美學之實。日本江戶時代的“色道”就屬于身體審美即“身體美學”的一種典型形態(tài)??梢哉f,日本文學中的 “好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 “好美”,日本的“色道”歸根到底就是“美道”,是以審美為指向的身體修煉之道。

        《色道大鏡》等色道書,并不是抽象地坐而論道,大部分的篇幅是強調(diào)身與心的修煉,注重于實踐性、操作性。用“色道”術語說,就是“修業(yè)”或“修行”,這與重視身體的訓練、磨礪和塑造的現(xiàn)代“身體美學”的要求完全相通。在日本“色道”中,一個具有審美價值的身體的養(yǎng)成,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社會化的學習、訓練和鍛煉的。身體本身既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在先天條件下,除了肉體的天然優(yōu)點之外,其審美價值,更大程度上是依靠不斷的訓練和再塑造來獲得。因而“身”(身體)的修煉與“心”(精神)的修煉是互為表里的。而那些屬于“太夫”、“天神”級別的名妓,從小就在游廓這一特殊體制環(huán)境下從事身心的修煉,因而成為社會上的身體修煉的榜樣和審美的楷模。

        《色道大鏡》等色道書,詳細地、分門別類地論述了作為理想的審美化的身體所應具備的資格與條件。特別是反復強調(diào)一個有修煉的青樓女子,在日常起居、行住坐臥、一舉一動中所包含的訓練教養(yǎng)及美感價值。理想的美的身體是美色與藝術的結合,因而身體修煉中用力最多的是藝術的修養(yǎng)。那些名妓往往是“藝者”,是“藝妓”,也是特殊的一種藝術家,她們的藝術修養(yǎng)包括琴棋書畫等各個方面,并以此帶動知識的修養(yǎng),人格的修養(yǎng),心性的修養(yǎng)。這種審美思潮在當時的流行文學——“浮世草子”、“灑落本”、“滑稽本”、“人情本”等市井小說中,乃至“凈瑠璃”、“歌舞伎”等市井戲劇中,都得到了生動形象的反映和表現(xiàn)。

        二、“通”與“粹”

        日本“色道”作為一種“美道”,作為一種身體美學,不僅全面系統(tǒng)地提出了身體修煉的宗旨、目標、內(nèi)容、途徑和方法,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從日本色道中產(chǎn)生了以“意氣”為中心、包括“通”、“粹”等在內(nèi)的一系列審美觀念和審美范疇。

        江戶時代的寶歷、明和時期,是中國趣味——包括所謂“唐樣”、“唐風”——最受青睞、最為流行的時期,萬事都以帶有中國風格、中國味為時尚、為上品,而詞語的使用以模仿漢語發(fā)音的“音讀”為時髦。成為色道美學基本范疇的幾個詞都是如此,如“粹”讀作“sui”、“通”讀作“tuu”、意氣“iki”,發(fā)音都是漢語式的,而且表層意義上也與漢語相近。

        “通”(つう)、“粹”(すい, 日本漢字寫作“粋”)、“意氣”(いき)三個詞,在江戶時代的不同文獻和作品中都是普遍使用的。日本有學者認為,前期多用“粹”,中期多用“通”,后期多用“意氣”;從作品文本的使用上看,從“假名草子”到“浮世草子”這兩種小說樣式中多用“粹”、“灑落本”和“滑稽本”中多用“通”,“人情本”中多用“意氣”。但這只是一個大體的情形,具體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需要做更為細致的文獻詞匯用詞統(tǒng)計和分析,才能得出更確切的結論。從三個概念的邏輯關系上說,“通”側重外部行為表征,“粹”強調(diào)內(nèi)在的精神修煉、“意氣”總其成,而上升為綜合的美感表征乃至審美觀念。

        先說“通”。

        “通”這個詞在日語中本來與中文相通,指的是對某種對象非常了解、熟悉。有通透、通曉、貫通、溝通、通達、疏通、通行等義,作為接尾詞則有“料理通”、“消息通”、“食通”等用法。 而且,在漢語中,也常用“通”字指兩性關系,有“私通”、“通奸”之意?!稄V雅·釋詁一》:“通,淫也?!薄缎栄拧V訓三》:“旁淫曰通?!痹谥袊诺湮墨I及文學作品中,“通”的這層含義使用甚廣。作為色道美學概念的“通”兼有以上各種含義。

        作為色道用詞或游廓用語,“通”與“粹”密切相關,通者必粹,粹者必通。元文三年(1738年)出版的《洞房語園》中明確說:“京都曰‘粹’,關東(江戶一帶——引者注)曰‘通’。”說的是兩個詞在關東與關西兩地的地方上的差別,意義上是相同的?!渡来箸R》卷一《名目抄·言詞門》對“通”的解釋是:“氣,通也,與‘瀟灑’同義。遇事即便不言,亦可很快心領神會貌?!边@里的含義與“粹”幾乎沒有什么不同。又如《通志選序》中說:“游廓中的風流人物叫作‘通’。 ”“通”的人被稱為“通者”或“通人”。非?!巴ā钡娜私小按笸ā?。在江戶時代明和、安永年間以后,隨著一系列“灑落本”如《青樓奇聞》、《辰巳園》、《游子方言》等作品的出版,“通”、“大通”之類的詞開始流行起來。開始時特指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和技能,特別是在酒館、茶館、劇場那樣的公共社交場所,要求懂得“通言”(時髦的社交言辭),后來這個“通”主要作為游里專用語,是指熟知冶游之道,包括游里的風俗習慣、游女情況等,在與妓女交往中不會上當受騙,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人。

        “通”的反義詞就是粗俗、土氣(野暮),而那些不通而裝通、不懂裝懂,死要面子凈吃虧、拙劣地模仿“通者”的人,則被稱為“半可通”(はんかつう)。那些為了顯示自己的“通”而過猶不及的人,被稱為“走過頭”(ゆきすぎ)。 “灑落本”大多是以這種“半可通”和“走過頭”的人為描寫對象,表現(xiàn)他們的似通不通,并以此取得滑稽搞笑的效果。例如,《游子方言》中,描寫的是所謂一位“通者”帶著兒子逛妓院,在那里他似通不通、不懂裝懂,最終露怯的可笑行徑。在商業(yè)繁榮、高速城市化的江戶、大阪等地,青樓和戲院是人員最為復雜、對社交的藝術要求最高的地方。許多剛剛進城的鄉(xiāng)下人、那些在經(jīng)濟上剛剛富裕起來但精神面貌不免“土氣”的人,都希望盡快融入城市生活、特別是城市上層的體面生活圈,于是便努力追求“通”。而在游里這種特殊的場合,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比其他場合更為特殊、更為密切和直接,因而對人及交往的修養(yǎng)的要求也更高、更嚴格。“通者”需要精通人情世故,需要在誠實率真的同時也會使用心計手腕,需要在自然本色中講究技巧和手段,穿著打扮要瀟灑不俗,言談舉止要從容得體。因而,“灑落本”的作者強調(diào):真正的“通”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要有所謂“心意氣”(こころいき)。例如,閑言樂山人在《多名于路志》中說:“須知‘意氣’不是外表的樣子,只有外表不是‘通’。 ”

        再說“粹”。

        一般認為,“粹”是從“拔粹”、“純粹”中獨立出來的。在漢語中,“粹”的意思是“不雜也”(《說文解字》),指純凈無雜質(zhì)的米,進一步引申為純粹、純潔、精粹、美好等意思。根據(jù)相關辭書的解釋,“粹,純也”(《廣雅·釋言》),“粹,引申為凡純美之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日語的“粋”完全繼承了漢語“粹”的這些語義,起初作為形容詞,具有鮮明的價值判斷、特別是審美判斷的色彩。藤本箕山在《色道大鏡·卷五·廿八品》第六品《瓦智品》中寫道:“天下人,皆將于色道有修煉者,稱為‘粹’,無修煉者,稱為‘瓦智’(がち)?!鄙烙行逕捳邽椤按狻保@是對“粹”的最基本界定。在《拔粹品》又寫道:“真正的‘粹’,就是在色道中歷經(jīng)無數(shù),含而不露,克己自律、不與人爭,被四方眾人仰慕,兼有智、仁、勇三德,知義理而敬人,深思熟慮,行之安順?!睆娬{(diào)的是一種品性修養(yǎng),是一種人格美。

        “粹”的根本表征是在游廓中追求一種超拔的“純粹”、一種“純愛”,不帶世俗功利性,不是為了占有,不落婚嫁的俗套,不膠著、不執(zhí)著,而只為兩情相悅。例如,井原西鶴在《好色二代男》卷五第三中,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粹”的故事:一個名叫半留的富豪,與一位名叫若山的太夫交情甚深。若山尤其迷戀半留,半留對此將信將疑。有一次他故意十幾天不與她通信,然后又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家業(yè)已經(jīng)破產(chǎn)。若山只想快一點見到半留,半留與她會面后,說想與她一起情死。若山當即答應。半留不再懷疑她的感情。若山按約定的日子穿好了白衣準備赴死時,卻不由地嘆了一口氣。半留聽到了,認為若山嘆氣表明她不想與自己情死。若山告訴半留,她嘆氣不是怕死,而是想到他的命運而感到悲哀,但半留卻因這聲嘆息而拿定主意,出錢將若山贖身,并把她送到老家去,而自己則很快與妓院中的其他妓女交往了?!鼹Q寫完這個故事,隨后做了評論:“兩人都是此道達人,有值得人學習的‘粹’?!闭J為這種做法是“粹”的表現(xiàn)。在作者看來,在游里中,男女雙方既要有“誠”之心即真摯的感情,又要有“游”(游戲的、審美的態(tài)度)的精神。半留和若山之間的感情都“誠”的,半留希望若山對自己有“誠”,但又擔心太“誠”,太“誠”則有悖于色道的游戲規(guī)則,那就需要以雙雙情死來解決;有所不誠,則應分手。換言之,一旦發(fā)現(xiàn)“誠”快要超出了“游”的界限、或者妨礙了“游”的話,就要及時終止,而另外尋求新的“游”的對象。半留憑著若山的一聲嘆息,便做出了對若山的“誠”之真?zhèn)蔚呐袛?,并最終做出了“粹”的選擇??磥?,井原西鶴所贊賞的正是這種以感覺性、精神性為主導的男女關系,這是一種注重精神契合、不強人所難、憑著審美直覺行事的“純粹”或“粹”。

        三、作為核心概念的“意氣”

        上述的“粹”、“通”都與“意氣”密切相關。 明和五年(1768)刊《吉原大全》中有一段話:

        對冶游者而言,貧富不論,貴賤無分,只要是名副其實的 ‘意氣人’,就會受女郎青睞。又,對女郎加以欺騙耍弄的人,不是真正的通人。所謂“意氣地”,就是心地率真、招人喜愛、瀟灑大方、英姿颯爽,人品高尚、內(nèi)涵充實者,這樣的風流倜儻的冶游者,方可謂‘通人’。

        這里使用了“意氣人”、“通人”、“意氣地”、“風流”等詞,可以顯示這些詞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意氣人”是有“意氣地”(或“意氣路”)的人,也就是“通人”。 換言之,“意氣人”也就是“通人”。 在“灑落本”中所描寫的“通”中,分為表現(xiàn)在外在行為的“顏通”和含于內(nèi)的作為一種心性修養(yǎng)的“氣通”。 一般認為理想的“通”是“氣通”。 “氣通”者,就是“意氣之通”,也就是“意氣人”,這里再次體現(xiàn)了“通”與“意氣”之間的密切關系。當“通”超越了外在的手腕技巧的層面,而上升到“氣通”的層面,就與“意氣”相通了。

        事實上,與“通”、“粹”相比,“意氣”這個詞的含義要復雜得多。在江戶時代的相關作品與文獻中,“意氣”這個漢字詞都讀作“いき”(iki),是模仿漢字發(fā)音的音讀,可見這個詞本質(zhì)上是從漢語詞,而且含義與漢語的“意氣”也基本相同。查《辭源》對“意氣”的解釋,一是指“意志與氣概”,二是指“情誼、恩義”,三是指“志趣”。說的都是人的精神層面上的一種積極趨向。而所謂“情誼”,當然也用來指男女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日語中的“意氣”一詞的最表層的意義,例如,所謂“意氣事”(いきごと)就等于“色之事”(いろごと),所謂“意氣話”(いきな話),指的就是與異性交往有關的話題。雖是男女之事,但既然以“意氣”相稱,就更偏重精神層面。日本《增補俚語集覽》對“意氣”的解釋是:“いき:‘意氣’之意,指的是有意氣之人、風流人物的瀟灑風采?!边@里的“意氣”是更多偏重于人的風度、風采。這種有“意氣”之風采的人物在江戶時代的“灑落本”和“滑稽本”都有描寫,而“人情本”描寫得最多。藤本箕山在《色道大鏡》卷一《名目抄·言辭門》中對“意氣”的解釋是這樣的:

        “意氣”(いき), 又作“意氣路”(いきじ),“路”是指意氣之道,又是助詞。雖然平常也說意氣的善惡好壞,但此處的“意氣”是色道之本。心之意氣有善惡好壞之分,心地純潔謂“意氣善”,心地齷齪謂“意氣惡”。又,意氣也指心胸寬闊,心地單純。

        可見被藤本箕山所說的作為 “色道之本”的“意氣”,是“粹”與“通”的心理基礎和精神底蘊,是一種心理的修煉和精神的修養(yǎng)。“意氣”的指向是男女性關系的精神化和審美化。

        “意氣”作為一個形容詞,在實際使用中有種種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在色道文獻和相關文學作品中,有“意氣之姿”、“意氣之聲”、“意氣之色”等種種用法。由于“意氣”的意義的多面性,在色道文獻與相關文學作品當中,許多作者喜歡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不寫漢字的“意氣”,而是置換為另外的更能具體表意的相關漢字詞,再用“意氣”日語發(fā)音“いき”這兩個假名在該詞旁邊加以標注(即所謂“振假名”),強調(diào)其讀音是“いき”(iki)。相關漢字詞主要有 “大通”(見 《大通一寸郭茶番》)、“意妓”(見《意妓口》)、“好風”(見《春色湊之花》)、“當世”(見《清談松之調(diào)》)、“好雅”(見《春告鳥》)、“雅”(《大通秘密論》)、“好意”(見《梅之春》)等等?!挨い钡倪@些不同的漢字標記不僅僅出于作者一己之好,而是表明“意氣”這個詞不僅具有種種不同側面的意義,而且內(nèi)容上都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例如“意妓”強調(diào)的似乎是一種精神上的性對象;“當世”是現(xiàn)時、當下之意,也是時髦、趕潮的意思;“好雅”、“好風”說的是對風雅或風流的愛好,也是在強調(diào)“意氣”的精神性。鑒于“意氣”這個詞的含義多樣,有時用特定的漢字來標記會受到限定和限制,因而在一些作品與文獻中,作者有時干脆不寫漢字,而直接寫作假名“いき”,這會使讀者的理解更具有可能性和開放性。但是,從根本上說,由于“いき”原本是“意氣”的日語發(fā)音,所以將相關漢字詞訓為“いき”,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意氣”來訓釋相關的詞;而直接使用假名“いき”,根本上還是依托著“意氣”。

        “意氣”的精神性,決不僅僅是指外表的美或漂亮,而是指一種長期形成的精神氣質(zhì)、精神修養(yǎng)及由此帶來的性感魅力?!叭饲楸尽敝谐S小挨い誓陦垺保ㄒ鉃?“意氣的中年女子”)這樣的說法?!澳暝觥币辉~相當于漢語的“半老徐娘”,是指因年齡增大而黯然失色的女性。但人情本中常把“意氣的年增”作為一種審美對象,而且是那些“未通女”(小姑娘)身上不具備的那種美。因而,“意氣”這個詞極少用來形容很年輕的女子,因為她們身上不具備“意氣”之美?!耙鈿獾哪暝觥笔请S著年齡增大,而具有的一種女性特有的精神氣質(zhì),就是帶有“色氣”(風韻猶存)的成熟女性的性感魅力。這種“意氣”具有復雜的精神與性格的內(nèi)涵,體現(xiàn)了一種社交、知識、性情方面的綜合修養(yǎng),難以概括和形容。年紀太輕的女子因“年功”未到,是不可能具備的。

        關于“意氣”與“粹”兩個詞的區(qū)別,哲學家、美學家九鬼周造在1930年發(fā)表的《“意氣”的構造》一書的一條注釋中談了他的看法,他認為:

        不妨把“意氣”(いき)和“粹”(すい)看成是意思相同的兩個詞。式亭三馬在《浮世澡堂》第二編的上卷中,寫道了江戶女子和關西女子之間關于顏色的對話。江戶女子說:“淡淡的紫的顏色真是‘意氣’呀?!鄙戏脚樱骸斑@樣的顏色哪里“粹”(すい)呀!我最喜歡江戶紫?!币簿褪钦f,這里“意氣”(いき)和“粹”(すい)的意思在這里完全相同……“意氣”和“粹”的區(qū)別可能是江戶方言和關西方言的區(qū)別……有些時候,“粹”多用于表示意識現(xiàn)象,而“意氣”主要用于客觀表現(xiàn)。比如,《春色梅歷》卷七中有這樣一首流行小曲:“氣質(zhì)粹,言行舉止也意氣?!钡恰庾R現(xiàn)象中用“意氣”的例子也很多……綜上所述,不妨把“意氣”和“粹”(すい)的意義內(nèi)容看作是相同的。即使假定—種是專用于意識現(xiàn)象,另一種專用于客觀表現(xiàn),但由于客觀表現(xiàn)本質(zhì)上說也就是意識現(xiàn)象的客觀化,所以兩者從根本上意義內(nèi)容是相同的。

        總之,九鬼周造認為“粹”和“意氣”兩個詞只是地域使用的不同,在意義上幾乎沒什么區(qū)別,又認為“‘粹’多用于表示意識現(xiàn)象,而‘意氣’主要用于客觀表現(xiàn)”。接著又說“但由于客觀表現(xiàn)本質(zhì)上說也就是意識現(xiàn)象的客觀化,所以兩者從根本上意義內(nèi)容是相同的?!彼鶑娬{(diào)的“意氣”是“意識現(xiàn)象的客觀化”的表現(xiàn),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所謂“意識現(xiàn)象的客觀化”,就是將內(nèi)在的精神意識表現(xiàn)在外面,使內(nèi)在的無形的東西借助外在的有形的東西得到呈現(xiàn)。那么這種東西是什么呢?豈不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美”嗎?不知道九鬼周造是否意識到了,他的這種“意氣”與黑格爾在 《美學》一書中對 “美”所下的那個權威定義——“美是理性的感性顯現(xiàn)”——幾乎如出一轍(盡管九鬼周造在哲學上主要接受的是海德格爾及現(xiàn)象學的影響)。換言之,“粹”只是一種“意識現(xiàn)象”,它還沒有獲得客觀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因而“粹”還僅僅是一種“美的可能”,而不是一種美的現(xiàn)實。相反,只有獲得了“意識現(xiàn)象的客觀化”的“意氣”,才能成為一種“美”的概念、才能成為一個審美范疇,成為表示日本民族獨特審美意識的一般美學概念。

        關于這一點,九鬼周造之后的日本學者也有相同的看法,并且表述上比九鬼更為明確清晰。例如,關于“通”、“粹”、“意氣”這三個詞的關系,日本九州大學中野三敏教授認為:所謂“意氣”,是由“粋”、“通者”、“大通”等相互聯(lián)系而形成的“意氣地”(いきじ)的鄭重表述,是表明“粋”、“通者”、“大通”等精神狀態(tài)的一個概念。在這個意義上,“意氣”和“粹”、“通”是完全重合的、完全同質(zhì)的存在。他進一步指出:

        正因為“意氣”(いき)本來是用以表示“粹”、“通”中的精神性的概念,因而它就容易與審美意識直接結合在一起,與具體的色彩、形狀,或者具體的聲音結合在一起,并賦予它們以精神性,從而把這些對象中的審美內(nèi)涵表現(xiàn)出來。

        換言之,“粹”與“通”自身不能是一種美,它只有依靠“意氣”,才能表示美的存在如何擺脫青樓這一特殊環(huán)境的制約,以使自身含有某種精神價值,從而升華到“意氣”這一審美意識的高度。

        這是很有見地的觀點。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意氣”這個詞在含義上的這種精神性和抽象性,所以它比“通”、“粹”更具有超越性,使它更有可能由色道用語,而成為一般社會所能使用的一種審美賓詞、一種美學概念。而“粹”和“通”這兩個詞則不能?!耙鈿狻边@個概念與“通”、“粹”的不同功能和根本區(qū)別就在這里。

        然而,遺憾的是,近些年來,在九鬼周造的中文評介文字及有關譯文、譯本中,對“通”、“粹”、“意氣”這幾個關鍵觀念的理解和翻譯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偏差和失誤。一些藝者將“いき”譯成“粹”,將九鬼周造的《“いき”の構造》譯成《“粹”的構造》,或將“意氣”譯為“傲氣”。這樣的翻譯都是不忠實的,都將“意氣”這個核心概念縮小化了。實際上,“骨氣”也罷、“傲氣”也好,僅僅是“意氣”的一個側面的屬性和表現(xiàn)而已。因而用“骨氣”、“傲氣”來翻譯“意気地”(いきじ,釋義詳后)是可以的,但用來翻譯“意気”決不可以。

        其實,“意氣”到底是什么,九鬼周造《“意氣”的外延構造》一節(jié)做過明確的說明:

        所謂“意氣”,正如以上所說的,它在漢字的字面上寫作“意氣”,顧名思義,它是一種“氣象”,有“氣象的精粹”的意思,同時,也帶有 “通曉世態(tài)人情”、“懂得異性的特殊世界”、“純正無詬”的意思。

        這段話很重要。因為這是作者對“意氣”最明確的解釋、定性和定位。首先,九鬼明確把“いき”對應于、等同于漢字的“意氣”。這就等于提醒我們應該把《“いき”の構造》翻譯為《“意氣”的構造》而不能是《“粹”的構造》。其次,他將“意氣”解釋為“一種‘氣象’”。所謂“氣象”(日文漢字寫作“気象”,假名寫作“きしょう”)按《廣辭苑》中的解釋,一是由宇宙的根本作用所形成的現(xiàn)象,二是指人的“氣性”,即人的性情、氣質(zhì),三是指氣象學意義上的“氣象”。前兩條的“氣象”釋義都表明:作為“氣象的精粹”的“意氣”是根本的、基礎的母概念,所謂“氣象的精粹”就意味著“意氣”可以把“精粹”即“粹”包括在內(nèi)。 換言之,若不把“意氣”(いき)譯成“意氣”而譯成“粹”,就會完全顛倒這兩個概念的從屬關系、主次關系。這表明,對于學術思想著作的翻譯而言,翻譯不僅是翻譯,而且也是一種理解和闡釋。譯者的理解與闡釋必須充分尊重原文,必須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學理的、邏輯的關系。翻譯者必須明白,從原文的角度來說,九鬼周造書名畢竟是《“いき”の構造》而不是《“すい”(粹)の構造》,在九鬼周造的心目中,“意氣”(いき)還是可以依托的根本概念。

        總之,“いき”所對應的漢字是“意氣”,因而如果要把這個“いき”還原為漢字的話,那么它一定是“意氣”,而不能是“粹”或“通”。又,“粹”在表達“意氣”的意義時,固然也可以訓作“いき”、讀作“いき”(iki),但“粹”在更多的情況下音讀為“すい”(sui),“粹”難以包含“意氣”(いき)”,“意氣”卻可以包含“粹”。 事實上,無論是“通”還是“粹”,作為純粹的色道用詞,較之具有一般審美概念的“意氣”,其意義要狹隘得多。歸根到底,“意氣”是核心概念,“通”和“粹”是次級概念?!按狻笔且环N內(nèi)在意識,而“意氣”則是內(nèi)在意識的外在顯現(xiàn);換言之,“粹”往往是指內(nèi)容,“意氣”則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綜合與統(tǒng)一,也就是說,“意氣”大于“粹”,“意氣”可以包含“粹”,而“粹”則不能包含“意氣”。

        四、“意氣”的內(nèi)涵與外延

        九鬼周造的《“意氣”的構造》一書的功績,就是已經(jīng)很大程度地擺脫了“色道”概念的束縛,將“意氣”從江戶時代的游廓中剝離出來,賦予它以現(xiàn)代性,并作為日本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運用歐洲哲學中的概念整理與辨析的方法,加以分析、整合和弘揚。這個工作沒有在江戶時代完成,當時的“色道”作家們局限于色道和游廓的范圍內(nèi),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九鬼周造認為,“意氣”這個詞帶有顯著的日本民族色彩,歐洲各大語種中雖然存在和“意氣”類似的詞,但無法找到在意義上與之完全等同的詞?!耙鈿狻笔恰皷|洋文化——更準確地說,是大和民族對自己特殊存在形態(tài)的一種顯著的表達”。九鬼周造首先分析了“意氣”的內(nèi)涵,認為“意氣”的第一內(nèi)涵就是對異性的“媚態(tài)”。

        所謂“媚態(tài)”,日語假名寫作“びたい”,與漢語的“媚態(tài)”含義相同,但不含貶義,是個中性詞。大體指一種含蓄的性感張力,或性別引力,也可以譯為“獻媚”。九鬼周造認為,“媚態(tài)”只有在男女互相接近的過程中才能產(chǎn)生,一旦對方完全被得到,距離便消失,張力便消失,實際上就進入了類似婚姻的狀態(tài),美感喪失殆盡?!懊膽B(tài)”只是一種身體審美的過程,是一種唯美的追求,因而它與“真”、與“善”都是對立的?!懊膽B(tài)”排斥現(xiàn)實性和真實性,而只要一種曖昧的理想主義;它也排斥“善”,不承認既有的婚姻、家庭等倫理道德。

        九鬼周造認為,“意氣”的第二內(nèi)涵就是所謂“意氣地”。這個詞假名寫作“いきじ”。顧名思義,就是“意氣”有其“地”(基礎),也就是“有底氣”、“有骨氣”、“傲氣”的意思,也含有倔犟、矜持、自重自愛之意?!耙鈿獾亍钡耐x詞是“意氣張”,在一些文獻和作品中也常寫作“意氣張”,就是一種“意氣沖天”而又誘人的傲氣。沒有“媚態(tài)”,雙方就不可能接近;沒有矜持和傲氣,接近就因為太容易而缺乏過程美感。只有“意氣地”即“傲氣”與“媚態(tài)”相結合的時候,男女之間、男女的身體與精神之間,才會產(chǎn)生一種審美的張力。

        九鬼周造認為“意氣”的第三個內(nèi)涵是“諦觀”。諦觀,日語原文“諦め”(あきらめ,有人譯為“達觀”,有人譯為“死心”,似乎都不確切),是一種洞悉人情世故、看破紅塵后的心境?!爸Bめ”的詞干使用的“諦”字,顯然與佛教的“四諦”(苦、集、滅、道)之“諦”有直接關系。 佛教的“諦”是真理之意,“諦め”就是觀察真理、掌握真理,達到根絕一切“業(yè)”與“惑”、獲得解脫的最高境界,因而借用佛教的“諦觀”一詞來翻譯“諦め”最為傳神。從美學上看,“諦觀”就是一種審美的靜觀。九鬼認為,所謂“諦觀”,也就是基于自我運命的理解基礎上的一種不執(zhí)著的、超然的態(tài)度。對女人而言,是對男人的花心抱著一種類似絕望的諦觀,不嫉妒,更不撒野;對男人而言,“諦觀”就是始終對女性抱有一種審美靜觀的態(tài)度,明明知道女方在欺騙自己,卻不從道德的、實利的角度去苛求她。在審美過程中,明知受騙,甘愿受騙,甚至以被騙為樂。

        在“意氣”這個審美概念的內(nèi)涵中,除了九鬼周造所指出的“媚態(tài)”、“意氣地”、“諦觀”三種審美要素之外,筆者認為還包括“時尚”與“反俗”之美。如上文所說,在江戶時代,“意氣”本身可訓為“當世”二字,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時尚”的意思?!皶r尚”就是不保守、就是追新求變,江戶時代的游廓之所以能夠引導時代與社會的審美潮流,就在于它的“當世”及時尚性?!皶r尚”就是不古板、不拘泥的一種隨意和瀟灑、一種個性化的美感。關于這一點,藤本箕山在《色道大鏡》中,在當時的“浮世草子”、“人情本”等作品中,都有表現(xiàn)和描寫。

        在《“意氣”的構造》中,九鬼周造除了“意氣”的內(nèi)涵構造外,還分專章論述了“意氣”的外延構造、“意氣”的自然表現(xiàn)和“意氣”的藝術表現(xiàn)。認為“意氣”的外延構造是作為“意氣”之延伸的“上品”、“華麗”、“澀味”三個詞,以及與之相對的“下品”、“樸素”、“甘味” 三個詞之間形成的二元張力。“意氣”的自然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身體方面,“意氣”的反義詞是“土氣”(野暮)?!耙鈿狻钡捏w態(tài)略顯松懈、身穿輕薄的衣物(但不能是歐洲式的袒胸露背式或裸體),楊柳細腰的窈窕身姿可以看作是“意氣”的表現(xiàn),出浴后的樣子是一種“意氣”之姿,長臉比圓臉更符合“意氣”的要求。女子的淡妝、簡單的發(fā)型、“露頸”的和服穿法,乃至赤腳,都也有助于表現(xiàn)出“意氣”。在“意氣”的藝術表現(xiàn)上,最能體現(xiàn)“意氣”的是條紋花樣中的簡潔流暢的豎條紋,最“意氣”的色彩是鼠色(灰色)、茶褐色和青色這三種色系;大紅大紫、紅花綠葉、花里胡哨的艷俗的顏色和面料不“意氣”,最“意氣”的建筑樣式是簡樸的茶屋;在味覺方面,別太甜膩(“甘味”)、適度地帶一點“澀味”是“意氣”的,等等。九鬼周造對“意氣”之表現(xiàn)的概括與解釋,主要材料來源是江戶時代及此后的相關文獻及藝術作品,特別是文學作品中的相關描寫。

        綜合分析九鬼周造的見解,再加上我們的理解,嘗試著盡可能簡潔洗練地將“意氣”定義如下——

        “意氣”是從江戶時代大都市的游廓及色道中產(chǎn)生出來的、以身體審美為基礎與原點、涉及生活與藝術各方面一個重要的審美觀念,具有相當程度的都市風與現(xiàn)代性。狹義上的“意氣”正如九鬼最早所說,是一種“‘為了媚態(tài)的媚態(tài)’或‘自律的游戲’的形態(tài)”,是男女交往中互相吸引和接近的“媚態(tài)”與自尊自重的“意氣地”(傲氣)兩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審美張力,是一種洞悉情愛本質(zhì),以純愛與美為目的,不功利、不膠著,瀟灑超脫、反俗而又時尚的一種審美靜觀(諦觀),在這種審美張力與審美靜觀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意氣”之美。

        五、意氣的組織構造

        以上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對“意氣”從色道概念到身體美學概念的產(chǎn)生、演變做了動態(tài)的縱向的梳理,對“意氣”與“粹”、“通”等概念的關系做了分析,對“意氣”的內(nèi)涵和外延做了概括和界定。我們還需要從語義學、邏輯學的層面,將“意氣”這一概念置于一個橫向的、平面的組織結構中,才能進一步理解“意氣”在特定的語義組織系統(tǒng)中的地位,進一步看清“意氣”與相關概念的邏輯關系。為此,筆者整理出了“意氣”的組織構造圖,如下:

        接下來,需要對這張構造圖加以解釋。

        這個表分為四行 (獨立不成行的頭兩個詞“生き”和“息”不計在內(nèi))和三列。其中,“意氣”處于第一行和第一列的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概念都是從“意氣”生發(fā)出去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從“意氣”到“粹”(いき)”和“粹”(すい)的邏輯關系。這三個詞意義相同,但寫法、讀法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讀法的不同,就與相同讀法的其他詞產(chǎn)生了意義上的邏輯關聯(lián),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這三個詞開頭的三列概念中。

        先看圖中的左側一列。上下貫通地看,就是“意氣”這個概念從“生き”(いき)、到“息”(いき)、到“意氣”(いき)、再到“意氣張”(いきはり)、“意氣地”(いきじ)、乃至“色氣”(いろけ)的語義形成與流變。從語義的邏輯起源上看,“意氣”最早的源頭應該是“生き”?!吧弊x為“いき”(iki),意為生、活著;活著的人就要呼吸、就有氣息,就有生命力,于是便有了“息”?!跋ⅰ睂懽鳌跋ⅳ?,也讀作“いき”(iki)?;钪摹⒂猩Φ娜?,就有精神,此種精神就是“意氣”(いき)。關于這一點,九鬼周造在《“意氣”的構造》的結尾處,有一條較長的注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研究“意氣”的詞源,就必須首先在存在論上闡明“生(いき)、息(いき)、行(いき)、意気(いき)”這幾個詞之間的關系?!吧睙o疑是構成一切的基礎?!吧搿边@個詞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生理上的活著,性別的特殊性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作為“意気”的質(zhì)料因的“媚態(tài)”也就是從這層意思產(chǎn)生出來的;“息”則是“生きる”的生理條件。

        這是非常具有啟發(fā)性的見解。但是在“意氣”之下,還需要繼續(xù)往下推演。人有了“意氣”,就要表現(xiàn)“意氣”,意氣的表現(xiàn)就是“意氣張”(いきはり),就是伸張自己的“意氣”。而“意氣”一旦得以伸張,便有了“意氣地”(いきじ),即表現(xiàn)出了一種自尊、矜持或傲氣。而這種矜持和傲氣在男女交際的場合運用得當、表現(xiàn)得體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色氣”(いろけ),換言之,“色氣”是“意氣”、“意氣張”、“意氣地”的一種性別特征。

        然后再看縱向的第二列,即從“粹”到“通”。“粹”在江戶時代的有關作品和文獻中,許多場合下被訓作“いき”,也與“意氣”一樣讀作“いき”(iki)。這個讀作(iki)“いき”的“粹”與“意氣”完全同義,卻在另一個延長線上、在“行き”(いき)這一鏈條上,擴大了其意義范圍。對此,九鬼周造在上文提到的那段注釋的后半部分,這樣寫道:

        又,“行”也和“生き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笛卡爾就曾論證說,“ambulo”(行走)才是認識“sum”(存在)的根據(jù)。比如在“意気方”(いきかた,生存方法)和“心意気”(こころいき,氣魄、氣質(zhì))等詞的構成中,“意氣”的發(fā)音明顯就是“行き”(いき)的發(fā)音?!吧娣绞剑ㄒ鈿莘剑┖芎谩?,也就是“行走得很好”的意思。而在“對喜歡的人的‘心意気’”以及“對阿七的‘心意気’”這樣的表達中,“心意氣”往往都與“對某某人”連用,有一種“走”向對方的趨勢。 此外,“息”(いき)采用“意気ざし”的詞形、“行”(いき)采用“意気方”(いきかた)的詞形,都是由“生”衍生出來的第二義,這是精神上的 “生きる”(活著)。而作為“意気”的形式因的“意気地”和“諦觀”,也是植根于這個意義上的“生きる”(活著)的。而當“息”和“行”高于“意氣”地平線的時候,便回歸到了“生”的本原性中。換言之,“意氣”的原初意味也就是 “生きる”(活著)。

        正因為如此,“粹”便指向了“行き”,而“行き”是動詞“行く”(讀作“いく”或“ゆく”)的名詞型。動詞“行く”除了“行走”的意思之外,還有其他意思,男女做愛時的性高潮的到來叫做“行く”。其名詞型“行き”自然也就與男女之情有了內(nèi)在的關聯(lián)。“行き”是一種行走,行走到別人前面的時候,就處在了前沿、前衛(wèi)的位置,也就有了先進性、時尚性,這就是所謂“當世”,因此,江戶時代的相關文獻與作品中,便將“當世”二字訓為“いき”,意思是說“意氣”的人、“粹”的人、“行”得快的人,必然是時尚、時髦之人?!靶小钡每煺撸厝欢萌绾尾拍苄械每?,行走也就順暢無礙,這種狀態(tài)就是“通”(つう)。 于是,“粹”(いき)就經(jīng)過“行き”,再經(jīng)過“當世”(いき),最后達到了“通”。

        最后看上表中的第三列概念。這一列的第一個概念“粹”(すい),是第二列中的“粹”(いき)的音讀。由“すい”這個音讀,又引出了以下的相關概念。 那就是“水”和“推”。

        江戶時代,“粋(すい)”這個詞在假名草子中的“游女評判記”中,最早寫作“水”。是非常形而下的肉體的、實用性的。所以這個“水”與第二列中的表示性關系的“行”相聯(lián)系。為什么“粋”起初被寫作“水”呢?日本學者一般認為,這里主要是借助“水”的柔軟、融通、沖刷磨煉、隨物賦形、隨機應變的屬性。一些日本學者認為“水”可以用中國《荀子》中一句話“君者盤也,盤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來解釋,是不無道理的。本來,在漢語中,“水”就有性愛、女性的隱喻。例如“水性楊花”,比喻女性的用情不專,“水乳交融”、“水乳之契”狹義上多指男女間的關系。而在一些漢語文獻與作品中,“水”也用來比喻性事或娼妓的生活,如明代馮惟敏《僧尼共犯》第四折有:“俺看那不還俗的僧尼們,幾時能夠出水??!”《中國地方戲曲集成·安徽省卷·李素萍》:“小女子情愿落水為妓,也不愿隨那張客人前去?!边@樣看來,對當時的花街柳巷的嫖客與妓女之間的交際而言,“水”是非常生動而又實用性、功利性的比喻。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水”字,日本人不讀作固有的發(fā)音“みづ”(mizu),很顯然是因為日語固有詞“みづ”專指作為通常的液態(tài)物質(zhì)的水,而不像漢語的“水”那樣能夠引發(fā)意義上的豐富聯(lián)想。另一方面,在“游女評判記”中,“水”常常用來代指游女,而那些初出茅廬、一竅不通、沒有體驗的男人,需要入“水”得以洗禮,然后才能“粹”。這樣的沒有體驗的男人又被稱為“月”(假名讀作“ぐわち”,又寫作“瓦智”二字,亦即無知又土氣)。月映于水,叫作“水月”。 《寢物語》中有專門的《水月》一章,講的是月與水的關系。強調(diào)“月”在“水”中的浸潤、歷練。除了女性及情愛的隱喻外,“水”還被自由地加以引申,例如在《難波鉦》中,把嫖客在青樓花錢稱作“水”,而游女千方百計讓嫖客多掏錢也是“水”。聰明的“水”的游客就是如何依靠自己的機靈少花冤枉錢。對此,《寢物語》也說:“無論傾城女郎怎么跟你說悄悄話,都裝作沒聽見,就叫‘水’。聽見了就要花錢?!?/p>

        除了“水”之外,“粹”有時又寫為漢字的“推”字,和“水”一樣音讀為“すい”。漢語中有“順水推舟”一詞,可見“水”和“推”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指的都是一種由此及彼的流動、交往和推進。日本研究者一般認為,“推”字是“推察”、“推測”、“推量”的意思,是指在青樓冶游時的善解人意、見風使舵,機智靈活,強調(diào)的更多是一種處事手腕或行事方式,而較少精神層面的含義,近松門左衛(wèi)門的戲劇作品中多用“推”,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

        在第三列概念中,“粹”(すい)入于“水”(すい),經(jīng)于“推”(すい),最終便成為“通人”。 “通人”在江戶時代常常讀作“すい”。這樣,在意義與語音的統(tǒng)一上,“粹”與“水”、“推”乃至“通人”就成為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概念系列。當然,最后的這個“通人”,與第二列最后的“通”,也有邏輯上的先后關系?!巴ㄈ恕币步小按馊恕?、“意氣人”,“通人”便是“意氣”的最終的歸結。至此,“意氣”的語義關系和組織構造便系統(tǒng)、清晰地呈現(xiàn)了出來。

        綜上,現(xiàn)將“意氣”與相關概念的組織構造盡可能簡單地概括如下:

        “意氣”基于人的“生命”、“生息”及生命力投射之要求的“色氣”,反映在男女性愛交際中,表現(xiàn)為極有交際藝術、時尚帥氣、瀟灑自如的“通”,還有內(nèi)在心理上的純粹無垢、通情達理、含蘊而又豁達的“粹”;而將外在表現(xiàn)的“通”與內(nèi)在心性修煉的“粹”加以綜合呈現(xiàn),便產(chǎn)生了“意氣”之美;有這種審美表征的人,或者能夠理解和欣賞這種美的人,就是“通人”、“粹人”或“意氣人”。

        六、“意氣”之于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

        從美學的角度看,“意氣”之美正是當代西方美學家所提倡的“身體美學”。可以說,“意氣”已經(jīng)具備了“前現(xiàn)代”的某些特征,代表了日本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最后一個階段和最后一種形態(tài),對現(xiàn)代日本人的精神氣質(zhì)及文學藝術也產(chǎn)生著持續(xù)不斷的潛在影響。

        “意氣”作為一種審美觀念、從江戶時代不知不覺、順乎其然地流入明治時代后的日本近代文化中,成為日本近代文學、近代文化中的一種別樣的傳統(tǒng)。對此,阿部次郎反復強調(diào):“作為祖先的遺產(chǎn)之一的德川時代中葉以后的平民文藝,在明治、大正時代被直接繼承下來,即便我們自以為可以擺脫它,但它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文化勢力,在冥冥之中深深地滲入我們的血肉中,并在無意識的深處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彪m然,在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中,西方理論思潮與西方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包括“意氣”在內(nèi)的傳統(tǒng)審美觀念與美學范疇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遮蔽。由于“意氣”等相關范疇產(chǎn)生于江戶時代游里及好色文學中,涉及復雜的社會道德問題,把它加以學術化、美學化即正當化,既需要見識,也需要勇氣。在1930年九鬼周造的《“意氣”的構造》發(fā)表之前,人們幾乎把“意氣”這個概念忘掉了,正如日本另一個審美概念“幽玄”在近世時代被人們忘掉了數(shù)百年一樣。九鬼周造出身名門貴族,曾留學德國師事胡塞爾、海德格爾等哲學家,而母親星崎初子原本是個藝妓,據(jù)說是一位極富美感美麗的女性,是九鬼的父親九鬼男爵把她從妓院贖身并與之結婚(在近現(xiàn)代日本,上層社會的男人娶藝妓或妓女為妻者大有人在),后來初子因與著名學者岡倉天心戀愛,而與九鬼周造的父親離婚,此后初子帶著九鬼周造兄弟一起生活。這種特殊的家庭生活背景與經(jīng)歷,也許是九鬼周造研究和寫作《“意氣”的構造》的勇氣與動機所在。無論如何,在《“意氣”的構造》問世之后,“意氣”這個概念在日本美學思想史上的地位沒有人再敢忽視了。另一方面,雖然“意氣”這個概念本身長期被忽視,但“意氣”的審美傳統(tǒng)并沒有中斷過。仔細注意一下就會感到,日本人的文學藝術,包括小說、電影、乃至當代的動漫,都或明或暗地飄忽著那種“意氣”。例如,一直到現(xiàn)代社會,藝妓仍然作為日本之美的招牌而廣為人知。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所謂“江戶趣味”的追求已經(jīng)形成了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的一種傳統(tǒng),從尾崎紅葉、近松秋江帶有井原西鶴遺風的情愛小說,到現(xiàn)代唯美派作家永井荷風對帶有江戶風格的花街柳巷的留戀和沉溺,再到戰(zhàn)后作家吉行淳之介的妓院小說,乃至川端康成、渡邊淳一等描寫男女“不倫”之戀的小說,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了“意氣”的審美與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梢?,“意氣”之于日本人與日本文藝,都具有普遍意義。

        廣而言之,在當代社會中,“意氣”就是身體美、性感美的普泛化,其實質(zhì)是以身體審美為指向的日常生活的審美化。這也就是“意氣”這一審美觀念的“現(xiàn)代性”之所在。我們只要在現(xiàn)代語境下對原本產(chǎn)生于青樓色道的日本“意氣”加以提純和凈化,洗去它所帶有的江戶時代的町人、放肆放蕩的“灑落”氣味,就有可能把它更生為、轉換為一般的審美觀念,就具有了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普遍意義。實際上,男女之間“意氣”的身體審美現(xiàn)象,正是人類日常美感的主要來源,這種情形在社會交往中似乎無處不在,遠比藝術的審美來得更為頻繁,更為自然,更為迅捷,更為生活化,因而也更為重要。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現(xiàn)代都市中,在萍水相逢、擦肩而過、轉瞬即逝的公眾交往中,甚至是在網(wǎng)絡那樣的虛擬世界中,男人女人們以其身體(包括服飾、發(fā)型,乃至舉止、氣質(zhì)等)有意無意地向具體的或模糊的對象做出意欲靠近,并博取對方好感的“媚態(tài)”,是人性的自然,是審美要求的本能表現(xiàn)。沒有婚姻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在審美動機的驅動下釋放或接受“色氣”即性別魅力,同時又在自尊自重的矜持與傲氣中,與對象保持著距離。就是在這種二重張力中,體驗著一種審美靜觀,確認生命的存在、感受生活的多彩。由此,男人女人們變得更美,我們這個世界也變得更美。我們不妨把這個理解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意氣”。這種現(xiàn)象既是普遍的一種心理(觀念)現(xiàn)象,也是一種普遍的審美現(xiàn)象。

        如今,有的西方美學家倡導美學研究應該從經(jīng)典文本和藝術品的研究,轉向活生生的日常,轉向對身體審美(身體美學)的研究,提倡“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若如此,“意氣”的審美現(xiàn)象是否應該引起美學研究的充分注意呢?日本的“意氣”概念是否仍有啟發(fā)價值呢?應該意識到,思想是在闡發(fā)中不斷增值的,概念范疇是在整理尋找中陸續(xù)呈現(xiàn)的,歷史上的許多概念起初只不過是一般的詞語,即一般的形容詞、名詞和動詞,我們的哲學研究、美學研究也不應以那些既有的有限的概念范疇為滿足,要像九鬼周造對“意氣”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那樣,從傳統(tǒng)文本和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提煉、闡發(fā)新的概念與范疇。實際上,在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中,身體問題一直是核心問題之一,儒、釋、道各家都有自己的身體觀,但正統(tǒng)的身體思想都偏重于真與善,強調(diào)身體的道德性和清心寡欲的自然天性。具體而言,儒家在肯定身體的同時提倡節(jié)制,佛家追求身體靜修與超越,道家與傳統(tǒng)醫(yī)學則指向養(yǎng)生。這些主要都不是審美的訴求。而另一方面,在中國非正統(tǒng)的審美文化傳統(tǒng)中,卻一直存在身體審美的傳統(tǒng),例如,魏晉時代盛行的人物品評主要是基于身體的審美批評,唐宋元明清各時代的市井通俗文化及相關文獻中,也蘊含著豐富的身體美學的思想范疇的礦床,我們是否也應該從類似于“意氣”及身體審美的角度,從大量的明清小說、戲曲及市井通俗文化現(xiàn)象中,尋找出、提煉出屬于那個時代的獨特的審美觀念來呢?是否可以把那個時代最為流行的某些形容詞、名詞、動詞,給予篩選、整理、優(yōu)化和闡發(fā),并由此加以概念化呢?我們對日本“意氣”加以研究的學術價值和啟發(fā)性,也許就在這里。

        注釋:

        (1)九鬼周造:《“いき”の構造》,巖波文庫1979年版。

        (2)中野三敏:《すい·つう·いき——その形成の過程》,見 《講座日本思想·美》,東京大學出版會1884年,第141頁。

        (3)阿部次郎:《德川時代の蕓術と社會》,角川書店1972版,第24頁。

        (責任編輯 岳毅平)

        I06

        A

        1001-862X(2013)03-0137-011

        王向遠(1962—),山東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文學、東方文學、翻譯文學、日本文學與美學等。

        猜你喜歡
        美學概念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幾樣概念店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生活美學館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論間接正犯概念之消解
        国产免码va在线观看免费| 三级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熟女av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aⅴ视频| 成人无码h真人在线网站| 亚洲av国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aa大片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人妻精品| 草草影院发布页| 亚洲丁香五月天缴情综合| 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密臀av|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丁香花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欧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久久久精品国产av麻豆樱花|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区一| 无码夜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亚洲高清自偷揄拍自拍| 91精品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亚洲图片|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男生自撸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 亚洲av高清资源在线观看三区| 白白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嘛|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日本高清色惰www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九色综合久久香蕉|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大片|